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
[体系架构]
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
初期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基本概念]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V”形谷、峡谷;河流堆积作用、冲积
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I、河漫滩、
凹岸、凸岸、曲流、牛转湖。
[基本原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
貌的形成原理。
河谷的演变
■落实基础知识
河谷演变过程
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思考】影响流水侵蚀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径流量的大小。②水流速度(落差、坡度的大小)。③地面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如
岩性较软或流经断层,易被侵蚀)。④植被覆盖度(植被一方面可以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另
一方面植被具有固土的功能,提高了地表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⑤人类活动(如修建堤坝)。
【概念解读】凹凸岸、牛聊湖
①河流曲流的内弯环抱处叫凸岸,外弯处叫凹岸。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
陆地向内凹为凹岸(如图中乙岸、丙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如图中甲岸、丁岸)。
②牛朝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
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
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朝,称之为牛轲湖。
■突破核心考点
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含义向河流源头侵蚀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蚀向河岸两侧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
影响
伸长方向发展河流横向发展
2.常见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地貌形成
“V”形谷(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①地形:地势平坦,地表软硬适度,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地形
开阔,河床较浅,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
曲流(河曲)
②气候: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不易裁弯取直。
③植被:草原地表,有植物根系的固结,蛇曲易保持
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
曲峡
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3.侵蚀基准面
(1)概念
①(终极)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由于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
动停止,不再向下侵蚀,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最低基面,在这个面上侵蚀
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称为(终极)侵蚀基
准面。(但对于不入海,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
面。)
②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泊洼地、主
支流汇口处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
(2)影响侵蚀基准面的因素
①构造运动:地壳抬升,河源距离原侵蚀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加大,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
壳下沉,侵蚀基准面则相对上升。
②气候变化:冰期时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存在,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终极)侵蚀基
准面降低;间冰期时降水增加,入海径流量增加,海平面上升,侵蚀基准面上升。
(3)侵蚀基准面引起河流冲淤积变化
侵蚀基准面上升示意
①如果侵蚀基准面上升,由于河流纵坡降的减小,将导致挟沙能力的降低和河床的淤积。
②如果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纵坡降将增大,从而导致挟沙能力的增强和河床的侵蚀。
4.河流袭夺
(1)概念: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
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
流袭夺。
⑵条件
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
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⑶图示
河流袭夺前河流袭夺后
命题方向
I1真题研析
(2022•广东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o青藏高原东南
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o下图
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③未来可能稳定状态纵剖面
)现状纵剖面
E2600
强2500现状河床纵剖面
ft
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
①2007年纵剖面
111111
2300-------------------------------------------------------------L-
010203040506070
向下游距离(km)
1.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一②一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
[关键信息点拨]
由河床纵剖面的概念可知,河床纵剖面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芨差大,且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多发,在峡谷地带易形成堰塞湖。
“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说明该河段的河床纵剖面形态与湖泊发育存在一定
的相关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现状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可推测可能是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
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在第I、II段的变化都比较均匀,可推知原
始河床地形差异不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一②一③河床的海拔不断丑高,河床不断变浅,说
明从2007年起,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至,河床变
浅。
[地理原理再现]河谷的演变
写出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作用的含义及对河谷的影响。
答案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向河岸两侧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答案l.D2.A
解析第1题,由于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
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结合材料”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可推知应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存在的河段河床泥
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使第I段河床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
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
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说明原始河床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第2题,
由图可知,在第H段河床,纵剖面①一②一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
2007年起,第n段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
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
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
I1考向预测
考向1通过“黄土落水洞”考查“综合思维”
(2023•山东泰安模拟)在陕北黄土高原一道黄土堞靠近冲沟的边缘地区,平坦的堞面上突
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颇似一个“大脚印天坑",这个大坑并非天坑,而是一个黄土落
水洞,一般分布在沟谷两岸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较快的部位。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
程(上层为黄土层,下层深色岩层为隔水性好的砂岩层)。据此完成1〜3题。
1.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2.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裂塌陷B.断层发育
C.流水侵蚀D.溯源侵蚀
3.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堞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主要是由于该处()
A.汇水面积充足B.地势平坦开阔
C.黄土质地疏松D.裂隙发育较好
答案LB2.C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黄土的湿陷作用是落水洞发育的首要因素,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
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孔隙比较大等特征,流水作用造
成黄土局部湿陷下蚀,形成洼地,是①状态;地表低洼,易造成流水汇集,水流沿垂直的裂
缝下渗,流水带走细小的颗粒,裂缝增大,造成湿陷进一步加重,落水洞初步形成,是②状
态;由于下面的砂岩层隔水性较好,水流到达黄土底部时向水平方向流动,使底部黄土受到
浸泡变软,上部的黄土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落水洞进一步扩大,是④状态;随着相对高
差进一步加大,流水侵蚀作用不断加强,落水洞再扩大,是③状态;故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
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④③,故选B。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
用是流水侵蚀,故选C。第3题,水是落水洞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在落水洞发育形成的各
个阶段都必不可少。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堞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此处地形高差起
伏较大,是汇水较好的位置,由于该处汇水面积充足,流水侵蚀作用强,为落水洞的形成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A正确;黄土堞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地势不是平坦开阔的,B错误;
黄土质地疏松、裂隙发育较好是黄土普遍具有的特征,不是该处特有的条件,C、D错误。
考向2通过“河流袭夺”考查“综合思维”
(2024•山西太原质检)河流沉积物是水系变化最直观的证据,不同河段其沉积特征差异明
显。距今94万年前,受构造、地貌、气候共同影响,佳依(佳木斯一依兰)分水岭两侧河流发
生溯源侵蚀,最终导致佳依分水岭被切穿,出现河流袭夺现象,现代松花江水系逐渐建立。
下图1示意切穿前的东北水系,图2示意切穿后的东北水系。据此完成4〜6题。
120°130°
图1
120°130°
—山脉f河流及流向•采样点
i・i•国界Q湖泊、海洋
图2
4.能够证明松花江水系曾发生袭夺现象的有力证据是()
A.甲处沉积层颗粒上细下粗
B.乙处沉积层颗粒上粗下细
C.丙处的沉积物中有的来自甲处
D.丁处的沉积物中有的来自甲处
5.松花江水系贯通的有利条件是()
A.大兴安岭的海拔升高
B.三江平原地壳下沉
C.海平面升高下蚀增强
D.东北地区降水减少
6.现代松花江水系建立后()
A.甲河段含沙量明显增加
B.乙河流域面积减小
C.古湖变为外流湖后消失
D.流域的结冰期变短
答案4.D5.B6.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甲河溯源侵蚀,最终从丁河流入松花江,故能够证明松花江
水系曾发生袭夺现象的有力证据是丁处的沉积物中有的来自甲处,D正确;沉积物颗粒粗细
不能反映溯源侵蚀状况,A、B错误;丙河是松花江支流,注入松花江,不会出现来自甲处
的沉积物,C错误。第5题,松花江水系贯通的有利条件是三江平原地壳下沉,利于河流自
高海拔处流向低海拔处,B正确;大兴安岭的海拔升高、海平面升高下蚀增强、东北地区降
水减少与松花江水系贯通的关系不大,A、C、D错误。第6题,甲河段含沙量与流域植被覆
盖率有关,与水系建立无关,A错误;乙河成为断头河,流域面积减小,B正确;古湖没有
变为外流湖,而是在水系贯通后消失了,C错误;流域的结冰期受水系所在流域的气温影响,
与水系建立无关,D错误。
地理实践7认识河流阶地
I实践活动指导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
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
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成因形成过程
①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平坦的河漫滩;
构造②地壳上升期间,河水下蚀加强,河床加深,平坦的河漫滩成为高出河水的阶地;
运动③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地壳每上升一次,就会形成一级阶地;多次地壳抬升就会形
成多级阶地(有几级阶地,就至少有几次上升运动)
①气候干冷期间,河流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减少,坡面侵蚀加强,含沙量增加,河
气候床堆积,形成河漫滩;
变化②气候湿热期间,河流径流量增加,流域内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减少,导致河床下
切侵蚀加强,形成阶地;
③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河水的堆积与侵蚀交替作用,形成一系列阶地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1)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2)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3)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
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4)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I实践活动集训
(2023•山东枣庄模拟)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影响,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阶梯状的
地形,被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黄
土层
红
土
黏
风
壳
化
砾
层
石
古
壤
土
层
基
岩
1.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
A.砾石层B.古土壤层
C.红黏土D.风化壳
2.对于黄土层来说()
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
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
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
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3.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
A.甲乙之间B.乙丁之间
C.甲丁之间D.丙丁之间
答案LA2.D3,D
解析第1题,河流阶地是原有的河床,砾石层是原有河床上的流水沉积物,故判断河流阶
地的标志是砾石层,选A。第2题,据图可知,黄土层是河流下切之后在阶地上堆积形成的
土层,因此其底部年代即代表该阶地形成的年代,故选D。第3题,要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
速度,最可靠的是在此过程中河床只受到河流的下蚀作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的影响。图中
甲乙之间和乙丙之间都有断层,因此它们之间的高差可能受到断层的影响,而丙丁之间没有
断层,其高差仅代表河流下切的高度,故选D。
地质时期,新疆喀什河中游发育了4级阶地(如图Tl、T2、T3和T4),呈两侧不对称分
布。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下图为
喀什河谷断面与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布。据此回答4〜5题。
距离河面高度(米)
皿皿表土亟基岩ES3砾石匡]河面
4.推测T3时期,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生存主要是由于()
A.沿河而居,便于捕鱼
B.水草丰茂,宜于放牧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5.喀什河谷两侧阶地的不对称发育,反映本区经历了()
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B.基岩差异性风化
C.人类翻耕表层土地D.地壳差异性升降
答案4.B5.D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
羊距骨、马肋骨等”,说明T3时期该遗址所在位置水草丰茂,宜于放牧,B正确。第5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河流的左岸没有T1阶地,右岸有T1阶地,说明两岸地壳差异性升
降,D正确。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河流阶地一般高于洪水住,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通常是在长
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下图为“金沙江中游地区某河段河谷地质剖面图”。据此
完成6〜7题。
6.图中河流阶地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T1B.T2C.T7D.T8
7.与其他河流阶地相比,T2阶地含有粉砂层,说明该时期该流域可能()
A.降水较少,河流流速较慢
B.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
C.地震多发,地壳断裂下陷
D.气候寒冷,冰川堆积
答案6.D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河流阶地一般高于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通常是在
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离河床越远的阶地形成的时间越
早,图中T8阶地距离河床最远,形成时间最早,故选D。第7题,T2阶地含有粉砂层,颗
粒较小,应是此时河流流速较慢,搬运能力下降,较小的颗粒沉积,而河流流速慢考虑降水
少,河水流量少,A正确。
课时精练
(2023•辽宁沈阳模拟)越江河全长2.3km,位于四川东部丘陵地区,年降水量1000〜1300
mm,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砂岩与泥岩,砂岩坚硬且垂直节理发育,泥岩岩性较软。该河中游
河谷近似“U”形,谷坡250米处有众多岩洞。下图示意越江河中游某段河谷剖面。据此完
成1〜2题。
1.河床两侧的堆积物棱角分明、大小不一,该堆积物可能来源于()
A.河流堆积物B.砂岩崩塌物
C.冰川堆积物D.泥岩风化物
2.该河流上游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牛匏湖B.江心洲
C.瀑布D.溶洞
答案LB2.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砂岩与泥岩,砂岩坚硬且垂直节理发育,当受
到流水侵蚀时,易发生崩塌,B正确;如果是河流堆积物,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A错误;
泥岩岩性较软,风化后棱角不会分明,D错误;根据材料,越江河全长2.3km,位于四川东
部丘陵地区,不可能有冰川堆积物,C错误。第2题,牛朝湖通常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
区,A错误;江心洲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B错误;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
地区,D错误;根据材料,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砂岩与泥岩,砂岩坚硬且垂直节理发育,泥岩
岩性较软。由于岩性的差异,导致差异侵蚀,易形成瀑布,故选C。
(2023•河北邯郸模拟)澜沧江沿线山高谷深,河谷多呈“V”字形,沿江阶地发育较少,
但在中游某地却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如图)。阶地发育在澜沧江右岸,全部为基座阶地(谷地
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在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阶地面上的砾石成
分复杂,磨圆度较高。据此完成3〜5题。
海拔/m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
距离/m
3.该河段左、右两岸阶地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
①岩层坚硬程度的差异②构造运动的差异③河流凹凸岸的差异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与阶地T6相比,阶地T5形成的年代()
A.地壳上升速率慢
B.地壳上升速率快
C.河流径流量大
D.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5.阶地面上的砾石磨圆度较高,是因为()
A.距离河流近B.距离河流远
C.搬运距离长D.搬运距离短
答案3.B4.A5.C
解析第3题,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②正确。河流凹岸遭受侵蚀可
能无法形成阶地,已经形成的阶地也可能因遭受侵蚀而消失,③正确。同一河谷两侧的岩层
坚硬程度差异不大;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岸侵蚀,右岸的沉积物沉
积环境差,难以在右岸形成如此多的阶地,①④错。故选B。第4题,与阶地T6相比,阶地
面积较大,且阶地面倾角较小,说明阶地形成时期,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地壳上升速率
慢,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A正确,B错;阶地T5与阶地T6形成时期的河流径流量
难以确定,C错;阶地T5形成时期,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地壳上升速率慢,河流的流速相对
较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少,D错。第5题,河流阶地都是在河流沿岸形成的,只是受地壳抬
升或河流下切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阶地的海拔有所差异,阶地上的砾石磨圆度与距离河流的
远近无关,A、B错;磨圆度是指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后,棱
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来说,河流搬运砾石的距离越长,或经过反复搬运,阶地面上的砾石
磨圆度越高,C正确,D错。
(2024•江苏南京模拟)下图为某河流同一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岩层断面,①②③曲线分
别表示三类相邻沉积岩岩层顶部的海拔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7题。
6.①②③岩层()
A.①岩层形成时间最早
B.②岩层的厚度比①大
C.③岩层矿物粒径最大
D.右侧拱起成背斜构造
7.图中河流水位变化一直较小,说明()
A.河流上游汇集的径流量稳定
B.流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小
C.河谷呈“V”形
D.河谷呈“U”形
答案6.B7.C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①岩层形成时间最晚,A错;曲线①到曲线②的垂直距离即为①
岩层的厚度,曲线②到曲线③的垂直距离为②岩层的厚度,②岩层比①岩层厚,B正确;①②③
岩层沉积的年代不同,无法判断矿物粒径大小,C错;图中反映的是岩层高度的时间变化,
并非空间变化,因此无法判断地质构造,D错。故选B。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该断面岩层
海拔持续上升,但河流水位变化一直较小,说明该地以流水下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形,
C对、D错;从图文信息无法判断河流上游汇集的径流量情况和流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情
况,A、B错。故选C。
(2023・广西南宁模拟)壶穴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微观地貌,常形成于落差较大的急
滩上,为形似壶形、内壁较光滑的基岩凹坑。某河谷崖壁上与洞穴内均分布有多处壶穴,崖
壁上不同高度的壶穴内壁光滑度差异大,洞穴内的差异却很小。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剖面及
壶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壶穴内壁较为光滑是因为长期受到()
A.流水溶蚀B.风化剥蚀
C.风力吹蚀D.水砂磨蚀
9.崖壁低处壶穴内壁整体比高处的光滑,据此推测该河谷曾经历()
A.河床下切B.断裂下陷
C.崖壁崩塌D.河流改道
10.洞穴内的壶穴内壁光滑度差异小,主要原因是洞穴内大气()
A.密度、温度稳定B.湿度、气压稳定
C.温度、湿度稳定D.气压、密度稳定
答案8.D9,A10,C
解析第8题,由于水流中挟带的砾石对壶穴的内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壶穴内壁较为光滑,
故选D。第9题,根据“崖壁低处壶穴内壁整体比高处的光滑”可知,崖壁低处的壶穴受到
的侵蚀作用更强,说明河床发生了下切作用,A正确。第10题,洞穴内大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三支一扶考试热搜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一年级毒品教育
- 炭黑生产工(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备考试题(附答案)
- 学生会的工作总结
- 毕业实习工作个人总结
- 统计半年度工作总结
- 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 2025福州企业劳动合同
- 家庭装修装饰工程合同
- 2025年天津商品房预售合同
- (正式版)JBT 14932-2024 机械式停车设备 停放客车通-用技术规范
-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
- 供水管网抢修管理课件
- 电梯安装保证金协议书
- (高清版)DZT 0320-2018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题型语用题
- 中医推拿基础培训课件
- 腹部超声常规切面课件
- 肺癌伴胸腔积液护理查房
- 仓库出入库规定及出入库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