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7篇_第1页
2025高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7篇_第2页
2025高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7篇_第3页
2025高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7篇_第4页
2025高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7篇

1.媒介素养一般是指理解、鉴别、选择、评价以及有效

利用传媒信息的自觉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

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

周围世界;然而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

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

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具体

方向包括以下两种:

①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

自己的认识。

②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

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提升媒介素养,不做套中之人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

人》,其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在自己和时代编织的套子里悲

惨地死去,读来引人深思。

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

“套中人”?被困在专为自己打造的茧房之中。婆媳关系的

家长里短、霸总短剧的浪漫甜宠、东亚家庭的心理分析、制

造恐慌的舆论谣言……不同的人打开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以

1

独享来自APP的精准推送;一个转发,蝴蝶的翅膀便又煽动

了一下,最终将风暴从网络卷向现实。

《礼记・中庸》中的箴言或许可以给予你我启示:“博

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先贤之智慧

提升媒介素养,我们方可冲破信息茧房,不做套中之人。

提升媒介素养,需要开拓“博学之”的眼界。信息爆炸

固然会带来许多烦恼,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当今社会搜索信息

的高效便捷。敲击回车,海量内容便尽收眼底;浏览越多,

知识的边界便拓得越宽。“博学”同时也意味着筛选信息的

能力,为了不陷入柯勒律治口中“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

可解渴”的窘迫境地,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我们必须提

升理解和选择的能力,于缤纷落英中寻得一处花径,并由此

通向真正用于解渴的林尽水源。时时拂慧眼,乱花亦从容。

提升媒介素养,需要培育“慎思之”的理性。互联网时

代泥沙俱下,虚假信息“总是浮云能蔽日”,而理性的思考

则可帮助我们“拨云见日依正心”。“糖水爷爷”和“粉发

女孩”被网暴,“胖猫事件”迎来多重反转,当一根细细的

网线连接你我,“喷子”和“智者”仿佛只在一念之间,只

有一线之隔。当舆论的浊浪席卷而来,我们自当“审问”其

来处,“明辨”其真伪,并最终用谨慎思考的理性独立于舆

论浪潮之外,成为真正无愧于时代的中流砥柱。

2

提升媒介素养,需要涵养“笃行之”的毅力。自动化设

备兴起,人工智能普及,媒介铺天盖地……究其根本,提升

媒介素养的背后是当代人现实实践的缺乏。我们在现实社会

中依赖于电子产品,忽视了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在互联网

上也便成为了键盘侠中的暴力分子;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习惯

了ChatGPT的信息提炼,怠惰于自我检索与思考,在互联网

上才会成为偏听偏信的乌合之众。媒介的逐利性决定其必然

会精心为你我打造看似温暖舒适的信息茧房,但倘若你我拥

有“笃行之”的毅力,便可将其一剑斩破,走出“楚门的世

界”,返归真实的人生。

“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互联网“新集体生活”

的到来,更要求你我提升媒介素养,不做套中之人。且让你

我擦拭慧眼,坚守正心,不懈实践,如梭罗所说,“把非生

命的一切都击溃”,如此方可在新集体生活中身心清朗,乐

享便利;方可在互联网时代下奔赴山海,一展宏图!

2.生活中,常有花式繁多的赞美,你听了非常开心;也会听

到各种批评,你很不喜欢。赞美固然让人备受鼓舞,但无原则的

赞美又会让人迷惑;批评固然让人倍感沮丧,但批评往往针对个

人的实际缺点,针硬现实,让人清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以批评压舱,迎赞美巨浪

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心中的界限将人们困锁于一座

座孤岛,我们如同柏拉图“洞穴之喻”中的愚人,以为生命仅囿

于眼前的一方昏暗天地;当赞美的巨浪将你我裹挟,没有内心定

力的人很容易被无原则的糖衣炮弹迷惑,在千篇一律的华丽辞藻

中失去人生的航标。因此,惟有举起批评的巨石,才能击碎局限

构造的世界;惟有以批评压舱,方可让赞美的巨浪成为迎风航行

的助力。

蜜蜂逐蜜,蝴蝶寻香,生物的本能如此,人亦然。甜蜜的赞

美总能令人备受鼓舞:从卡耐基因母亲“他是个最聪明,但还没

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的赞美成为著名的“成人教育之

父”,到火爆一时的“夸夸群”让人在琐碎小事间发现人性的美

好。无论是中国古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谚

语,还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只凭一句好的赞美,我就可以充

实地活上两个月”的箴言,都可以让我们依稀看出赞美的力量。

然而,能被称为“良言”和“好的赞美”的,必然不是毫无

原则的阿谀奉承。正如邹忌不喜爱妻妾与宾客的赞美,齐王清醒

于四海之内无不有求于自己的现实,归根结底,我们并非不爱赞

美,只是更需要批评深处的理性内核。“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谓

谓。”提出批评的人或许针硬时事,令人沮丧,但理性的批评分

析永远比偏激的拒绝评价、只爱赞美更加智慧。

君当见,吕蒙接受了孙权的批评,“乃始就学”,才有了鲁

肃“非复吴下阿蒙”的刮目相看;君当见,唐太宗以魏征为镜,

4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才有了“千邦进贡,万国来朝”的贞观之

治。他人的批评如同及时雨,洗涤我们自视甚高的心灵;如同压

舱石,培养我们闻过则喜的定力。近日火爆全网的山东问政栏目

也向我们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相较于“问过则怒”者,

敢于直面批评之士也必然有更多认识自我、提升修养的可能,有

更强大的劈波斩浪、毅然航行的力量。并最终如作家周国平所说

的那样:“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在持续的自我

批评中淬炼发展续航的动能。

当然,我们更应明白,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其最终目的都

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外界的声音或许可以偶尔为我们指点

迷津,但绝非可以普遍适用的金科玉律。人终究是帕斯卡尔笔下

“会思考的苇草”,真正的航向与实践的热忱还是要在“小马过

河”般的探索中自己取得。今日我辈青年以批评压舱,迎赞美巨

浪,明日亦可以实干压舱,扬时代风帆。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

不要把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却把创造的权利让给别人。”身处

于辽阔的时代海域,我们不仅要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更要发出

属于自己的声音;不仅当一个批判者、赞美者,更要做一个实干

者、建设者。以批评压舱,迎赞美巨浪,用压舱石的心态,去干

弄潮儿的事业。当见红日初升普照大道之光,吾辈青年自会声震

山海,一往无前!

5

3.泰勒斯是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有一次他

夜观天象,因为过于专心致志,一不留神失足掉进了一口井里,

正好被一个路过的色雷斯婢女看见,这个婢女于是说了句流传千

古的话:他连地上的事情都没有搞清楚,就去关心天上的事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婢女的话虽然朴实,却颇有道理。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用心

搞清楚地上的事情,而不是一味仰望星空。要不然,就可能跟泰

勒斯一般,失足掉进井里。

脚踏实地,就是不虚浮,能务实。东汉学者王符在《潜夫论》

中有言:“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此话可谓切中肯繁,鞭辟入

里。务实,才能跳出“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才

能防止“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务实,求真就是空

中楼阁,永远无法落地;没有务实,实干只是水月镜花,不能变

成真实画面。

因为务实如此重要,中国古人对此无比重视。春秋时的孔子,

入大庙时“每事问”,就是把事情扎扎实实调研清楚,求真务实。

墨子提倡“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为此深入田野跟农夫一起劳

动,直至月并手脏足,摩顶放踵。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

践行“知行合一”,黄宗羲提出“经世致用”,都是重视务实的

表现。可以说,一部华夏文明史,就是务实理念的践行史。

6

华夏文明之所以如此重视务实,也是基于历史经验与教训。

战国时期的大将赵括夸夸其谈,导致长平兵败,赵国从此一蹶不

振;西晋时期的宰相王衍崇尚玄谈,导致朝政混乱、异族乘虚而

入,中原此后百年丘墟。所谓“空谈误国”,就是务虚会给家国

带来祸害;而“实干兴邦”,则是务实带来的助益。改革开放后,

中国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用时短短几十年,就从经济落后的国家变

成世界强国。这,就是务实之于家国的可贵之处。

《人民日报》有言:“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

方能善作善成。”身为官员,谷文昌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人民心中立起一座丰碑,福建东山百姓至今“先祭谷公、再拜

祖宗”。身为学者,钟扬走出研究室,走向雪域高原,用几十年

时间搜集和记录种子,搭建了高原种子基因库,“将论文写在了

祖国的大地上”。勇于担当、深入一线、不图虚名、不务虚功,

才是真正的务实,也才能善作善成。

吾辈青年应该弘扬华夏文明重视务实的传统,践行“道不可

坐论,德不可空谈”的理念。立鸿鹄志,做务实者,在时代的沙

滩上努力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做到踏石留痕、抓铁有印,

才能实现个人的梦想,也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维特根斯坦说:“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愿我

们不做飘在空中的尘埃,而做能扎根于大地的树木,以务实之风,

吹开生命之花。

7

4.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要多。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向树学习”为

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有人说,树是地球上的翩翩君子,给世界留下温润如翠玉的

身影。也有人说,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让人类得

以诗意地栖居。但我却想说,树是天地间极好的老师,可以给人

带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智慧。

所谓向下扎根,就是将根系扎向地层,让基础稳固牢靠。俗

语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树深谙其理,扎根极深。在

此方面,胡杨最为典型。作为“沙漠中的英雄树”,胡杨的根系

极其发达,可以深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扎根的过程既漫长又

辛苦,因为要刺破板结的土壤,避开坚硬的砾石,在无边的黑暗

中不断下探。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养得根深,才能

枝繁叶茂。所以,古今中外的智者,都愿意孜孜放放地向下扎根。

不必说白居易口舌成疮,手肘成脏,不必说宋濂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就说龙应台慢打基础,中仓健深深扎根,就让人深深

敬佩。板凳甘坐十年冷,根基要打百丈深。正是明白了这一点,

总有一些人,不为繁华易素心,扎根一处打基础,以稳固的根系,

让自己傲然挺立,不惧风风风雨雨。

8

当然,向下努力扎根,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自己更

好向上生长。自然界的低处,总是草木成荫,异常拥挤,想要更

多的阳光雨露,就要往高处去。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越是想要更

好的视野与风景,就越要向高处生长。当你与大雁齐飞,目之所

及皆是广袤天空;与星群同列,即便跌落也在白云之上。

然而,向上生长绝非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即便大树根系发

达,可以源源不断地汲取地下养料,也必须考虑时节更替,有序

生长,在春夏时蓬勃,秋冬时干枯。人也一样,要抓住顺境机遇,

快速成长;也要学会在逆境中蛰伏,默默积蓄能量。要知道,向

上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会有起起落落。但正如起伏的波

浪才更有力量,跌跌宕宕地向上生长,才更有延续性,能长得更

高,立得更稳当。所以,身为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必害怕被时代

抛弃,更不需要担心被同龄人甩下,只要像树一般,按照自己的

节奏去生长,自然会有枝繁叶茂、硕果满枝的一天。

哲人有言:“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要

多。”妙哉斯言!树木无言,却是我们极好的老师。让我们向树

学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最终任凭风雨起,我自娼然立!

5.有人说,热爱是通向成功的首要条件,因为伟大的热情可

以助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使你登上成功之巅。

也有人说,坚持才是收获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顽强的毅力可以

使你保持持久不息的动力,助你抵达成功的彼岸。

9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左手热爱,右手坚持

有人说,热爱是通向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有人说,坚持才是

收获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我看来,热爱与坚持,就像鸟之双翼,

车之双轮,对于成功来说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因此,我们应左

手热爱,右手坚持。

左手热爱,因为热爱可以激发动力。爱因斯坦有言:“对于

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诚哉斯言!热爱,能够

激发动力,让人主动去奔赴山海,进而走过平芜,得见春山。君

可见,因为热爱,卖菜大姐赵卫红走出生活的琐碎,在业余创作

多幅栩栩如生的油画作品,最终开办了个人的画展;君可见,因

为热爱,建筑工人易群林摆脱世俗喧嚣,在无人的角落静静演奏

钢琴,最终凭借才艺收到“春晚等着你”的邀请函。他们在烟火

中谋生,却在诗意里谋爱,令人叹服,也让人感叹热爱之巨大作

用!

右手坚持,因为坚持可以驰而不息。《人民日报》有言:“

最慢的步伐不是陛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

持。”在沙漠中旅行的人会发现,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

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由此可知,事业之

成败,很大程度不在于能否冲刺,而在于能否坚持。毛泽东在长

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曾在卧室写下这样一副自勉联:“若有恒,

何必三

10

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万事从来贵有恒。

日拱一卒,驰而不息,必然可抵道阻且长。

人人渴望成功,但成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而会遭遇坎坷曲

折。有了热爱和坚持,便能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向着心中的迦

南地奋勇前进。“外卖诗人”王计兵曾面临被父亲烧掉手稿、拮

据时与妻子一同拾荒等心酸遭遇,但正是对诗歌执着的热爱、对

梦想的坚持,使他终能“一手写得出浪漫,一手扛得起生活”,

在更高的平台遇见更好的自己。如果说事业是一条船,热爱是帆,

坚持是桨。张开帆,摇动桨,终能让船斩波劈浪,行稳致远。

然而,放眼当下,一些年轻人的眼中只有“热门”,却无“热

爱”。譬如填报专业,他们抱成一团,盲目跟风,什么专业火就

学什么。以所谓的“热门”为导向,而不奉热爱为圭臬,终将让

自己丧失兴趣,学无所成。还有一些年轻人,只有“三分钟热情”,

毫无毅力。这也会导致他们“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令人叹惋。

在此方面,不妨向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取经。她以高分考入

北大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考古专业,不断追寻自己的“考古梦”。

这样选我所爱,持之以恒,必能让梦想之光照见现实。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让我们左手热爱,

右手坚持,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不断进发吧!

6.13名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7岁,年纪轻

轻就干成开天辟地的大事,这样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然而

11

接下来的事实却是,有人如毛泽东、董必武,历经革命艰辛,

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人如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被

后人铭记,也有人如陈公博、周佛海、张国春,背信弃义叛

党投敌,最终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可以说,信仰坚定的人,

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他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烈焰,直奔人

生意义的彼岸。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

上的作文!

攥紧手中的信仰之线

几年前,有一部谍战剧火遍大江南北,名字叫《风筝》。剧

中的主人公郑耀先是革命年代的一名情报工作者,长期潜伏在敌

营中。他曾一度跟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依靠心中那根“线”指引

方向,出色完成了任务,实现了人生价值。

和平年代,我们依然需要一根“线”,这根线是无形的,也

是无价的,它的名字叫信仰。

提到信仰,可能很多人会哂笑。当下是一个充满怀疑的时代,

当权威可以被“蔑视”,经典可以被“戏说”,真相可以被“反

转”时,很多人选择“不信”了。他们不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

不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信风骨远胜于媚

骨。他们感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只想“躺平”,然后躲

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12

可是,这样的人生,必然会茫然无措,失去方向感,因为牵

系自己人生风筝的线松了、断了。在这个充满怀疑的时代,更需

要一根牢不可破的信仰之线,一头牵系着现实,一头牵系着梦想。

那是一个人最本质的需求,是一只风筝能够获得自由的、最基础

的条件。因此,请守护你曾经的激情和梦想,用自己的双手,攥

紧信仰之线。

攥紧信仰之线,需要蠢续先辈的精神。

一百年前,国家内忧外患,民众水深火热,此时,有一群人,

以火热的青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北京的李大钊陈独秀创刊了

“新青年”,长沙的毛泽东蔡和森组织了“新民学会”,留学法

国巴黎的周恩来、陈延年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今天的

很多青年可能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

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

奋斗,并且愿意为之牺牲。然而,历史就是如此,黑纸白字,历

历分明,不能不信,也不能不传承。唯有凄续先辈们的精神,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才能让五岳向上,江河滚滚向东,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攥紧信仰之线,需要激发青春的能量。

“恰同学少年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独立

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豪情满怀,热血沸腾,因为,他心中闪耀

着信仰的火苗。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行动就有方向,成

13

功就有指望。13名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7岁,但

他们年纪轻轻就干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做出了彪炳史册成就。

或许,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同样可以以青春之热血,投身时代

洪流之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

者,成为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追梦者、圆梦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