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四)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四)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四)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四)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四)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

3.蔽月山房

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本诗和《登飞来峰》都从山写起,但表达的哲理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两首诗

蕴含的不同哲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5.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这两首诗都有“看”,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你觉得能否把杜诗

中的“览”字改为“见”字?为什么?

7.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无论是“不见”,还是

“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久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

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

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

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8.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9.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

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本诗的情感富于变化。下面是两位同学画的情感变化曲线图,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并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说明。

AB

n.同学们想借诗句表达对老师默默奉献的感恩之情。下列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②。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③黄昏。

[注]①浆:泛指饮料。②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③耿:照耀。

12.本诗选取高柳、小桥、村落、、残破的墙壁、苔辞、细云新月等景物,

描绘了的山村风光。

13.本诗和《游山西村》都写到了游览村庄的经历,请你结合两诗内容,说说其情感和哲

理的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节选)

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阳关曲•中秋作①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②无声转玉盘。B.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阳关曲:本名《渭城曲》。这首小词写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

久,记述的是词人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情景。②银汉:银河。

14.【甲】【乙】两词中“转”的意思都是指,【甲】词中的“婵娟”即

【乙】词中的“”。

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对于哪一个方面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

画线的A、B句具体阐述。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请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怒”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1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为怀古之作,比较分析,

完成下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山坡羊•潼关怀古》

怀》

所咏之史①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怀古之情暗讽朝廷,爱国热情②

诗歌鉴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8.作者在结尾借“青衫湿”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的秋景给人感觉是平静的还是哀伤的?请结

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能力。c项有误,“浮云”往往用来借代奸佞小人,

这里指当时政治上阻挠变法的保守势力。

2.答案:这句话是说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这首诗通过写“千寻塔”“最高层”等意

象,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哲理的能力。“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是说将哲理蕴藏在

诗歌中。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找出诗歌表现出来的哲理,一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意象指的是

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结合此诗中“千寻塔”“最高层”可知,作者想表现的哲

理就是“站得高,望得远”。

3.答案:《登飞来峰》中诗人因为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不怕层层浮云

遮住那远眺的视野。表达的哲理是: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蔽月山房》中诗人写距离山近就觉得山大月小,其实如果有人眼界开阔,就会发现

不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广阔。表达的哲理是: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眼见

不一定是真的,眼界开阔才能接近事物本质,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诗歌哲理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

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这首诗借站在山顶,浮

云就遮不住眼睛,来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还可以理解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

惧怕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蔽月山房》诗歌大意是: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说山比月亮

大。如果有人眼界开阔,便会发现不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广阔。蕴含的哲理是:距离的远

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眼见不一定是真的,眼界开阔才能接近事物本质,看清事物的

本来面目。

4.答案: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的风气仍然保存。这两句

体现了山西村民俗。

5.答案: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

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哲理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

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

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见)柳绿花艳,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

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绝境当中往往蕴

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前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

望。

6.答案:不能。“见”字表示近距离看到、看见,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

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和意境进

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见”和“览”的意思及其区别。“见”指看到、看见,表示近距离看

见,虽然“览”也是看,但有一览无遗之意,《望岳》中,作者想象自己登上山顶之后看下

面,视野开阔,将山下景色一览无遗,故应用“览”,不能改为“见”。

7.答案:《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渴望遇见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诗人生不逢时,

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寞,所以写“不见”。《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抒发了杜甫想要登临泰山之巅、俯视群山的豪情,此时杜甫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

世,诗人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诗人压抑已久的悲愤之

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因为陈子昂没有遇见贤

君,故用“不见”;而《望岳》这首诗写于杜甫的青年时期,这时候的唐朝处于盛唐时期,

诗人意气风发,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信心,所以立下雄心壮志,写“终当见”。据此回答即

可。

8.答案:钟:聚集。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自然钟爱泰山,将所有的美景都聚集于此,

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美,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的珍爱。

害U:分割、分开。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斩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景观,极有画面感。

“割”字让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与奇险。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能力。“钟”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天地万物一下子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

都给了泰山。“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

山高,山的阴、阳两面一昏一暗,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

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使阴、阳

两面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特点。

9.答案:[示例]甲诗抒发诗人并不满足于望岳而想登上山顶一览盛景的心情,表现出诗

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乙诗末联连用典故,写自己虽不能建立班超

一样的功绩,但也要学习西汉人终军,主动向皇帝请缨抒发了诗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

情壮志。

10.答案:[示例一]A;以“浩荡离愁白日斜”为起点,诗人告别久居的京都,告别多年

的老友,愁绪满腔。“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挥着鞭子、吟着诗萧洒地离开京城,心情是

喜悦的。“落红不是无情物”,诗人以落红自喻,看到眼前的落花想到自己的身世,心情转

为低落;转念之间他又说出“不是无情物”,既是对自己的告慰,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更是

对世界的宣言,积极的情绪喷薄而出。“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个“更”字写出了诗人仍然

关心国家命运、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和昂扬的斗志。所以情感是由低谷到喜悦,再到伤感,

之后又转为高昂。

[示例二]B;以“浩荡离愁白日斜”为起点,诗人离开京城产生浩荡的离愁,用“白日

斜”来烘托离别的愁苦;“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挥着鞭子、吟着诗潇洒地离开京城,心

情逐渐转为喜悦。“落红不是无情物”表明诗人自己虽然是辞官归家,但仍然情有所系,初

心不改。“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个“更”字写出了诗人仍然关心国家命运、为国效力的爱

国之情和昂扬的斗志。所以诗歌情感是由低谷到欣喜,再到高昂。

解析:

n.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D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

的情绪,用在此处表达“对老师默默奉献的感恩之情”不恰当。故选D。

12.答案:茂密的树林;清幽、寂寥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颈联“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描绘

了“清风从茂密的树林吹过,送来几声清脆的鸟语,当年醉酒后诗人留下自己墨痕的墙壁,

已经破败,青苔斑斑”的生动场景,其中的景物有:茂密的树林、残破的墙壁、苔辞、细云

新月等。由颈联可知,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

垣,布满青苔,诗人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驳。故所描绘的景色特征为清幽、寂寥。

13.答案:情感:《游山西村》描写了淳朴自然的民风民情,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西村》回忆往年叩门求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哲理:《游山西村》写

峰回路转,告诉世人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逆境中往往蕴含希望和机会,富有理趣;由

“往昔”“今岁”可知,《西村》表达的是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情感上:根据“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

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可知,《游山西村》描写了淳朴自然的民

风民情,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