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必修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必修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7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表为杭州市2018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12月2日;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力。

天气状况。

11月28日。

22

11

微风。

秋高气爽。

11月30日。

7

2

北风3级。

小到中雨。

12月2日。

9

2

北风2级。

晴。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B.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2、下图所示关于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①迅速冲向楼梯②敲击水管呼救③遭遇泥石流沿着山谷往下跑④用书包保护头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4、读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箭头表示的正确的是()

A.a地转偏向力B.b水平气压梯度力C.c风向D.d摩擦力5、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属于自然灾害避防的()A.灾害监测B.灾害防御C.灾中救援D.灾后恢复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沿赤道绕地球一周,途中方向会发生两次变化B.沿某条经线绕地球一周,途中方向可能发生两次或三次变化C.地球上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两点所做的球大圆上的优弧D.南辕北辙在现代条件下,仍是不成立的7、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悉尼,5月B.美国华盛顿,1月C.南非好望角,9月D.印度孟买,4月8、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9、下面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题。

此时,北京的风向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读“我国东北某河流的流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表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A__,B___,C___。

(2)A形成________汛;B形成________汛。

(3)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的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时期。

(4)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______,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①还是②?________,因为:________11、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2)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上图左侧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___;由气候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说明________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4)图中⑥所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气候类型④的成因是________,气候类型④地区主要的水果有________(至少写两个)。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A;B、C、D四点标出东、西、南、北方位。

(2)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表示春、秋分日的是____。

(3)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曲线时,30°N~60°N范围该日正午日影指向是____。

(4)图中太阳东升西落的实质是____。

(5)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③所示时,该地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

①日出:____,日落:____;

③日出:____,日落:____。1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课题: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准备: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

探究过程:

(1)结合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____。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如图甲。

探究结论:

(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试在图乙中M处画出该洋流的表层洋流流动方向。15、读“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四条线段上添画箭头;表示大洋环流的流向。

(2)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图中洋流的名称为:A________;B________。

(3)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图中①②③④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其名称是________。

(4)洋流C从性质看属于________流;其成因主要是受________影响。

(5)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能表示①海区的是()。A.B.C.D.1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流域。

流域面积(104km2)

人口(万)

水资源量(108m3)

水资源利用量(108m3)

珠江流域。

58

13955.18

6478.18

834.09

黄河流域。

79

15387.82

481.50

402.56

长江流域。

178

40825.12

9274.22

1737.12

海河流域。

32

10627.02

212.06

432.83

淮河流域。

33

15502.13

625.29

656.92

(1)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________流域。

(2)为什么“南水北调”势在必行?________________

(3)天津和上海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问题;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天津是由于________,上海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8、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19、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层,产生“磁暴”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20、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21、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2、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23、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4、“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生命宜居带”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宜居带”与恒星质量的关系是____。下表为太阳系四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质量。

(地球=1)体积。

(地球=1)公转周期。

(地球=1)自转周期。

(地球=1)表面温度/K大气特征水星0.060.060.2458.79440大气极为稀薄金星0.820.860.62243.69737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厚大气地球1.001.001.001.00288以氮、氧为主的大气火星0.110.151.881.03210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2)在探索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存在生命可能性最大的行星,结合图;图表说明原因。

(3)与水星相比,金星距离太阳更远,但表面温度更高,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说明原因。目前,人类已发射大量航天器进入行星际空间探索宇宙环境,如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等。

(4)列举航天器在宇宙空间可能遇到的恶劣环境挑战。25、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校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学习材料: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及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下表)

。太阳系成员。

距日远近(地球=1)

体积(地球=1)

半径(地球=1)

太阳。

0

130万。

109

水星。

0.39

0.06

0.38

金星。

0.72

0.86

0.95

地球。

1

1

1

火星。

1.52

0.15

0.53

木星。

5.20

1321.33

11.21

土星。

5.20

1321.33

11.21

土星。

9.58

763.59

9.45

天王星。

19.20

63.08

4.01

海王星。

30.05

57.75

3.88

活动一:读上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与其他各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轨道形状为____,各行星公转方向____。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____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____和____

活动二:参考表2,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实物模型是根据相似性原理按比例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物体。(3)同学们按同一比例缩小太阳及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适合代表地球的是____(在①②③④中选择一个序号填写),该模型适合摆放的场所是____(在ABCD中选择一个字母填写)。

①小玻璃球(直径约1.4厘米)②乒乓球(直径约4厘米)③实心球(直径约14厘米)④篮球(直径约25厘米)

A.课桌B.教室C.操场D.空旷的野外。

活动三: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4)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有____(双项选择题)。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

活动四:拓展学习(5)请你再举出一个在地理学习中使用过的实物模型。26、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图1是以________(北极点或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为________(填序号)。

(2)图1中晨线是________。

(3)D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日出是________时,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此时全球与甲地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面积为全球面积的________

A.1/2B.2/3C.3/4D.1/4

(5)将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________

(6)图中B点位于D的________。(填方向)

(7)李先生在某地(21.5N)准备买房。他在某楼盘看房时发现,正午北楼部分楼层会被南楼的影子遮挡。南楼北楼每层高度均为3米,共十层,楼间距为18米。为了保证全年都能被太阳照射,李先生买房至少要买在________层及以上。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认知的基础上,暑期某中学组织了对内蒙古赤峰的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赤峰;中午穿夏装,晚上穿棉服,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

图c为乌兰布统地区“阴阳山景观”;即阳坡分布着百花草甸,而阴坡分布着白桦林。

(2)请解释乌兰布统阴;阳坡景观差异显著的原因。

图d为玉龙地区的主要地貌——沙丘。据考证,沙丘并非本地自产。(3)推断这种地貌的形成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详解】

由表格中三天的天气变化可以判断受到一次冷锋影响;到12月2日天气转晴,气温降低,风力减小,故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可能结薄薄的一层白霜,A正确;经过冷锋影响,天气已经转晴,中午不会有迷雾现象,B错误;气压升高,C错误;此时受冷气团控制,由于天气转晴,最高气温有所上升,D错误。故选A。

【点睛】

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2、D【分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洪水,应该迅速跑向地势的较高处;②为发生地震被困时,可以敲击水管呼救,正确;遭遇泥石流沿着山坡往高处跑,③错误;在教室里,地震来临时,可以用书包保护头部,④正确。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3、B【分析】【分析】

【详解】

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寒武纪为古生代初期,A错误;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B正确;中生代末期开始出现了哺乳动物,C错误;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D错误。故选B。

【点睛】4、D【分析】【详解】

该地处于北半球,是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由图示可得:a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判断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可判断b为风向;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的大小,只能与风向垂直,故c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既能改变风的方向又能改变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与风的方向相反,故d为摩擦力。故D正确,选D。

【点睛】

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察了风受力情况,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以图的方式,考察了学生的迁移能力。5、B【分析】【分析】

【详解】

通过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来减小灾害到来时造成的损失;属于灾害防御,B正确。灾害监测主要是通过遥感技术来及时监测,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不属于灾害监测,A错误。灾中救援是通过人来救援受灾人口或设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不属于灾中救援,C错误。灾后恢复是通过人来恢复原来的建筑、道路等设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不属于灾后恢复,D错误。故选B。

【点睛】6、D【分析】【分析】

【详解】

沿赤道绕地球一周;途中方向一直为正东或正西,不会发生两次变化,A错误;沿某条经线绕地球一周,如果从北(南)极点出发,先向南(北)到达南(北)极点,然后向北(南)直至北(南)极点,途中方向发生了一次变化,如果从非极点地区出发,经过南;北极点会发生两次方向变化,B错误;地球上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两点所做的球大圆上的劣弧,不是优弧,C错误;因为向正南或正北会经过极点,经过极点会改变方向,因此南辕北辙在现代条件下,仍是不成立的,D正确。

【点睛】7、A【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该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说明该地的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澳大利亚悉尼在南半球,5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故选A。华盛顿在北半球,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正向北移动,北半球虽昼短夜长,但昼在增长,夜在变短,排除B;好望角在南半球,9月23日为秋分,该选项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排除C;孟买在北半球,4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仍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排除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8、B【分析】【分析】

地球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应有许多陨石坑存在。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原因主要是地质作用改造,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被石块;水体掩埋、遮挡,不是消失的原因。

【详解】

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地质作用改造,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B对。月球阻挡不是地球上形成的许多陨石坑消失的原因,A错。地表布满岩石,地表水体覆盖能遮挡视线,不是许多陨石坑消失,很少发现的原因,C、D错。9、B【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据图可知,北京西北方向有一低气压中心,过北京作附近等压线的垂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之后即为当地风向,经判断为偏南风,故选B。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北河流主要河流补给形式为夏季的大气降水(A)和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B)和流量平稳;水位变化不大的地下水补给(C)。

(2)3;4、5月份为我国春季;6、7、8月份为我国夏季,因此A形成夏汛,B形成春汛。

(3)地下水与河流水存在互补关系;当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水。因此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的径流量最大的时期。

(4)大坝水库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在汛期蓄水,下游流量较修建前小,枯水期放水,下游流量较修建前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平稳。因此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②。【解析】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夏春径流量修建水库②水库和湖泊一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11、略

【分析】(1)依据乙图中信息;该瀑布下层砂岩被侵蚀,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2)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因为秋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小。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夏季,原因是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河谷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向斜成谷;也可能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成谷地;或是断层陷落形成谷地;还可能是河流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解析】(1)流水侵蚀作用。

(2)夏季____

(3)____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河床形成河谷。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及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甲气压带位于北纬30°-4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所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2)读图可知;图中⑤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③位于北纬20°-3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

(3)气候类型①位于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为热带雨林。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的变化为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自然带的更替,基础为太阳辐射导致的热量差异。

(4)⑥位于北纬35°-55°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种植业发展。气候类型④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水果有柑橘;无花果、葡萄等。

【点睛】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

信风带和赤道的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北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差异。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解析】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热带雨林由赤道向两极纬度太阳辐射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柑橘、无花果、葡萄、柠檬、油橄榄等13、略

【分析】(1)图中北极星所在方向是正北方向;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图中A是北方,B是南方,C是东方,D是西方。

(2)图中北极星的视角是40°;说明该地位于40°N,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夏至日的是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表示冬至日的是③,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表示春;秋分日的是②,该地不在赤道上,6点日出,18点日落。

(3)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曲线时,30°N~60°N范围该日正午太阳位于南部天空;正午日影指向是北。

(4)图中太阳东升西落的实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5)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所示时,北半球是夏季,该地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为③所示时,北半球是冬季,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解析】(1)A.北B.南C.东D.西

(2)①③②

(3)北。

(4)地球自转。

(5)东北西北东南西南14、略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距离海洋越远,水温越高。

(2该地区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气压带赤道低压,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二者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3)根据距离海岸越近,水温越低等条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寒流。乙图M处洋流为寒流,流向赤道。【解析】(1)越高。(2)赤道低副热带高东南风。

(3)寒流洋流方向如右上图。15、略

【分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洋流分布模式图;洋流成因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由图可知该海区存在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和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则为北半球海区。①②③④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应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2)若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环流则图中A位于太平洋东侧;为加利福尼亚寒流;B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为为日本暖流、C位于赤道北部,为北赤道暖流。

(3)①处有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相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

(4)C为北赤道暖流由东北信风常年吹动形成;属风海流。

(5)在海水等温线图中;等温线向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向哪个方向运动。①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暖流交汇处,根据所学知识由北向南流的为暖流,由南向北流的为寒流,故A正确。

【点睛】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解析】(1)图略(顺时针方向流动)。

(2)加利福尼亚寒流日本暖流。

(3)①北海道渔场(4)暖东北信风(5)A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结合人均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计算可知;华北地区所在的海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而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数量增长很快,水资源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多余的水资源调往缺水的华北。

(3)分析天津和上海两大城市用水紧张的原因要从两大城市所在的气候区和水资源利用状况方面分析:天津位于半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小,造成资源性缺水;而上海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本身并不缺水,但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水质性缺水。

(4)解决水资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

【点睛】

华北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措施。

自然原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2;华北地区降水少;江河径流量小;降水主要集中于7、8两月,冬春季节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少雨年份更加干旱缺水。

3;从水土资源的配合上看;华北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

人为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2;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3;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首先;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

3、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解析】珠江海河华北严重缺水,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足(资源性缺水)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修建水库;③开发新的水源(如淡化海水);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工业;⑤加强法制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上的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等地区,因此此说法正确。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扰乱大气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本题说法错误。20、√【分析】【分析】

【详解】

石油、煤炭是历史时期生物体固定太阳能;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动能,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辐射是维持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题目说法正确。21、×【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2、√【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23、×【分析】【分析】

【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和太阳系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为情境材料,考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宇宙探索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宇宙探索的求知热情。

(1)

读图可知;在恒质量小于1(以太阳质量为单位)时,生命宜居带的轨道半径小于1(以地球轨道半径为单位),当恒星质量大于1(以太阳质量为单位)时,生命宜居带的轨道半径也大于1(以地球轨道半径为单位)。由此可知,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2)

结合图表可知,火星距离太阳的“生命宜居带”较近;火星表面温度为210K,地球表面温度为288K,火星表面温度与地球非常接近;以地球自转周期为1作单位,火星自转周期为1.03,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变化幅度较适宜等。因此在太阳系中火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

(3)

读图表可知,以地球质量和体积为1作单位,水星的质量是0.06,体积是0.06,质量和体积小,吸引大气能力弱,大气极为稀薄,大气对水星表面的保温作用弱;金星质量为0.82,体积为0.86,质量体积较大,吸引的大气浓厚,且金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强,对金星表面的保温作用显著等。因此水星表面的温度比金星表面的温度要低。

(4)

宇宙空间的特点是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等。其中强辐射可能对卫星接受和传送信号产生影响;微重力会造成航天器中的人产生失重的现象等。

【点睛】【解析】(1)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2)距离太阳的“生命宜居带”较近;表面温度与地球非常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变化幅度较适宜等。

(3)金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强,对金星表面的保温作用显著等。

(4)强辐射,微重力等。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及其特点的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考查太阳系的各行星的运动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形状为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且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据表中数据显示;地球处于太阳的第三轨道上;位于地球轨道两侧的行星分别为金星和火星。

(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太阳的半径是地球体积109倍,因此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地球模型的直径理论是应为1.5厘米比较合适,因此小玻璃球(直径约1.4厘米)符合要求;该模型是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真实数据进行缩小的,因此合适布置在教室里面。

(4)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从内部原因以及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存在适宜的温度;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符合题意,故选AC。

(5)本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结合必修一的教材可知,热力环流实验、海陆热力性质实验、水循环实验、冲积扇实验等都可以进行实物进行模拟,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似正圆的椭圆;自西向东。

(2)三;金星;火星。

(3)①;B

(4)AC

(5)模拟热力环流实验、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实验、模拟水循环实验、模拟冲积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