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走进物理世界 带解析_第1页
专题01走进物理世界 带解析_第2页
专题01走进物理世界 带解析_第3页
专题01走进物理世界 带解析_第4页
专题01走进物理世界 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走进物理世界【知识点】一.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科学探究的工具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仪器。3、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交流与合作—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二.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1μm=1000nm=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三.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4.截取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5.替代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四.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要点诠释: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2)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应该注意: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注意调零;③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五.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简称误差。要点诠释:1.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常常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易错点】1)通过A方法度数,度数____________。2)从低温下取出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度数__________.从高温下取出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度数__________.扩展(特殊测量方法)1)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2)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3)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热考题型】题型一探寻奇妙的物理世界典例1.(2021·山东·微山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月考)假如时空真能穿越,一些科学家来到我们周围,那么________肯定自豪的说:“我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动的相关数据,有力的支持了_______提出的‘日心说’”。(填科学家名字)【答案】伽利略哥白尼【解析】[1][2]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科学家是伽利略。变式1-1.(2021·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根据下列物理情景,将他们分类:(a)夕阳西下(b)电闪雷鸣(c)湖光山色(d)火山爆发(e)弯弓搭箭(f)演奏二胡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______。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______。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______。4.属于热的现象的有______。5.属于电的现象的有______。【答案】e、fb、d、fa、b、cdb【解析】a、夕阳西下属于光现象;b、电闪雷鸣有三个物理现象:电现象,光现象,声现象;c、湖光山色,水面为平面镜,看到了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属于光现象;d、火山爆发时,固态的岩石在高温下熔化为液态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刚喷出的岩浆随之凝固成固态的岩石,这是一种热现象,同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高能次声波;e、弯弓搭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属于力现象;f、演奏二胡有二个物理现象:力现象和声现象。1.[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e、f。2.[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b、d、f。3.[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a、b、c。4.[4]属于热的现象的有d。5.[5]属于电的现象的有b。变式1-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_____、______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答案】电力【解析】[1][2]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变式1-3.(2021·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传说很早以前英国人买布是用各自的腰围来计算的,这种计算方式______(选填“利于”或“不利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物理学中,人们常常把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我们把这个标准量叫做______。【答案】不利于单位【解析】[1]因为很早以前的英国人买布都用各自的腰围计算,由于每个人的腰围都不同,所以这种计算方式不利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为了科学的测量物理量,就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我们把这个标准量叫做单位。题型二测量长度和时间典例2.(2021·吉林双辽·八年级期中)图中物体长度为__mm。【答案】30.0【解析】图示刻度尺的单位是cm,1cm被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代表0.1cm,所以分度值是0.1cm=1mm,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0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00cm﹣2.00cm=3.00cm=30.0mm变式2-1.(2020·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秒表读数为_______s。【答案】1.85110.5【解析】[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85cm,木块长度为[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40.5s,因此秒表读数为变式2-2.(2020·湖北·宜昌市第九中学八年级期中)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___________。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___________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答案】减小误差四75.2cm【解析】[1]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2]77.2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3]物体的长度为变式2-3.(2021·河南郏县·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甲3.40减小误差24.98cm26.02cm偏大【解析】(1)[1]图乙中,使用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2]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2)[3]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4]四次读数中,24.98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5]物理课本的长度为(3)[6]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题型三特殊法测长度典例3.(2021·四川·射洪县城西学校八年级月考)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和金属丝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mm,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cm;绕在铅笔上的金属丝的总长度为________cm,直径是________mm。【答案】11.7【解析】(1)[1][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侧三角板与2.00cm对齐,右侧三角板与3.10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的直径为(2)[3]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绕在铅笔上的金属丝的总长度为[4]缠绕的圈数n=11,金属丝的直径是变式3-1.(2020·四川恩阳·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长度的测量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测量量币的直径 B.测量细铜丝的直径C.测量小木块的长度 D.测量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书页总厚度【答案】C【解析】A.可以用直尺与三角板组合测量硬币的直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用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长度,后再除以匝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刻度尺与被测物体要平行,不能歪斜,故C错误,C符合题意;D.用累计法测量一本书的总厚度,后再除以纸张数目即可,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3-2.(2021·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中学八年级期中)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去掉没有必要和错误的步骤,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2)实验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答案】A和C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BEF【解析】(1)[1][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的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故实验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去掉没有必要和错误的步骤,还缺少的步骤是F为: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2)[3]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也叫累积法,此实验采用的就是累积法,由(1)可知,实验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F。变式3-3.(2021·山西大附中八年级月考)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B.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填写字母);(2)计算该细铜丝直径的表达式是:d=_______。(3)该同学没有用学生常用的刻度尺来直接测量该细铜丝的直径,是因为_______。【答案】CADBL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准确测量【解析】(1)[1]由于细铜丝直径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能直接测量,且较柔软,故可将其绕在铅笔杆上(C),并用刻度尺量出总长度L(A),数出缠绕的圈数n(D),用铜丝线圈的宽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B);故合理顺序应为:CADB。(2)[2]即铜丝的直径(3)[3]由于细铜丝直径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能直接测。题型四尝试科学探究典例4.(2021·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期中)科学家______最先对摆的运动进行了科学探究并得出了摆的运动规律,称为摆的______原理,实验时,他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法。【答案】伽利略等时性控制变量【解析】[1]最先对摆的运动时行探究的是科学家伽利略。[2]通过探究得出的摆的运动规律是:不论摆动幅度(摆角小于5度时)大些还是小此,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个规律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3]在进行此实验探究时,需要保持摆的长度相同,改变摆动的幅度,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变式4-1.(2021·河北路北·八年级期中)小明准备制作降落伞参加班级的降落伞比赛。他想: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他认为可能跟降落伞的形状和总重有关,于是他使用其它因素相同,形状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落下,分别测出落到地面的时间。其中“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 D.进行实验【答案】A【解析】其中“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2.(2021·江西·九江七中八年级月考)如图是在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块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得出下表的实验数据:测量值次数铁块质量(g)细绳长度(cm)30个周期(s)周期(s)1105042.01.42108054.01.83205042.01.44208054.01.8(1)若直接测出一个周期,测得的周期误差较_________。(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__________法。(3)通过比较第1、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通过比较第__________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细绳长度相同时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4)通过实验分析,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答案】大控制变量在摆的质量一定时,摆长越长,周期越大1、3或2、4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与摆长有关【解析】(1)[1]直接测出一个周期,由于时间较短,直接测量一个周期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采用累积法进行测量,一次测出多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次数,得出一个周期的时间。(2)[2]1、2次实验中,小明控制小铁块的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应用了控制变量法。(3)[3][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2次实验,小铁块质量相等,摆线长度不同,第二次摆线长度较长,摆的周期也较大,可得出结论:在摆的质量一定时,摆长越长,周期越大;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3或2、4实验中,小铁块的质量不同,摆线的长度相同,摆的周期相同,由此可知: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4)[5]根据以上分析,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摆的周期与摆的质量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变式4-3.(双选题)(2020·河南淇县·八年级期中)下列对科学探究的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要注意观察,善于提出问题B.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C.进行科学探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D.科学探究中进行测量时,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这样可以消除测量误差【答案】BD【解析】A.科学探究,需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进行科学探究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部分,与学生有密切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C.进行科学探究时,要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中分析,从而得到普遍规律,归纳出结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科学探究需要测量时,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很好的减少测量误差,而不能消除测量误差,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D。随堂练习一、填空题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是_____,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_____。(填序号)【答案】(1)(2)(3)(4)(5)(6)【解析】①夕阳西下,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②电闪雷鸣,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③湖光山色,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④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⑤拉链的开启和闭合,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⑥被水“折”断了的筷子,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故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是①②③④;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⑤⑥【点睛】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中,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人为因素有关,据此解答。2.(2018·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一位同学用刻度尺五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21cm、10.23cm、10.11cm、10.24cm、10.22cm,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是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______;这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答案】10.11cm10.23cm1mm【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析】由题意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所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应该是2,所以10.11cm这个记录数据是错误的.排除错误数据10.11cm之后,将数据10.21cm、10.23cm、10.24cm、10.22cm相加后求平均值得10.23cm.故答案为10.11cm;10.23cm;1mm.【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理解与运用.3.(2021·广东·龙门县科技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如图所示的机械秒表,其示数为______s。【答案】B1.35228.7【解析】[1]刻度尺的读数时,要保持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故视线B正确。[2]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可以准确读出的数值是13mm,但由于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估读为0.5mm,故物体的长度为13.5mm,即1.35cm。[3]中间小表盘的读数单位为min,小表盘的指针在3和4之间,因此小表盘读数为3min,即180s;大表盘的读数单位为s,又由于小表盘的指针超过了3.5,故大表盘读数时应读红色的数值,所以大表盘读数为48.7s,秒表的读数是180s+48.7s=228.7s4.(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中)铭铭和鑫鑫同时对一物体进行正确测量,他们测得的数值分别为3.23cm、3.2cm,他们测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铭铭又测量一本书中间部分200页(双面打印)的厚度是6.4mm,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mm。选用更精密的仪器,可以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答案】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3.2×10-2/0.032减小【解析】[1]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记录数据3.23cm及3.2cm知,所使用的两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分别为0.1cm和1cm,于是测得同一物体的结果不同。[2]由题意知,每张纸的厚度[3]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所以选用更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5.(2021·河北曲阳·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偏大/偏小/不变)【答案】A3.40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26.00偏大【解析】(1)[1]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所以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甲。[2]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铅笔的长度为3.40cm。(2)[3]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应该多次测量,并通过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4][5]四次数据中26.42cm与其它数据差值太大,所以是错误数据;剔除错误数据,则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3)[6]由于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冬天刻度尺会变短,而刻度依旧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测物体长度的结果会偏大。6.(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利用“累积法”测定金属线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细金属线的直径是______c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答案】0.17cm大【解析】[1]细金属线的直径是[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l偏大,则测量结果将偏大。二、单选题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们周围的世界里充满了变化,充满了神奇。为什么会有风霜雨雪?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电灯为什么会发光?……多少“为什么”启发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励我们去学习,让我们从新学科物理出发,乘着“物理探索号”扬帆远航。亲爱的同学,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带给您的感受是(别担心,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您选哪个答案本题都给满分,先偷着乐一下吧)()A.兴趣盎然,充满挑战 B.风光无限,收获满满C.索然无味,沮丧晕船 D.五里雾中,苦海无岸【答案】A【解析】我们的周围处处存在物理知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对待物理我们要兴趣盎然,充满挑战,以自己的慧眼和知识来探索我们周围的世界;故选A。8.(201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答案】A【解析】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A.9.(2021·广东·河源广大附中巴伐利亚学校八年级期中)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6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53cm C.12.35cm D.12.36cm【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故选C。10.(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立定跳远成绩为 B.投掷实心球,成绩为C.女子长跑成绩为 D.男子长跑成绩为【答案】B【解析】A.立定跳远世界纪录是由尤里创造的,记录是3.476米。故A不符合题意;B.七年级男子实心球测试优秀7.1米以上,女子优秀6米以上。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长跑的速度一般为5m/s左右,故由速度的公式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长跑的速度一般为5m/s左右,故由速度的公式可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0·广东广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测量中,测量结果一定比真实值大的是()A.用磨损了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B.使用拉长变形的皮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跳远成绩C.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立刻开始计时D.通过把细金属线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来间接测细金属线的直径大小时,但没做到紧密缠绕而留有间隙【答案】D【解析】A.刻度尺磨损了,需要选择一个完整的刻度当作“零”刻度,然后让最后的读数减去“零”刻度的读数即为该物体的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拉长变形的皮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跳远成绩,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不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D.通过把细金属线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来间接测细金属线的直径大小时,没做到紧密缠绕而留有间隙,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边长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甲185.3mm、乙18.52cm、丙1.853dm、丁0.185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cmB.甲比丙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C.丁在测量中一定出现了错误D.乙和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