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14/wKhkGWellvuABN6fAAICvY2StoY314.jpg)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14/wKhkGWellvuABN6fAAICvY2StoY3142.jpg)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14/wKhkGWellvuABN6fAAICvY2StoY3143.jpg)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14/wKhkGWellvuABN6fAAICvY2StoY3144.jpg)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8/14/wKhkGWellvuABN6fAAICvY2StoY3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C.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D.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等消除污染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鸟的种群年龄组成中,幼年占60%,成年占25%,老年占15%,环境条件不变时,种群密度将下降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的种群密度必将不断增大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藻类、浮游动物构成了群落,池塘群落中有水平结构无垂直结构D.—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应为捕食B.t3时乙的种群数量多于甲的种群数量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4时刻进行D.t2~t3,甲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4、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一般不同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减小生态足迹C.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表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5、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X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中X从上到下、Y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D.影响图中X所示结构的因素只有温度,影响图中Y所示结构的因素只有光照6、生态工程倡导“无废弃物农业”的建设。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等,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品竞争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极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依据协调原理,要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复合群落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若土壤中大多数小动物不知名,则无法统计其丰富度C.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时未开灯,会导致调查的丰富度偏低D.利用吸虫器采集体型较大的土壤动物并置于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8、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措施与此方向不符的是()A.喷洒农药,控制农林害虫数量B.垃圾分类,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C.禁牧休牧,加快草原生态恢复D.植树造林,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下列对各种生态足迹的描述,错误的是()A.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B.林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要的土地面积C.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要的农田面积D.碳足迹表示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要的海洋和土地面积10、若人为引入某种外来物种,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v=(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均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C.一个群落中入侵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加属于演替过程D.种群增长不受当地非生物因素制约,种群密度能无限增大1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无耗能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生物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生存和繁衍,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以“量”取胜,如昆虫和杂草;K对策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以“质”立足,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又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B.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C.在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不可能为负值D.K对策生物的稳定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13、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为一年后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的比值。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小于N2,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率均增加B.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D.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14、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毫升,培养时间为2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H345678910种群密度/(个/mL)00153160168172133125
A.必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形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D.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6、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1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8、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9、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1、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22、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_____越多,对_____和_____的影响就越大。23、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3分)24、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维持稳态,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弱,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正确;
D;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消除污染,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2、D【分析】【分析】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详解】
A;某种鸟种群的年龄组成中;幼年占60%,成年占25%,老年占15%,为增长型,环境条件不变时,该鸟种群密度将上升,A错误;
B;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增长,B错误;
C;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池塘群落中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C错误;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故选D。
【点睛】
结合种群的特征及群落的定义分析选项。3、D【分析】【分析】
1;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分析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属于竞争力悬殊较大的竞争,从结果看,乙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2;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增长率为正值,则种群数量增加;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对应K/2值。
【详解】
A;甲和乙是竞争关系;A错误;
B、t3时乙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于甲的种群数量;B错误;
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4时刻之前进行;C错误;
D、t1~t3甲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D正确。
故选D。4、B【分析】【分析】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
【详解】
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一般不同,A正确;
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面积,B错误;
C、从青草到牛的能量传递效率仅有10%~20%,牛会排放温室气体,而种植蔬菜会利用CO2;故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C正确;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表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5、D【分析】【分析】
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具有垂直分布现象;影响因素不只有温度,还有光照;湿度、风力等;从该山体基带所在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影响因素有许多,如光照、地形、湿度、土壤酸碱度等。该山体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X从上到下、Y从左到右群落的丰富度均从小到大,即种群数目增多。
【详解】
A;X表示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但不属于垂直结构,Y表示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分布,Y属于水平结构,A正确;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植物的种类相似,B正确;
C;图X中从上到下生态系统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增大,Y中从左到右生态系统越来越复杂,构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C正确;
D;影响图X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影响图Y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因素主要是温度,还有水分、光照、地形、人与动物的影响等,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
①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
②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涉及结构;功能、系统组分的比例关系→自生原理;
③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
④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详解】
A;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A正确;
B;“无废弃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原理;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B正确;
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C正确;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
A;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A错误:
B;若土壤中大多数小动物不知名;可以用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需要记为“待鉴定”,B错误;
C;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性,利用该特性采用吸虫器采集小动物,若未打开电灯,则收集到的土壤动物会减少,C正确;
D;对于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吸虫器进行采集;D错误。
故选C。8、A【分析】【分析】
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详解】
A;喷洒农药能短暂控制害虫数量;但是由于选择作用,抗药性强的害虫反而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虫害会再次发生,而且农药为化学防治,会污染环境,A错误;
B;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了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物质循环利用,B正确;
C;禁牧休牧;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扰,有利于草原生态恢复,C正确;
D;植树造林;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B:D【分析】【分析】
1;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调整农业结构。
2;土地荒漠化: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3;湿地减少: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如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等。
4;森林减少: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详解】
A;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A正确;
B;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要的草地面积,B错误;
C;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要的农田面积;C正确;
D;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要的森林面积,D错误。
故选BD。10、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详解】
A;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物种多样性下降;A正确;
B;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也有可能不适应当地环境被淘汰;B错误;
C;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错误;
D;种群增长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制约;D错误。
故选BCD。11、C:D【分析】【分析】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详解】
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利用自然的一个表现,A正确;
B;“人工湿地”利用了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而打造的生态工程;B正确;
C;生态系统都是消耗能量的;“人工湿地”也不例外,C错误;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后才能供给水生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D。
【点睛】12、A: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X点),K对策生物有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结合题干信息“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进行答题。
【详解】
A、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在种群数量低时可迅速回升,没有X点,因此该类生物难以彻底清除,A正确;
B;K对策生物生殖率低;根据题干信息,K对策动物有一个绝灭点(X),其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从而导致物种灭绝,B正确;
C;当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可能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进而灭绝,所以增长率可以为负值,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说明稳定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BD。13、A:C:D【分析】【分析】
1;环境容纳量:该环境长时间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2、题图分析:λ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λ=(Nt+1)/Nt,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根据λ=(Nt+1)/Nt,λ>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在N2之前;甲;乙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曲线横坐标为种群数量,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Nt+1)/Nt相等;因此甲;乙种群数量仍相等,B正确;
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两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种群数量大于N2后;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环境中,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N2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等,D错误。
故选ACD。14、A:C:D【分析】【分析】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稻草培养液的不同pH,因变量是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温度;培养液的体积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
A;依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稻草培养液的不同pH,因变量是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为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pH为3、4的两组,草履虫的数量为0,据此说明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并不都是呈“S”形增长,B错误;
C;增加培养液的量(营养物质增加);草履虫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因此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pH为8的一组,草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说明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ACD。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电路租赁合同(三篇)
- 2025年个人租房合租合同常用版(4篇)
- 保龄球馆装修合同范本
- 主题餐厅装修免租合同
- 专卖店吊顶装修合同
- 机场建设渣土运输协议范本
- 辽宁雕花板岗亭施工方案
- 临时承接合同范本
- 伪造员工劳动合同范本案例
- 基金托管合同范例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GB/T 308.1-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中国风军令状誓师大会PPT模板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
- 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