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程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核心素养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成就,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知识梳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本节依次介绍了二战后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其中前两次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结果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结果导致了苏联解体。1.发展(改革的背景):(1)成就: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问题(不足):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粮食短缺问题突出。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1)内容: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推广种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2)评价: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推进了农业的发展。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3)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引起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混乱。有学者说: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1)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2)评价:只是对传统体制的某种修补,效果有限。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1)概况:从经济改革开始,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2)大致线索: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立陶宛率先独立(1990年3月)——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对苏联三次改革的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5.苏联模式及改革给中国的启示:要坚持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调动企业经营的积极性等。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政治地理概念。2.建设:“二战”后,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3.改革(1)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2)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曾取得显著成就,如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但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4.剧变1989—1992年(1)实质: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变化。(2)表现: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解体。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政治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苏联模式的影响),国内改革的失败,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政策。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发展。达标检测1.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减轻私人副业税收,有限制地鼓励发展私人副业,给农庄、农场以较大的自主权。这些举措()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C.利于农业落后局面的改观D.使国民经济比例达到协调2.(2024·郑州高一上期末)下表是苏联部分年份的粮食产量统计(单位:百万吨),这一产量变化主要是由于()年份1954年1956年1958年荒地37.363.358.4非荒地48.364.382.8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民收入B.组织个体农民,加入集体农庄C.推广玉米种植,建立家庭农庄D.取消实物分配,发展家庭副业3.据统计,1940—1952年,苏联农业总产量(按可比价格计算)仅增加10%,工业产量则增加1.3倍。还有数据表明,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52年增加了两倍以上。面对经济困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农业集体化C.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D.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4.(2024·烟台高一下期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C.计划经济体制未被突破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5.下表是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变动情况(单位:%),该表说明苏联()项目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社会总产值6.57.46.34.2国民收入6.57.85.74.3工业产值8.68.57.44.4农业产值2.23.92.51.7居民人均实际收入3.65.94.43.4A.仍未根本突破传统体制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居民消费需求基本满足D.经济改革政策持续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下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C.取得了巨大经济成效 D.导致了农业发展缓慢7.如下所示内容为1985年戈尔巴乔夫向苏共中央政治局提交的一份材料。据此可推,这一时期苏联()在食品工业中,手工劳动占60%,劳动生产率比资本主义国家要低60%~66%。多数生产厂家没有净化装置,农业原料的损失约为30%。在采购和转运过程中,由于缺少必需的包装材料,造成了大量鲜果及蔬菜的腐烂。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经济结构失调加重C.国企改革力度加强 D.国防建设取得突破8.1990年8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公有制束缚了人的劳动积极性为由,认为改革“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取消公有制的“垄断地位”,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A.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B.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 D.彻底否定了“苏联模式”9.邓小平曾针对某个国际形势提出指示:“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对,……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该指示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世界贸易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保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南村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供水管网检测工程施工方案
- 招聘流程管理培训
- 急救护师操作培训个人总结
-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 常用急救药品的基本知识
- 急救洗胃知识培训
- 如何规范设备维修作业
- 钢结构光伏施工方案
- 外派日语老师合同范例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小班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课件
- 无人机在防火中的应用
- 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蓝桥杯》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五上数学简便运算500道及答案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评分标准(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