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10/wKhkGWelldaAWP3cAAFi3j4b2bk665.jpg)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10/wKhkGWelldaAWP3cAAFi3j4b2bk6652.jpg)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10/wKhkGWelldaAWP3cAAFi3j4b2bk6653.jpg)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10/wKhkGWelldaAWP3cAAFi3j4b2bk6654.jpg)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1/10/wKhkGWelldaAWP3cAAFi3j4b2bk66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60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每年十一黄金周期(国庆七天假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先向南再向北B.一直向北C.一直向南D.先向北再向南2、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A.气温升高,气压下降B.气温、气压均下降C.气温气压都升高D.气温下降,气压升高3、在全国人民欢庆新春佳节之际,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2月10日19:52,天问一号探测器启动刹车模式,成功进入火星引力捕获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成功入轨时()A.全球处在2月10日的范围小于1/2B.几内亚湾沿岸正值烈日当空C.洛杉矶(西经118°附近)旭日东升D.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剪羊毛4、能反映图中甲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A.B.C.D.5、2018年全球共发射卫星314颗,其中26.9%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当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时,由于卫星的运行与地球同步,从地球上仰望卫星,卫星仿佛悬挂在太空中,静止不动。下列关于赤道同步轨道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卫星的运行方向为自东向西B.为减少燃料消耗,卫星运行在平流层C.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D.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保持在每小时15°6、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够运用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______,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______。()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D.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水分7、读图,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8、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A.同时出现日落B.经过太阳直射点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9、德雷克海峡地处著名的“咆哮的西风带”;平均风速自南向北增大。科考发现: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近几十年来该海域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海冰周期性变化阻滞海水流动,对秘鲁寒流强弱产生显著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当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时,秘鲁沿岸()
A.气温升高B.气候变干C.渔业减产D.洪涝增多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材料二“一带一路”路线图。
(1)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马六甲海峡附近常年受_______带控制,风浪较小,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最东端地区有世界典型的________自然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11、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一个____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12、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
。发射基地。
有关自然条件。
发射突出优势。
西昌;酒泉。
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
①
酒泉;太原。
②
利于观测。
西昌;酒泉。
海拔高;大气稀薄。
文昌。
③
节省燃料和成本。
沿海。
④
④
14、锋与天气。
(1)冷锋与暖锋。
图甲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图乙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2)准静止锋。代表性天气准静止锋名称梅雨____贵州冬无三日晴____天山北坡持续雨雪____华南冬季降水____15、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__,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______。16、自转方向:____(如图A)。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17、下图为某半球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半球气压带,填出气压带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填出图中风带的风向:⑤____风,⑥____风,⑦____风。
(3)此时地球处于____附近(填近日点或远日点),盐城昼____(填长于或短于)夜。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生物和环境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树木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树木成为化石的几率非常小。新疆木化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以中晚侏罗纪沉积地层为主。新疆奇台县将军戈壁的石树沟木化石群储量最大,为世界第二大木化石群。现在新疆大面积的森林早已不复存在。左图为奇台县硅化木景区,右图为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地区景观。
(1)根据木化石证据可推断中晚侏罗纪奇台县石树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__,说明当时环境特征:___、___。
(2)现代古尔班通古特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其植物形态和结构能适应长期___的环境特点,叶片___,以减少蒸发;根系___;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3)从侏罗纪到现代,植被类型的变化说明了当地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___。根据植被演变的过程,可以推测当地曾经有段时间出现过大面积的___(植被类型)。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20、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21、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22、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8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下图为“弱水流域简图”。
(1)在自然状态下;分析弱水自A点以下河段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2)甲;乙两湖原本属于同一湖泊;后因种种原因“一分为二”。说明造成湖泊“一分为二”的原因。
(3)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湖泊萎缩、消失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婴求。构造运动对区域水系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距今约1万年,由于龙首山的迅速隆升,黑河(下图)古河道废弃,转而向西流入酒东盆地。科研人员通过野外科考,采集地层样品,利用测年技术获取了确定黑河转向发生时间的直接证据。经过此次科考,科研人员还提出黑河未来可能会与大通河自然联通的猜想。
(1)解释距今1万年以来黑河图示河段转向西流的现象。
(2)列举为确定黑河转向发生的时间所需获取的直接证据;并简述据此确定黑河转向时间的依据。
(3)根据分水岭两侧的地形差异;判断黑河与大通河贯通后流程变长的河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4)有人提出,为避免黑河与大通河贯通后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应修建工程防止两河贯通。对此,地理学家提出反对意见,并提供了包括“地处生态脆弱区,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在内的诸多理由。列举2项反对修建上述工程的其他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试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详解】
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因此十一黄金周期间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C正确。2、D【分析】【分析】
【详解】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3、B【分析】【分析】
本题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0日19:52“天问一号”成功入轨;此时0时所在经线是178°W,此时处于10日的范围是178°W-0°-180°,大于1/2,A项错误;几内亚湾沿岸位于0°经线附近,北京时间120°E19:52,则0°经线为11:52,烈日当空,B项正确;洛杉矶此时大约为4时,我国春节时北半球昼短夜长,4时不可能旭日东升,C项错误;此时南半球正值夏季,墨累达令盆地收小麦,D项错误。
【点睛】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农事活动安排:
小麦:1月-2月;犁地(忙碌),3月-5月,播种(忙碌),6月-10月,生长季节(闲季),10月-12月,收割(忙碌)。
牧羊:1月-4月;在牧场上放牧(闲季),5月-7月配种(忙碌),8月-9月,剪羊毛(忙碌),10月-12月,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闲季)。
根据上面的安排,可以看出,农民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小麦种植的忙季在秋(播种)春(收割)两季,冬季为小麦生长季节,农事较闲。而冬季正好是牧羊活动的忙季(绵羊的配种和剪羊毛)。4、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地理位置及走向判断,图中甲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为南极洲板块,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甲山脉是由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图A表示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美洲板块隆起形成甲山脉,与安第斯山脉成因相同,A符合题意。图B表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过程中,美洲板块下降,南极洲板块上升,显然与安第斯山脉成因不同,排除B。图C和图D表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运动而形成了甲山脉,与安第斯山脉成因不同,排除C、D。故选A。5、D【分析】【分析】
【详解】
赤道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A错误;卫星运行在高层大气层,B错误;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C错误;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保持在每小时15°,D正确。故选D。6、A【分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反映的是纬度变化,它描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热量,纬度不同,热量不同,A对。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随着经度变化,自然带更替的,B、C、D错。7、C【分析】【详解】
读图可知,①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为温带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②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故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③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为亚热带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最冷月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约在5℃-10℃,应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故选C。8、A【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涉及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难度较大。
【详解】
根据题目叙述: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其中一个点位于晨昏线纬度的最高点,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与晨昏线重合,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故间距相等,由于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设该点为A(如图),则位于A点左侧的两点BC同时处在晨线上,故理解为同时日出,右侧两点DE同处在昏线上,故理解为同时日落。由于ABCDE五点均在晨昏线上,晨昏线即地球上的大圆,在该圆上的任意两点间距离最短。题中指不相邻两点,故可理解为弧AC同时日出,弧AD同时日落,故A项符合题意。由于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一定经过12时所在经线,由于是五个点,所以除A点外不可能再有点经过直射经线,由于五个点均在晨昏线上,所以其不相邻两点最短连线也不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故B项不符题意;由于是五个点,且其中一个点P为12时的地方时,即晨线与昏线交界点上,因此不可能有点在赤道上,晨昏线上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应是一段圆弧,如BD、CE,均不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如果如弧BE,则两者之间纬度间隔可以相对固定,但弧BE并非一段纬线,故C项不符题意。因为只有五个点,故其中不可能有一个点在A点正相对的0时经线上(如图中点P),那是否有不相邻两个点的最短连线恰好在180°经线上或180°经线附近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上呢,因晨昏线上两点间的连线是一段圆弧,加上国际日期变更线有弯曲,故不可能存在日期分界线的可能,故BCD项均不合题意,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9、B【分析】【详解】
据图可知,西风漂流到达南美洲南端附近时,分成两股海流,一部分沿南美洲西海岸北上形成秘鲁寒流,一部分经德雷克海峡继续向东。当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时,向东穿过该海峡的洋流海水减少,则北上的水流增多,从而使秘鲁寒流势力增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从而沿岸气温会下降,气候更加干旱,A错误,B正确;秘鲁寒流增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离岸风加强,冷海水上泛带来的营养物质增多,渔业增产,C错误;气候变得更干旱,洪涝不会增多,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东西跨度较大;自然景观变化主要是森林-草原-荒漠-森林的变化,该景观变化主要是水分因素不同造成的。马六甲海峡附近纬度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较小,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该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远近和饲料供应。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最东端地区多为有世界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该地处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点睛】
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总结:(1)分布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3)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解析】水分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市场饲料(气候)水稻种植业温带落叶阔叶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回归年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难度较小,按照气象条件;纬度因素、地势因素、地形条件、安全因素等角度分析。
【详解】
西昌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即便发射失败或有其他坠落物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文昌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海运对货物的适应性更强,运输量更大。
【点睛】【解析】。发射基地。
有关自然条件。
发射突出优势。
西昌。
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
①保证安全。
酒泉;太原。
②晴天多;能见度高。
利于观测。
西昌;酒泉。
海拔高;大气稀薄。
文昌。
③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节省燃料和成本。
沿海。
④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大宗物资。
④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大宗物资。
14、略
【分析】(1)
根据图示;图甲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前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降温;气压升高、阴天大风等天气,可能有短时强降雨;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根据图示,图乙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暖锋过境前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由于受到暖空气的影响,出现升温、气压降低、多出现连续性降水但强度不大等天气;过境后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2)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有4个:6月份,我国江淮地区受势力相当的冷暖气团影响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受准静止锋影响该地形成梅雨天气;冬季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阻挡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冷空气南下遇到天山阻挡形成的天山准静止锋;以及华南地区冬季南下冷空气偏弱形成的华南准静止锋。【解析】(1)冷锋暖气团冷锋冷气团较高降温较低较低升高较高天气晴朗阴天大风;可能有短时强降雨天气晴朗暖锋冷气团暖锋暖气团较低升温较高较高降低较低天气晴朗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强度不大天气晴朗。
(2)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15、略
【分析】(1)
根据材料;甲河注入太平洋,所以①湖泊是源头。②湖泊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丰水期,河水流入湖泊,枯水期,湖水流入河流。该河是外流河,向东流入太平洋,所以流经季风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
(2)
图中乙河源头位于高山区,消失于沙漠,应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夏季水量多,冬季断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每年的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冰川融化量也就变化不大,径流年际变化小。【解析】(1)源头调节水量雨水。
(2)冰川融水大小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西向东1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季节移动;结合图示作答,难度较小。
(1)
由图可知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所以为北半球,根据纬线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
(2)
北半球0-30°为东北风;30°-60°为西南风,60°-90°为东北风。
(3)
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盐城昼长夜短。
【点睛】【解析】(1)北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东北西南东北。
(3)远日点长于18、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硅化木景区和古尔班通沙漠的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植被的类型;气候判断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由材料可知;中晚侏罗纪时的树木具有木质结构和纹理,故其类型为森林。结合所学知识及化石特征可知,当时气候湿润,有利于植被生长,森林茂密,植被种类繁多。
(2)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古尔班通沙漠的植株低矮,叶片面积细小,根系发达,为典型的荒漠植被,主要生存在气候干旱的环境当中。
(3)由古时候的森林演变为干旱的荒漠,可以看出当地气候趋向干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被会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演变特征。故当地可能出现过大面积的草原。【解析】(1)森林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2)荒漠干旱面积较小发达。
(3)湿润至干旱草原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错误。
【点睛】21、×【分析】【分析】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23、×【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四、综合题(共2题,共8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流河的径流量变化特点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详解】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弱水是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内流河,河水来源为冰川融水补给,其他补给水源极少。该流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地区下渗量大,再加上沿岸生产生活用水,导致河流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并导致乙湖彻底干枯。
(2)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两湖原本属于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丝网版画与设计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首义学院《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跆拳道方向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民族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T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语学科导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景德镇学院《国际商务沟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信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阁楼商业空间租赁合同
- 七上-动点、动角问题12道好题-解析
- 《企业所得税法税法》课件
- 山东曲阜的孔庙之旅
- 一到六年级语文词语表人教版
- 市场营销中的社交媒体策略与实践培训课件精
- 泌尿外科教学查房课件
- 中煤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解决方案-V3.0
- 直播营销与运营(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高二英语阅读理解30篇
- GB/T 42765-2023保安服务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