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群落的概念
【题型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题型三】群落的季节性
【题型四】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五】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题型六】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群落的概念
1.近年多地建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即“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的间作模式,可以实现在玉
米基本不减产的条件下,多收一季大豆。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大豆的间隔作用使玉米被分隔成为多个种群
B.一块田里的全部玉米和大豆构成了生物群落
C.玉米和大豆的间作模式并不能充分利用光照
D.大豆根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
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群落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及人为因素,但种内竞争不影响群落
B.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C.种间关系是种群形成群落的基础
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变化,生物迁入、迁出,活动等
题型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3.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土壤中每种小动物的相对数量时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B.在采样时,应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样
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不能打开电灯,以免影响采集
D.在同一块土壤中,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4.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分布范围较广。某地的马鹿种群主要摄食三角杨,狼是马鹿的主要天
敌。研究人员在1998-2001年期间调查了马鹿被捕食风险不同的区域中三角杨被啃食的比例和平均植株高度,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马鹿被捕食风险低马鹿被捕食风险高
£
侬
普
辎
那
援
川
19981999200020011998199920002001
马鹿被捕食风险低马鹿被捕食风险高
整2
50
朝200
或S
150
7。
t)100
奥
概50
般
帼
川-*—■■
1998199920002001
A.三角杨被啃食的比例发生变化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马鹿被捕食风险低的区域,三角杨种群数量增加更容易
C.马鹿被捕食风险高的区域,三角杨的植株高度逐渐增加
D.移除狼可增加马鹿的生物量,影响三角杨种群的丰富度
题型三群落的季节性
5.我国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中燕子表达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功能
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C.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D.群落的结构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题型四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7.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培养基,并在其中培养2种原生生物(下称生物X与生物Y)。单独培养时,这
2种原生生物种群密度(细包密度)的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如果将这2种生物在光照下混合培养,其种
群密度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物X▲生物X
A▲生物X
善
•生物Y苕•生物Y
轴
轴•生物Y
舟
由
fxt2dmfxt
olol
oo
m'm'
)L004)L
2468
天数
图1:在黑暗中单独培养图2:在光照下单独培养图3:在光照下混合培养
A.用标记重捕法统计生物X和生物Y的种群密度
B.生物X和生物Y利用相同物质和能源,是竞争关系
C.生物Y捕食生物X
D.生物Y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8.拟态是生物通过伪装而适应环境、减少自身被捕食的一种方式。其中贝氏拟态指无毒害或无攻击性生物
模仿一种有毒害或有攻击性生物,缪氏拟态指两个有毒害或攻击性物种互相模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拟态行为是生物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保留下来的有利性状
B.猫头鹰蝶的整个翅面酷似猫头鹰的脸,这属于缪氏拟态
C.生物可通过拟态拓展自身的生态位,有利于最大化利用资源
D.拟态属于一种信息传递,可对种间关系进行调节
题型五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9.某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如图所示,其中I~W为群落演替中的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植
■董木
物
木
勿
乔
种
木
口
类
数
由
0I阶段n阶段m阶段w阶段演替阶段
A.I阶段之前该地区处于地衣或苔辞阶段
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
C.群落演替的速度与外界环境有关,与群落内部无关
D.该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1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小池》蕴含了丰
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小池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B.小池边的树和靠近池边的“小荷”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荷叶浮于水面,荷花立于水上,荷藕长于水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荷花分泌的香味物质吸引蜻蜓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种群繁衍的重要作用
题型六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1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草甸。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
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A.大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大杜鹃的生态位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白桦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的保持
12.黄冻蚁食性杂,可捕食柑橘灰象甲、柑橘潜叶甲等多种害虫,并能驱赶天牛和蜻象等,防止它们在柑
橘上产卵,是柑橘园中害虫最大的天敌。黄狼蚁的繁殖盛期及活跃期与柑橘园中害虫发生期基本吻合,果
农利用黄狼蚁进行害虫防治,并辅之以人工捕捉害虫,基本上可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将害虫控制
在较低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柑橘园中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B.果农利用黄狼蚁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C.决定黄狼蚁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黄狼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被分解者利用
一、单选题
1.“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鹏与柳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B.组成黄鹏、白鹭、柳的细包,其边界均为细包膜
C.黄鹏、白鹭、柳都是真核生物,体内的细包都有细包核
D.黄鹏、白鹭、柳及其生存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
2.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的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中数量最多的种群为优势物种
B.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阳光、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而发生季节性变化
C.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不同类群土壤微生物的比例
3.P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
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已知群落甲、乙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70和
80,两群落之间的。多样性为0.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甲和群落乙中共有物种数为45
B.群落甲的优势种占有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C.P多样性高表示两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
D.一般而言,群落乙中的营养结构比群落甲的复杂
4.某热带季节性雨林中,望天树(乔木)、扇形狗牙花(灌木)、长叶实蕨(草本)、刺果藤(藤本)等植
物组成复杂的群落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题中4种植物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D.活动会影响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
5.黄山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众多鸟
类的栖息地。为调查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中鸟类的丰富度,科研人员借助样线法开展了调查。样线法首先
要划定几条样线,然后沿样线行走时记录样线范围内看到的鸟类的种类及数量。调查中使用的工具为望远
镜、测距仪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样线法调查鸟类丰富度可以避免捕捉对鸟类造成伤害
B.调查时,迎面而来的需要记录,身后飞来的不需要记录
C.一般来说,夏季调查的鸟类丰富度比冬季调查的结果大
D.调查结果中个体数量最多的鸟类为该湿地公园的优势种
6.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
区等区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冲区
A.核心区的生物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该群落在春、夏、秋、冬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C.内江区域群落的层次性与光的穿透性、温度有关
D.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的生物在生态位上一般不会存在大量重叠情况
7.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古籍中描述了很多体现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农作行为。下列对相关描述所
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A.“凡种谷,雨后为佳”描述了要在下雨后种谷,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区中草生,芨之”描述了要及时清除田里的杂草,体现了种间竞争对生物的影响
C.“六月雨后种绿豆,八月中,犁稀杀之……十月中种瓜”描述了可用犁将绿豆植株翻埋到土中肥田后
种瓜,体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D.“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说明两物种没有共同的
生态位
8.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高山天然草甸选取了相同条
件的甲、乙、丙三块地,分别进行不放牧、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三种方式的处理,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O-z
14
氐.65
12O-z
)108
O-4
*1z型
鼻6O-
世
曲3
z检
东4O-
由
辕2
2O-盛
T:z
较O-J
鼻z
蚂-
OQ
Z
A.该草地不同植食性昆虫物种之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B.为提高甲地昆虫多样性,可采取轻度放牧的方式
C.在轻度放牧下,植食性昆虫的环境容纳量将上升
D.乙、丙地在退牧还草后,会演替至与生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
9.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
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
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
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边缘效应带发展过程中生物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重叠加大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应尽量扩大边缘效应带范围,促进其中鸟类更好地繁殖生存
D.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复杂程度高,人为干扰对其影响不大
10.P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
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已知群落甲、乙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70
和80,两群落之间的P多样性为0.4.下列叙述簿误的是()
A.群落甲和群落乙中共有物种数为45
B.认识群落甲、乙,首先要分析它们的物种组成
C.B多样性高表示两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
D.一般而言,群落乙中的营养结构比群落甲的复杂
二、多选题
11.研究中发现,不同地理区域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小麦摄入量和
Bifidobacterium丰度与纬度增加呈显著正相关,而水稻和鱼类摄入量以及Blautia和LachnospiraceaIncertae
sedis的丰度与纬度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可以视作一个群落
B.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C.饮食可能是地理位置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中介变量
D.服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没有明显影响
12.豌豆场和蓟马是严重危害苜蓿的刺吸类害虫。异色瓢虫是它们的天敌,其发育依次经历卵、1龄若虫、
2~3龄若虫、4龄若虫和成虫。科研人员研究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对豌豆芽和蓟马的捕食偏好
性,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天敌虫态猎物数量猎物被捕食量
豌豆蜥蓟马豌豆蛆蓟马
408014.677.67
4龄幼虫
606024.333.33
804020.003.33
408025.6736.67
雌成虫606032.0033.33
804030.3325.00
A.实验前每组接入的4龄幼虫或雌成虫应处于饥饿状态
B.4龄幼虫捕食明显偏好豌豆蜥而雌成虫明显偏好蓟马
C.推测豌豆母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蓟马,而活动能力弱于蓟马
D.建议田间实践中当蓟马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投放雌成虫进行防治
13.研究群落时,不仅要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还要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P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
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
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可以分布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中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因此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两群落之间的P多样性越高,说明两群落之间共有的物种越多
D.群落甲、乙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0和70,两群落之间的B多样性为0.3,则两群落的共有物种数
为42
14.经过42年不断保护,朱鹘种群数量已从被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全球突破万只大关,陕西境内野生朱鹘
种群栖息地面积由被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为扩大朱鹘的栖息地,保护工作者进
行了野化放归实验。数年后,可通过鸣声识别的方法统计分析某野化放归群体的数量特征。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1.6万平方公里的栖息地即为野生朱鹘种群的生态位
B.鸣声识别统计种群数量的方法比标记重捕法具有低干扰的优势
C.气候是影响朱鹘的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若朱鹘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15.如图所示为某自然湖泊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Q、、阳光
沿岸融"一
'Sjii\湖沼带
二•光照补偿水平
深底带
A.研究某种植物生态位通常研究其栖息地、种群密度等
B.限制深底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溶氧量
C.沿岸带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湖沼带和深底带
D.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鲤鱼产量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开始捕捞
一、单选题
1.(2024・安徽・高考真题)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
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血雉的分布占比(%)
旱季雨季旱季雨季
针阔叶混交林56.0576.6747.9478.67
针叶林40.1317.7842.069.17
灌丛3.825.5510.0012.16
0.50.5
4『4r
IA
O.S
O.S33s.
ss
日活动节律22
O.
C1
1o.u
n1o.:cn
00:0008:0016:0024:0000:0008:0016:0024:00
A.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
B.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
D.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
2.(2024河北•高考真题)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古籍中描述了很多体现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农作行
为。下列对相关描述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A.“凡种谷,雨后为佳”描述了要在下雨后种谷,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区中草生,芨之”描述了要及时清除田里的杂草,体现了种间竞争对生物的影响
C.“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没有共同
的生态位
D.“六月雨后种绿豆,八月中,犁稀杀之……十月中种瓜”描述了可用犁将绿豆植株翻埋到土中肥田后
种瓜,体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3.(2023・辽宁•高考真题)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并促
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B.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
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详解】A、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A
正确;
B、共生关系表现为互惠互利,因此,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提高了昆虫的免疫力,B错误;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与之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C正确;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在长期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4.(2023・海南•高考真题)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
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
海草种类
海神草+++
齿叶海神草++
羽叶二药藻++4-4-
二药藻++十+
海菖蒲+十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二、多选题
5.(2024江西.高考真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了诗人的田耕生活。下图是大豆和杂草R在某种
养分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曲线。下列叙述箱送的是()
A.a越大,表明大豆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
B.b越小,表明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越小
C.b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a和d不会
D.当c为0时,表明大豆和杂草R的该养分生态位发生了分化
三、非选择题
6.(2024・江苏・高考真题)某保护区地势较为平坦,植被类型属于热带稀树灌丛草原,生活着坡鹿、猛禽和
蟒蛇等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坡鹿为珍稀保护动物,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嫩叶为食。保护区工作人员有时在一定区域内采用火烧法加速
牧草的更新繁盛,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o科研人员对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采食与休息行为
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形成该结果的原因是
图2
(2)保护区的草原上,植物个体常呈不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为了研究火
烧法对植被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群落结构越复杂,样方面积应越o
(3)为了研究坡鹿粪便对保护区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科研人员用吸虫器采集土壤样方中的动物后,
常选用溶液固定保存。蚯蚓、娱蚣等一些土壤动物可以作为中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
值。
(4)研究保护区内动物的食物结构,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胃容物分析法、粪便分析法。若调查湖泊下
层鱼类的食性,在上述方法中优先选用=对于食性庞杂的鱼类,可检测其所在水域中不同营养级生
物体内稳定性同位素&N含量,从而判断该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地位,其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o
(5)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绘制了保护区食物网,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有(填
序号)。
①该图没有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
②动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主要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③有的食虫鸟在相应食物链上为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④采用标记重捕法可以精确掌握保护区坡鹿的种群密度
7.(2024.浙江•高考真题)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牧场,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
问题:
(1)调查发现某草原群落中贝加尔针茅生活力强、个体数量多和生物量—,据此判定贝加尔针茅是该群落
中占优势的物种,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对群落的—和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为探究草原放牧强度和氮素施加量对草原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
①思路:设置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组,每个氮素水平都设置—处理,一段时间后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功能特征等指标进行检测。其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法。
②结果: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
-
j
E
.
q
r
s
x
)
胡
®
®
易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现,培养液的pH值会随着藻细包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
(2)与单独培养相比,两种藻混合培养的结果说明o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更有利于减缓
填“甲”或“乙”)的种群增长。
(3)为进一步探究混合培养下两种藻生长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培养过一种藻的过滤液去培养另一
种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2。综合图1和图2,分析混合培养引起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
原因分别是①;②«
r
T
U
.
<-s
I
X
)
®
舶
要
用
(4)一定条件下,藻类等多种微型生物容易在近海水域短期内急剧增殖,引发赤潮,主要原因是o
10.(2022・重庆・高考真题)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
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见如表:
调查时段物种数植物类型优势种
入侵前I10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龙须眼子菜等多种
II22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入侵后
III10浮水植物水葫芦
(i)i时段,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结构;n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原因是。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面积应根据种群个体数进行调整。ni时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调查
其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II时段o
(3)在III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
原因是.
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
自杲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群落的概念
【题型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题型三】群落的季节性
【题型四】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五】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题型六】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㈤1
题型一群落的概念
1.近年多地建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即“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的间作模式,可以实现在玉
米基本不减产的条件下,多收一季大豆。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大豆的间隔作用使玉米被分隔成为多个种群
B.一块田里的全部玉米和大豆构成了生物群落
C.玉米和大豆的间作模式并不能充分利用光照
D.大豆根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A
【分析】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详解】A、大豆的间隔作用不会使玉米被分隔成为多个种群,种植在同一区域内的玉米属于一个种群,A
正确;
B、一块田里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一块田里的全部玉米和大豆不能构成了生物群落,B错误;
CD、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光照的利用率,大豆上的根瘤菌还具有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氮的
含量,即大豆根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C错误、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群落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及人为因素,但种内竞争不影响群落
B.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C.种间关系是种群形成群落的基础
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变化,生物迁入、迁出,活动等
【答案】A
【分析】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
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详解】A、影响群落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及人为因素,但种内竞争也会影响群落,A正确;
B、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
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B正确;
C、种间关系是种群之间的关系,是形成群落的基础,C正确;
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变化,生物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活动
等,D错误。
故选Ao
题型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3.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土壤中每种小动物的相对数量时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B.在采样时,应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样
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不能打开电灯,以免影响采集
D.在同一块土壤中,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答案】B
【分析】土壤动物具有避光、避热、趋湿的特点。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
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
数量。
【详解】A、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常用方法,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应先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集、调查,B正确;
C、用诱虫器米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土壤动物具有避光、避热、趋湿的特点,诱虫器在使用时需要打开电灯,
C错误;
D、在同一块土壤中,不同时间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及数量的多少是不同的,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
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错误。
故选Bo
4.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分布范围较广。某地的马鹿种群主要摄食三角杨,狼是马鹿的主要天
敌。研究人员在1998-2001年期间调查了马鹿被捕食风险不同的区域中三角杨被啃食的比例和平均植株高度,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马鹿被捕食风险低马鹿被捕食风险高
£
侬
普
辎
那
援
川
19981999200020011998199920002001
马鹿被捕食风险低马鹿被捕食风险高
率2
50
朝200
致S
150
7。
t)100
奥
概50
般
帼
川-*—■■
1998199920002001
A.三角杨被啃食的比例发生变化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马鹿被捕食风险低的区域,三角杨种群数量增加更容易
C.马鹿被捕食风险高的区域,三角杨的植株高度逐渐增加
D.移除狼可增加马鹿的生物量,影响三角杨种群的丰富度
【答案】B
【分析】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
数目的多少。
【详解】A、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三角杨被啃食的比例发
生变化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A正确;
B、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更容易,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马鹿被捕食风险高的区域,三角杨的植株高度逐渐增加,C正确;
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种群,D错误。
故选Bo
题型三群落的季节性
5.我国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中燕子表达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功能
【答案】B
【分析】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
捕食等。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
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
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螟蛉成为了蝶嬴幼虫的食物,说明二者是捕食关系,A正确;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B错误;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的是花落和燕子的迁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C正确;
D、“落红”是指红花落在地上,其中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体
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C.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D.群落的结构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答案】B
【分析】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
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详解】A、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
成一个生物群落,A正确;
B、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
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正确;
C、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属于群落的季节性,C错误;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结构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D错误。
故选Bo
题型四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7.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培养基,并在其中培养2种原生生物(下称生物X与生物Y)。单独培养时,这
2种原生生物种群密度(细包密度)的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如果将这2种生物在光照下混合培养,其种
群密度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物X▲生物X▲生物x
争
•生物Y•生物•生物Y
瑰Y
瑕
fxt
ol
o
m'
)L
2468
天数
图1:在黑暗中单独培养图2:在光照下单独培养图3:在光照下混合培养
A.用标记重捕法统计生物X和生物Y的种群密度
B.生物X和生物Y利用相同物质和能源,是竞争关系
C.生物Y捕食生物X
D.生物Y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分析】标记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且需要动物的体积相对大一些,原生动物、土壤
中的小动物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
【详解】A、两种生物都是单细包原生生物,统计原生生物X和生物的Y种群密度用抽样检测法或细包计
数板法,A正确;
B、图1和图2分析可知,生物X同化作用类型为光能自养型,生物Y为异养型,所以利用的能源不同,
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
C、由图3混合培养种群密度变化可知,生物Y捕食生物X为捕食关系,C正确;
D、由图1图2可知,单独培养时生物X光下繁殖,黑暗不繁殖,生物X可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8.拟态是生物通过伪装而适应环境、减少自身被捕食的一种方式。其中贝氏拟态指无毒害或无攻击性生物
模仿一种有毒害或有攻击性生物,缪氏拟态指两个有毒害或攻击性物种互相模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拟态行为是生物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保留下来的有利性状
B.猫头鹰蝶的整个翅面酷似猫头鹰的脸,这属于缪氏拟态
C.生物可通过拟态拓展自身的生态位,有利于最大化利用资源
D.拟态属于一种信息传递,可对种间关系进行调节
【答案】B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
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拟态是生物通过伪装而适应环境、减少自身被捕食的一种方式,是生物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保
留下来的有利性状,A正确;
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猫头鹰蝶的整个翅面酷似猫头鹰的脸,这属于贝氏拟态,B错误;
C、生物通过伪装可以提高自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从而拓展其生态位,有利于最大化利用资源,C正确;
D、拟态是生物通过伪装而适应环境、减少自身被捕食的一种方式,拟态属于一种信息传递,可对种间关系
进行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D错误。
故选B。
题型五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9.某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如图所示,其中I~W为群落演替中的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植
物
种
类
数
健
。
I阶段n阶段m阶段w阶段演替阶段
A.I阶段之前该地区处于地衣或苔辞阶段
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
C.群落演替的速度与外界环境有关,与群落内部无关
D.该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答案】B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会生出杂草,不可能是地衣或苔辞阶段,A正确;
B、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增加,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B正确;
C、群落演替的速度除与外界环境有关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的
活动均会影响群落演替,C错误;
D、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群的替代,原有的部分物种还会保留,D错误。
故选Bo
1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小池》蕴含了丰
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小池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B.小池边的树和靠近池边的“小荷”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荷叶浮于水面,荷花立于水上,荷藕长于水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荷花分泌的香味物质吸引蜻蜓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种群繁衍的重要作用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和矿
物质等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
物成分,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池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
B、小池边的树和靠近池边的“小荷”会竞争阳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在群落中不同种的生物之间,荷叶、荷花、荷藕属于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没有体
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荷花分泌的香味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能够吸引蜻蜓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种群繁衍的重要作用,D错
误。
故选Bo
题型六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1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草甸。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
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A.大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大杜鹃的生态位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白桦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的保持
【答案】B
【分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
【详解】A、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
据“大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就判断大杜鹃的生态位,A正确;
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不属于
垂直结构,B错误;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它们存在
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
D、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的保持,D错误。
故选B。
12.黄狼蚁食性杂,可捕食柑橘灰象甲、柑橘潜叶甲等多种害虫,并能驱赶天牛和蜻象等,防止它们在柑
橘上产卵,是柑橘园中害虫最大的天敌。黄狼蚁的繁殖盛期及活跃期与柑橘园中害虫发生期基本吻合,果
农利用黄狼蚁进行害虫防治,并辅之以人工捕捉害虫,基本上可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将害虫控制
在较低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柑橘园中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B.果农利用黄狼蚁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C.决定黄源蚁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黄狼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A
【分析】生态位指的是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
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
【详解】A、柑橘园中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化,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生态位分化不
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减弱,A正确;
B、果农利用黄源蚁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该方法效果虽然缓慢,但持久,也不会污染环境,B正
确;
C、决定黄源蚁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所有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
都会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
D、黄狼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以呼吸作用方式散失,D错误。
故选Ao
一、单选题
1.“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鹏与柳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B.组成黄鹏、白鹭、柳的细包,其边界均为细包膜
C.黄鹏、白鹭、柳都是真核生物,体内的细包都有细包核
D.黄鹏、白鹭、柳及其生存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
【答案】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包一组织一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包一组织
—)■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详解】A、翠柳是植物,其生命层次是细包、组织、器官、个体;黄鹏是动物,其生命层次是细包、组织、
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黄鹏相比,翠柳没有系统层次,即黄鹏与柳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
同。A正确;
B、黄鹏、白鹭、柳均具有细包结构,所有细包的边界都是细包膜,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地下停车位租赁合同协议
- 3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粤教版
- 版权许可合同 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权许可合同
- 地下停车场使用合同
- 2023-2024学年陕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认识键盘大家族(教学设计)
- 机械施工劳务合同范本
- 7《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5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借款经营合同范本
- 赠与过户合同范本
- 自建房-预算表
- 合约部年终工作总结
-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全册教案(表格版)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2024年度)作业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战马魂(2023年重庆A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二 《“友邦惊诧”论》(同步练习)解析版
- 施工技术交底(电气安装)
- 污水处理厂TOT项目招标文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