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4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物质中;不是有机物的是()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脂肪。

2、在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中;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其中变量为()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3、下图表示进入及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判断该器官是()A.脑B.肾C.小肠D.肺4、肝炎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因为肝脏分泌的胆汁减少会影响()A.淀粉的消化B.脂肪的消化C.麦芽糖的消化D.蛋白质的消化5、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都不动,由此可判断污点的位置是A.目镜上B.物镜上C.反光镜上D.临时装片上6、遗传物质是一种叫DNA的有机物,DNA主要存在于()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人体内无机盐;尿素的排泄途径有()

A.由皮肤排出。

B.由泌尿系统排出。

C.由呼吸系统排出。

D.由消化系统排出。

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由多细胞构成C.能够生长和繁殖D.能够遗传和变异9、关于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到达44℃左右时,身体抵抗力增强B.人体产生的能量全部用于保持体温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D.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10、我国有不少举世瞩目的珍稀特有树种,其中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是()A.银杏B.红豆杉C.水杉D.苏铁11、如下图,甲和乙是人体眼的成像情况,丙和丁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则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近视应该选择的透镜分别是A.B.C.D.12、如图是植物的几种结构;如果按照由大到小的层次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13、下列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B.视觉冲动是由角膜产生的C.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D.听觉冲动是由鼓膜产生的14、如果你是一名营养师,以下哪些饮食方案不合理()A.老年人血压高、口味重,为了让他吃好,炒菜时适当的多放些盐B.青少年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C.贫血惠者要补充钙和丰富的蛋白质D.坏血病患者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15、【题文】如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B.右上方C.变亮D.变暗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如图是显微镜下所看到的人的血细胞,你能根据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特点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血细胞中体积最大、具有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__,细胞为红色、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的是[____________,血细胞中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的是[____________.17、呼吸运动包括______过程和______过程.18、吸烟会影响的健康,长期吸烟会引起。1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A-F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的A属于____(成分).

(2)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请补充完整任意一条食物链:A→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F.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A通过____作用利用太阳能开始的.

(4)由于长时间干旱,假设该生态系统中的A全部枯死,则____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

20、【题文】(6分)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

(2)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其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

(3)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1、绿色植物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环保作用可概括为:空气的____,有害气体的____,噪声的____,空气温度的____。22、生物圈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23、口腔中没有消化酶。2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5分)25、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B进行如图处理。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小时。

④取A;B两片叶子;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据此分析回答:

(1)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绿素的溶液是______。

(4)实验结果:变蓝色的叶片是______。

(5)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______(需要或不需要)二氧化碳。26、(6分)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学生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1)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因为他设置了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3)细菌在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充分时,进行旺盛的_______生殖。遇到恶劣环境,细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_________。27、【题文】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与1号试管起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消化。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1题,共8分)28、【题文】下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字母所示结构分别为:

A____B____

C____D____

(2)甲图表示____(回答“吸气”还是“呼气”)。

(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使胸腔容积____,肺随着____,气体便被吸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

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无机化合物,与机体无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也是无机化合物引,如水),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氰化物等,简称无机物,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故选:A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有机物的知识;据此答题.

2、A【分析】

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故选A

【解析】【答案】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具体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方法.

3、A【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血液流经各部分物体的变化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成分在身体中各部位的变化情况。【解答】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进的少,出来的多。A.在脑部,进入该器官的血液中氧气多,二氧化碳少,葡萄糖多;流出该器官的血液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葡萄糖少,尿素进的少出来多,符合上述的物质交换特点,符合题意;B.在肾脏,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尿素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应减少,不符合题意;C.在小肠,由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葡萄糖进入时少离开时增多,不符合题意;D.在肺部,二氧化碳进入时的多离开时的少,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4、B【分析】解: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患肝炎后,胆汁的分泌量大量减少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故选:B。

胆汁的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

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患肝炎的病人主要影响脂肪的消化。【解析】B5、A【分析】试题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只有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有污点时才能在视野内看到,该污点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动,说明不在物镜和装片上,只能在目镜上,选A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解析】【答案】A6、D【分析】【分析】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B【分析】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AB符合题意.

故选:AB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和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8、AB【分析】解:A;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符合题意;

B;有的生物是单细胞个体;如草履虫;大多数生物由多细胞构成,B符合题意;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C不符合题意;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解析】【答案】AB9、CD【分析】解:A;C在一定范围内;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抗生素;但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因此发热不是对人体没有好处的.A错误,C正确.

B;人体产生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需要.B错误.

D;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体表的温度是身体表面的温度;又称表层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D正确.

故选:CD

发热是指病原体或其它致热原进入人体后;导致人体体温升高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能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

应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解析】【答案】CD10、ABC【分析】解: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红豆杉是我国的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现已形成了一个种群,有植物界的“大熊猫”的称号.故选:AB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解析】【答案】ABC11、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解答】近视眼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据图可知,甲图中,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远视眼,应佩戴C凸透镜矫正;乙图中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应佩戴D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D符合题意。故选BD。【解析】BD12、BC【分析】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中①叶是营养器官;②是组织,③是一株植物体,④是细胞.可见C正确.

故选:C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熟练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关键.【解析】BC13、AC【分析】解: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听觉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故选:A;C.

此题考查的是视觉;听觉的神经冲动产生的部位.可以从视觉听觉的形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视觉、听觉是在大脑皮层里形成的,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解析】AC14、AC【分析】解:A;膳食要多盐;会使人体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盐,符合题意;

B;青少年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不符合题意;

C;贫血患者要补充含铁的无机盐和丰富的蛋白质;C符合题意;

D;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新鲜的柑橘;因此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功能是关键。【解析】AC15、B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表明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而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

考点:本题考察的是物像的移动方法,物像的放大。【解析】【答案】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小板【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血液的组成。明确血细胞的组成及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红细胞体积较小,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因为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因此呈红色;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据图可知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小板。即血细胞中体积最大、具有细胞核的是【①】白细胞;细胞为红色、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的是【②】红细胞;血细胞中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的是【③​】血小板。【解析】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小板17、呼气;吸气【分析】解: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通过呼吸运动,人体胸廓容积有规律地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和肺内气体的交换.

故答案为:呼气;吸气;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关键是理解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解析】呼气;吸气18、略

【分析】试题分析: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易患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这一数字到2020年时将达到1000万.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发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类发病率高2至8倍.考点: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解析】【答案】呼吸系统;肺癌.19、略

【分析】

(1)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靠捕食其他生物为食,属于消费者.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A属于生产者.

(2)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数有几个分支,再分别数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这些分支的条数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食物网简图可知: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C和D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三级消费者,F表示四级消费者.从A开始数有一个分支,初级消费者是B有两条,该食物网共有两条食物链组成.即A→B→C→E→F;A→B→D→E→F.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

(4)由于长时间干旱;这个生态系统中的A全部枯死了,最先受到影响的动物是食草动物.因此,假设该生态系统中的青草全都枯死,则B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2;A→B→C→E;

(3)光合作用;

(4)B.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网)食物链书写的原则;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物质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据此分析解答.

20、略

【分析】【解析】有食物网数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沿着箭头往下走。食物链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的,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绿色植物后面的都是动物,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差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解析】【答案】(1)5,草→鼠→蛇→鹰(2)消费者,捕食和竞争(3)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1、净化吸收消除调节【分析】【解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温室效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以及太阳能的转化等考点。22、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分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答案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知识.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方面来解答.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23、×【分析】试题分析:口腔里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所以这种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食物的化学消化,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问题的识记能力。【解析】【答案】×24、×【分析】【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题干的叙述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5分)25、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二氧化碳酒精B需要【分析】解:(1)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以破除原有淀粉的干扰。

(2)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B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A;B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

(3)酒精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所以,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酒精。

(4)(5)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B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淀粉变蓝,叶片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含有淀粉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

故答案为:(1)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二氧化碳;

(3)酒精;

(4)B;

(5)需要。

本实验要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进入A叶片所在玻璃瓶的空气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已经没有二氧化碳了,因此A叶片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预测的实验现象应该是不变蓝色。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