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的作者是A.伊本·白图泰B.伊本·穆萨C.白萨木D.巴赛尔2、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3、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下各项符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是。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②“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③“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④“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这段论述()A.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揭示了西欧基督教占有特殊地位C.旨在说明宗教信仰的盲目性D.反映了中古欧洲发展停滞的原因5、贵霜帝国的版图西起伊朗东境,北起锡尔河、葱岭,南至纳巴达河,曾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经济文化交往B.沟通了西欧与亚洲非洲之间商贸联系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中转站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7、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材料二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

——(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8、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高度繁荣,社会经济也获得巨大发展,城市建设也随之而起。“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显得异常宏伟,外观优美得难以模拟,因为每个匠人都想用自己的精巧手艺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比计划更好,建筑的速度更是惊人。”雅典也成为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涌现在这一时期。雅典成为了“全希腊的学校”。——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何被誉为“全希腊的学校”?说出一处完成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神庙建筑,并指出其地位。

材料二古希腊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形成了稳定的柱式,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古罗马建筑得以继承,并开辟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形制、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广泛成就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建筑功能的发展来看,建筑功能由崇拜神开始转向为服务于人。建筑开始变得世俗化、多样化。可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与建筑的功能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康楠《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对比研究》(2)以万神殿为例;说明古罗马建筑“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以大斗兽场为例,说明罗马建筑功能如何“开始变得世俗化”?

材料三建筑方面,著名建筑家维特鲁威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设计理论,将坚固和实用置于重要地位。罗马人很好地遵循了这个原则。从总体看,罗马建筑不追求外表的华美壮观,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完全从坚固和实用考虑,美观尚在其次。早期罗马建筑上还不能称为艺术,仅仅是“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实用。——杨俊明《古罗马民族的求真务实精神》(3)请根据材料三并以图拉真广场为例,说明罗马建筑很好地遵循了“实用”的原则。古罗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禁使人想起罗马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9、古代世界的中西文明交流。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基本方式,并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大秦”是指哪个国家,并概括其与东汉交往的特点。10、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会中关于排华法案(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辩论起初集中于对中国人口的恐惧上。俄勒冈州参议员拉法叶格佛说:“她(中国)的人民会如蝗虫一样蜂拥而至。”就当时的在美华人人ロ而言;心理意义上的人ロ威胁要远大于实际上的。因为1876年的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在美华人人ロ仅有10.5万人,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成年男性劳动力,并没有耗费美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调查报告中大多数证人都使用了“勤劳”“安静”“可靠”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所接触过的华エ。国会辩论中也提到了中国移民不愿同化的问题。俄亥俄州众议员伊兹拉泰勒认为:“中国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歧视,美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白人和本土出生黑人的后裔能够成为美国公民,如果说中国人不可同化,那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给予这样的权利。他们在加州的遭遇能够让他们接受被同化吗?

——摘编自曹雨《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立法过程分析(1)假如你是1882年美国国会中的一名议员;面对排华法案,你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认同问题的正确认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的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对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至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贩运的茶叶量占输出总量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城。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90.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经贸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9世纪末中俄茶叶贸易的趋势及影响这一趋势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80年代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谈谈对中苏贸易发展的认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至19世纪末,作为临近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南美洲现代采矿区的地区,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就政治层面而言,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至19世纪末,作为临近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南美洲现代采矿区的地区,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就政治层面而言,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

作为殖民者,美国人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西方文明论”的救赎。在他们的历史叙述中,巴拿马始终生活在一个天然、原始、蒙昧的时代。这一成见又催生了运河区人口外迁政策,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就政治而言,美国人认为巴拿马内战的原因是气候和种族,而非因为19世纪美洲大多数国家嫁接美国的政治制度,比如中央集权、联邦制度、奴隶制、教会、国家关系等问题上的普遍的政治分歧。这也揭示了为何巴拿马无法赶上现代化的列车,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巴拿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不能将巴拿马引向现代化的原因。——摘编自(哥伦比亚)玛丽萨·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修昔底德面对丰富多样、可信度参差不齐的史料,提出了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用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质疑、批判,保留信史的成分。“在探究过去的时代而给出结论时,我认为很难相信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大多数人不用批判的方式去处理所有的传说——就是对那些和他们本国有关的传说,他们也是这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的。”——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编写的因素。14、教育19世纪读写能力的普及首先是欧洲文化史的一个进程。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另一方面,精英对大众文化解放仍存有疑虑。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权力和文化拥有者的疑虑不无道理。——摘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概述“读写能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说明。

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依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对“教育”的认识①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②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④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3)请为上述四则不同时期的材料排序,并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9分)15、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6、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7、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的作者是伊本·穆萨。B项正确;排除ACD。2、C【分析】【详解】

从题干中的“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可知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3、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出自孔子,强调的是统治者重视礼义;注重修养,百姓自然敬服;“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出自孟子,强调的是统治者实行好的政策和教化,自然赢得民心;二者的主张体现了德治思想,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强调的是以法治国,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强调的是君主专制,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4、A【分析】【详解】

由于欧洲人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宗教弥补了精神上的空虚,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A项正确;材料解释的是中世纪宗教盛行的原因,并非揭示西欧基督教占有特殊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信息是中世纪宗教盛行的原因,并非宗教信仰的盲目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古欧洲发展停滞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霜帝国曾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贵霜帝国的钱币等,表明贵霜帝国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经济文化交往,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贵霜帝国沟通了西欧与亚洲非洲之间商贸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贵霜帝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中转站,排除C项;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对比“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可知,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的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对比材料二中“(18世纪)英方所要表达的原意”“中方官员翻译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取向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根据“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等信息,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时代环境等。【解析】因素:作者立场不同;作者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等。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雅典的民主高度繁荣;社会经济也获得巨大发展”;“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显得异常宏伟,外观优美得难以模拟”、“雅典也成为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得出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相对完善的民主政治、宏伟的城市建筑和辉煌的古典文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神庙建筑是帕特农神庙,它是雅典卫城最负盛名的建筑,建筑艺术和雕刻装饰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

(2)古罗马建筑“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需要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古罗马建筑中,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建筑史上首次出现最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成为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大斗兽场拱门和柱式设计体现帝国的强大和罗马公民的自豪感;大斗兽场之所以开始变得世俗化,主要是因为这座建筑是用于角斗表演,满足奴隶主贵族和公民的娱乐需要。

(3)根据“罗马建筑不追求外表的华美壮观,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完全从坚固和实用考虑,美观尚在其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拉真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除了宣扬皇权思想,图书馆和市场还体现了为市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实用”原则;在法律方面,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逐渐发展到万民法。【解析】(1)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相对完善的民主政治;宏伟的城市建筑和辉煌的古典文化。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负盛名的建筑,建筑艺术和雕刻装饰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

(2)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建筑史上首次出现最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成为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大斗兽场拱门和柱式设计体现帝国的强大和罗马公民的自豪感;大斗兽场主要用于角斗表演,满足奴隶主贵族和公民的娱乐需要。

(3)图拉真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除了宣言皇权思想,图书馆和市场还体现了为市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实用”原则;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逐渐发展到万民法。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和平交往:如玄奘西行求佛经。征服战争:如罗马帝国的扩张。

(2)大秦:古罗马帝国。

特点:丝绸之路开通后,双方通过安息等国进行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东汉时期,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来华,与东汉建立了直接联系;大秦主要以金银或特产来换取东汉精美的丝织手工业品等。10、略

【分析】【详解】

(1)本小问相对开放;可赞成也可反对,理由符合当时的史实即可,如投赞成票理由:华人数量多,抢占了美国白人的工作机会;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无法融人美国社会;清政府国力衰弱,无力保护本国国民。示例2:投反对票理由:华人勤劳可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没有耗费公共资源;排斥华工不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的宪法精神。

(2)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坚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应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解析】(1)示例1:投赞成票理由:华人数量多;抢占了美国白人的工作机会;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无法融人美国社会;清政府国力衰弱,无力保护本国国民。

示例2:投反对票理由:华人勤劳可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没有耗费公共资源;排斥华工不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的宪法精神。

(2)坚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应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11、略

【分析】【详解】

(1)趋势:由材料“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可知;茶叶出口迅速增长;由材料“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可知,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由材料“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可知,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由材料“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发展和饮茶习惯是茶叶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由材料“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可知,内外战争致使的社会政局波动也是影响茶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由材料“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可知,地理;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另外再结合所学可从国际环境、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商口岸的开放等因素进行分析。

(2)变化:由材料“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可知;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由材料“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并结合所学可知,相比50年代,俄国向中国出口飞机和汽车等汽车工具的出口量有所减少,而其他商品则相应增加,这说明苏联对中国的出口逐步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结合所学可从互补、互助、互益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解析】(1)趋势:茶叶出口迅速增长;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工业发展;饮茶习惯;内外战争致使社会政局波动;国际环境;地理;交通条件;资本主义人侵;通商口岸的开放。

(2)变化: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苏联对中国的出口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中苏贸易双方均有利益需求且利益互补;中国支持苏联战后的国际地位,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资金援助;中苏贸易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工业化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中苏贸易发展增进了中苏交流和加强了双方学习借鉴。12、略

【分析】【详解】

(1)含义:依据材料“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得出巴拿马已开启工业化(机械化)建设;依据材料“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得出民众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依据材料“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得出巴拿马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公民政治地位平等;从种族平等角度分析,得出巴拿马实行种族平等政策。

(2)原因:依据材料“作为殖民者”,得出美国对巴拿马地区实行殖民统治;依据材料“西方文明论”,得出美国通过“西方文明论”对巴拿马人民进行思想控制;依据材料“这一成见又催生了运河区人口外迁政策,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得出美国在巴拿马地区实行种族歧视、人口外迁的错误政策;依据材料“而非因为19世纪美洲大多数国家嫁接美国的政治制度”,得出美国将本国政治制度强加给巴拿马地区;从美国的侵略和奴役分析,得出持续对巴拿马进行经济侵略和人民奴役。【解析】(1)含义:巴拿马已开启工业化(机械化)建设;民众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巴拿马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公民政治地位平等;巴拿马实行种族平等政策。

(2)原因:美国对巴拿马地区实行殖民统治;美国通过“西方文明论”对巴拿马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美国在巴拿马地区实行种族歧视、人口外迁的错误政策;美国将本国政治制度强加给巴拿马地区;持续对巴拿马进行经济侵略和人民奴役。13、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可知;昔底德史书编纂继承传统并改进;根据材料“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蕴含理性精神;根据材料“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史书编写的不确定因素多,比如作者的阶级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还有时代变迁等等。【解析】(1)继承传统并改进;蕴含理性精神;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时代变迁;史学家的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考证;历史研究方法;(4点)14、略

【分析】【详解】

(1)背景:可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根据材料中的“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可得出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兴起到启蒙运动;反抗着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思想,促进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中的“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可得出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着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根据材料中的“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结合有关工业革命的知识,可得出从工场手工业到工业革命的发展演进,促进初等教育推广,民众文化素质提升。

“观点”: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认识:根据材料中的“研究教育之原理规则;而供其实用之一科学”可得出教育即科学;根据材料中的“因其地位,而可分为家族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可得出教育类型多样性;根据材料中的“盖父兄之使其子弟受一定教育,不但属于道德上之义务,实亦为法律上之义务也”可得出以法律保障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材料中的“当时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可得出突出对独立人格的塑造和救亡图存的社会目标。

评价:根据材料中的“当时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可得出关注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中的“拉丁语为Educere,即造作之意;英;法、德语;皆导原于此,而其意亦同。研究教育之原理规则,而供其实用之一科学,谓之教育学”可得出关注西学传播;根据材料中的“教育一语,在吾国古训,教者,效地;育者,养世。”可得出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继承。

(3)排序:②①④③

理由:抓住关键信息,找出暗含的时间线索和逻辑顺序,①“新民主主义”可推断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