2024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六国论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下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六国论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下册教学内容本章节选自新人教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两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反映了秦朝的繁荣与衰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六国论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揭示了国家兴亡的规律。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能够提高对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培养辩证思维和爱国主义情感。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普遍规律。

3.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在历史知识方面,学生对战国时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阿房宫和六国论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够熟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对历史和文化类的题材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通过故事性和形象性的语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分析文本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思考,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依赖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文言文的学习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特别是对古代建筑、礼仪等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其次,阿房宫赋和六国论涉及的历史事件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进行跨时代的思考。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即新人教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相关课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阿房宫遗址图片,以及与六国论相关的历史地图和人物画像,以增强直观感受。此外,搜集与两篇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历史纪录片片段,以辅助学生理解。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2.提出问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造了宏伟的阿房宫,那么阿房宫的规模和建筑风格是怎样的?六国论中提到的六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阿房宫赋(10分钟)

a.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b.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等。

c.领悟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了对秦朝兴衰的感慨。

2.六国论(10分钟)

a.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六国论的主要观点。

b.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等。

c.引导学生思考六国灭亡的原因,如战略失误、内部腐败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利弊。

2.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中,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观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阿房宫赋和六国论的历史价值。

2.布置作业: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感悟文章。

总用时:45分钟知识点梳理1.阿房宫赋

-阿房宫的历史背景:介绍阿房宫的建造背景、规模、建筑风格等。

-课文结构: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包括引子、正文、结尾三部分。

-意象和修辞手法:讲解课文中的意象,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以及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作者情感:分析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了对秦朝兴衰的感慨。

-历史意义:探讨阿房宫赋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六国论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七雄争霸、合纵连横等。

-课文结构:分析六国论的结构,包括引子、正文、结尾三部分。

-论据和论证方法:讲解课文中的论据,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以及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六国灭亡原因: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包括战略失误、内部腐败、外部压力等。

-历史启示:探讨六国论对后世治国理政的启示。

3.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句式:讲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文言文词汇:介绍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如“之”、“乎”、“者”、“也”等。

-文言文翻译: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文言文断句:讲解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如根据词性、句式、语境等断句。

4.历史文化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成就和历史意义。

-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讲解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合纵连横等政治格局。

-古代建筑艺术:介绍阿房宫等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5.思想品德教育

-勤奋刻苦的精神:通过阿房宫的建造,教育学生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谦逊自省的态度: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教育学生要有谦逊自省的态度。

-坚定信念的品质:通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板书设计①阿房宫赋

-重点知识点:阿房宫的历史背景、课文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关键词:秦朝、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比喻、夸张

-重点句子:“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②六国论

-重点知识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课文结构、论据和论证方法

-关键词:战国、六国、合纵连横、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例、对比

-重点句子:“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③文言文阅读技巧

-重点知识点:文言文句式、词汇、翻译方法、断句技巧

-关键词:文言文、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词汇、之、乎、者、也、直译、意译

-重点句子:“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省略句)

“吾闻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倒装句)

④历史文化知识

-重点知识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古代建筑艺术

-关键词:秦始皇、统一六国、七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