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离定律(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离定律(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离定律(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离定律(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离定律(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分离定律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题型二】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题型三】分离定律中的应用

【题型四】分离定律中的概率计算问题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1.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单性花、异花传粉植物,其子粒糯性与非糯性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选择非糯性?

与纯合糯性6杂交,Fi出现非糯性和糯性两种表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

B.Fi中非糯性:糯性=1:1

C.亲代、Fi中非糯性的生态型相同

D.杂交时,对母体需要进行去雄、传粉和套袋处理

2.下图为纯合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示意图,种子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成熟豌豆花进行去雄操作

B.传粉后需进行套袋处理

C.图中皱粒豌豆为父本

D.豌豆荚里的种子为圆粒

3.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R总表现为高茎

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

D.“在体细包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题型二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4.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

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

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30次以上,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包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5.用下图的4个烧杯做生物学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①中小球的数量是②中的10倍,则①模拟的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B.若③中小球R的数量是小球r的2倍,则表示③产生的r配子有50%死亡

C.用③④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不可将两烧杯用不透明的纸贴住

D.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非等位生态的自由组合

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

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III、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

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niniv

A.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等位生态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自由组合的过程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等位生态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I、II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题型三分离定律中的应用

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非甜对甜为显性。随机将纯种非甜玉米植株和纯种甜玉米植株进行间行种植

(如图),图中数字符号表示不同的授粉方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非甜甜

A.甜玉米的果穗上所得籽粒中有非甜和甜玉米

B.非甜玉米的果穗上可能只结非甜玉米

C.甜玉米果穗上结出的籽粒甜玉米占比1/3,那么①:④授粉成功比例为1:2

D.若显隐关系未知,通过①②或③④方式,也一定能判断出甜和非甜的显隐性

8.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生态型是BB、Bb、bb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该植物某种群中雌株

的生态型及比例为BB:Bb=3:1,雄株的生态型均为Bb。则该种群Fi中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量

比最可能为()

A.1:2:1B.7:8:1

C.3:2:1D.5:6:1

9.R生态是水稻的一种“自私生态”,它编码的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

的不含该生态的花粉死亡,从而改变后代分离比,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有生态型为Rr的水稻自

I0To□o正常男女

12■•患病男女

nii6-HZ

I234

mO

i

A.隹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13和口4再生一个孩子患供地中海贫血的概率为1/6

C.IIL为致病生态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有效避免地中海贫血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选题

1.科研人员用多株红色(显性生态A控制)辣椒作母本,与黄色(隐性生态a控制)辣椒突变体作父本进

行杂交,子代辣椒红色和黄色的比例为3:1,若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不同颜色的小球模拟上述实验过程,

A.甲容器中放两种颜色的小球,比例为1:1

B.从乙容器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生态的分离

C.从甲乙桶内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即为杂交中的受精过程

D.每次抓取小球记录好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重复实验

2.某植物性别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三种。D生态决定雄株,d生态决定两性植株,小生态决定雌株。D

对d、土是显性,d对d-是显性。下列分析母堤的是()

A.一株雄株可产生2种配子

B.一株雄株和一株两性植株交配,子代的生态型有2种或4种

C.一株雄株和一株雌株杂交,子代可能全是雄株

D.一株两性植株自交,理论上子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一定不会低于杂合子

3.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属于实验现象

B.“Fi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类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D.“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i均为高茎”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4.某种植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两种不同片段,如下图所示,品种PP和QQ的花粉100%可育,两者

杂交产生的新品系PQ产生的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子代表现为PQ:PP=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州除

同源染色体

A.新品系中P和Q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等位生态

B.新品系PQ产生花粉时,片段P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C.新品系产生含片段P和片段Q的花粉都表现为50%可育

D.若新品系PQ中染色体片段P缺失,该植株将无花粉产生

5.中国早在《诗经》中,就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记载(《诗•小雅・大田》),意思是指夜里以火诱捕蝗

虫以消灭之。雌蝗虫有11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XX,雄蝗虫只有1条X性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可表示为XO。控制蝗虫复眼正常生态(B)和异常生态(b)位于X染色体上,且生态b会使雄配子致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雄蝗虫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包中含两条X染色体

B.雄蝗虫有丝分裂间期细包核内DNA分子数目最多为46个

C.蝗虫的群体中,仅考虑B、b生态,共4种生态型

D.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中复眼正常:复眼异常=1:1

6.水稻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生态M/m控制。生态m在水稻花粉中编码

毒蛋白,会造成一定比例的花粉不育,但该毒蛋白对雌配子无影响。某科研小组让生态型为Mm的亲本水

稻植株自交,Fi中抗病:感病=4: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的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B.生态M/m的遗传遵循生态的分离定律

C.亲本水稻植株含m生态的花粉中有一半不育

D.Fi中抗病水稻与感病水稻的正反交结果不同

7.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生态控制。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

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判断饱满与凹陷的显隐性,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让两种玉米杂交,如果Fi表现两种性状,则Fi杂交即可判断显隐性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玉米自交后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其后代杂交即可判断显隐性

C.让两种玉米杂交,如果Fi都表现一种性状,则Fi表现为显性性状

D.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性状分离,则该玉米的性状为显性

8.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花粉的长形(B)对圆形(b)为显性,科学家利用水稻进行杂交实验,下

列实验现象能直接体现生态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代全部为非糯性水稻

B.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代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1:1

C.非糯性水稻与非糯性水稻杂交,子代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3:1

D.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比例为长形:圆形=1:1

二、非选择题

9.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o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小鼠A、B、P、Q均

为纯合子,子代小鼠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第一项交配:

A—|—B

。二二g心。

在一15。(3中成长在3(TC中成长

第二项交配:

―I—

।।1।।

在一15P中成长在30。£!中成长

⑴小鼠C与小鼠D的表型不同,说明表型是作用的结果。

⑵现将小鼠C与小鼠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C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及比例最可能是o

②若子代在30℃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最可能是o

(3)现有一些生态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生态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

验确定它们的生态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生态型。

A.设计思路:

①;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生态型: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生态型为;

②若子代小鼠都是,则亲代白色小鼠的生态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生态型为。

10.南瓜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生态A/a控制,如图为南瓜果实颜色的遗传图谱。回答下列问题:

黄果x白果

黄果白果

②1

黄果黄果白果

(1)南瓜果实的颜色中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o

(2)巳白果南瓜的生态型为oF2中白果南瓜自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是。

(3)图中①~③杂交(或自交)过程中能够证明A/a生态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的是(填序号)。分离定律的

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高考真题)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生态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一1—一

U■■■■H

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生态的示意图

A.所示生态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所示生态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生态

C.所示生态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生态互为等位生态

2.(2024・湖北.高考真题)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

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

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

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

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甘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生态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生态的自由组合

3.(2024・吉林・高考真题)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生态(显隐性生态分别表示为G和

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生态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

B.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

C.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包中均含有1个或2个G生态

D.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35/36

4.(2023・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彩球的总数必须相同

B.调查遗传病时,选发病率较高的单生态遗传病更容易推断其遗传方式

C.利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逐代选择培养过程中,平板上抑菌圈可能逐渐变小

D.用酸性重铭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应先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

5.(2023・广东•高考真题)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A.线粒体生态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包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二、非选择题

6.(2024・北京・高考真题)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籽粒大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籽粒的发育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1)研究者获得矮秆玉米突变株,该突变株与野生型杂交,Fi表型与相同,说明矮秆是隐性性状。

突变株生态型记作ITo

(2)观察发现,突变株所结籽粒变小。籽粒中的胚和胚乳经受精发育而成,籽粒大小主要取决于胚乳体积。

研究发现,R生态编码DNA去甲基化酶,亲本的该酶在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发育中发挥作用。突变株的R

生态失活,导致所结籽粒胚乳中大量生态表达异常,籽粒变小。野生型及突变株分别自交,检测授粉后14

天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预期实验结果为。

(3)已知Q生态在玉米胚乳中特异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生态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对Q生态的调控作用,

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Q生态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lo

表1

组别杂交组合Q生态表达情况

1RRQQ(5)xRRqq(g)表达

2RRqq(5)xRRQQ⑻不表达

3rrQQ(2)xRRqq(g)不表达

4RRqq(5)xrrQQ⑶不表达

综合已有研究和表1结果,阐述R生态对胚乳中Q生态表达的调控机制—o

(4)实验中还发现另外一个籽粒变小的突变株甲,经证实,突变生态不是R或Q。将甲与野生型杂交,Fi表

型正常,Fi配子的功能及受精卵活力均正常。利用Fi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统计正常籽粒与小籽粒的数量,

结果如表2。

表2

组别杂交组合正常籽粒:小籽粒

5F1(3)X甲(?)3:1

6Fi(?)x甲⑻1:1

已知玉米子代中,某些来自父本或母本的生态,即使是显性也无功能。

①根据这些信息,如何解释生态与表2中小籽粒性状的对应关系?请提出你的假设。

②若Fi自交,所结籽粒的表型及比例为,则支持上述假设。

7.(2024・浙江.高考真题)瓢虫鞘翅上的斑点图案多样而复杂。早期的杂交试验发现,鞘翅的斑点图案由某

条染色体上同一位点(H生态位点)的多个等位生态(h、HJH\HSP等)控制的。HJHS、HSP等生态

各自在鞘翅相应部位控制黑色素的生成,分别使鞘翅上形成独特的斑点图案;生态型为hh的个体不生成黑

色素,鞘翅表现为全红。通过杂交试验研究,并不能确定H生态位点的具体位置、序列等情况。回答下列

问题:

(1)两个体杂交,所得Fi的表型与两个亲本均不同,如图所示。

黑色

红色

黑色凸形

的黑色凸形是生态型为亲本的表型在B中的表现,表明该亲本的黑色斑是性状。若Fi雌雄个体

相互交配,F?表型的比例为o

(2)近期通过生态序列研究发现了P和G两个生态位点,推测其中之一就是H生态位点。为验证该推测,研

究人员在翻译水平上分别阻止了P和G位点的生态表达,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结果表明,P位点就是控制

黑色素生成的H生态位点,那么阻止P位点生态表达的实验结果对应表中哪两组?,判断的依据是—

(3)为进一步研究P位点生态的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两个大小相等的完整鞘翅P位点生态表达产生的

mRNA总量,如图甲所示,说明P位点生态的表达可以促进鞘翅黑色素的生成,判断的理由是—;黑底

红点鞘翅面积相等的不同部位P位点生态表达产生的mRNA总量,如图乙所示,图中a、b、c部位mRNA

总量的差异,说明P位点生态在鞘翅不同部位的表达决定

(4)进一步研究发现,鞘翅上有产生黑色素的上层细包,也有产生红色素的下层细包,P位点生态只在产生

黑色素的上层细包内表达,促进黑色素的生成,并抑制下层细包生成红色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下列对

第(1)题中Fi(HCHS)表型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哪几项

A.Fi鞘翅上,於选择性表达B.Fi鞘翅红色区域,HJ坪都不表达

C.Fi鞘翅黑色凸形区域,HJ峦都表达D.Fi鞘翅上,HJ峦只在黑色区域表达

8.(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鼠毛囊中表达F蛋白。为研究F蛋白在毛发生长中的作用,利用生态工程技术

获得了F生态敲除的突变型纯合体小鼠,简称f小鼠,突变生态用f表示。f小鼠皮毛比野生型小鼠长50%,

表现出毛绒绒的样子,其它表型正常。(注:野生型生态用++表示;f杂合子生态型用+f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F生态敲除方案如图甲。在F生态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DNA片段P,引起F生态产生,导致mRNA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质因为缺失了而丧失活性。要达到此目的,还可以对该生态的

特定碱基进行和o

IHindlllIHindlll

DNA探针

HindlllHindlll

.^■■11IP

f基因

DNA探针

图甲

(2)从野生型、f杂合子和f小鼠组织中分别提取DNA,用限制酶Hindlll酶切,进行琼脂糖电泳,用DNA

探针检测。探针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检测结果如图乙,则f小鼠和f杂合子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

泳道和第泳道。

123

(3)g小鼠是长毛隐性突变体(gg),表型与f小鼠相同。f生态和g生态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f杂合子小

鼠与g小鼠杂交,若杂交结果是,则g和f是非等位生态;若杂交结果是,则g和f是等位生态。

(注:不考虑交叉互换;野生型生态用++表示;g杂合子生态型用+g表示)

取的分析思路为一

10721094

m基因

A-AM基因

358365

x-yM蛋白质

图3

10.(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生态

控制,且生态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

CHr-@

□Q正常野性.女性

■■忠甲法羽件.女性

历物由乙牖男性、女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判断依据是。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生态和致病生

态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生态型,

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Uh个体的生态型可能有种,若她

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o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包膜上转运cr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

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

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乙病杂合子中异常

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o

11.(2023•山西・高考真题)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

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生态T/t控制,眼色由等位生态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

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

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

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翅型的显性性状是,判断的依据是o

(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判断的依据是o

杂交①亲本的生态型是,杂交②亲本的生态型是o

(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

例为O

12.(2023•全国•高考真题)某种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主要是由花瓣中所含色素种类决

定的,红色色素是由白色底物经两步连续的酶促反应形成的,第1步由酶1催化,第2步由酶2催化,其

中酶1的合成由A生态控制,酶2的合成由B生态控制。现有甲、乙两个不同的白花纯合子,某研究小组

分别取甲、乙的花瓣在缓冲液中研磨,得到了甲、乙花瓣的细包研磨液,并用这些研磨液进行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探究白花性状是由A或B生态单独突变还是共同突变引起的

①取甲、乙的细包研磨液在室温下静置后发现均无颜色变化。

②在室温下将两种细包研磨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变成红色。

③将两种细包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混合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二:确定甲和乙植株的生态型

将甲的细包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包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酶在细包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答出3点即可);煮沸会

使细包研磨液中的酶失去催化作用,其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

(2)实验一②中,两种细包研磨液混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可能的原因是0

(3)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断甲的生态型是,乙的生态型是;若只将乙的细包研磨液煮沸,冷

却后与甲的细包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o

第15讲分离定律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题型二】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题型三】分离定律中的应用

【题型四】分离定律中的概率计算问题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1.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单性花、异花传粉植物,其子粒糯性与非糯性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选择非糯性?

与纯合糯性6杂交,Fi出现非糯性和糯性两种表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

B.Fi中非糯性:糯性=1:1

C.亲代、Fi中非糯性的生态型相同

D.杂交时,对母体需要进行去雄、传粉和套袋处理

【答案】A

【分析】依题意,父本是糯性纯合子,子代同时出现非糯性和糯性,则可推测糯性相对非糯性是隐性表型,

则母本的生态型是Aa,父本生态型是aa。

【详解】A、依题意,父本是糯性纯合子,子代同时出现非糯性和糯性,则可推测糯性是隐性,非糯性为显

性,A正确;

BC、母本的生态型是Aa,父本生态型是aa,则Fi生态型及比例是lAa:laa,故Fi中非糯性:糯性=1:1,

亲代、Fi中非糯性的生态型均为Aa,BC正确;

D、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单性花,故杂交时,不需要对母体进行去雄,D错误。

故选A„

2.下图为纯合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示意图,种子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成熟豌豆花进行去雄操作

B.传粉后需进行套袋处理

C.图中皱粒豌豆为父本

D.豌豆荚里的种子为圆粒

【答案】A

【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一套上纸袋一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

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一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闭花授粉,需要在高茎豌豆花的花蕾期去雄,A正确;

B、传粉后需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

C、由图可知,是将邹粒豌豆的花粉传给圆粒豌豆,因此皱粒豌豆为父本,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种子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因此图示杂交豌豆荚里的种子为圆粒,D错误,

故选Ao

3.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i总表现为高茎

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

D.“在体细包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答案】A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验

证一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i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包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包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

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i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

该结果验证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而演绎推理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其结果,A正确;

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i总表现为高茎“该过程为观察现象,B

正确;

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C

正确;

D、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包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包中的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4.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

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

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30次以上,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包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答案】A

【分析】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生态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

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1:2:1。

【详解】A、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

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

B、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

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

C、重复抓取30次以上,保证足够大的样本数,以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

D、将某桶内的2种积木各减少到一半,则不能确保该桶内两种生态型的配子出现的几率均等,并且不能确

保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D错误。

故选Ao

5.用下图的4个烧杯做生物学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①中小球的数量是②中的10倍,则①模拟的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B.若③中小球R的数量是小球r的2倍,则表示③产生的r配子有50%死亡

C.用③④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不可将两烧杯用不透明的纸贴住

D.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非等位生态的自由组合

【答案】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自由组

合。

【详解】A、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若①中小球的数量是②中的10倍,则①模拟的是雄性动物的生殖

器官,A正确;

B、模拟杂合子配子形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R:r=l:1,若③中小球R的数量是小球r的2倍,则表示

③产生的r配子有50%死亡,B正确;

C、用③④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需将两烧杯用不透明的纸贴住,以免主观因素对实验造成影响,C错

'口

沃;

D、①中表示等位记忆D/d、③中表示等位生态R/r,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非等

位生态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

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III、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

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Ininiv

A.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等位生态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自由组合的过程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等位生态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I、II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I、II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生态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生态分离规律

实验;IILIV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生态A、a和B、b,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乙

同学模拟的是生态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A、III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IV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

态,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生态自由组合的过程,A正确;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生态(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因而模拟的也是性状分离比实验

的产生过程,B正确;

C、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相同,一般雄性多于雌性,所以I、

II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错误;

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实验后DD组合的概率

约为1/4=25%,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山、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

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x1/2=1/4=25%,D错误。

故选Bo

题型三分离定律中的应用

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非甜对甜为显性。随机将纯种非甜玉米植株和纯种甜玉米植株进行间行种植

(如图),图中数字符号表示不同的授粉方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甜玉米的果穗上所得籽粒中有非甜和甜玉米

B.非甜玉米的果穗上可能只结非甜玉米

C.甜玉米果穗上结出的籽粒甜玉米占比1/3,那么①:④授粉成功比例为1:2

D.若显隐关系未知,通过①②或③④方式,也一定能判断出甜和非甜的显隐性

【答案】B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包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由于非甜对甜为显性,纯种非甜玉米植株和纯种甜玉米植株间行种植,甜玉米的果穗上接受自

身花粉④和非甜玉米的花粉①,所得籽粒中有非甜和甜玉米,A正确;

B、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接受自身花粉②和甜玉米的花粉③,可能只结非甜玉米,B正确;

C、甜玉米果穗上结出的籽粒甜玉米占比为1/3,说明非甜玉米花粉①占2/3,甜玉米花粉④占1/3,所以

①:④授粉成功比例为2:1,C错误;

D、若显隐关系未知,通过①②授粉,如果后代全是非甜,则非甜为显性;通过③④授粉,如果后代全是

甜,则甜为显性,所以也一定能判断出甜和非甜的显隐性,D正确。

故选Bo

8.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生态型是BB、Bb、bb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该植物某种群中雌株

的生态型及比例为BB:Bb=3:1,雄株的生态型均为Bb。则该种群Fi中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量

比最可能为()

A.1:2:1B.7:8:1

C.3:2:1D.5:6:1

【答案】B

【分析】生态型是BB、Bb、bb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说明为不完全显性。

【详解】该植物某种群中雌株的生态型及比例为BB:Bb=3:1,产生的雌配子B:b=(374+1/4x1/2=7/8):

(1/4X1/2-1/8)=7:1,雄株的生态型均为Bb,产生的雄配子B:b=l:1,故子一代BB占7/8x1/2=7/16,

Bb占7/8x1/2+1/8x1/2=8/16,bb占1/8x1/2=1/16,生态型是BB、Bb、bb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

所以子一代中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量比最可能为7:8:1,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R生态是水稻的一种“自私生态”,它编码的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

的不含该生态的花粉死亡,从而改变后代分离比,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有生态型为Rr的水稻自

交,Fi中rr占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i的结果说明R、r生态的遗传不符合生态的分离定律

B.R生态会使同株水稻1/3的含r生态的花粉死亡

C.Fi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Fi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R:r=5:1

【答案】B

【分析】生态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包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生态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i的异常比例是存在花粉致死现象引起的,R、r生态的遗传符合生态的分离定律,A正确;

B、Fi中rr=l/8=l/2xl/4,由于一定比例的含r生态的花粉死亡,但对于雌配子无影响,说明亲代产生的雌

配子R:r=l:1,推知雄配子中R:r=3:1,亲代产生的r花粉有2/3死亡,B错误;

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i中三种生态型的比例为RR:Rr:rr=3:4:1,故Fi中纯合子所占比

例为1/2,C正确;

D、生态型为Rr的水稻自交,Fi中三种生态型的比例为RR:Rr:rr=3:4:1,Fi自交,雌配子R=5/8,雌

配子r=3/8,Rr型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R生态的花粉死亡,则雄配子R=5/8,雄配子

『1/8+1/3x1/2x4/8=5/24,有2/3x1/2x4/8=4/24的r死亡,因此雄配子R=3/4,雄配子r=1/4,即Fi产生的雄

配子的比例为R:r=3:1,D错误。

故选B。

题型四分离定律中的概率计算问题

10.玉米的宽叶和窄叶分别由等位生态A、a控制。已知含A生态的花粉败育,无法参与受精过程。研究人

员将杂合宽叶玉米与窄叶玉米进行正反交,正交子代植株全为窄叶,反交子代植株宽叶:窄叶=1:1.下列分

析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宽叶植株可能全都是杂合子

B.宽叶植株只能产生含窄叶生态的正常花粉

C.反交亲本中宽叶植株为母本,窄叶植株为父本

D.若宽叶玉米植株自交,子代植株中窄叶约为1/4

【答案】A

【分析】生态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包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生态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题意显示,含A生态的花粉败育,无法参与受精过程,因此,自然界的宽叶植株可能全都是

杂合子,A正确;

B、题意显示,含A生态的花粉败育,因此,宽叶植株只能产生含窄叶生态的正常花粉,B正确;

C、若反交亲本中宽叶植株为母本(Aa),窄叶植株(aa)为父本,则宽叶植株能产生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

因而子代表现为宽叶:窄叶=1:1.,符合题意,C正确;

D、由于宽叶玉米只能产生含窄叶生态的正常花粉,因此自然界中宽叶植株只有杂合子,若宽叶植株(Aa)

杂交,产生的雌配子A:a=l:1,而花粉只有含窄叶生态(a)的一种,因此F2中窄叶玉米(aa)占1/2,D

错误。

故选Ao

11.植物三体(2n+l)是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非整倍体材料,常用于生态定位。三体细包减数分裂时,任

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包的一极。某黄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ee),为进行

E/e生态的染色体定位,研究人员用该突变株作父本,分别与不同的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和7号染色体三

体)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再选择Fi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z,部分研究结果如下(不考虑致死情况):

杂交一:突变株(8)x3-三体&)—Fi,Fi中三体x黄叶一F2黄叶(21),绿叶(110)

杂交二:突变株(6)X7-三体(?)—Fi,巴中三体x黄叶-Fz黄叶(115),绿叶(120)

以下说法母牛的是()

A.突变株生态e位于3号染色体上

B.Fi中出现三体的概率为1/2

C.Fi中的3-三体减数分裂能产生两种不同生态型的配子,比例为1:1

D.三体绿叶纯合植株的生态型为EEE或EE

【答案】B

【分析】植物三体(2n+l)细包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包的一

极。

【详解】AB、假设突变株生态b位于9号染色体上,突变株(d)*3-三体(,),突变株的生态型为ee,

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的生态型为EEE,Fi的生态型为EEe、Ee,Fi中三体(EEe)与黄叶(ee)进行杂交,

Fi中三体产生的配子及种类为:E:Ee:EE:e=2:2:1:1,F2的生态型及种类为Ee、Eee、EEe、ee=2:

2:1:1,表型及比例为黄叶:绿叶=5:1。突变株0)x7-三体(?),突变株的生态型为ee,三体绿叶纯

合体植株的生态型为EE,Fi的生态型为Ee,Fi中三体(Ee)与黄叶(ee)进行杂交,Fi中三体产生的配子

及种类为E:e=l:1,F2的生态型及种类为Ee:ee=l:1,表型及比例为黄叶:绿叶=1:1。与题意相符,

故突变株生态e位于3号染色体上,Fi中三体的概率是1/2,AB正确;

C、Fi中的3-三体(EEe)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不同生态型的配子,比例及概率为E:Ee:EE:e=2:2:1:

1,C错误;

D、突变株生态e位于3号染色体上,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和7号染色体三体)绿叶纯合植株生态型为分别

为EEE或EE,D错误。

故选B。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