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择情手法专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5.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怀古》首联以回顾往事起笔,写赵宋王者之师的摧枯拉朽之势,“将军谈
笑士争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B.《金陵怀古》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
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
C.《桂枝香•金陵怀古》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
凭栏远眺,一片磅礴壮美的秋色映入眼帘。这样起笔,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
气势。
D.《桂枝香•金陵怀古》“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
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
视野。
16.王安石《金陵怀古(其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怀古,分别表达了怎
样的不同情感?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答案】15A、16【参考答案】①《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
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
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②《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作
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
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
覆辙。
【解析】15.
【试题分析】B选项“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理解错误。此处的“破堞”
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
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当政者。
C选项“一片磅礴壮美的秋色映入眼帘”错,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
入眼帘,气势不凡。
D选项“虚实相生”错。“虚实相生”错,“星河鹭起”,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
“云淡”“鹭起”应为动静相生。
16.【试题分析】
在理解两首词内容,抓住传情达意的字词句比较抒发情感和抒情方式的不同。
(1)《金陵怀古(其四)》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是说用不着
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直抒胸臆,写到用不着
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隐含
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
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为此伤感惆怅。表达了作者认为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
惆怅的达观之情。
(2)《桂枝香•金陵怀古》,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
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上阕写登
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
“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繁
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叹门
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接连化用典故,
“千古凭高”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下
阙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
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②使君:惠州知州詹范。
③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④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
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情感,使
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C.“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本词写景和抒情相融合,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转
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婉约之作。
16.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极尽伤春之意。请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三分
春色一分愁”的?
【答案】15B、16【参考答案】(1)“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叶道卿的《贺圣词》"三
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因暮春而愁。(2)借景抒情,“雨翻榆荚阵,风
转柳花球。”描写了榆荚被雨打落,柳絮被风吹散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为春光易逝
而愁。(3)直抒胸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我们已是苍颜白发,
还谈什么昔日风流。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用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
(4)拟人,“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可是山色却总
是眉眼充满愁绪,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被贬谪惠州在61岁时,感情上发生
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
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对人生的伤感。
【解析】15.【试题分析】B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误。“水光都眼净,山色
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6.【试题分析】
(1)化用典故,“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
愁闷,一分风雨”,言春暮人愁。面对大自然即将逝去的美好春光,词人产生了暮春
之愁。
(2)“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
得到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意识到,大自然的春
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
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
(3)“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意思是“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
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
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青春的结束,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
逝的愁情。
(4)“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
禁为之感叹”。说水用“眼净”,说山用“眉愁”,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水光山色
是清新美丽的,但在词人眼中山色却仿佛总是带着愁绪。其实大自然无所谓情感,是
人的情感投射其上,因而自然能够反映出人的心态。词人苏轼被贬谪惠州是在61岁
时,青春逝去,步入老年,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被贬谪的失意,使得词人对
于仕途也没有期待了,人生暗淡无光,自然感觉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此句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对人生的伤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
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楚词:亦作“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③午日:端午节。④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
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一开头,透露了词人在节日中的感时心绪和壮阔胸襟。他高昂地吟咏楚辞度过
端午节,深感天涯流落,时光之速。
B.五月的榴花触动了词人,让他回忆起过去酒宴高会、观舞听歌的情景,榴花与舞
裙的对比中,突显了江湖流徙的感伤。
C.“戎葵凝笑墙东”借戎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凝笑”
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
D.“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是将酒浇到水中,让凭吊之意随水流入湘江,这一
行为与“一尊还酹江月”相同。
16.本词中的“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内容上和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16【参考答案】内容上:“万事一身伤老矣”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
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情感极为深沉;廉颇句表达壮志难酬的情怀,情感
悲愤难抑。情感表达方式上:“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抒胸臆;廉颇句用典抒情。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D.“这一行为与‘一尊还酹江月'相同”错,“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
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
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
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
到湘中”的遐想之中。“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
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两
者行为目的不同。
故选Do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
能力。
内容上:
本词中的“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万事
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
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
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
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
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
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
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
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故两句在内容上的不同的是:陈词中“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
懑之情;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
惑君误国的痛恨。
情感表达方式上:
“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直
接抒发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作者运用廉颇的典故,以廉颇自比,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
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故两句在内容上的不同的是:“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抒胸臆;廉颇句用典抒情。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④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②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①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
离开了形体。②秋晴:晴朗的秋天。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三、四句有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故国梦重归”是把前面的“愁恨”进一步
具体化和个人化,作为亡国之君的作者,只能在梦中重回故国。
B.词的下片续写作者深感往事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高楼谁与上”写作
者回到故国,看见高楼上没有人,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心情。
C.“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是作者发出的一种感慨。“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
醒,而是作者的迷惘和无奈,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
D.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句句如白话入词,以歌代哭,不事雕琢,
体现了李煜词炉火纯青之功。
16.同样是写“愁”,本词上片前两句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16【参考答案】①本词上片前两句写“愁”直抒胸臆,人生的愁恨怎
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抒发了作者感怀
亡国的愁恨,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句写“愁”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愁”比作“春水”,化抽象为具体。愁思如春水
之汪洋恣肆,奔放倾斜;又如同春水之不舍长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词人以此表
达了自己无尽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以此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15.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考查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
细微差别”“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
受语言的美”。
【试题分析】B选项,“写作者回到故国”理解错误。“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
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
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不是回到故国。
16.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
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试题分析】这首词的上片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
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
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
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
《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
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
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汹涌翻腾,抒发了作者对
故国的哀思和缠绵不尽的个人凄苦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待储光羲①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②闻清佩,方将③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⑤。
【注】①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②要欲:好像。
③方将:将要,正要。④了自:已经明了。⑤空复情:自作多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
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颔联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
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C.颈联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
的流逝,夜幕的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尾联写诗人终于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
怅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
不去。
16.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
【答案】15B
16①细节描写,“起坐”写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之情;②以景衬情,以晚钟、疏雨衬
托此时诗人情绪的沉郁;③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空复情”表达友人不来时
诗人内心的怅惘;④心理描写(幻觉),颔联写诗人在等待中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充
分体现出他盼望友人到来的急切心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②。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
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
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16.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16【参考答案】(1)情感: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
思归的情感;②杜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
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意思答对即可)
(2)抒情方式: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月洒清辉,轻舟晚归,歌声传来,轻
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思归之情寄寓其中;②杜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
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
北的战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5.B选项“冷寂”理解错误,“正见空江明月来”意思是江面空阔,明月
渐渐升起,故应是“空旷开阔”。
16.情感:欧阳诗的后四句意思是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渔人归家,
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
思归的情感;
杜诗的后四句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
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
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
抒情方式:欧阳诗的后四句写静赏江月、倾听歌声,写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
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
生的思乡之情;
杜诗的颈联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
思。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
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
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老病孤舟”的悲与“关山戎马”的哭都是直抒胸臆,写自己
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
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
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
井①坏寒蛰②泣。到如今,只有蒋山③青,秦淮碧。
【注】①胭脂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
此井,终为隋兵所俘。②寒量:似蝉而较小,青赤色。③蒋山:南京市东北的钟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实写王谢堂前,燕子成双成对;虚写乌
衣巷口似遇见了曾经的故人。
B.“春潮急”一句中,“急”字将作者的内在情感外化,历史的兴与衰令他深思,
令他心潮澎湃,无法平静。
0.过片(下片开头)承上启下,短促的句子表现了词人激越的情绪,比喻修辞恰切
地反映出词人沉郁苍凉的心境。
D.“玉树歌残秋露冷”一句中,“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
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
16.《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评论:“古来咏金陵者,莫不兴盛衰荣辱之叹,王安
石《桂枝香》如此,萨都剌《满江红》亦然。”这两首词在抒发兴衰荣辱之叹时所运
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参考答案】①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如“思往事,愁如织”“念
往昔……悲恨相续”,情感抒发酣畅淋漓。
②都用了借典抒情的手法。如“玉树歌残秋露冷”“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都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化自然,不露痕迹。
③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但寒烟衰草凝绿”“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含蓄
蕴藉,物我合一。
【解析】15.【试题分析】A选项“实写王谢堂前,燕子成双成对;虚写乌衣巷口似
遇见了曾经的故人”分析错误。此处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并不是实写、虚写的手法。
16.【试题分析】
对于两首词手法的相同点,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
首先,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在本首词中,“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的
意思是: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此处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酣畅
淋漓,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而王安石《桂枝香》中“念往昔,繁华竞逐”
中,作者也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金陵历史变化的感叹。
其次,在抒情的手法上。本词中“玉树歌残秋露冷”一句中,“玉树歌残”引用了《玉
树后庭花》的典故;而王安石《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也运
用了这一典故,而且两首词在运用这一典故时,点化自然,不露痕迹。所以两首词都
用了借典抒情的手法。
两首词还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本词中“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词人以荒烟、
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
秋图。王安石《桂枝香》中“但寒烟衰草凝绿”中,作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
情。所要两次通过借景抒情,含蓄蕴藉,物我合一。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王谢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
井③坏寒量④泣。到如今、只有蒋山⑤青,秦淮碧!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1332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②畴昔:从前。
③胭脂井:在今南京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④寒蜜
jiang:寒蝉。⑤蒋山:钟山。
15.“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中“急”字好在哪里?请简析之。
16.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答案】15【参考答案】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地刻画出潮
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孤独惆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澎湃。16、
【参考答案】①对比手法:拿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表达惆怅孤寂之
情。
②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入诗,点化自然,不露痕迹。
③直抒胸臆:“思往事,愁如织。”用直白的语言表现了情绪的激越。
④融情于景: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解析】15.【试题分析】“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是说“夜深了,春
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急”,此处有“急迫”的含义,联系前文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描绘出了春潮激荡,不断拍击“孤城”的情形。既烘托出
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地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达了作者此时内
心激荡,其孤独惆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澎湃不息。
16.【试题分析】
这首词上片“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今昔
对比,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此情此景,令人感
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
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孤寂之情。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的诗句;“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
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
可见,作者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入诗,点化自然,不露痕迹。
从“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可知,作者直抒胸臆,用平实直白的语言、
短促的句子直接表现了内心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从“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
井坏寒里泣”可知,词人融情于景,以春潮、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
渲染气氛,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
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
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
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宋]李曾伯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①,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寒草,拍拍风舟。春
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②。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③,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o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注】①两山:指镇江江边的金山和焦山。②虔刘:劫掠、杀戮。③安石:指东晋谢
安,曾在跳水之战中大获全胜,收复了许多失地。④浮丘:仙人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三句,实景与幻象相融合,其中用一个
“浮”字,表现出了由江面看山奇妙的视觉幻象。
B.“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一句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写山色翠绿,波涛雪白,
色彩鲜明,并表现出江涛的浩大气势。
C.“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实写词人当下的归隐生活,闲适、
安然,不问世事,写得十分真切生动。
D.词中有画,寥寥几笔绘出一幅清新、俊逸的江水山色图;此词意境开阔,绘景抒
情相得益彰,且气韵流畅,很有力度。
16.词人用多种手法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C、16【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
作者写江、山、雾、浪等意象,江山雾蒙,江涛气势浩大,写塞草、行船,生机盎然,
气势宏伟,激起壮志豪情。写春来春去,潮涨潮落,写出岁月匆匆而逝,英雄怅然,
难有作为,愤懑之情涌上心头。②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怅英雄白发”“去去归
休”等诗句,表达作者壮志难酬I、决心归隐的无奈之情。③用典抒情(用典)。借用
谢安、浮丘等典故,表达志愿出征、坚持抗战,却不被任用、壮志难酬之情,以及归
隐的思绪。
【解析】15.【试题分析】C选项“实写词人……”错误。这几句是虚写,是词人想
象自己的归隐生活。呼应上文,“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我既然做不了像谢安那样
的英雄,就让我去访仙问道吧。
16.【试题分析】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上片触景
抒怀,情融景中。“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三句,实景与幻象相融合,其
中用一个“奇”字,表现出了奇妙的视觉幻象。“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
拍拍风舟”,江面开阔,水雾缭绕,晴日下,格外分明,江那边,只能模糊地看见青
青的山影。江边苇草丰茂,江船迎风击水前进。江水、远山、烟波、怒涛、塞草、行
船,画面生机盎然,气势宏伟,激起有志男儿的壮志豪情。而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词人
的宏伟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到“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只能“几度斜阳人倚
楼”。于是一种愤懑压上他的心头,“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英雄老矣,
什么都不可能了,难有作为。
②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怅英雄白发”英雄老矣,什么都不可能了,难有作为;
“去去归休”英雄失志,终于下定归隐的决心。这些诗句,直接表达作者壮志难酬I、
决心归隐的无奈之情。
③用典抒情(用典)。“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词人自比谢安,志愿出征,领导抗
战。“且容老子,还访浮丘”还是归隐去吧,去与浮丘公相伴。借用谢安、浮丘等典
故,表达志愿出征、坚持抗战,却不被任用、壮志难酬之情,以及归隐的思绪。
十、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5.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枝香•金陵怀古》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
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
B.《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动静
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
的观察视野。
C.《金陵怀古》首联以回顾往事起笔,写赵宋王者之师的摧枯拉朽之势,“将军谈
笑士争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金陵怀古》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
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
16.王安石这两首诗借金陵抒怀,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抒发的不同情感?
【答案】15D、16【参考答案】①《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
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
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
②《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急诊科护理理论考试含答案
- 2025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工程类成本知识
- 护理责任组长如何管理病人
-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阶段物理试卷(含答案)
- 了解网络安全
- 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学校防震应急演练工作实施方案
-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七中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厂房电费收租合同范例
- 利用DeepSeek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
- 2025健身房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邢台2025年河北邢台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汇编
- 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法律与秩序考点16违法犯罪教材梳理
- “三新”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 (完整版)Camtasia-Studio使用教程
- MOOC 计算机组成与CPU设计实验-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主题班会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