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所示的两株柳穿鱼;除了花的形态结构不同,其他方面基本相同。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不表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株B花的形态结构不能遗传给后代B.基因的表达与否是受到调控的C.图示植株B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D.植株B体内的Lcyc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2、人类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控制的遗传病。如图为某家系的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其中III-1的色盲基因来源于()
A.Ⅰ-1B.Ⅰ-2C.Ⅰ-3D.Ⅰ-43、下图表示小鼠的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其分裂过程中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其中的3种基因(即A、a、R)。观察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考虑变异情况,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8个荧光点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有2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有1种颜色的2个荧光点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有1种颜色的1个荧光点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基因诊断可以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各种遗传病B.含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不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C.某人患先天愚型可能与其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有关D.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时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5、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在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1个脱氧核糖C.把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2代,子代DNA中含15N的占3/4D.具有a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4a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喷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的性别由基因G、g、g-的组成决定,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喷瓜种群的基因型最多有5种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种群随机交配,后代纯合子可能高于杂合子D.测定喷瓜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n+1条染色体DNA序列7、如图为某果蝇细胞内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果蝇的表现型为长翅灰身刚毛白眼雄性B.丙和丁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不能发生联会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e、a、b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e、a、b一定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8、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一定会发生自由组合,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增加B.种群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9、蜜蜂的蜂群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n=16)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以蜂王浆为食发育成蜂王,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未变,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不可遗传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C.DNA甲基化影响转录的机制可能是干扰了RNA聚合酶对起始密码子的识别D.雄蜂是单倍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因此高度不育10、尿黑酸症是由Black基因编码的尿黑酸氧化酶异常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研究发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Black基因碱基发生了替换;另一原因是Black基因碱基发生了缺失,下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对其家庭部分成员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号个体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碱基发生了替换的异常基因B.②号个体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碱基发生了替换的异常基因C.③号个体携带两个DNA序列相同的Black基因D.如果④号个体表型正常,则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1/311、某二倍体植物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基因A、B、C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其他均为黄色。现有三种与纯合红花各有一对基因不同的纯合黄花植株,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将上述黄花植株两两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三组F2,分别统计每组F2中不同花色植株的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组F1植株全部开红花B.三组F2中红花植株与黄花植株的比例可能为3:1C.三组F2中不同花色植株的比例不完全相同,说明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D.若三组F2不同花色植株比例相同,说明A/a、B/b、C/c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12、长期以来,关于DNA复制过程中是DNA聚合酶在移动还是DNA链在移动,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是DNA聚合酶沿着DNA链移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DNA链在移动,而DNA聚合酶相对稳定不动。科学家给枯草芽孢杆菌的DNA聚合酶标上绿色荧光,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荧光在细胞中的分布,发现绿色荧光只分布在细胞中固定的位点,位点个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营养物含有下列荧光位点个数的细胞比例(%)0123434①琥珀酸盐2456190.08<0.08②葡萄糖3434193.6③葡萄糖+氨基酸233322210
A.DNA复制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消耗能量B.DNA聚合酶只能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C.上述实验结果中绿色荧光的分布情况支持第二种观点D.根据结果可推测枯草芽孢杆菌的分裂速度:①<③<②13、图1为某一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2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AB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B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B.图2代表的细胞为极体,出现在图1的EF段,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异常C.观察100个图2所示时期的细胞,发现5个出现了图2所示情况,则异常细胞比例为10%D.图1中AEF和IJ段细胞含DNA分子数目相同1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A.B.C.D.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是随着_____的复制来完成的。16、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_____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____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17、传统的育种方法是_____,缺点是_____长,而且_____是有限的。18、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19、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称为_______。20、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______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_____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2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______,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___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3、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24、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25、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26、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7、果蝇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右图所示),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灰体和黑檀体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用一只灰体截毛雌果蝇与黑檀体刚毛雄果蝇交配得F1,F1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刚毛∶黑檀体刚毛=1∶1,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刚毛∶截毛=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统计子二代中刚毛果蝇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已知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从F1果蝇中选材,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灰体和黑檀体的显隐性关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类黄酮在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苹果中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新疆野生红绵肉苹果类黄酮含量高,但产量低不易储存运输,现有苹果品种产量高但类黄酮含量低。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培育类黄酮含量高且易储存运输苹果品系。
(1)新疆野生苹果的高黄酮特性是长期___________的结果。
(2)苹果多数自交不亲和、杂合程度高及幼苗期长等特征,通常批量繁殖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无性繁殖手段;获得稳定遗传的苹果品系。
(3)新疆野生红绵肉苹果中的“塔尔阿尔玛”和“夏红肉”与其他现有苹果品种杂交,F1苗期观测部分结果见下表:
。亲本。
杂种F1株数。
开花株数(开花当年结果)
幼苗期(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5年。
第6年。
塔尔阿尔玛×金帅。
93
21
83
93
—
2.33—4.33
塔尔阿尔玛×新红星。
107
18
78
107
—
2.33—4.33
塔尔阿尔玛×寒富。
96
21
81
96
—
2.33—4.33
塔尔阿尔玛×红富士。
110
17
82
110
—
2.33—4.33
夏红肉×红富士。
126
19
92
126
—
2.33—4.33
金帅×寒富。
336
0
27
209
336
3.33—5.33
在上述杂交过程中,“金帅×寒富”杂交组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其他组F1在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说明新疆野生苹果的早开花结果的性状为_______________(显/隐性)性状。
(4)新疆红绵肉苹果(相关基因均为杂合)与其他苹果品种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相关性状所占比例如下表。
。亲本。
子代相关性状所占比例。
子代相关性状所占比例。
♀红肉绵肉。
♂白肉脆肉。
红肉(%)
脆肉(%)
脆肉(%)
塔尔阿尔玛。
金帅。
93
33.3
24.0
塔尔阿尔玛。
新红星。
107
37.4
24.3
塔尔阿尔玛。
寒富。
96
32.3
26.7
塔尔阿尔玛。
红富士。
110
35.5
27.5
夏红肉。
红富士。
126
26.2
23.9
①依据表中数据判断绵肉和脆肉性状_______(是/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绵肉和脆肉性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参考表中数推测子代中脆肉植株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
③若红肉和白肉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D/d、E/e)控制,参考表中数据推测子代中白肉植株基因型应为______。而实验结果与推测有些偏差;推测可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5)F1的红脆株系中红肉面积越大,类黄酮含量越高,表明红肉性状与类黄酮含量正相关,已知控制类黄酮含量的基因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据此推测红肉基因与控制类黄酮含量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很可能是________(请在图中注明F/f位置)。29、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______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21分)30、如图表示人类遗传系谱图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Ⅱ—7不是乙病的携带者。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和Ⅲ—12婚配,后代中男孩的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31、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不知其显隐性,它们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育种工作者拟设计育种方案弄清楚它们的显隐性(已知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1)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工作;请设计一个最佳的配种方案。_________
(2)预期的杂交结果和结论。______32、下图是以玉米(2n=20)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②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培育乙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B过程常采用________方法来获取单倍体幼苗。A→B→C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C;F处理最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最不易获得的新品种是______________。丙、丁杂交,子代个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
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
ACD;图示植株A、BLcyc基因序列相同;只是植株B体内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如图所示),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花型产生了影响,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植株B花的形态结构的性状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C、D正确;
B;基因的表达与否和表达水平都是受到调控的;B正确。
故选A。2、C【分析】【分析】
(1)红绿色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2)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X;男性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将X染色体传给女儿;(3)女性只有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隐性致病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的X染色体上只要含有该基因就会患病,且男性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详解】
根据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Ⅲ-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Ⅱ-2,由于Ⅰ-4表现正常,Ⅱ-2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3。
故选C。3、A【分析】【分析】
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如果在有丝分裂前期观察;由于DNA复制后染色单体加倍,所以会看到3种颜色8个荧光点,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移向同一极的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移向同一极的有2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移向同一极的是非同源染色体,有2种不同颜色的2个荧光点,D错误。
故选A。4、A【分析】【分析】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
A;通过基因诊断只可以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基因遗传病;但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含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不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如女性携带者,B正确;
C;先天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其是由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导致的疾病,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父亲产生的精子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也可能是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C正确;
D;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时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D正确。
故选A。5、D【分析】【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
A;DNA分子的每一条链中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每个DNA分子片段中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DNA分子链末端的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基团相连接;而位于DNA链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B错误;
C、把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2代,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子代DNA中含15N的占100%;C错误;
D;具有a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3次与第2次复制相比,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分子,故在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4a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DNA的复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具备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A:C【分析】【分析】
分析题文:根据题干的信息“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_基因决定雌株,G对g、g-,g对g-是显性”,则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特别注意:在喷瓜的群体中雄株的基因型有GG、Gg和Gg-共3种。但实际上雌性植株和两性植株均不能提供G这样的雌配子,所以GG这种基因型的雄株是不存在的。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Gg、Gg-雌雄同株(两性植株)gg、gg-雌性植株g-g-
【详解】
A;根据题意及分析可知:喷瓜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有Gg、Gg-、gg、gg-、g-g-5种,A正确;
B;两性植株可能有两种基因型gg-或gg。若基因型为gg-;根据分离定律会产生雄配子两种g或g-,雌配子两种g或g-;若基因型为gg,则能产生雄配子g,雌配子g;所以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若不区分雌雄配子,最多产生两种配子(g配子和g-配子),若区分雌雄配子,最多产生四种配子(g雌配子、g-雌配子、g雄配子和g-雄配子),B错误;
C;两性植株群体内(可能有gg和gg-两种基因型)随机传粉;gg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gg和gg-杂交的后代有1/2的为纯合子;gg-个体自交后代有1/2的为纯合子,只要两性植株群体内有gg个体的存在,随机交配后代纯合子就会高于1/2,因此,两性植株种群随机交配,后代纯合子可能高于杂合子,C正确;
D;喷瓜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测定喷瓜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n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AC。7、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甲上含有长翅基因和灰身基因两种基因;它的同源染色体乙上含有残翅基因和黑身基因两种基因;X染色体丙上含有截刚毛基因和白眼基因两种基因,它的同源染色体Y上含有刚毛基因。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与乙染色体、丙与丁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且丁染色体为Y染色体,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EeXabYA,表现型为长翅灰身刚毛白眼雄性,A正确;
B、丙染色体为X染色体,丁染色体为Y染色体,两者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部分联会,B错误;
C、在有丝分裂后期,复制成两份的基因随着丝点分裂,被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甲与乙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出现甲染色体的某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有基因D与基因e,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仍是基因D和基因E,若甲与丙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e、a、b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BD。8、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相互影响导致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故黑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_bb,黄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aB_,白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_B_、aabb。
【详解】
A;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一定自由组合,如果位于一对上不会自由组合,A错误;
B、白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黑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黄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B正确;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或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正确;
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即A_bb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进行测交实验,即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之杂交,但白色纯合子有AABB、aabb共2种;若与AABB杂交,其子代都是白色,无法确定其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BC。9、A:C:D【分析】【分析】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详解】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未变;但会影响转录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因而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蜂王浆抑制DNMT3基因表达DNMT3蛋白,从而抑制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使该基因正常表达,则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B正确;
C;DNA甲基化影响转录的机制可能是干扰了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识别;C错误;
D;雄蜂是单倍体;可通过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精子,因而可育,D错误。
故选ACD。10、A:D【分析】【分析】
控制尿黑酸症的基因有三个,假设正常Black基因简记为B,替换的基因为BL,缺失的基因为BS,则①号个体表现正常且无条带2,说明其基因型由两等长的基因组成(即BBL),同理推得②号个体基因型为BBS,③号个体基因型为BLBS。
【详解】
ABC、由题中信息可知,控制尿黑酸症的基因有三个,假设正常Black基因简记为B,替换的基因为BL,缺失的基因为BS,则①号个体表现正常且无条带2,说明其基因型由两等长的基因组成(即BBL),同理推得②号个体基因型为BBS,③号个体基因型为BLBS;A正确;B、C错误;
D、④号表型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可以为BB,BBL,BBS,只有BBS会被检测出两条带;概率为1/3,D正确。
故选AD。11、A: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但不能确定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当基因A、B、C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其他均为黄色,所以红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_B_C_,其余为黄花。
【详解】
A、三组F1中全部植株同时存在基因A、B、C基因,红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_B_C_,所以三组F1植株全部开红花;A正确;
B、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的黄花植株两两杂交,F2中红花植株A_B_C_的概率为1×3/4×3/4=9/16;与黄花植株的比例均为9∶7,若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组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是1:1,另外两组红花植株与白花的比是9:7;若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三组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均为1:1,B错误;
C;若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组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是1:1,另外两组红花植株与白花的比是9:7,C正确;
D、若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三组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均为1:1;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的黄花植株两两杂交;F2中红花植株A_B_C_的概率为1×3/4×3/4=9/16,与黄花植株的比例均为9∶7,D错误。
故选AC。12、A:B:C【分析】【分析】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详解】
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故DNA复制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消耗能量,A正确;
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以DNA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碱基互补的子链,所以DNA聚合酶只能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B正确;
C;科学家给枯草芽孢杆菌的DNA聚合酶标上绿色荧光;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荧光在细胞中的分布,发现绿色荧光只分布在细胞中固定的位点,说明DNA复制时是DNA链在移动,而DNA聚合酶相对稳定不动,C正确;
D、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含有荧光点的细胞比例越大,说明细胞分裂越旺盛,根据表格数据可推测,枯草芽孢杆菌的分裂速度:①<②<③;D错误。
故选ABC。13、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1表示A-H表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过程;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受精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图1中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该阶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一定是细胞一分为二,故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A正确;
B;图1是“某一果蝇”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只有雌性果蝇体内会同时出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所以该果蝇只能代表雌性果蝇。图2所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加之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极体,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全部异常,B正确;
C;100个极体正常分裂后会产生200个正常的子细胞;有5个细胞异常分裂后会产生10个异常的子细胞,所以异常细胞的比例为(10÷200)×100%=5%,C错误;
D;AB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EF段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IJ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CD。14、B【分析】【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该基因中含有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40,G1=C2=60,C1=G2=80;即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据此答题。
【详解】
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个;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则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C正确;
D、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因此4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该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数目,再结合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解析】①.间期②.间期③.染色体16、略
【解析】【小题1】双螺旋。
【小题2】碱基互补配对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杂交育种周期可选择范围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19、略
【解析】①.原材料②.基因突变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⑤.基因突变⑥.染色体变异⑦.突变20、略
【解析】①.全部②.全部21、略
【解析】非同源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1三体综合症减数分裂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3、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24、A【分析】略25、B【分析】略26、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五、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7、略
【分析】【分析】
理解好题意“果蝇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右图所示),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若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同源段,其基因型可以为XAYA、XAYa、XaYA、XaYa;若位于X非同源段,其基因型可以为XAY、XaY;若位于Y非同源段,其基因型可以为XYA、XYa。
【详解】
(1)截毛雌果蝇与刚毛雄果蝇交配得F1,F1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刚毛∶截毛=3∶1;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则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2)若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中刚毛果蝇的性别比例为1∶1;若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子二代刚毛果蝇的雄∶雌性比例为2∶1。
(3)若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果蝇为Aa和aa,要确定灰体和黑檀体的显隐性关系,只需让F1的灰体(或黑檀体)果蝇雌雄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灰体,则灰体为隐性;若子代中灰体∶黑檀体=3∶1,则灰体为显性(若子代全为黑檀体,则黑檀体为隐性;若子代中黑檀体∶灰体=3∶1,则黑檀体为显性)。
【点睛】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遗传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析】不能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或位于常染色体上,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刚毛∶截毛=3∶1雄性∶雌性=1∶1雄性∶雌性=2∶1实验思路一:让F1的灰体雌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灰体,则灰体为隐性;若子代中灰体∶黑檀体=3∶1,则灰体为显性实验思路二:让F1的黑檀体雌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黑檀体,则黑檀体为隐性;若子代中黑檀体∶灰体=3∶1,则黑檀体为显性28、略
【分析】【分析】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対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高比为3:1→分高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详解】
(1)新疆野生苹果的高黄酮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无性繁殖手段包括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3)在杂交过程中,“金帅×寒富”杂交组合是起对照作用;和对照组中第3年开花株率为0相比,早开花结果的野生型塔尔阿尔玛或夏红肉品种和其他非早开花结果品种杂交,F1在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出现的是早开花结果的性状;说明新疆野生苹果的早开花结果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①依据表中亲本绵肉×脆肉→子代中绵肉:脆肉≈3:1,判断绵肉和脆肉性状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若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题意提示亲本中的绵肉为杂合子,假设绵肉的基因型是Aa,则脆肉的基因型是aa,亲本绵肉(Aa)×脆肉(aa),产生的后代绵肉:脆肉=1:1,和表中提供的结果绵肉:脆肉≈3:1不相符。
②若绵肉和脆肉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根据题意提示亲本中的绵肉为杂合子,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绵肉)×aabb(脆肉),F1的情况是绵肉:脆肉=3:1,则F1中的脆肉植株基因型应为aabb。
③若红肉和白肉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某因(D/d、E/e)控制,根据题意提示亲本中的红肉为杂合子,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DdEe(红肉)×ddcc(白肉),F1的情况是DdEe(红肉):Ddee(白肉):ddEe(白肉):ddee(白肉)=1:1:1:1,白肉的基内型是Ddee、ddEe,ddee。理论上推断F1中白肉:红肉=3;1,但实验结果白肉:红肉≈2:1,与理论推测有些偏差,可能是环境囚素的影响。
(5)F1的红脆株系中红肉面积越大,类黄酮含量越高,表明红肉性状与类黄酮含量正相关,已知控制类黄酮含量的基因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据此推测红肉基因:与控制类黄酮含量的基因在染色休上的位置是连锁关系,即控制红肉的基因和控制类黄酮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红肉和白肉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D/a、E/e)控制,因此F/f有可能是和D/d连锁,也可能是和E/e连锁。如图或者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自然选择扦插、嫁接、组织培养对照显性性状不是aabbDdee、ddEe、ddee2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长穗偃麦草配子含1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配子含3和染色体组,杂交,形成受精卵含4个染色体组,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4。F1不育,其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染色体丢失1条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变异。蓝粒单体小麦(40W+1E)产生配子为:1(20w+E):1(20W)。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40W。
(3)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可取该小偃麦的根尖分生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最清晰。
【点睛】
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解析】4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染色体数目20W和20W+1E40W根尖(芽尖)有丝分裂中六、非选择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业车库租赁与物业管理合同
- 服装批发市场垃圾清运合同
- 2025年度多人共同经营网店借款及利润分配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玉器珠宝市场拓展与区域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安全无忧型个人租房合同
- 2025年度企业节能减排改造补贴协议书
- 2025年度员工心理健康关怀上班协议合同全新版
- 2025年度文化场馆设施维护劳务协议书
- 2025年度影视演员场记助理职业素养培训聘用合同
- 2025年佳木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施工项目部《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 (3份)-75
-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做有品位的小学数学教师
- U8UAP开发手册资料
- 监护人考试20241208练习试题附答案
- 证券公司装修施工合同工程
- 人教版PEP三年级到六年级单词以及重点句型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建总承包项目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
- 酒店住宿服务合同三篇
- 学校疫情防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