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7/07/wKhkGWekQLmAN6VDAAFYtbqG9_w497.jpg)
![2025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7/07/wKhkGWekQLmAN6VDAAFYtbqG9_w4972.jpg)
![2025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7/07/wKhkGWekQLmAN6VDAAFYtbqG9_w4973.jpg)
![2025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7/07/wKhkGWekQLmAN6VDAAFYtbqG9_w4974.jpg)
![2025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7/07/wKhkGWekQLmAN6VDAAFYtbqG9_w4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8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队员们,要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所在地参观,他们要去()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2、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3、《三国演义》卷首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后而建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古代帝王的后代B.农民起义的领袖C.掌握兵权的将领D.把持朝政的宦官4、近年来,黄帝陵祭祀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的人物是()A.炎帝B.禹C.尧D.舜5、史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东周时期的这段历史,将之划分为哪两个时期()A.东周与西周B.西周与春秋C.东周与战国D.春秋与战国6、召公对王说:“民众对你的怨恨和水是一样的,只能用疏导的方法。你怎么能阻止民众说话呢?”王不听召公的话,仍我行我素,三年后,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这段话中的“王”指的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7、网络购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购物方式,唐朝时,长安市民要想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必须要去的地方是()A.坊B.瓦子C.东市、西市D.勾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是_______。被称为“诗圣”的是_______。9、甲午战争结束后,1895年,______和______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0、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______。(判断对错)11、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并令其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______。(判断对错)12、下边这幅画作者描绘了___(城市)的繁荣景象。同一时期从越南引进的___在江南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14、道教的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15、道教兴起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16、商朝的第一个国王是桀,最后一个国王是纣。______(判断对错)17、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______(判断对错)18、元朝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用麻布作衣被的原料。19、“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会种植水稻的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______(判断对错)20、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______(判断对错)2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28分)22、请将下列字母填入图中。
A.夷州B.赤壁之战的地点C.蜀国的都城23、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上的器物的名称是什么?(2)图二上的器物的用途是什么?(3)图二上的器物与图三的器物相比,它们属于哪一方面的改进?24、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壮举?
(2)郑和及其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的船队在哪两大洋中穿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郑和下西洋有哪些伟大的意义?25、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来说明(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4分)2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时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民族是什么?
(2)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创立了什么行政制度?
材料二:2015年9月8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3)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哪个朝代;西藏就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4)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至少写出两种措施)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27、“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28、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1)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9、请阅读回答:史料(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姓孔名丘,诞生于今山东曲阜,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料(二):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请回答:(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什么时期、哪国人?(2分)(2)孔子的儒家思想有哪些?(从核心思想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答)(4分)(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4)通过阅读史料(二),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二: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完成(1)~(3)题:(1)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2)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3)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云南省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他们生活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距今约七千年,陕西省半坡遗址发现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A符合题意,故选A项。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解析】【答案】A2、A【分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出现于夏朝。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制造。3、C【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故选C.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知道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C4、A【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
故选A.
本题考查华夏族始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解析】【答案】A5、D【分析】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和战国的划分.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东周的两段划分.【解析】D6、C【分析】由“国人暴动”判断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暴虐无道,独断专行,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走,西周开始走向衰落。
故选:C。
本题考查国人暴动;知道“国人暴动”使西周开始走向衰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的更替。【解析】C7、C【分析】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故长安市民要想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必须要去的地方时是东市;西市。
故选:C。
本题以网络购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购物方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解析】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辉煌的隋唐文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光耀千古的诗坛【解析】【答案】李白杜甫9、略
【分析】据所学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代表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故答案为:
李鸿章;伊藤博文.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解析】李鸿章;伊藤博文10、略
【分析】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北宋灭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金灭北宋的史实.【解析】√11、略
【分析】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发布“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可与唐太宗、唐玄宗、文帝、景帝重视农业的措施对比记忆.【解析】√1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及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农作物。题文中的图片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北宋东京城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同一时期,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答案】开封(东京)占城稻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文明的史实。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这句话没错,但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到了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故本题后一句错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解析】【答案】×14、√【分析】【分析】道教的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教的特点。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教的相关知识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对我国的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6、×【分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曾使用炮烙之刑等,镇压人民。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解析】×17、√【分析】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故答案为:
√。
本题以“青铜时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青铜文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青铜文明。【解析】√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社会生活。元朝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用棉布作衣被的原料。【解析】【答案】错19、×【分析】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20、×【分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佛教的传入时间。【解析】×21、√【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最重要原因);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开发;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原因与影响。【解析】√四、识图题(共4题,共28分)22、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以及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夷州是今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赤壁是今湖北嘉鱼。当时蜀国的都城在成都。【解析】最左边是蜀国的都城:成都。中间是赤壁之战的地点:赤壁。最右边是夷州。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农业工具的改进。根据所学知识,图片一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构成曲辕犁。(2)本题考查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唐朝农业发展迅速,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本题图片二就是筒车。(3)本题考查筒车的优点。根据所学知识,图片三是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等方式驱动。与图片三相比,图片二节省人力。(4)本题考查筒车农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都属于农具。【解析】(1)曲辕犁(2)灌溉(3)节省人力(4)农具(或生产工具)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成祖在位期间进行的壮举。(2)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明朝前期,社会稳定,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明成祖希望“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以招徕诸番来朝,发展与诸番的友好关系,希望以外交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帝位。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3)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与当地人民公平贸易,以丝绸、瓷器等物品换回香料、药材等特产,不计经济效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解析】(1)明成祖(朱棣)。(2)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3)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漫画信息的准确解读。根据漫画一中的文字说明“顺其自然,无私无畏“可以确定是道家思想;根据漫画二中文字说明“立法严厉明确“可以确定是法家思想;根据漫画三中的文字说明“仁爱“可以确定是儒家学说。(2)本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在生活中的应用。紧扣诸子百家思想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即可。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3)本题考查的是对诸子百家治国思想的认识。紧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回答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以四书五经为主,推崇周礼,讲仁政;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维护国家社会家庭的和睦平衡。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讲无为,就是不要瞎折腾,不要你争我夺,社会就安定。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法治和中央集权,提倡制度创新,富国强兵,但改革阻力较大,手段比较激进。【解析】(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2)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3)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五、简答题(共3题,共24分)26、略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的有利条件和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民族.
(2)本题主要考查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创立的行省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的时间.
(4)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的重要的措施.
(5)本题主要考查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考查元朝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清朝对西藏的管理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析】(1)根据材料一“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可知;元朝时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的有利条件是元朝的统一;根据“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民族是回族.
(2)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就是我国的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
(4)清朝时期;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围绕“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作答.
故答案为:
(1)元朝的统一;回族.
(2)行省制度.
(3)元朝.
(4)册封;驻藏大臣;金瓶掣签.(答出任意两点就行)
(5)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言之成理就行)27、略
【分析】
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史实.【解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答案为: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2)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表明唐太宗吸收隋朝灭亡的教训,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解析】(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负担,开创了“贞观之治”(2)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末期鲁国人。(2)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4)史料(二)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学习上聪明的态度啊!启示:我们在学习时,来不得半点虚伪,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就得不到提高。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解析】【答案】(1)春秋末期鲁国人(2)儒家思想:①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2分)②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3)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听评课记录1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2.2《社会和谐 人人共享》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听评课记录2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1《维护秩序》听课评课记录1
- 环保工程合同(2篇)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听课评课记录4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听课评课记录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听评课记录9
- 无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时《通分》听评课记录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决胜中层:中层管理者的九项修炼-记录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2 盾构构造认知
- 《港珠澳大桥演讲》课件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