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热点链接】2020年3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截至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2.2亿公顷。2024年新增的森林类型主要是什么?提示新增的森林为人工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通过野外视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水平1:依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植被类型。水平2:依据景观和影像图,归纳主要植被类型的景观特点。水平3:依据图表资料,说明植被与气候的关系。水平4: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说明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敬重自然规律,合理布局植被。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植被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分布地区。地理实践力:视察校内植被,总结其特征,探讨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相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eq\o(□,\s\up3(01))下层、岩石圈的eq\o(□,\s\up3(02))上层和整个eq\o(□,\s\up3(03))水圈。2.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对eq\o(□,\s\up3(04))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2)具有eq\o(□,\s\up3(05))调整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1.推断正误。(1)生物圈是最厚地球圈层。(×)(2)生物圈不能影响地表形态。(×)2.生物圈能够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根本缘由是绿色植物的()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合成作用D.分解作用答案B解析生物圈能够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根本缘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举例说明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物质迁移过程。提示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圈进行物质迁移;通过植物根汲取及生物体死亡与岩石圈进行物质迁移;通过根汲取与叶面蒸腾与水圈进行物质迁移。二识别植被类型1.森林植被森林类型典型特征分布常绿阔叶林四季eq\o(□,\s\up3(01))常青;树冠浑圆,叶面多呈革质eq\o(□,\s\up3(02))暖和潮湿的热带、eq\o(□,\s\up3(03))亚热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夏季葱绿,eq\o(□,\s\up3(04))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潮湿、半潮湿的eq\o(□,\s\up3(05))温带气候区针叶林叶子呈eq\o(□,\s\up3(06))针状寒温带(eq\o(□,\s\up3(07))亚寒带)气候区2.草原植被植被类型分布特征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eq\o(□,\s\up3(08))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热带大陆植物具有耐旱性,湿季时eq\o(□,\s\up3(09))郁郁葱葱,干季时eq\o(□,\s\up3(10))凋萎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eq\o(□,\s\up3(11))温带半潮湿、半干旱地区群落结构简洁,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eq\o(□,\s\up3(12))耐旱的特征1.推断正误。(1)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水热足够的地区。(√)(2)低纬地区没有针叶林分布。(×)2.在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A解析在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3.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哪些?提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3.荒漠植被(1)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2)特征:植物叶面eq\o(□,\s\up3(13))缩小或退化,具肉质茎或叶,茎叶覆盖茸毛,根系eq\o(□,\s\up3(14))发达。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自然环境影响植被的种类与分布气候不同的热量、降水及组合状况,确定了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特点降水eq\o(□,\s\up3(01))丰富的地区——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eq\o(□,\s\up3(02))草原植被降水稀有的干旱地区——eq\o(□,\s\up3(03))荒漠植被其他因素土地、地形碱性土壤利于eq\o(□,\s\up3(04))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利于马尾松、eq\o(□,\s\up3(05))茶树等植物生长(2)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苔藓植物—eq\o(□,\s\up3(06))阴湿环境,铁芒萁—eq\o(□,\s\up3(07))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碱性土壤环境。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的环境功能如下:(1)eq\o(□,\s\up3(08))固碳释氧,净化空气。(2)eq\o(□,\s\up3(09))涵养水源,保育土壤。(3)积累养分物质,爱护eq\o(□,\s\up3(10))生物多样性。(4)eq\o(□,\s\up3(11))防风固沙,减轻灾难。1.推断正误。(1)确定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气候。(√)(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2.仙人掌可指示()A.寒冷环境B.燥热环境C.干旱环境D.潮湿环境答案C解析仙人掌可指示干旱环境。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提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主题探究生物圈下图为生物循环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按图中环节简要叙述生物循环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中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迁移、流淌、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________界和________界联系起来。[成果展示](1)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成为动物的食物③动植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中(2)化学元素能量有机无机生物圈的作用(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更具有重要的作用。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影响②各种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2)生物圈对于地表环境具有调整和稳定的作用。生物圈使地球表层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功能,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地面气温15℃左右)。生物圈是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据此回答(1)~(2)题。(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2)下列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生物变更了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②生物促使了自然界中化学元素的迁移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环境的根本缘由④生物影响着土壤的形成A.①②B.①③C.③D.①②④生物圈和生物与环境的分析思路类题透析思路点拨生物圈生物圈属于外部圈层,且不占有独立空间。生物圈位于地球表层,占据eq\o(□,\s\up3(01))大气圈下层,eq\o(□,\s\up3(02))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层。生物与环境生物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更有重要作用,根本缘由是绿色植物的eq\o(□,\s\up3(03))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变更原始大气成分;生物通过eq\o(□,\s\up3(04))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迁移,影响水体、土壤和岩石风化。[答案](1)D(2)D主题探究植被类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其次大自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家乡,西双版纳以奇妙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著名于世。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依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将植被分为哪两类?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2)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简要说明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缘由。(4)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缘由是什么?[成果展示](1)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自然植被。(2)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3)依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依照不同种类的经济林喜光程度的差异,分层布局相应的经济林,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效果。(4)地处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区,水热足够,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1.森林植被主要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典型的森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类型特点举例常绿阔叶林由常绿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一般分布在暖和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植物茂密,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多呈革质,具有光泽,无毛,稍硬樟树林、椰子林等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常分布在潮湿、半潮湿的温带气候区常见的落叶阔叶树种包括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针叶林由针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叶子呈针状,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柔喜湿等不同类型。分布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针叶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等一些耐寒树种组成2.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类型特点分布区热带草原耐旱,生长着很高的草类,并零星点缀着树木。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植物的季节变更,引起动物的大规模迁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上,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湿季,干季几乎没有雨水温带草原群落结构简洁,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且“一岁一枯荣”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潮湿、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夏季3.荒漠植被概念指植物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特点①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以削减水分蒸腾;②有的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水分;③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反抗灼热;④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汲取水分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1)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A.大于300mm;大西洋B.大于300mm;印度洋C.小于300mm;印度洋D.小于300mm;北冰洋区分荒漠和草原的思路类题透析思路点拨类型依据eq\o(□,\s\up3(01))降水量和干湿状况推断。图示地区降水eq\o(□,\s\up3(02))稀有,以eq\o(□,\s\up3(03))荒漠和草原为主,eq\o(□,\s\up3(04))丙降水最少,以荒漠为主。降水依据eq\o(□,\s\up3(05))等降水量线和地形推断。丁地降水eq\o(□,\s\up3(06))大于300mm,水汽主要来自eq\o(□,\s\up3(07))大西洋。[答案](1)B(2)A主题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下图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此作用把地理环境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联系起来。(2)箭头a表示植物叶片的________作用;箭头b、c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中汲取________,释放________。(3)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爱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有哪些?[成果展示](1)有机界无机界(2)蒸腾二氧化碳氧气(3)调整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1.植被的分类依据人类影响程度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依据植物群落类型森林、草原、荒漠2.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热量和水分对植被分布有显著影响。光照喜光植物:植物的生长须要足够的阳光,分布在向阳的地方,占据林中的上层喜阴植物:植物的生长须要少量的阳光,分布在背阳阴蔽的地方,生长在密林的底层热量影响植被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类型的植被水分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类型的植被3.自然环境对植物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被,它们在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1)水生植物:生长在水域中,形成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叶子硕大,根系不发达。(2)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地区,形成旱生植物,如骆驼刺、仙人掌等,叶片细小,根系发达。4.植物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自然环境长期的依靠作用,使植物产生某些适应性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使植物能够指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因而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如树冠可指示风向,根系发达可指示干旱环境,植被茂密可指示暖和潮湿环境等。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2)题。(1)图示植被类型属于()①自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草原④荒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关于图示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根系发达B.高大繁盛C.茎叶退化D.旱生植物植被类型及环境特征的分析思路类题透析思路点拨类型植被可划分为eq\o(□,\s\up3(01))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也可划分为森林、eq\o(□,\s\up3(02))草原、荒漠。图示地区eq\o(□,\s\up3(03))荒漠广布,有少量的植物,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环境依据环境特征推断植被特征。沙漠地区植被为旱生植物,根系发达,植物很小,茎叶退化。[答案](1)C(2)B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45页问题]思路点拨图中有温带草原和荒漠植被,反映了库布齐沙漠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的自然环境特征。[教材第46页活动]思路点拨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从空气(大气圈)中汲取二氧化碳,从土壤(岩石圈)中汲取水分,氮、磷、钾等化学元素,同时制造葡萄糖和氧气。生物生存须要呼吸,此过程中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将其释放到大气中。[教材第49页活动]思路点拨1.依据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常青,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因此冬季判别较简洁。2.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暖和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通常分布在潮湿、半潮湿的温带气候区。常绿阔叶树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常见的树种有樟树、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树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常见的树种有桦树、杨树、榆树、银杏树等。[教材第52页活动]思路点拨1.依据库布齐沙漠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图示景观可知图中的植被类型。温带草原、荒漠植被。2.该照片在冬季南京紫金山拍摄,南京紫金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照片中部分植被没有落叶,该类植被属于常绿阔叶林;部分植被已经落叶,该类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3.可依据旅游时间、地点及旅游地所属气候类型进行分析。核心素养速提升素养提升1人地协调观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下图为团城设计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冬季时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开古树烂根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C.为土壤供应给分,维持古树生长D.营造相宜古树生长的温湿环境答案D解析冬季,北京降水少,土壤中水分含量少,A项错误;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较小,B项错误;对于北京而言,冬季不是古树主要的生长季节,且含水涵洞为土壤供应更多的是水分,不是养分,C项错误;结合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的生长作用是为土壤供应水分,营造古树生长相宜的温湿环境,D项正确。2.团城所在城市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答案C解析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素养提升2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读我国植被分布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类植被分别是()A.森林草原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C.草原森林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类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该区域降水较多,为森林;乙、丙两类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更远,故乙为草原,丙为荒漠,A项正确。2.造成甲、乙、丙三类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答案C解析甲类植被所在地距海近,降水多,为森林;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最远,降水最少,为荒漠。故造成三类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C项正确。素养提升3地理实践力1.找寻中国(或世界)植被分布图,总结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2.调查当地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说出其环境特征。3.调查当地可指示环境特征的典型植被。4.调查当地城市绿化植被,总结其主要作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生物圈1,2植被类型3,4,5,6,7,9,11,13(1)(2),14植被与环境的关系8,10,12,13(3)(4)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中A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1.(综合思维)图中所示的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风化作用D.分解作用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A是绿色植物,且有氧气放出,因此表示光合作用。2.(综合思维)图中所示内容的影响是()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变更了原始大气的成分④与水圈的关系不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汲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变更原始大气的成分,与水圈也存在着亲密联系。某类植物(右图)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读图,回答3~4题。3.(综合思维)该类植物为()A.藤本植物B.附生植物C.草本植物D.寄生植物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该类植物为附生植物,故B项正确。4.(综合思维)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A解析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A项正确。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5.(综合思维)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是()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B解析据景观图可知,该地区树木高大稀疏,草原广袤,且主要动物为斑马等大型动物,可推断为热带草原,故B项正确。6.(区域认知)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C.巴西高原 D.东非高原答案D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为热带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和巴西高原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图中有斑马,故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东非高原,D项正确。读某国植被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7~8题。7.(区域认知)甲、乙、丙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荒漠草原答案A解析由经纬度和国土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甲、乙、丙均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水分条件稍好的甲为草原,水分条件最差的丙是荒漠,乙为过渡性植被荒漠草原。8.(综合思维)造成甲、乙、丙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答案B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导致三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的水分条件不同,故B项正确。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记,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树从当地分布广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大乔木中选取。湖南郴州市树为樟树,河北石家庄市树为国槐。据此完成9~10题。9.(区域认知)樟树和国槐分别属于()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答案A解析湖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北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国槐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正确。10.(综合思维)导致湖南和河北两省树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答案D解析湖南和河北两省纬度差异明显,造成热量差异大,从而导致树种差异,故D项正确。读我国某地植被景观图,完成11~12题。11.(人地协调观)图示植被类型属于()①自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草原④森林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当地茶农正在从事采茶活动。图示植被为茶树,茶树属于森林;茶树为人工栽培的植物,属于人工植被。12.(区域认知)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答案D解析我国茶树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13.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中属于自然植被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8分)(2)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