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D/29/wKhkGWekDayAP39wAAL42XeefL0258.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D/29/wKhkGWekDayAP39wAAL42XeefL0258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D/29/wKhkGWekDayAP39wAAL42XeefL0258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D/29/wKhkGWekDayAP39wAAL42XeefL0258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D/29/wKhkGWekDayAP39wAAL42XeefL0258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eq\o(\s\up7(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s\do5())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eq\x(训练点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处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D)A.接受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养精蓄锐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解析:材料中的故事表明,汉初立国,由于“匈奴之患”和秦末战乱,社会各阶层“人心思定”,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接受的是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理论并以其为立国之本。在此时期,法家、儒学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辩,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状况,黄老之学,仍占肯定统治地位,故选D项。2.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民从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B)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实力。通过“无为”可知这一思想是黄老之学,这符合道家学说,而法家、儒家与墨家都不主见无为。所以A、C、D不正确。3.汉初政策上用黄老思想,与民休息,但在政治法律制度上,“汉承秦制”,“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民间陋俗犹存,卑劣嚣顽,好勇斗狠,欺上惘下,“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这表明(A)A.时代须要统治思想变革B.儒学的发展已趋于停滞C.汉初社会经济日益凋敝D.法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解析:材料表明汉初奉行黄老思想,但无法解决民间陋俗犹存的问题。这说明时代须要汉朝统治者变革统治思想,变“无为”为“有为”,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和经济状况,解除B、C两项。“法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与史实不符,解除D项。4.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说明,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说明合理的是(C)A.“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B.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C.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值性的须要D.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和西汉对于汉朝建立背景的一种理解,并不是说“天命”说起源于谁,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一种理解,A项错误;不管是“逐鹿”说还是“天命”说,都没有体现唯物和唯心的改变,B项错误;西汉统治者强调人力作用,东汉统治者强调天命,这是为了维护当朝当时汉朝统治的须要,把东汉的统治说成是西汉统治的持续,维护其合法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汉和西汉两个时代的基本史实,选项只反映出西汉,D项错误。5.“萧规曹随”反映的根本问题是(B)A.西汉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B.复原经济、巩固统治C.二人都尊崇黄老之学D.曹参的才能有限,只能执行萧何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的实力。“萧规曹随”现象的指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核心是“无为而治”,而黄老之学正适应了养精蓄锐政策的须要。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A、C都是表象;故选B。eq\x(训练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这种统治政策改变的路径事实上反映了(B)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改变与须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安排的冲突解析:肯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肯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时的“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7.《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立刻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立刻得之,宁可以立刻治之乎?……’高帝不怿而有惭色。”材料表明汉初(A)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尚未确立B.规劝谏诤的政治传统起先出现C.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刚刚形成D.养精蓄锐的经济政策全面推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诗书”代指儒家思想,结合所学学问可以知道,儒家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才确立其正统地位,故选择A。B、C、D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结论。8.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说明出现,其中强调中心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题干反映出(D)A.君主专制必需借助儒学B.古代统治者注意礼法治国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解析:汉代儒学的发展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据材料“西汉”“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反映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肯定的贡献,奠定儒学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也可以运用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礼法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表达错误,仅是不适用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故C项错误。9.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是因为董仲舒(D)A.主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惜百姓,假如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A、B不是董仲舒的思想内容,C属于董仲舒的观点,但没有体现“仁政”的内涵。故正确选项是D。10.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扬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须要神学解析:“汉代儒学地位的确立”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体现了人、君、天三者关系,强调了敬重上天旨意,听从皇帝支配,故A项正确;等级礼仪属于现象,没有反映主旨,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D项应属于“君权神授”的观点,故D项错误。11.《明史》载“丁未,帝(崇祯)崩于万岁山,御书衣襟曰:上干天咎……‘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帝的政治观是(C)A.民贵君轻B.爱无差等C.天人感应D.君权至上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实力。由“天咎”“无面目见祖宗”等可知,崇祯帝认为自己的作为违反上天意志,受到上天的惩处,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政治观;A、B、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C。1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D)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加强解析:肯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肯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题干中思想界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的大一统,反映在社会政治上是政治上的大一统,即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加强。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eq\x(训练点3综合探究实力)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起先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非常醒目的位置。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实行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缘由何在?(6分)(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8分)(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6分)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缘由: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影响,但也发展了儒学,使儒家思想起先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化与儒学的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妙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主见。李汉秋建议教化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见?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2)材料二中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6分)(3)阅读材料三,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8分)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心集权。(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简单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董仲舒。有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物流货物代理合同示范文本
-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教研片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遵义2025年贵州遵义市绥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选调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2025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漯河市心血管病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西江西赣江新区中小学招聘2025届部属公费师范毕业生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曲靖云南曲靖陆良县红十字会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大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怀化2024年湖南怀化市司法局所属事业单位怀化市天桥公证处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广州2025年广东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19人(第一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BMS基础知识培训
- 质保管理制度
- 2024年全国卷新课标1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3003数据结构与算法试题及答案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激励机制(6版)
- 2024年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3篇)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
- 粮油厂食品安全培训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领导力》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