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下图为隋代设置的义仓。对其理解正确的是,义仓(C)A.修建的初衷是供应朝廷物资须要B.遍置于长安、洛阳等都市C.是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设置的粮仓D.满意了征伐高丽的须要解析:隋代设置的义仓遍置于乡间,主要功能是备水旱赈济,故选C项,解除其他三项。2.秦朝修建灵渠,隋炀帝开通大运输河。两者都(B)A.促进了长江南北经济沟通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C.连接了湘水、漓水两大水系D.导致国家短暂而亡解析:“促进了长江南北经济沟通”的是隋朝大运输河,解除A项;“连接了湘水、漓水两大水系”的是灵渠,解除C项;大兴土木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主流是促进了经济沟通和国家的统一,“导致国家短暂而亡”的真正缘由是两个政权的暴政,D项表述错误。B项正确。3.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唐太宗的这段话体现的统治思想是(B)A.“存百姓” B.知人善任C.济世安民 D.轻徭薄赋解析:材料意思是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杀无辜,没有哪一代不是这样。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故B正确。4.关于玄武门之变,《旧唐书》记载:“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李世民被逼无奈,先下手为强,杀死建成、元吉,《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建成颇仁厚,遽止之(拒绝先下手为强)”;当今一些史学家探讨认为,李世民是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没有必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据此可以认定(D)A.争权中李世民由被动变为主动B.《旧唐书》试图隐瞒历史真相C.学者探讨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D.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非法解析: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还是史学家等均强调了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是存在问题的即是非法的,故D项符合题意;选项A的说法只适合《旧唐书》和《新唐书》,所以不符合题意,解除;选项B的说法缺乏其他观点的支持,不符合题意,解除;“学者探讨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的说法过于确定,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5.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明的历史事实是(C)记述出处“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新唐书·本纪第四》“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资治通鉴》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武则天照旧被尊号为皇帝D.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解析:《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中“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说明武则天照旧被尊号为皇帝,《新唐书·本纪第四》“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也记载武则天被尊号为皇帝,《资治通鉴》“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同样记载武则天被尊号为皇帝,三则史料都对此事有记载,故C项正确。只有一则史料记载“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没有足够劝服力,故A项错误。有两则材料说明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劝服力不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说明武则天是被迫移居上阳宫,故D项错误。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确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B)A.政局稳定 B.社会经济接着发展C.国力全盛 D.完全停止唐蕃纷争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政局纷纭,解除A项;国力全盛是在唐玄宗时期,解除C项;D项表述错误;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7.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B)A.吐蕃地区 B.东突厥地区C.西突厥地区 D.西南夷地区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在东突厥实行的册封政策,选项B符合题意,正确;和吐蕃是和亲,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和西突厥是武力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和西南夷也是武力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解除。8.唐朝时丝绸之路的畅通曾因一个政权的崛起而受到影响,这一政权被灭是在(B)A.唐太宗在位时B.唐高宗在位时C.武则天在位时D.唐玄宗在位时解析:考查所学学问,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9.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是唐朝的统治手段之一,首领被封为渤海郡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A.靺鞨粟末部 B.吐蕃C.东突厥 D.回纥解析:考查所学学问,结合所学可知,A项符合题意。10.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C)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心对地方的干脆有效管辖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心的冲突解析: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纳封王、赐爵、经济扶助、联姻等手段使其归附的政治手段,依据“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可知,羁縻政策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故C项正确,D项错误;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纳的政策,和扩大统治区域无关,解除A项;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纳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心对地方的关系,解除B项。11.下列对图一、图二所示历史改变的说明最合理的是(B)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确定的持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开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解析:由“唐末藩镇割据形势图”到“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可以看出,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割据更加猛烈,五代十国事实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持续,说明历史发展具有确定的持续性,B正确;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分裂割据的形势,无法体现“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解除A;材料反映的是自唐至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不能说明“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开”,C表述太确定,错误;唐末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形态都是封建社会,故D错误。12.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改革。两场改革都(D)A.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B.革除了前代弊政C.实行了南迁都城的措施D.顺应了统一趋势解析:“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是孝文帝改革,解除A项;B项“革除了”过于确定,解除;南迁都城的是孝文帝改革,解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行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肃穆,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答案:(1)内涵:肃穆法令,遵遵守法律律;削减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夫斗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志向。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解析:(1)据材料中“太宗令……修订法律”“不行任情以轻重”“法令肃穆,谁敢为非”得出肃穆法令,遵遵守法律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削减独断,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2)据材料中“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无道而亡(农夫斗争的威力);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并结合所学,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再结合所学,从唐初大乱初定以及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3)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天子者,有道……,诚可畏也”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志向;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建立后,为防卫匈奴,限制关东和江南地区,定都长安,进行大规模的都城营建,将天下豪族迁往关中,并募民居之,总数达到200万以上;同时重视技术推广和水利兴修,晋西南乃至内蒙等地得到充分垦辟,森林、草地大面积消逝了,代之的是农牧业区。唐代也类似于西汉,唐前期在关中地区广修渠道,开荒播种,到玄宗天宝年间,黄土高原人口已达1015万。然安史之乱关中遭叛军蹂躏,国内藩镇军阀叛服不常,境外吐蕃等民族时相攻击使得高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黄河”也正式作为专名见之于史籍。在唐以后一千余年中,由于后继王朝持续放任贫民滥伐滥垦,加以战乱的破坏,最终使得黄土高原沦为生态环境恶劣、低产贫困的地区。——摘编自朱士光《汉唐长安城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汉唐定都长安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分析汉唐定都长安的影响。答案:(1)缘由:长安战略地位(地理条件)优越;关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对内限制关东和江南,有效制服割据势力;对外抵挡西北强敌,反击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汉唐初期明君贤臣的高远识见。(2)影响:维护了统一;促进了西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但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改变埋下伏笔。解析:(1)缘由:依据材料“西汉建立后,为防卫匈奴,限制关东和江南地区”结合所学从长安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战略地位、汉唐初期明君贤臣的高远识见等方面分析。(2)影响:依据所学可知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依据材料一“将天下豪族迁往关中,并募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投资个人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度基本建设贷款合同
- 兑服装店合同标准文本
- 会议服务制作合同标准文本
- 仿古门窗订购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管道品牌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租赁合同商业租赁协议
- 井下工人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协议
- 2025丙丁签订服务提供合同范本
- 一方出地一方出资合作建房合同样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 气防站的安全管理制度
- (完整版)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中学劳动清单
- 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
- 小学室内体育课跳绳
- 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3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检察技术工作总结(5篇)
- 部编2023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活动园问题及答案
- 颜体15-1、-《多宝塔碑》简介、运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