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968年,美国有200万人参加反战运动,许多剧作家、歌手积极参与,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逃避兵役,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不满战事扩大而辞职,当年10月美军宣布停战。由此可A.冷战政策遭致各阶层反对B.福利政策催生民众厌战情绪C.深陷越战加剧了社会分裂D.结束越战意在缓和阶级矛盾3、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

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

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5、据统计,从1949年至1957年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万增加至5470万,仅增加了13.03%。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A.农民进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现实要求C.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D.-五计划集中发展重T业的需要6、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A.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8、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9、如图是1947年6月5日出现的新闻漫画《来自德里的黑马》。漫画中,一匹来自德里的黑马被一分为二,分为“印度斯坦”(Hindustan)和“巴基斯坦”(Pakistan)两部分。骑士路易斯·蒙巴顿爵士将标有“自治领地位”的马鞍盖在马的身上,作者给漫画配的文字是“有这个马鞍盖在马身上,没人会关注其他事情的。”这反映当时()

A.殖民主义统治在亚洲的最后结束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重大胜利C.内外交困迫使英国改变殖民策略D.印巴分治确保了南亚的稳定和平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0、阅读下列材料:

出兵中东;武力制止伊拉克的对外扩张,维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美国以“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为名,组织由39个国家参加的联军,实施了海湾战争。

美国政府及军方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比较顺利地解决了控制战局;统一指挥和协调联军的作战行动、快速部署部队到战区、克服高温沙漠环境对作战的不利影响等几个难点问题,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成刚《海湾战争中美国如何把握制胜关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11、(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说发表的背景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德国产生的影响。12、【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991年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念》,对北约的军事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摄力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组织建立的宗旨,且概括其九十年代战略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主要原因。冷战后不久,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相敲响了北约的大门,申请正式加入北的,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1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国,成为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该组织的成员国也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达到28个。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全球安全格局尤其是欧洲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1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8年4月,苏联训练的一小批阿富汗军官发动对政府的攻击,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围,这是大批苏联代理政府中的一个。除首都喀布尔外,新生的政权没有受到欢迎,当地的圣战武士组织和伊斯兰游击队一起对抗中央政府民政和平队的代表.对于美国来讲,圣战武士是战斗中的忠诫盟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美国通过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秘密援助阿富汗游击队。西欧(英国、法国、意大利)中东(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亚洲(中国)都对圣战武士进行支持。如果说美国一直对圣战武士进行规模最大的金钱、先进武器的秘密支持,那么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就一直扮演指挥阿富汗军事行动的角色。在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内部,他们更多的是要扩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势力,而不是为了战胜苏联.苏联军队在阿富汗士气低落,新入伍的军人像躲瘟疫一样逃回家,他们不仅影响了即将来阿富汗的军人,也影响了亲戚和朋友,这种影响远远超出军队范围。苏联社会并没有出现反越战那种呼声,但对阿富汗战争的反感却是深刻而广泛的。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政府最终决定撤军。苏联常规军对抗阿游击队不仅没有取得胜利而且还引起了苏联的一些社会问题。它不仅分散改革精力,还妨碍改草。1989年2月15日,苏联最后一支部队撒出阿富汗,他们放弃了支持了一个多世纪的阿富汗政府,给阿富汗留下了一片狼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阿富汗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带来的影响。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3年)“斋月战争”结束后;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继续使用武力不仅不能达到收复失地的目的,而且难于从事经济建设,将陷入日益依赖苏联的境地,因此转而与美国接触,采取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方针在美国斡旋下,1974年—1975年,埃以之间两次达成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以军撤出西奈部分地区1977年11月,萨达特提出中东“和平倡议”,并访问耶路撒冷,同以色列总理贝京会晤,从而打开了埃以对话的大门。1978年,在美国总统卡特的撮合下,萨达特和贝京在美国谈判,签订了包括《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在内的“戴维营协议”。1978年,经过谈判,埃及;以色列、美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埃以和平条约》从而结束了两国间历时30年之久的战争状态。1982年,埃及收复了整个西奈领土。

——摘编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当代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埃以和谈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埃以和谈的影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二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

——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三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

——摘自许耀桐《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方面为世界提供范例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6分)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②③不属于和约的内容,其分别是在法西斯上台执政时和二战后出现的历史现象。2、C【分析】【详解】

根据“1968年,美国有200万人参加反战运动,许多剧作家、歌手积极参与,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逃避兵役,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不满战事扩大而辞职,当年10月美军宣布停战。”可得出因为越南战争的影响,激化了美国社会的矛盾,大量美国民众反对战争,说明美国深陷越战加剧了社会分裂,C项正确;材料没有针对冷战,排除A项;材料与福利政策无关,排除B项;结束越战并不是为了缓和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3、C【分析】【详解】

据材料“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符合《洛迦诺公约》的精神,故①正确;“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明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故②正确;法军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说明它没有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故③错误;法国外长白里安的提议说明他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C。4、D【分析】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根本没有得到安理会的表决通过,所以属于霸权主义的做法,故选D;由于其行动联合国并没有授权,所以A没法体现,故排除A;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建立,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题干所述不是恐怖主义的行动,故C也排除。5、D【分析】农村人口大量前往城市主要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供劳动力,故D项正确;农民的迁移与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复存在,故B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能够得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论,故C项错误。6、C【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故①②④正确.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其制定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去改善奴隶处境.7、C【分析】“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符合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故A错误;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不仅仅限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因素,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巨大历史价值,故B错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这一观点拓展了人们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故C正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发展的因素,故D错误。故选C。8、A【分析】【详解】

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D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9、C【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1947年6月,印巴分治,由于二战后英国实力大减,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英国被迫改变之前的殖民策略,对于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C项正确;印巴分治不能反映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结束,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取得独立,但没有造成印巴分治,排除B项;印巴分治加剧了南亚地区的不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组织由39个国家参加的联军”来看;美国获取了联合国的授权,组建了多国部队;依据材料“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来看,美国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依据材料“伊拉克的对外扩张”来看,伊拉克出兵科威特违背了国际法,受到国际谴责;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而且此时苏东巨变,为美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对美国:依据当时国际局势来看,美国在海湾战争的胜利让其在军事上摆脱“越南战争综合症”,重新恢复了信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对世界:依据战争的手段和结果来看,海湾战争宣告了信息化战争的来;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1)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强大;美国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苏东巨变;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伊拉克出兵科威特违背国际法,国际社会谴责;联合国授权,组建多国部队。

(2)对美国:在军事上摆脱“越南战争综合症”;重新恢复了信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对世界:宣告了信息化战争的来;它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1、略

【分析】(1)依据材料“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并结合演讲内容;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即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发展和军国主义传统的要求对外扩张。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据材料“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解析】(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英国而位居欧洲第一位;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积极要求获得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影响:给德国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严重削弱了德国的力量;德国民众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严重,为二战埋下隐患。12、略

【分析】【详解】

(1)宗旨:根据材料“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概括得出。变化:根据材料“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结合90年代的国际形势概括回答。

(2)原因:根据材料“冷战后不久”“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等信息,结合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结合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的需求、欧洲地区及东欧诸国的利益需求概括原因。【解析】(1)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变化:放弃“前沿防御战略”;采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2)主要原因:①苏联解体、华约的解散,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②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美国力主吸引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加强自己在联盟内的地位,起到牵制欧洲联盟并向该地区施加影响的作用。此外,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避免俄罗斯再次对西方构成威胁。③欧洲地区利益驱使北约东扩。冷战的结束也意味着欧洲分裂的结束,以法国为主的西欧国家不再一味顺从美国的意志,力图增强自主权,由自己主宰欧洲的命运,竞相吸收东欧国家加盟,试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强欧洲的力量,从而达到排挤美国的目的。④东欧各国自己也强烈要求加入北约。东欧国家自己没有能使其免遭军事威胁和外部入侵的有效组织,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开始主动求助于北约,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13、略

【分析】【详解】

(1)原因:从材料中“当地的圣战武士组织和伊斯兰游击队一起对抗”;美国中央情报局;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西欧中东和亚洲都“对圣战武士进行支持”,“苏联军队在阿富汗士气低落”,“1985年,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政府分散改革精力,还妨碍改草”等信息,结合所学冷战时期的知识点,多方面展开分析即可。

(2)影响:从材料中“给阿富汗留下了一片狼藉”,苏联因此“分散改革精力,还妨碍改革”,“对阿富汗战争的反感却是深刻而广泛的”等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由战争双方到世界局势,由近及远的进行分析。【解析】(1)原因:阿富汗当地人民的反抗;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阿富汗的支持;战事久拖不决导致苏联军队士气低落;新任苏联政府的政策转变;苏联改革进程受阻。

(2)影响:阻碍了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加剧了阿富汗国内政局的动荡和复杂;给苏联和阿富汗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动。14、略

【分析】(1)依据材料“继续使用武力不仅不能达到收复失地的目的;而且难于从事经济建设,将陷入日益依赖苏联的境地,因此转而与美国接触,采取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方针在美国斡旋下”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经过谈判,埃及、以色列、美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埃以和平条约》从而结束了两国间历时30年之久的战争状态。1982年,埃及收复了整个西奈领土”的信息归纳回答。【解析】(1)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四次中东战争没有解决阿以矛盾;战争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灾难;不利于国家发展;交战双方都认识到战争不能带来安全与和平;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争霸,积极插手中东事务。

(2)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缓和了埃以关系,为埃及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以色列得到埃及承认,打破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僵局;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导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美国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为日后主导中东和平进程奠定了基础。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英国在政治方面为世界提供的范例主要在于它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上;具体来说就是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议会制(代议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权力的中心。此外,责任内阁制与政党政治的确立也是其重要贡献。

(2)从“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得出建立了近代化法律体系;从“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得出了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从“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得出指明法律发展方向。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主要指的就是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围绕着这三个制度来谈即可。【解析】(1)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责任内阁制;确立政党政治。

(2)特点:效仿西方;建立了近代化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指明法律发展方向;影响深远。

(3)史实: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阻。

结论:近代以来,世界战争、经济危机和冷战对峙使全球化不断受挫。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论点构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区性、全球性问题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