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2/4高一年级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班级姓名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汉末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学习重难点】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及意义。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时空定位】汉初的治理材料: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西汉初期的社会境况如何?分析其成因。据材料分析汉初统治者是如何总结秦亡教训的?为此,他们在治国方略上做了怎样的调整?有何影响?

材料1: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材料2: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3:“文景之治”采用无为而治的政策,将资源和权利下放到民间,使得经济和生产逐渐恢复,实现繁荣,开创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

但是,随着繁荣日久,地方势力不断坐大,诸侯和商人逐渐骄纵起来,中央权威也受到挑战。这就是过度放权后,中央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政治难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用书》2、总结汉初治理措施:(1)政治体制:汉承秦制,实行。在中央实行和;同时,鉴于秦“孤立败亡的教训,以及无力管控、东西异制的现实,在地方实行。(2)治国理念:推行,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汉高祖到武帝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无为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3)在经济上:。(4)在法律上:废除了严苛刑罚,代之以轻刑慎罚。(5)民族关系上:对匈奴实行和亲安抚政策,并进行经济交流。例题:1、(2023·广东卷)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陆贾的治国思想:反秦之弊与民休息;以农为本轻徭薄赋;无为而治2、(2017·全国Ⅲ卷高考·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二、西汉的强盛据教材概括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何影响?

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思想大一统疆域大一统民族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汉武帝时期设将全国化为十三个监察区(州),每个州派遣一名刺史负责监察郡县。弹压不法豪强;纠举违法、腐败的地方官。代表中央,以卑临尊;强干弱质,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设将全国化为十三个监察区(州),每个州派遣一名刺史负责监察郡县。弹压不法豪强;纠举违法、腐败的地方官。代表中央,以卑临尊;强干弱质,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大一统材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陈桐生译注:《盐铁论》汉武帝经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并分析其影响。3、文化大一统——尊崇儒术政治、经济的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汉武帝在位时期,随着统治方针从无为转向有为,黄老思想也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学说取而代之,获得“独尊”。材料:官方儒学……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为臣民的生活提供了道德准则,在社会精英层面上维持了一个同质性的文化,为社会下层群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从政入仕的机会。……官方儒学的产生给予了帝国的精英统一的文化和认同感,弥补了帝国控制能力的不足,这就是大一统局面在两千多年中能得以维持的关键。--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载《文化纵横》据材料可知,独尊儒术为何能成为大一统局面在两千多年中得以维持的关键?4、疆域大一统——威服四野材料:西汉王朝对边疆各族经略以国力为后盾,依情况不同或战或和,战和相济。在统治方式上亦有所别,有的采取郡县直接管辖而又与汉民有别;有的仍保留该民族原有的统治制度,与汉为臣属关系;有的是专设一些统治机构因俗而治。刘彦威:《西汉王朝的边疆经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对边疆经略的特点。5、民族大一统汉族形成民族交融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又加速了各民族的交融,而且是更高层次的交融。秦汉近500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中国疆域内各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使华夏族同众多其他民族相互吸附,共同融合,逐渐密不可分,形成一个比原来更大更强的族体--汉族。三、戚宦专权——两汉衰亡材料:东汉自和帝以后,几乎都是幼主继位,由太后临朝听政,不便接触大臣,太后就倚重娘家父兄协助处理政务,政权落入外戚之手。皇帝成年后,不甘心受外戚的控制,发了夺回权力,便结纳身边的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这又为官官弄权制造了绝佳的机会。这种围绕皇权争夺而出现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激烈斗争的恶性循环局面,一直持续到东汉灭亡。赵长欣:《政治腐败下东汉的灭亡》材料:外戚、宦官能够专权,主要是由于东汉专制皇权强化,外朝官僚机构的作用受到削弱,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外戚、宦官利用其特殊身份便于挟持皇帝,从而就掌握了朝政。外戚、宦官在本质上都是皇权的附属物,凭借皇权侵夺官僚机构的权力,但外戚、宦官的权势过度膨胀,也会对皇帝个人形成威胁。外戚、宦官专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据材料,导致东汉衰亡的因素是什么?材料: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独立的私人武装力量,豪强地主的田庄俨然就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王国。经济上,它们不断膨胀的势力是对国家小农经济的严重破坏;政治上它们是中央集权的离心力量;军事上,它们拥有不断壮大的私人武装力量,是对国家统一局面的严重威胁。在黄巾大起义和汉末大乱中,许多豪强大族乘机割据称雄,如曹操、袁绍、孙坚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从公元190年讨伐董卓伊始,这些地方军阀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最终发展为全国性的混战。--赵长欣:《政治腐败下东汉的灭亡》,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结合材料,概括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演变给东汉社会带来的影响。1.下表所示为部分汉代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滇王之印”的金印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卧羊钮“汉归义羌长”印沙雅遗址(新疆沙雅什格提)出土《汉书·匈奴列传》“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绶”这些体现了()A.分封制巩固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B.汉朝政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汉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D.汉朝形成了册封少数民族的惯例2.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3.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没落 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D.豪强地主的发展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按地理方位撰写边疆民族史,如《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等。据此可知,《史记》()A.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B.推动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C.折射出“华夷共祖”观念D.承担着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重任盐铁政策的辩论材料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