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9/26/wKhkGWelhkSAdcCNAAFfy7s42pI463.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9/26/wKhkGWelhkSAdcCNAAFfy7s42pI4632.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9/26/wKhkGWelhkSAdcCNAAFfy7s42pI4633.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9/26/wKhkGWelhkSAdcCNAAFfy7s42pI4634.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9/26/wKhkGWelhkSAdcCNAAFfy7s42pI4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
1.《饮酒(其五)》2.《春望》3.《赤壁》4.《雁门太守行》
5.《渔家傲》6.《浣溪沙》
1.《饮酒(其五)》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得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
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
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诗歌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诗歌翻译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d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第1页共12页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
1.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
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
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
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
世的抱负。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
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步说,是远
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
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
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
的情趣。“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自由与惬意。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表现手法: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
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
实是抒情悟理。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
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
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
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诗歌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
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2.《春望》
第2页共12页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工部员外郎之职,故
世称杜工部。后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
有“三吏”“三别”。杜甫风格沉郁顿挫,融合众长,兼备诸体。
二、诗歌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
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
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诗歌翻译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
免散开。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因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因为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
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
第3页共12页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歌开篇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
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
人满目凄然。“城春”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
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荒芜破败,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本联以“感时”承上,以“恨别”启下,章法分明。
炼字:“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诗人移情于物,见花开而落
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感时”
“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
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
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
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
可以想见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
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5.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
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
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
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五、诗歌主题
《春望》描写了背叛军攻陷的长安城中残破混乱的局面,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怀,表达了处境伤神、忧国思家的痛苦感情。
3.《赤壁》
一、作者简介
第4页共12页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进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号樊川居士,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著有史学巨著《通典》,且官至宰相。
二、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
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
感而发。
三、诗歌翻译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
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
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
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
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
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
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叹,引出对古人和古事
的感慨,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作铺垫。
第5页共12页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
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
它化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
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从反面落笔,假设周瑜失败的后果,表露出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含蓄蕴藉。
五、诗歌主题
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
郁不平之情。
4.《雁门太守行》
一、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
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
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二、诗歌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
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
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三、诗歌翻译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6页共12页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至IJ,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
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
1.一二句描写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
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
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7页共12页
2.三、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
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铺垫。
表现手法: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将双方
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进行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之感。
3.五六后句写写夜晚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
之状,“临易水”表明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暗示将士们具有悲壮激烈
的豪情。接着写苦战的场面:援军到来立即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
响。“鼓寒”的声音细节,使悲壮的气氛更浓了。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
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诗歌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表现了守城战士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同
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5.《渔家傲》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一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诗歌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
有关。
朗读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三、诗歌翻译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星河:银河。
第8页共12页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殷勤:情意恳切。
嗟(ji@),慨叹、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
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
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
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1.词作开头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
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
一个“归”字,好像她本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回到“帝所”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地引
出下片。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
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
既生动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
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2.词人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我
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慨叹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难有作为;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
头,诗词文章无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第9页共12页
炼字: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这两句把词人晚年
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
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五、诗歌主题
本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词人不
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6.《浣溪沙》
一、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
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
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
“大晏”和“小晏”。
二、诗歌背景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
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
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
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虽然这是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是,由于
作者对此怀有独到的体会,有新颖的构思,有属对工巧的名句,所以这首词也因之成
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了。
三、诗歌翻译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
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
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
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第10页共12页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
时。
⑷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新人教版
-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大会
- 彩钢房施工合同范本
- 光伏电站项目委托开发协议书范本
- 贷款买房借款合同范本
- 珠海新型泳池工程施工方案
- 达州五年级抽考数学试卷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5届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情景交际-中考英语复习考点
- 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GA/T 1003-2024银行自助服务亭技术规范
- 公园卫生保洁考核表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