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3分析评价类主观题
12.考情探究•
1.考点分布
(2024年.新课标n)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
析。
(2023年•新课标全国I卷)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
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年•新课标全国H卷)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1年.新高考I卷)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
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1年.新高考全国H卷)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
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①形式上,以主观题为主,兼有客观题。
②内容上,重视对文本情感和主旨的解读,看重学生对观点的准确和分析。
【备考策略】
1.归纳整理:整理归纳课内诗歌重点鉴赏内容,提升感悟力。
2.专题研究:进行专题研究,掌握系统知识。
3.仿真练习: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睢.考点梳理卜
考点精讲01分析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理
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出作者这种看法的来源及具体阐释。
1.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原则
①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
②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
③归纳要全面,体察要细致。
④评价要准确,分寸要把握。
2.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步骤
第一步,提炼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要素,
结合标题、注释等暗示性信息。
第二步,结合原文。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
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第三步,点面结合。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
要有点伤的具体剖析。
3.易错点剖析
[01]人物情感固化。
诗人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一首诗词抒发的情感由诗词的具体写作内容体现,
不可固化,如一谈杜甫就忧国忧民。
【02]情感单一化。
诗词抒发的情感是多样的,有的是多种并列的,而有的情感是变化的,不可
只知其一就不管其他了。
【03】信息把握不全,因而情感解读不准。
赏析诗词的情感要作者、题目、诗词内容、注释综合考虑,不能断章取义。
考点精讲02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的写作内容,把握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
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诗歌注释等因素从整体上把握,对有些诗歌还要从作
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它的言外之意。
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思想感情
①忧国伤时:讽刺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同情人民
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揭露统治者穷兵莪武。
②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报国无门的悲愤;年
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别离愁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⑤贬谪失意: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心情;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
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⑥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
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品格气节的自白。
2.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
①看提示,定基调。
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了方向。
②抓意象,挖内涵。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
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
伤之情。
③品词句,悟感情。
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
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3)把握诗歌情感四维度
自己、他人、自然、社会。
典例引领
(2024年•新课标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
虫,如蟋蟀之类。
原第16题.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即时检测
(2024.云南保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虏驹■未退
赵万年
平生春日不伤春,今日逢春愁杀人。
触目旌旗非族类,无言桃李少精神。
可怜野兴牵羁兴,不分红尘杂虏尘。
直待元戎攘却后,觇山①无惜领嘉宾。
【注】①觇山: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贵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其一)
方干
定拟孜孜化海墉①,须拚②素发侮流年。
波涛不应双溪水③,分野长如二月天。
浮客若容开荻地,钓翁应免税苔田。
前贤未必全堪学,莫读当时归去篇。
【注】①海墉(ruan):海边地,亦泛指沿海地区。②拚(pan):舍弃不顾。
③双溪水:指流经永嘉的两条溪水。
2.该诗尾联提到了晋代陶渊明辞官归乡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并序》,结合全诗,
谈谈你对此联的理解。
基础过关
(2024.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韩翎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1.古人认为蜀道难行,本诗亦有此意,诗人是如何表达这层意思的?请简要分
析。
(2024.广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望
曾巩
蛮荆①人事几推移,旧国兴亡欲问谁?
郑袖②风流今已尽,屈原辞赋世空悲。
深山大泽成千古,暮雨朝云③又一时。
落日西楼凭槛久,闲愁唯有此心知。
【注】①蛮荆:古代楚国。②郑袖:楚怀王后妃,善歌舞,为怀王所宠。
秦派张仪离间楚与齐。怀王欲杀之,郑袖力劝,怀王释张仪,与齐绝交,导致楚
终亡。③暮雨朝云:传说楚怀王曾游高唐,梦见一女子自称住巫山之阳,”旦为
朝云,暮为行雨见宋玉《高唐赋》。
2.如何理解诗人的“闲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重庆.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二首(其一)®
王安石
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只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
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瞰。
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
[注]①本诗为王安石二度罢相,退居金陵时所作。
3.本诗尾联化用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
父》)句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挽刘宝学二首(其一)①
朱熹
天地谁翻覆,人谋痛莫支。
公扶西极柱,威动北征旗。
肉食谋何鄙,家山志忽赍。
平生出师表,今日重伤悲。
【注】①刘宝学,即刘子羽,金人入侵真定,他助父刘豁率众死守,由此
知名于世。后因与投降派秦桧不和,罢官归隐。
4.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江西.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
李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
李白
西岳峥噪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
【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
5.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房日晰认为,李白的诗歌“具有超人的恢宏气度”“竭力
追求自然本色”。请结合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能力提升
(24-25高三上•陕西安康•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寄同志
杜荀鹤①
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
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
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②。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曾数次进京应考,不第还山;后
于晚唐大顺年间得中进士。②云梯:高山石路,喻仕进之路。
1.有人评价此诗“有陶诗表,无陶诗骨”,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4.湖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精。
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
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
2.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尤侍郎
杨万里
苏州欲见石湖①老,到得苏州发更早。
锡山欲见尤梁溪②,过却锡山元不知。
起来灵岩在何许,回首惠山亦无处。
人生万事不可期,怏然却向常州去。
[注]①石湖,即石湖居士范成大,曾任参知政事。②尤梁溪,即曾任礼部
侍郎的尤袤的居住之地。
3.有人评论“宋人好以诗说理“,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河北衡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忆故人•暮春
苏轼
华胥闹梦断入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注】华胥: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
4.有人认为苏轼此词含蓄深隽,在暮春之景的描摹中寄寓了对人生境遇的深沉
感慨。请结合诗句简分析。
(2024.辽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雪
孙道绚①
悠悠随陶,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注】①孙道绚,宋代女词人,中年丧夫,一生坎坷,文笔极好,时人尝
云:”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
5.本词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悲,却将词人内心敏感细腻的情绪刻画得淋
漓尽致。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
(2024.湖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啜茶示儿辈
陆游
围坐团栾且勿哗,饭余共举此瓯茶。
粗知道义死无憾,已迫耄期生有涯。
小圃花光还满眼,高城漏鼓不停挝。
闲人一笑真当勉,小楠①何妨问酒家。
【注】①植(ke):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6.有人认为“本诗微言大义,闲谈中寄寓深厚的家国情怀”,请简要说明
真题感也
(2023年•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
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原第16题.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
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典例引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典例引领
(2024年•新课标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
虫,如蟋蟀之类。
原第16题.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
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
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
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③尾联运用终军请
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
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
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
声。“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
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诗
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在军
营征战,为国效力;
颔联和颈联写多次看到薄月过轩,心惊于又一次阴虫砌鸣,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
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独自高挂城头。貌似宁静的夜晚,诗人无法成眠,一个
人静静地看着、听着,等待天明,恰恰反映出诗人因不得重用、年华空老而夜不
能寐,心事重重。
尾联则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
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
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
愤懑,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也有英雄老去的无奈。
即
(2024.云南保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虏骑未退
赵万年
平生春日不伤春,今日逢春愁杀人。
触目旌旗非族类,无言桃李少精神。
可怜野兴牵羁兴,不分红尘杂虏尘。
直待元戎攘却后,觇山①无惜领嘉宾。
【注】①觇山: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春色虽好,但敌军未退,寄寓对国事的隐忧;②赶走敌军,再游赏
美景,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宋诗《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虏骑未退》,表达了诗人赵万年在春天
登高远望时的复杂心情。他平素对春日并无过多哀愁,但今日所见景象却触发了
深深的忧虑。旌旗飘扬,映入眼帘的并非同族之人,而是敌人的踪影,这让诗人
感到痛心。桃花李花等春色虽美,但因敌军未退,失去了往常的生机寄寓对国事
的隐忧。
诗人感叹野外的乐趣此刻被战事所牵绊,连自然界的红尘都仿佛混杂着敌军的气
息。他期待着能有英勇的将领出征,驱逐侵略者,恢复安宁。最后,诗人表达了
对和平到来后的畅想,那时他将毫无保留地欢迎嘉宾,一同欣赏那没有战争干扰
的春色,登临睨山,尽享美景。
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
向往。
(2024.贵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其一)
方干
定拟孜孜化海蠕①,须拚②素发侮流年。
波涛不应双溪水③,分野长如二月天。
浮客若容开荻地,钓翁应免税苔田。
前贤未必全堪学,莫读当时归去篇。
【注】①海墉(ruWn):海边地,亦泛指沿海地区。②拚(pan):舍弃不顾。
③双溪水:指流经永嘉的两条溪水。
2.该诗尾联提到了晋代陶渊明辞官归乡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并序》,结合全诗,
谈谈你对此联的理解。
【答案】①尾联的意见是“前贤不一定都是值得学习的,不要去读陶渊明的《归
去来兮辞并序》”;②诗人认为,不要脱离世俗现实,归隐田园;③诗人嘱托王
令为官理政要心怀社会和民生,为政为民,积极入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①尾联提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意思是“前贤不一定都是值得学习的,
不要去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为了劝诫王令不要盲目追随前辈的经
验,应当根据当下的情况,灵活应变。更不要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而应当尽心
尽力为民服务。
②诗人通过前贤的例子,提醒王令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不要脱离世俗现实,
归隐田园;
③结合全诗来看,诗人希望王令能够在任上有所作为,嘱托王令为官理政要心
怀社会和民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政为民,积极入世。
基础过关
(2024.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韩翎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1.古人认为蜀道难行,本诗亦有此意,诗人是如何表达这层意思的?请简要分
析。
【答案】①南望千山,道路阻隔,暗写了蜀道之难;②写友人闻歌蜀道而心生
悲切,间接表达了蜀道之难;③想象友人匹马寒露行蜀道,用孤寂的形象衬托
蜀道之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南望千山,道路阻隔,暗写了蜀道之难。诗中描绘“南望千山无尽期”通过展现
绵延无尽的山峦,暗示了路途的遥远和艰险,让人感受到入蜀之路的漫长和艰难。
②写友人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通过“应暂笑”和“又堪悲”的对比,
突出友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暂时的欢愉,又有对蜀道难行的悲叹,间接表达
了蜀道之难。
③想象友人匹马寒露行蜀道,用孤寂的形象衬托蜀道之难。“孤城晚闭清江上,
匹马寒嘶白露时”,描绘了孤城傍晚紧闭城门,一匹马在白露时节寒冷地嘶鸣的
场景,通过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想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蜀道环境
的艰险和旅途的艰辛。
(2024.广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望
曾巩
蛮荆①人事几推移,旧国兴亡欲问谁?
郑袖②风流今已尽,屈原辞赋世空悲。
深山大泽成千古,暮雨朝云③又一时。
落日西楼凭槛久,闲愁唯有此心知。
【注】①蛮荆:古代楚国。②郑袖:楚怀王后妃,善歌舞,为怀王所宠。
秦派张仪离间楚与齐。怀王欲杀之,郑袖力劝,怀王释张仪,与齐绝交,导致楚
终亡。③暮雨朝云:传说楚怀王曾游高唐,梦见一女子自称住巫山之阳,”旦为
朝云,暮为行雨见宋玉《高唐赋》。
2.如何理解诗人的“闲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历史兴亡的忧思。首联诗人面对楚国的灭亡,提出国家兴衰的问
题,呈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②忧国忧民的情怀。颔联用郑袖和屈原之事寄寓着对当时宋朝内忧外患的担忧
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③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颈联诗人从“深山大泽成千古”中看到万事万物随时间
的流逝而发生巨大的变化,不禁发出感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曾巩以“蛮荆人事几推移''开篇,点出了荆楚地区人事的变迁。“人事几推移”“旧
国兴亡”,诗人通过回顾楚国的兴亡历史,提出国家兴衰的问题,感叹人事变迁
无常,呈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颔联“郑袖风流今已尽,屈原辞赋世空悲”借郑袖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忧国忧民的
情怀。郑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宠妃,力劝怀王释张仪,与齐绝交,导致楚终亡;
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因忠言直谏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此联用郑袖和屈
原之事含蓄地写出了当时宋朝内忧外患的处境,寄寓着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人
民苦难的同情,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颈联“深山大泽成千古,暮雨朝云又一时”,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深山
大泽”与“暮雨朝云,,进行对比,前者象征着永恒,后者象征着短暂。通过这种对
比,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揭示了时间的力量和人事的无常,
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叹。
(2024.重庆.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二首(其一)®
王安石
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只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
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瞰。
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
[注]①本诗为王安石二度罢相,退居金陵时所作。
3.本诗尾联化用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
父》)句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尾联中作为一个“醒客”,诗人目睹了金陵的荒凉景象和自然景色的
变化,此时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2)体现了王安石在面对人生逆境时,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与内心的超脱态度。
(3)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精神世界中寻求慰藉与自由的积极追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尾联诗人借用典故,写出作者是当世的“醒客”,作为一个“清醒之人”,面对金陵
已经衰败,曾经的繁华如同过眼云烟,曾经的朝堂宫殿如今已成荒村,金陵的荒
凉景象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作者感慨万千,尾联“醒客忘言”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
亡的感慨。
结合注释可知,此时王安石二度罢相,退居金陵,却依然觉得“江海无穷兴”,表
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整体展现了王安石在逆境中乐观的态度,
体现了王安石在面对人生逆境时,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与内心的超脱态度。
尾联作者被罢相,仕途受挫,却依然觉得“江海无穷兴”,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
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整体展现了王安石在自然与精神世界中寻求慰藉与自由的
积极追求。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挽刘宝学二首(其一)①
朱熹
天地谁翻覆,人谋痛莫支。
公扶西极柱,威动北征旗。
肉食谋何鄙,家山志忽赍。
平生出师表,今日重伤悲。
【注】①刘宝学,即刘子羽,金人入侵真定,他助父刘豁率众死守,由此
知名于世。后因与投降派秦桧不和,罢官归隐。
4.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当权者的控诉。“肉食谋何鄙”正是在控诉当权者谋划的卑下,内心
的鄙陋。
②对刘宝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罢官归隐的赞美与惋惜:“家山志忽赍“写刘宝学
因当权者自私怯懦的谋划,而内心生发了归家之心、归隐之志。既表达诗人对其
品性的赞美,又表达有志而不能得以施展的惋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颈联意为“当权者的目光是何等短浅,归乡的志向忽然产生”。出句用典,“肉
食谋何鄙”典出《左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结合注释来看,诗人
此处化用这一典故,抒发了对当朝者的不满和控诉。
对句“家山志忽赍”,“家山志”,结合注释“后因与投降派秦桧不和,罢官归隐”,
指刘宝学归乡的志向,“赍”是怀着、抱着。写刘宝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罢官归
隐。表达诗人对其品性的赞美,又表达有志而不能得以施展的惋惜。
(2024.江西.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
李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
李白
西岳峥噪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
【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
5.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房日晰认为,李白的诗歌“具有超人的恢宏气度”“竭力
追求自然本色”。请结合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恢宏气度:①意象壮美,诗人目之所见不是小桥流水,而是名山
大川一华山、长江、黄河,与诗人的阔大胸襟相契合;②语带夸张,气势磅
礴,“万里”“天际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壮美景象。
(2)自然本色:①语言明白晓畅,贴切自然,诗人对大江、大河、大山的描绘
不事雕琢,表现其特色时,比喻形象,生动贴切;②写所见所闻,诗句间如行
云流水般连贯自然;③情感自然流泻,“壮观”“何壮哉”直抒胸臆,赞美之情溢于
言表。
【导语】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围绕“恢宏气度”“自然本色”分别赏析。
恢宏气度:
①意象上,如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诗人通过描绘“大江”“黄云”“白波”
等壮丽的景象,展现了天地间的宏大气势,与诗人的阔大胸襟相契合。
②气势上,如在《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中,诗人通过“天际来”“万里”,运用夸
张手法,描写西岳华山的高峻和黄河的壮丽,表现了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动态美感。
自然本色:
①语言上,如形容天地“登高壮观”,大江“茫茫”“去不还”,表现自然景象的特色,
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贴切自然,准确生动。
②内容上,如“西岳峥噪”“黄河万里”“秦地雷”等内容,写诗人亲历的写所见所闻,
如行云流水般连贯自然。
③情感上,如“壮观”“壮观”“何壮哉”“触山动”“秦地雷”等内容,直接抒发心中对
壮阔的自然景象的赞美,不加掩饰,情感自然流泻。
।能力提升
(24-25高三上•陕西安康•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寄同志
杜荀鹤①
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
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
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②。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曾数次进京应考,不第还山;后
于晚唐大顺年间得中进士。②云梯:高山石路,喻仕进之路。
1.有人评价此诗“有陶诗表,无陶诗骨”,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本诗描绘了杜荀鹤僻居山野的日常生活情景。远离尘嚣,宁静简朴,
意境优美,风格平淡自然,与陶渊明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
②本诗通过“蹑云梯”句表达希望在仕途有所建树的志向。与陶渊明诗中厌弃官场,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心意风骨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题干中评价的意思,“有陶诗表”指本诗与陶渊明诗歌在“外表”上有相
似之处,“无陶诗骨”指本诗没有陶渊明诗歌中常体现的心意风骨,结合课内学习
的《归园田居(其一)》或《归去来兮辞并序》可知,“陶诗骨”指的就是远离世
俗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意风骨。所以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诗歌指出本
诗与陶渊明诗歌意境、风格上的相似,其次要指出本诗作者的思想内容并无陶渊
明诗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远离世俗官场的心意风骨。
①本诗开篇即以“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幽静
深僻的山居环境。接着,“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两句,进一步展示
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雅致,既有垂钓的闲适,也有待客的热情,充满了田园
生活的乐趣。“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
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和谐的意境。杜荀鹤的这首诗在风格上与陶渊明的田
园诗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善于运用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出田园生活
的宁静与美好。其次,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
的意境。这种风格上的相似性,使得此诗被评价为“有陶诗表”。
②然而,尽管此诗在表面风格上与陶渊明诗歌相似,但在内在精神追求上却存
在显著差异。陶渊明在诗中往往表达的是对官场的厌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而杜荀鹤在诗中虽然也描绘了
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但“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一句却透露出他
并未完全放弃仕途的志向。这里的“云梯”喻指仕进之路,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山野,
但心中仍有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对仕途的渴望与陶渊明的厌弃官场形成了鲜明
对比,因此被评价为“无陶诗骨”。
(2024.湖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鞫。
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
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
2.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月减一分圆”表示上元日已过,照应题目“上元后一开’;
②城头灯火璀璨,城里人家灯光万丈,让诗人感觉月的光辉也逊色了一分;
③写月亏月盈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句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题目中有“上元后一日”,诗句“月减一分圆”是说月亮已不似十五之夜的圆了,表
示上元节已过去,有照应题目的作用;
再看后一句承接的诗句,“城里人家万炬然”,城头灯火璀璨,城里人家灯光万丈,
在此绚烂的景象对比之下,月亮的光辉似乎都减少了一些;
同时,客观的事件暗含作者的感情,“月减一分圆”是因为元宵节已过,月亮开始
亏缺,时光已悄悄逝去,象征着欢乐的时光即将结束,诗人以观灯的热闹和因而
引起的对月亮的感受表达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留恋。
(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尤侍郎
杨万里
苏州欲见石湖①老,到得苏州发更早。
锡山欲见尤梁溪②,过却锡山元不知。
起来灵岩在何许,回首惠山亦无处。
人生万事不可期,怏然却向常州去。
[注]①石湖,即石湖居士范成大,曾任参知政事。②尤梁溪,即曾任礼部
侍郎的尤袤的居住之地。
3.有人评论“宋人好以诗说理”,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①人生的事情往往难以预料,诗人只能怏然不乐,继续行程,赶往常
州。②由旅途中的两件事,引申出对整个人生的思索,对“人生万事'’的感慨,充
满了绵长浓郁的哲理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①“又生万事不可期,怏然却向常州去”人生的事情往往难以预料,诗人只能怏然
不乐,继续行程,赶往常州。“万事不可期”指欲访范成大未果,欲见尤袤亦未果。
人生有很多不可预料之事,作者心生感慨。
②作者苏州欲见石湖老人而未能,无锡欲见梁溪而又错过。由旅途中的两件事,
引申出对整个人生的思索,通过寄怀朋友寄寓“人生万事不可期”的人生感叹,充
满了绵长浓郁的哲理意味。
(2024.河北衡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忆故人•暮春
苏轼
华胥四梦断入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注】华胥: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
4.有人认为苏轼此词含蓄深隽,在暮春之景的描摹中寄寓了对人生境遇的深沉
感慨。请结合诗句简分析。
【答案】①蔷薇花瓣上,露珠晶莹剔透,如香雨般滴落,而静谧的庭院中,却
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
②和煦的暖风轻轻吹拂,似乎并不懂得如何把花留住,一片片地将花瓣吹落到
人的身上。登高远眺,目送春天归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满地芳草萋萋,
绿意盎然,却让人迷失了归途。
③暮春时节,虽有“莺啼红树”“蔷薇香雨”的明媚景色,但仍感“寂寞闲庭户”“迷
归路”,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
厌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听得莺啼红树”通过莺鸟的鸣叫和红树的色彩,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静谧,然
而“几点蔷薇香雨”又增添了淡淡的哀愁,因为雨打在蔷薇上,仿佛带着香气的泪
水。“寂寞闲庭户”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庭院空闲,无人来访,只有莺
啼和雨声相伴。“听得莺啼红树”写禽景,“莺啼”于“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写物
景,蔷薇露水如香雨点点滴下。“寂寞闲庭户”写院景,寂寞笼罩着空闲的庭院。
四幅图景组缀,一“红”一“香”与“梦断”“寂寞”对印,给读者以寂寞空旷之印象。
②接下来的“暖风不解留花住”寓意着美好的事物难以挽留,花瓣随风飘落,如同
时光流逝。“片片著人无数”进一步描绘花瓣如雪般纷飞,触动人心,引发无尽思
绪。
③最后两句“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以楼上眺望和芳草遮掩归途,寓言了主
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的追忆,春光虽美,却无法找回失去的人或事,
只能在迷茫中感叹时光无情。词人也仿佛看不清自己的前途,不知道是去是留,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厌倦。
(2024.辽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雪
孙道绚①
悠悠脆飓,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注】①孙道绚,宋代女词人,中年丧夫,一生坎坷,文笔极好,时人尝
云:”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
5.本词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悲,却将词人内心敏感细腻的情绪刻画得淋
漓尽致。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
【答案】①“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写词人早上卷起帘子,雪花扑面而来,
显得十分亲昵,可见词人惊喜之情;
②“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写屋内重炉中带有温度的烟雾,一下子将雪花
全部融化了,变为雾气升腾而起,“无奈”二字表现出词人的失落;
③下阕表现出词人因美好事物而喜,又因其转瞬即逝而悲的细腻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下阕先写词人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面对
大自然馈赠的这些美丽的精灵之物,词人的惊喜是在所难免的;
接着写作者转身回屋,没想到由于房内熏炉中那些带有温度的烟气,一下就将身
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无奈地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笼罩在
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最后又看着雾气也渐渐地消失了,她显得无比的失落;
全词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悲,却淋漓尽致传达出一个女子看到
美好事物而喜,看到美好事物转瞬即逝而悲的情感。纤微优美的雪花,映照出女
词人内心敏感而细腻的情绪。
(2024.湖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5T 351-2024牛羊肝片形吸虫病防制技术规程
- 小自考行政管理考试备考策略及答案
- 金川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小自考市场营销品牌案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CPBA针对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成都市金牛区卫健系统招聘卫生事业人员考试真题
- 优化商业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宝鸡市市直公立医院医药卫生类人员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秘书证考试常见题型及答案
- 学籍管理系统-助力软件工程学生的学习旅程
- 路灯安全培训
- DLDS-1214F电气装置技术方案(世赛KNX版)
- 电力行业电气工程师求职简历
- 2025年江苏省运河宿迁港产业园招聘2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智集团总部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长之路》开学家长会课件
- 全国公安移动警务视频应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来源广东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安装部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与社会责任
- 【生物】人的生殖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