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外观无色透明,______形状的深灰色,金属光泽,不形状似—,有金属光泽
晶体透明的—的固体
结构
0^0
内河附:④o
曦健遴泰
微粒构成由______构成由______构成由______构成
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
硬度天然存在的物质质软质脆
导热性不导热良好不导热
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
用途钻头、剃刀、装饰品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制备新材料(超导、催化、
医学等领域)
相同点①都由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________
决定性质差碳原子—不同,导致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但—相似
异的原因
其他碳单质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木炭、活性炭具有____—的结构,具有______能
力,能用来______色素和异味。
【总结归纳】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物质的性质。
②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③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④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知识点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化用作写字、绘画的
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学碳素墨水
性可燃性________燃烧(氧气充足)应用:做燃
—
知识点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性质
物理性质_____色,_____味的____,密度比空气—,—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______
一般情况下________,也_________,不能________
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化学性质碳酸_______稳定,__________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CO2+Ca(OH)2==CaCO3i+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_________o
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_________反应)
用途
与其他物质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化口原料灭火
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1溶于水Z1IS
碳酸饮料7------一羊人IC岬、------------J
干冰升华吸热,人I:降雨.
[光合作用制冷剂等
气体肥料
—
2.相关实验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装置图
实验一实险二
实验现象实验一:蜡烛自_______________熄灭。
实验二:________侧下沉。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______燃烧,也________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O
【特别提醒】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装置△
61
H9
—COi
叁日
实验现象瓶体变__________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________溶于水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e何
步骤
A.喷稀B.喷水C.直接放入D.喷水后放入
醋酸CO,中CO,中
现象纸花纸花纸花纸花
CO2与水发生化学反
.____能使石蕊溶_____不能使石蕊CO2不能使石蕊溶
分析应生成H2c03,H2CO3
液变红溶液变红液变红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知识点四一氧化碳的性质
1.性质
物理性质_____色,_____味的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溶于水
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现象:发出
_____的火焰。
化学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置换反应)。
性质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O
毒性: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跟血液里的相结
合,使__________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
用途、
2.C0还原CuO的实验
CO
L
澄
装置图氯
灰
水
观察到的现象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黑色粉末变成_____色—
B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
C处火焰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做到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其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
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总结归纳】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会导致动物或人类死亡,前者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使生物窒息而死,后者
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使生物中毒而死。
③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2+CUOACU+H2O;CO+CuOACu+co2)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与除杂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无现象的是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0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的是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02
鉴别
通过灼热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
点燃
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的是CO;不燃烧的是C0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CO杂质)
除杂
CO(CO2杂质)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或灼热的炭粉
【易错警示】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02中的CO,在CO2气体中co属于杂质,其含量不会很多,而二氧
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将其中的co点燃。
知识点五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取
工业上常用燃烧的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详见教材基础实验突破)
知识点六碳循环及温室效应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2)灯火试验: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之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2.温室效应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臭氧(。3)、甲烷(CH。、氟氯代烷(氟利昂)。
(2)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利: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弊: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
农业减产。
(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大气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
的'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的
co202
(4)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减少使用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等清
洁能源;大力,严禁;
(5)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理念,倡导“低碳”生
活等。
热点题型剖析
题型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考查主要呈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一般考查活性炭的吸附性、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和用途、石墨的润滑性和导电性等。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记碳单质的结构及用途,并牢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
质,性质决定用途。
例1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变式训练1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70是两种物质
题型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例2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变式训练2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o
(2)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图3实验中,滴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题型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考查主要以实验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反应原理、药品的选择、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验满与检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等。解答此类题需要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验满及性质的检验。复习时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明确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物——生成物——制取装置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会举一反三。气
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例3实验课上,小明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
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仪器a的名称是。
(2)图1: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3: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①有气泡产生,原因是o
②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可能的原因是
变式训练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2)B中需连接如图2所示装置I、II.为得到纯净C02,装置I、II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
序是-装置II中饱和NaHCCh溶液的作用是
(3)C中放置的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小花的颜色(填“变红”“变蓝”或“不
变色”)。
(4)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F中先熄灭的蜡烛是(填“甲”或“乙”)。
题型四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例4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0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
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
一定条件
(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2c。2+3凡0——C2H5OH+3O2。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o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C02o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训练4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
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
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
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
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
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
(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
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过程归纳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与O
药品选用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H2s。4与CaCC>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04于水,会覆盖在CaCCh表面,阻止反应
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0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1与Na2cCh反应的原因:Na2c。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⑶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
①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则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生成
的C02从漏斗溢出)。
②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如能,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木条o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干燥:通常使用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和碱石灰。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选择
(1)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
a.固体和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型(装置如图)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试管口应稍向倾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将导气管从水
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型(装置如图A及变形装置图B)
制取较多量的气体可随时添加液体
A
可连续制取并可控制反应是
控制反应速率否发生或终止
B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
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
依据气体的性质(是否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和性质(是否与水、空气发生反
应)来选择。用的气体收集装置(如下图):
AC
a.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即图。
b.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
c.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
例题精讲
例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填字母),
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0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
为(填字母)。气体应从端(填或"i”)通入。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棉花采购合同范本
- 车辆安全检查合同范本
- 防腐分包合同范本
- 装修合同范本提取公积金
- 卖房资金托管合同范本
- 酒吧转让终止合同范本
- 奥迪融资购车合同范本
- 住宅装修合同范本简单
- 胰腺癌患者护理查房
- 员工离职原因及解决方案培训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
- AIGC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 推广绿色用电活动方案
- 先天性巨结肠远期疗效评估与随访
- DL∕T 246-2015 化学监督导则
- 《宜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全新只分红不占股协议
- DZ∕T 0283-20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正式版)
-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地铁安检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