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文言文阅读

11《记承天寺夜游》

1.(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僚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目:"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

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

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储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

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B.盖竹柏/影也

C.舍中/掩关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号张怀民/号向所志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C.归舍己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D.放杖加笑/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

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2.(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西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塔。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袭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M——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海《核舟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舍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谓语:告诉

B.佛印绝方弥勒类:像

C.卷无与为乐者念:想到

D.怀民亦未程寝:睡觉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则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皴裂则不知

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

D.何处无竹柏水仰■澹澹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

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

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

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

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

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渝©脱粟而食之,日:“乐

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日"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d):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

性的谷物。④渝(yue):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畲无与为乐者容:

②弗与步于中庭相与:

③州讼充斥谀:

④壕园蔬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苕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4.(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学生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华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

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与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畲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C.俚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

D.而卒莫消£也长:增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江上之清风

A.何陋之有(《陋室铭》)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己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公与之乘(《曹列论战》)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

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你得到的启示。

5.(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

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缙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河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本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

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

在身,则入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净。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丕信甚言必令现之楚有甚翥。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

乃甚于水旱。臣窃层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

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户

②未入村落

③臣亦不觉流浮

④臣窃度之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5)"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6)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

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参考答案

【答案】

1.(1)B(2)D(3)物我两忘留恋徘徊,似在仙境

【解析】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水中藻、芍交横"中的"交"是"交错"的意思。

A.交接;

B.交错;

C.一齐,同时;

D.交往;

故选Bo

(2)本题考查概念的理解。

D."空虚的精神状态”表述错误,文章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句可知,产生了“物我两忘"的世外之感。

②结合"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句可知,产生了“留恋徘徊,似在仙境”的感觉。

【答案】

2.(1)A(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示例:欣喜。找怀民赏月,怀民果然也没有睡。似乎正在等着作者,确实有知音相见之欣喜。

(4)选文用竹柏影子给人造成的错觉,侧面表现月色的澄澈空明。链接材料通过月光下湖面的明亮澄澈、

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侧面表现月色的清朗。

【解析】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欲:想要/想要/想要;

B.户:门/人家,住户/门;

C.念:考虑/想念/念头;

D.寻:寻找/古代长度单位/寻求;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本题考查作者心理的分析。

苏轼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但是没有人和他共同游玩,于是想到和他同样贬官到黄州的朋友张怀民。但

是张怀民住在承天寺,不知他是否已入睡。结果走到一看,"怀民亦未寝",于是"相与步于中庭”,共同赏月

谈心。苏轼与张怀民相同际遇,相似处境,"亦未”蕴含着作者的欣喜之情,因为怀民似乎与自己心有灵犀,

夜深不睡,好像正在等待作者的到访一般,因此二人堪称知音。

(4)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的分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月光,而是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

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

链接材料中,也没有直接描写月光,而是用"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

从侧面描写月光,正因为月光明亮、月色清朗,湖面上新堤柳枝的影子才能明亮澄澈,清晰可见,如明镜

图画一般。

【点睛】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西泠桥回来。当时初月刚刚升起,新修的大堤和

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很是空旷,波光荡漾,好像镜子一般,又像是在画中一般。

【答案】

3.(1)C(2)A(3)B

(4)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

出去吗?

【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

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句子中"庭下"是主语,故停顿为:庭下/如积水

空明;

B.句意为: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句子中"盖"是句首发语词,"竹柏影"是句子主体,故停顿为:盖/竹柏

影也;

D.句意为: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句子中"不知走海者"是主语,"者"表示句中停顿,故停

顿为: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故选Co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寻:动词,寻找/动词,寻找;

B.之:代词,指代老书生/结构助词,的;

C.归:动词,回去/名词,归宿;

D.而:助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去四

故选Ac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A.有误,根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夸张"表述

不正确;

C.有误,根据乙文"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可知,乙文中苏轼是被邀请的一

方;

D.根据乙文"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可知,苏轼借韩愈的诗歌内容表

示不赞同他强求多得的做法,"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表述有误;

故选Bo

(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亦,也;相与,一起;

②重点词有:良,美好的;嘉,美好的;一,一起;出,外出。

【点睛】参考译文

【乙】己卯年上元之夜,我在僧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

我很高兴地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看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姓聚居在一起,

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已经响起了鼾声。我放下拐杖,不禁笑

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醒来)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

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答案】

4.(1)A(2)C(3)D(4)B

【解析】4.(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有误,句意为: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故选Ac

(2)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

A.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B.之:代词,代指左膝/助词,的;

C.于:均为介词,在;

D.何:疑问代词,哪里/副词,何其,多么;

故选Co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其,他们;两膝相比者,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各隐卷底衣

褶中: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故选D。

(4)考查内容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

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

部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一一"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

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

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A.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描写景色之美,甲文未涉及"景色

之美”;

B.甲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是朋友一起出游共读之乐;乙文"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与朋友一起赏月漫步之乐;

C.“赏水之趣”两文均未涉及;

D.乙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

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

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

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甲文未涉及“贬谪之苦";

故选Bo

【点睛】参考译文: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

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

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

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答案】

5.(1)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狱:诉讼事件(案件);撷:采摘(摘取)。(3)①庭

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行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②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4)①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②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5)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

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解析】5.(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我的

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予弟子由"是主语,"适在济南""闻而赋

之"两个分句主语都是"予弟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济南”后面断开。故断句为: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

赋之。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②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③句意:案件也多得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

④句意:(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撷:采摘(摘取)。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②因,靠着,就是;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乙文中"乐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活的游乐啊!"由甲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夜

晚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绪而感到快乐。由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

横,盖竹柏影也"可知,在苏轼看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

交横错杂,这样的夜色美景让人感到快乐。据此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

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

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

闲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闲人(贬谪之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

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

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

了作者旷达的心胸。

由乙文"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可知,一方面"超然"是指弟弟子由为苏轼游玩之地

取名“超然台"。由"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

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滴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可知,苏轼在被调任的地方,与朋友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一起过

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体现了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乙】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

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

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

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

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

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

览,在那儿尽情游玩。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

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

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

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答案】

6.(1)C(2)B(3)D

(4)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激,仿佛有藻、存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②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5)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乐观生活,积极进取。(点到“旷达乐观""随缘自适"或"积极进取""享受自然",能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

即可)

【解析】6.(1)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仅仅;

故选C。

(2)例句句意:只有江上的清风。之:结构助词,的;

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句意: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之:结构助词,的;

C.句意:不久文帝到达了细柳军营。之:动词,至U;

D.句意: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之:代词,指曹刿;

故选Bo

(3)D.根据【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可知,

甲文写的是苏轼与友人在承天寺庭院中欣赏月下美景;乙文写的是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

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前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而不是

到赤壁欣赏月景;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②是:这;造物者:指大自然;藏:宝藏;共适:共同享受。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

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

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

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用与"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

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乙文,写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引发哲思: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写作者

沉醉于眼前的景色,未贬谪的苦闷悲凉,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启发我们: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上下求索。

【点睛】【乙】参考译文:

我(苏轼)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

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

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

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

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被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

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答案】

7.(1)D

(2)①门②亲自③眼泪④揣测,估量

(3)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4)①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苻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5)"气”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诗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6)①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

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②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

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

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解析】7.(1)A."苏轼自夸"有误。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B."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有误。"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

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C."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误。颈联写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

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