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9/wKhkGWekQr-AMelCAAGLkUwTbwg642.jpg)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9/wKhkGWekQr-AMelCAAGLkUwTbwg6422.jpg)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9/wKhkGWekQr-AMelCAAGLkUwTbwg6423.jpg)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9/wKhkGWekQr-AMelCAAGLkUwTbwg6424.jpg)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9/wKhkGWekQr-AMelCAAGLkUwTbwg64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图中,当S1与S2同时闭合时,两个灯都发光的是()A.B.C.D.2、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树木在水中的倒影C.从水面上看水中物体的像比物体位置高D.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点燃奥运会圣火的装置3、2007年3月下旬,美国多地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龙卷风是自然灾害之一,其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A.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D.迷信说是“龙’把物体“抓”到空中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14.30cm,14.50cm,14.55cm,14.60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A.14.49cmB.14.50cmC.14.55cmD.14.60cm5、下列所列的物态变化中全是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凝固、液化、凝华C.熔化、液化、升华D.熔化、液化、凝华6、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部队,在空袭主权国家南联盟时,使用了一种“缺德”炸弹:它爆炸时在供电线上空撒布大量导电的石墨丝条,漫天飞舞的石墨丝条破坏了供电系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非常大的损害,这种炸弹的原理应为()A.石墨使供电线路短路B.石墨使供电线路断路C.使电路由串联变成了并联D.使电路由并联变成了串联7、如图所示是小明玩手指顶杆游戏时的情景,杆没有倾倒是由于()A.手指对杆没有做功B.杆与手指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指尖受杆挤压发生形变D.杆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____
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C.压强减小,浮力减小D.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选择理由:____.9、如图甲所示,在高为1m的容器内装满水并密封,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____Pa,若将该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与甲图相比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在容器侧壁处开一小孔P如图丙,发现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由于____.(g=10N/kg)
10、小明家有一焦距为50毫米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所以它对太阳光有____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小于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____像.
(3)装上镜头;用照相机来拍摄一开花的桃树的像:
①小明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桃树在底片上成倒立、____的实像.
②拍完桃树的像之后,小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则应使镜头____(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把镜头____(填“伸出去”或“缩回来”).11、如图所示,要使灯泡L1和L2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要使灯泡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绝不允许同时闭合开关______.12、一水箱中贮有10kg
水,当水温从20隆忙
升高到30隆忙
时,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C
水=4.2隆脕103J/(kg?隆忙)]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关系”的电路图.
(1)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通过观察______来确定的.
(2)
闭合开关S
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______(
填“a
”或“b
”)
端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增强;由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不变时,通过线圈的电流______,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
在图中,电磁铁的上端是______极(
选填“N
”或“S
”)
.14、某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rm{C0_{2}}和rm{S0_{2}}两者的质量之比rm{11:32}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两种元素。若此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且rm{1}个分子中含有rm{3}个原子rm{(}其中碳为rm{+4}价rm{)}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rm{;}此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5、电路的三种状态中,将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连通的电路叫____,发生这种错误时,电流会很____,从而会烧坏电源的导线,甚至引发火灾.16、常见的杠杆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省力杠杆,其动力臂____阻力臂,使用时动力____阻力,如____;一类是费力杠杆,其动力臂____阻力臂,使用时动力____阻力,如____;还有一类是等臂杠杆,其动力臂____阻力臂,使用时动力____阻力,如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就一定不能再使用了.____(判断对错)18、一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所受的浮力____.19、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____.20、眼睛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____.21、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____(判断对错)2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____(判断对错)23、电场线不能相交,否则一点将有两个场强方向.____(判断对错)24、茶壶就是一个连通器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5、在“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中:
(1)设计实验时应运用______法:
①用水和煤油做实验,应使水和煤油的______相等;
②用电加热器加热,应用了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对外供热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烧杯号液体质量m/g初吻t1/℃末温t2/℃加热时间t/min1水300203012.32水12020306.23煤油30020306.14煤油30020253.1①比较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比较分析l、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③比较分析______号和______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实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______有关.26、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
底面积S
均不同的柱体AB
和C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柱体A
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
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C
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
表一柱体AH=0.4
米S=0.03
米2
。实验序号h(
米)P(
帕)10600020.1620030.2640040.3660050.4680060.56800表二柱体BH=0.3
米S=0.05
米2
。实验序号h(
米)P(
帕)70600080.12640090.156500100.186600110.246800120.37000表三柱体CH=0.2
米S=0.06
米2
。实验序号h(
米)P(
帕)1306000140.056200150.16400160.156600170.26800180.36800垄脵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数据中p
和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
时;p
随h
的增大而增大.
垄脷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
与1718
数据中的p
和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______.
垄脹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27、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地面被雪覆盖,第二天,小宇在上学的路上发现,有的地方雪已经融化,公共汽车的轮胎上绑了铁链,有的道路上撒了沙土
根据上文中描述的现象;请你和小宇一起设计一个物理探究课题,并完成如下的探究报告:
(1)探究课题:____;
(2)猜想或假设:____;
(3)设计实验:
①主要器材:____
②实验装置说明或示意图:____
③实验步骤设计:
(4)进行实验;
(5)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6)分析与论证,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你刚才所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所看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
(7)评估:你认为在这次设计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共2题,共16分)28、(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在图1中画出其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2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图3是一束射向凹透镜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它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9、下面是未装配好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使用滑轮组提高重物时最省力.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4题,共12分)30、下面是我们做过的物理实验;请你回答提出的问题:
(1)如图1所示为教科书中的四个实验的图片,关于其对应的实验结论,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____
A.气体的扩散实验;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使用杠杆能省功。
C.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D.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2)如图2所示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该实验是想验证在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____的压强都相同.
31、厨房里蕴含养丰富的物理知识.如菜刀的刀刃薄是通过减小____实现增大压强的效果;炒菜是利用____方式使锅中的菜内能增加,菜快要炒熟时,在厨房以外的其它房间也能闻到菜香,这是由于____原因;炒菜时启动抽油烟机是利用____能转化为____能,加快空气对流,及时排出廚房油烟.32、有下列物品:橡皮、钢直尺、盐水、塑料三角板、煤油、铁丝.试将其分成两类:其中,一类包括____,其特征为____.33、同学们常喝矿泉水.那么你尝试过利用矿泉水瓶探究一些物理问题吗?请写出两例.
例:透过圆形透明装满水的瓶子看到瓶后的手指变粗了--放大镜的原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由串联电路的特点知,开关在任意位置都控制所有用电器.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开关在干路时,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在支路上时,只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解析】【解答】解:A、两灯泡并联连接,开关S1、S2分别控制两个灯泡,所以当S1和S2都闭合时;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符合题意;
B、开关S2的闭合会使右边灯泡短路,所以当S1和S2都闭合时右边灯泡不会发光;只有一个灯泡发光,不符合题意;
C、右边灯泡被并联的导线短路,故当S1与S2同时闭合时;右边灯泡不会发光,只有一个灯泡发光,不符合题意;
D、开关S1的闭合后会使左边灯泡短路,所以当S1和S2都闭合时左边灯泡不会发光;只有一个灯泡会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A.2、C【分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析】【解答】解: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观察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点燃奥运会圣火的装置;是光的反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3、B【分析】【解答】解:A;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物体排开空气的体积决定的;并未因龙卷风而增大,所以不合题意;
B;气流高速旋转时;内部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外部流速慢,压强大,因而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所以符合题意;
C;物体的重力是受到地球吸引的力;也不可能因龙卷风而改变,所以不合题意;
D;“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当成科学,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空气是流体,流体压强是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龙卷风恰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因此,这一压强的变化才是造成危害的罪魁祸首.4、C【分析】解:14.30cm与14.50cm;14.55cm,14.60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14.30cm.
碳素笔的长度应取:=14.55cm.
故选: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求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接近此物长,平均值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解析】【答案】C5、A【分析】【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特点,属于基础题,要牢记。【解答】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A
6、A【分析】【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石墨是导体,可以设想:若是导体落在电线上,将不同的电线连接起来会怎么样呢?从而找到答案.【解析】【解答】解:因为石墨是导体;石墨絮状物使电路短路,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所以大片地区停电.
故选A.7、D【分析】【分析】杆没有倾倒说明杆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解析】【解答】解:A;手指给杆一个向上的力;杆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手指对杆没有做功,但是这不是杆不倾倒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杆给手指一个向下的力;手指给杆一个向上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但不是杆不倾倒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指尖受杆向上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使手指发生形变,但不是杆不倾倒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杆没有倾倒;杆处于静止状态,杆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杆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故选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
由题知,潜艇在海水中上升,所处深度h变小,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不变;
∵F浮=ρ海水v排g;
∴潜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
∵p=ρgh;
∴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A;潜艇在海水中上升,所处深度h变小,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不变.
【解析】【答案】上浮过程中;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小,根据公式P=ρgh可知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
始终没有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大小不变,根据浮力公式可知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9、略
【分析】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1m=1×104Pa;
(2)将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没变,故由p=ρgh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因水与容器底部的接触面积减小;故由F=ps可知压力减小;
(3)∵开口以后;外界大气压大于该处水的压强,所以水不会流出.
故答案为:1×104;变小;大气压强的作用.
【解析】【答案】(1)已知水的深度;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2)因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不变,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根据F=ps比较此时容器底面受到压力的变化;
(3)容器是密封的;开口以后,比较外界大气压和该处水的压强即可得出水不会从小孔流出的原因.
10、会聚虚2倍焦距缩小靠近伸出去【分析】【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同时要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解析】【解答】解:(1)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这一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测出改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要将凸透镜做为放大镜使用;需使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即小于50mm,并且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3)①用照相机来拍一开花的桃树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桃树在底片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拍完桃树的像之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可知.则应使镜头靠近桃花,并把镜头伸出去.
故答案为:(1)会聚;(2)虚;(3)①2倍焦距;缩小;②靠近;伸出去.11、略
【分析】解:(1)要使灯L1和L2串联,则应将两灯首尾相连接到电源两端,则由图可知只要闭合S2,断开S1、S3.
(2)要使两灯泡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需要经过开关S1,分别流入灯泡L2和支路L1、S3,然后再流回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S1、S3;
当闭合开关S2、S3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入电源负极,从而出现电源短路现象,故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2、S3.
故答案为:S2;S1、S3;S2、S3.
(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有多条流通路径,最后都汇合到电源的负极.
(2)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在一起;电源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
解决此类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开关组成符合题意的电路图;注意电源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解析】S2;S1、S3;S2、S312、略
【分析】解:水吸收的热量:
Q脦眉=cm(t鈭�t0)
=4.2隆脕103J/(kg?隆忙)隆脕10kg隆脕(30隆忙鈭�20隆忙)
=4.2隆脕105
J.
故答案为:4.2隆脕105
.
知道水的质量;初温、末温以及比热容;根据Q脦眉=cm(t鈭�t0)
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本题考查了水吸热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温度升高了(鈻�t)
与升高到(
末温)
的区别.【解析】4.2隆脕105
13、略
【分析】解:(1)
电磁铁吸引的铁钉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
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当滑片向a
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3)
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下端为N
极,上端为S
极.
故答案为:(1)
吸引铁钉的多少;(2)a
越大;(3)S
.
(1)
要知道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吸引铁钉的个数越多.
(2)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绕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N
极.
此题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要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同时还考查了安培定则的应用.【解析】吸引铁钉的多少;a
越大;S
14、碳和硫CS2【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判断出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然后根据所给出的两物质的质量比可确定硫和氧的原子个数比,根据题中给出的物质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可确定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会迎刃而解。【解答】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rm{CO_{2}}和rm{SO_{2}}所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和硫两种元素;rm{CO_{2}}和rm{SO_{2}}两者的质量之比rm{11}rm{32}则化合物中碳、硫元素的质量比是rm{11隆脕dfrac{12}{44}:32隆脕dfrac{32}{64}=3:16}所以碳、硫的原子个数比为rm{dfrac{3}{12}:dfrac{16}{32}=1:2}因为一个分子中只含有rm{11隆脕dfrac{12}{44}:32隆脕
dfrac{32}{64}=3:16}个原子,由此可判断不含有氧元素,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rm{dfrac{3}{12}:dfrac{16}{32}=1:2
}反应物是二硫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化学方程式为:rm{C{S}_{2}+3{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2S{O}_{2}}故填碳和硫;rm{3}2;rm{C{S}_{2}+3{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2S{O}_{2}}。rm{CS_{2}}【解析】碳和硫rm{CS}2rm{C{S}_{2}+3{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2S{O}_{2}}rm{C{S}_{2}+3{O}_{2}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S{O}_{2}}15、略
【分析】【分析】根据对电路三种状态概念的掌握分析答题.【解析】【解答】解:不经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是短路;短路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电路中电流会很大,将烧坏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短路;大.16、略
【分析】【分析】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解析】【解答】解:(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所以,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使用时动力小于阻力;
如老虎钳;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费力杠杆;所以,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使用时动力大于阻力;
如镊子;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等臂杠杆;所以,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使用时动力等于阻力;
如天平.
故答题为:大于、小于、老虎钳;小于、大于、镊子;等于、等于、天平.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分析】【分析】刻度尺能否使用的判断标准不是零刻线的有无,而是刻度是否均匀.【解析】【解答】解: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另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测量的结果减去起始值即可,因此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还可以使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解析】【解答】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题目中忽略了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奥斯特实验,知道此实验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解析】【解答】解: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多少取决于功率和做功的时间.【解析】【解答】解:由功率的计算公式P=可知;不知道做功的时间,只知道做功多,不能表示功率就大,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2、√【分析】【分析】要解本题需掌握内能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解析】【解答】解: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分子内能;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任何两条电场线都不相交.【解析】【解答】解: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如果两条电场线相交,则会有两个方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故答案为:√.24、√【分析】【分析】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可以解答此题.【解析】【解答】解: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茶壶就是一个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故答案为:√.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5、略
【分析】解:(1)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①要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要使水和煤油质量和初温相同,并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供热是相同的.
②并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供热是相同的,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到转换法.
(2)②1;2号烧杯的液体种类都是水;初温和末温即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质量不同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③3;4号烧杯中的液体种类都是煤油;初温相同,末温不同,即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的热量不同.所以说明了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1;3号烧杯中的液体种类不同;初温、末温、液体的质量都相同,但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①质量和初温;②相同;(2)②质量不同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③3;4;④物质的种类.
(1)要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需要控制物体的质量和吸热相同.比较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实验时还要使物体的初温相同,比较末温.
(2)此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天平测量质量、秒表来控制加热时间.
(3)此项探究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与升高温度之间的关系;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来体现的.
要解决此题;需要分析表格中数据,注意加热时间的长短(吸热的多少)是由哪个物理量的变化引起的.
此题通过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和影响物体吸热多少的因素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解析】控制变量;质量和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4;物质的种类26、略
【分析】解:垄脵
因要得出“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
时,p
随h
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因研究对象是同一柱体,所以,应在同一个表中分析,当h<H
时;即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
应小于柱体本身的高度H
所以应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
或891011
或141516)
数据中p
和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
时;p
随h
的增大而增大;
垄脷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
与1718
数据中的p
和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因柱体的高度分别为0.2
米、0.4
米,可发现当柱体从刚好浸没到浸没深度增加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保持不变,即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柱体到水面的距离h
无关;
垄脹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14(
或3815
或41016
中的p
和h
及S)
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
柱体A
浸入水中的体积V2=0.1m隆脕0.03m2=3隆脕10鈭�3m3
柱体C
浸入水中的体积V14=0.05m隆脕0.06m2=3隆脕10鈭�3m3
这两次实验中浸入水中的体积V2=V14
而在这两次实验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p垄帽=6200P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15
柱体A
浸入水中的体积V3=0.2m隆脕0.03m2=6隆脕10鈭�3m3
柱体B
浸入水中的体积V8=0.12m隆脕0.05m2=6隆脕10鈭�3m3
柱体C
浸入水中的体积V15=0.1m隆脕0.06m2=6隆脕10鈭�3m3
这三次实验中浸入水中的体积:V3=V8=V15
而序号3815
实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垄貌=6400Pa
同理;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1016
柱体A
浸入水中的体积V4=0.3m隆脕0.03m2=9隆脕10鈭�3m3
柱体B
浸入水中的体积V10=0.18m隆脕0.05m2=9隆脕10鈭�3m3
柱体C
浸入水中的体积V16=0.15m隆脕0.06m2=9隆脕10鈭�3m3
这三次实验中浸入水中的体积:V4=V10=V16
而序号41016
实验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垄贸=6600Pa
所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14(
或3815
或41016)
中的p
和h
及S
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时,p
相同;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14
和3815
和41016
中的p
和h
及S
的数量及相关条件;
浸入水中的体积3隆脕10鈭�3m3<
浸入水中的体积3隆脕10鈭�3m3<
浸入水中的体积3隆脕10鈭�3m3
而p垄帽=6200Pa<p垄貌=6400Pa<p垄贸<6600Pa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p
越大;
故答案为:(1)23
与4(
或8910
与11
或1415
与16)
垄脷
当柱体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柱体到水面的距离h
无关;
垄脹214
或3815
或41016
中的p
和h
及S
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时,p
相同;
214
和3815
和41016
中的p
和h
及S
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越大,p
越大.
垄脵
看清每个表表头的柱体的高度H
与表中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
且h<H
结合实验结论,确定研究对象,得出研究的序号;
垄脷
实验序号56
与1718
柱体从刚好浸没到浸没深度增加的过程中,分析表三中数据中的p
和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
垄脹a
对比表一实验序号2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表三实验序号14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均为6200Pa
b
对比表一实验序号3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表二实验序号8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等于表三实验序号15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均为6400Pa
c
对比表一实验序号4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表二实验序号10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等于表三实验序号16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均为6600Pa
对a(
或b
或c)
结合不同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时;分析得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
对a
和b
和c
分析得出对于不同柱体,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的变化关系.
本题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考查从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和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的应用,综合性强,难度大,为压轴题.【解析】234(
或891011
或141516)
当柱体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柱体到水面的距离h
无关;214
或3815
或41016
中的p
和h
及S
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时,p
相同;214
和3815
和41016
中的p
和h
及S
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越大,p
越大27、略
【分析】【分析】轮胎上绑了铁链;有的道路上撒了沙土,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此使我们想到可以设计这样的课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实验时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压力相同)分别在冰面上和撒了沙土的冰面上匀速运动;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注意转换法的使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沙土撒的多少、木块的重力大小等方面分析.【解析】【解答】解:(1)探究课题:汽车在撒了沙土的马路上;受到的摩擦力改变吗?
(2)猜想:摩擦力增大;
(3)①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沙土;
②实验装置说明:让一木块分别在光滑的冰面上和撒了沙土的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木块所受的摩擦阻力值;
实验步骤:第一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拉力的大小;
第二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撒了沙土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拉力的大小;
第三步: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
(6)看到的现象是:在撒了沙土的冰面上运动的木块需要的拉力大.
(7)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沙土撒的多少、木块的重力大小.五、作图题(共2题,共16分)28、略
【分析】【分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2)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析】【解答】解:(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荆州2024年湖北洪湖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3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白银2025年甘肃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春季引进博士研究生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塑底布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廊坊2025年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选调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静电粉末涂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自动型不锈钢立式灭菌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西2025年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招聘博士研究生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珍珠棉泡沫塑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水溶性氟哌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数控测井地面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T 4365-2024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 高校体育课程中水上运动的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 油气勘探风险控制-洞察分析
- GB 12710-2024焦化安全规范
-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卷1(南京专用)
- 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解读
- 过桥资金操作流程
-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指南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2章
- 新《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
- 2024年浙江省电力交易员竞赛选拔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