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第5版 课件 第11、12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_第1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5版 课件 第11、12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_第2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5版 课件 第11、12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_第3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5版 课件 第11、12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_第4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5版 课件 第11、12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版)一、学习要点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了解网络计划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作用2、掌握网络图的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3、掌握网络图的时间-费用优化方法二、内容提要11.1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11.2网络计划方法11.3网络计划的优化本章知识结构图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项目定义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网络计划方法网络图绘制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网络计划优化网络时间优化时间-费用优化项目网络计划方法重点掌握知识点本章引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进度快、质量优阅读课本的本章引导案例:回答如下问题: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在项目管理上有什么举措保证进度和质

量。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管理有什么难点?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一、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内容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1.1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二、项目经理与项目组织形式一、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内容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项目的概念项目是有独立而完整的资源和作业过程,由相互联系起来的活动的总体,是一次完整的有组织、

有计划的活动。从生产管理角度,项目是一类特殊的单件生产活动。项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1)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2)大型项目与小型项目(3)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一、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内容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项目管理的内容传统的项目管理的理论是面向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工程类活动,即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一般分为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终止等三个阶段。服务业的兴起,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扩展了,不再局限于工程项目的管理,而是面向所有的行业的项目管理。根据项目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内容包括四个阶段服务业的兴起,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扩展了,不再局限于工程项目的管理,而是面向所有的行业的项目管理。,即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项目管理目前在国际上有专门的项目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通过项目管理资格考试者可以胜任项目经理的工作。我国有项目管理专业学位这一个教育项目,同时,项目管理已经形成有专门的教科书,有的学校有项目管理课程。为了不与其他课程重叠,对于项目管理的其他更多的内容,学生们可以参考其他项目管理的教科书。本课程不介绍,只是把项目网络计划方法作为一种单件生产计划方法介绍。二、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三种类型:纯项目组织、职能组织、矩阵组织。1.职能式的项目管理组织2.纯项目式项目管理组织3.矩阵式的项目管理组织

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职能式的项目管理组织优点:每个职能部门可以最充分利用其本职能部门的资源,职能内部业务管理比较方便。缺点:多个项目的进度与优先权难以把握,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比较困难,另外,对顾客的响应

性也比较差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纯项目式项目管理组织优点:每一个项目有一个项目经理专人负责,项目的成员只围绕某一项目展开工作,目标明确而

单一,响应顾客的要求比较快,对项目的进度、质量等控制比较好;项目成员有工作的成

就感,工作热情高,有利于项目之间开展竞赛。缺点:每一项目都有可能存在相同的职能部门,项目结束后,人员重新组合,人员流动大,缺乏

工作保障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3、矩阵式的项目管理组织优点:一方面能发挥职能管理的优点,资源的利用率高;另一方面也利用了项目式组织的优点,

每一项目都有专人负责与跟踪,每一个职员都有专业化工作分工,也有稳定的职能管理者。缺点:每一个职员受到来自于职能主管和项目经理的双重压力,协调的任务比较重。另外项目经

理之间也会在同一职能部门内争夺资源,当有多个项目需要某瓶颈资源时,各项目经理之

间出现矛盾与纠纷。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1.2网络计划方法一、网络计划介绍网络计划是一种先进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用一些箭头和圆圈连接起来的网络结构图代表项目计划执行过程的活动的进展和相互关系。网络计划能够很好应用到项目管理中,作为项目管理的工具。1234ABCD网络计划起源与美国。美国的杜邦公司在化学工厂的建造过程中和美国军工企业在研发导弹产品中首先使用了网络计划的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法,加快了项目的进度,降低了项目成本。项目网络计划在大型工程建设和一些大型大型产品装备研发中经常使用。比如,葛洲坝水利工程就是成功应用网络计划的典范。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1.2网络计划方法二、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有“双代号”网络图与“单代号”网络图两种。12作业A双代号法作业表示(双节点)

单代号法作业表示(单节点)编号

工序名时间本教材使用双代号的网络图(一)节点时间参数计算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二)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三、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三)随机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节点时间参数计算(一)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节点(事件)最早发生时间(ET)(1)只有一条输入线的节点(2)有多条输入线的节点节点时间参数计算(一)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节点(事件)最迟发生时间(LT)(1)只有一条输出线的节点(2)有多条输出线的节点应用范例11-1已知一网络图如图11-11所示,试计算其每一节点的最早发生时间与最迟发生时间。作业代号后面括号数据为作业时间。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A(3)1234576B(5)C(4)E(7)F(8)G(6)H(8)D(10)应用范例11-1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节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从原点开始,节点1的最早发生时间为ET(0)=0,其他节点的最早发生时间为:ET(2)=ET(1)+t(1,2)=0+3=3ET(3)=ET(2)+t(2,3)=3+5=8ET(4)=ET(2)+t(2,4)=3+4=7ET(5)=max{ET(4)+t(4,5)ET(2)+t(2,5)}=max{15,10}=15ET(6)=ET(3)+t(3,6)=8+10=18ET(7)=max{ET(6)+t(6,7),ET(5)+t(5,7)}=max{26,21}=26应用范例11-1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节点(事件)的最迟发生时间。从终点开始,先假设节点7的最迟发生时间为LT(7)=ET(7)=26,则其他的节点最迟发生时间为:LT(6)=LT(7)t(6,7)=268=18LT(5)=LT(7)t(5,7)=266=20LT(4)=LT(5)t(4,5)=208=12LT(3)=LT(6)t(3,6)=1810=8LT(2)=min{LT(3)t(2,3),LT(4)t(2,4),LT(5)t(2,5)}=min{8-5,207,124}=3LT(1)=LT(2)t(1,2)=33=0在比较熟练的情况下,以上计算过程直接在图上就可以进行,如图11-11,每一节点上方的“□”和“△”里面的数据就是所计算的结果。应用范例11-1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A(3)12345760088201518181272626B(5)C(4)E(7)F(8)G(6)H(8)D(10)33图11-11网络时间参数计算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作业也叫“活动”,每一作业有4个时间参数: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结束时间。1.作业最早开始时间(ES)与最早结束时间(EF)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作业最迟开始时间(LS)与最迟结束时间(LF)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通过节点时间参数来计算。当计算出节点时间参数以后,可以通过如下图节点时间参数和作业时间参数的关系来确定。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节点时间和作业时间参数的关系ijLTETESEF+t(i,j)LSLF

t(i,j)LTET图11-12节点时间参数与作业时间参数的关系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3.作业时差与关键路线(1)作业总时差总时差也称为总富裕时间,或总宽余时间。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某项作业最迟开始(结束)时间与最早开始(结束)时间的差。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作业单时差作业单时差是在不影响下一个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该作业可以推迟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也叫自由富裕时间。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3)关键路线

1)关键路线上各节点(事件)的两个时间参数(最早发生时间与最迟发生时间)相等。

2)关键路线是所有路线中最长的。3)关键路线的作业为关键作业,关键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等于最迟结束时间。

4)关键路线上各作业的总时差为零。关键路线是整个网络计划图中时间最长的路线。关键路线有如下基本特征: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A(3)12345760088201518181272626B(5)C(4)E(7)F(8)G(6)H(8)D(10)3303033881818263881803310377151521812122026201826+3-3+10-10作业时间参数的确定图解法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关键路线及其时间参数A(3)12345760088201518181272626B(5)C(4)E(7)F(8)G(6)H(8)D(10)330303388181826388181320310377151521812122026201826关键路线A-B-D-H,长度26

(1)关键路线上所有的节点的两个时间参数相等:ET(i)=LT(i)(2)所有的关键路线的作业,ES(ij)=LS(ij),EF(ij)=LF(ij)随机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三)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随机型网络计划的工期与方差随机网络的作业时间一般采用三种时间估计法确定,然后用平均时间表示。作业时间作业时间的方差a-最乐观时间m—最可能时间b—最悲观时间随机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三)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项目工期由关键路线决定,如果关键路线有n个作业,那么项目的工期与方差为:随机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三)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随机型网络计划的完工概率(1)项目按期完工的概率。如果给定项目的工期为D,项目按期完工的概率可以用如下方法计算。1)先用已经计算了的总工期与标准偏差确定一个标准正态分布参数:式中:——给定的工期;

——按照关键路线计算得到的预计工期。随机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三)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项目按预定工期D完工的概率为p=p(z),可通过查正态分布表得到(2)给定完工概率下的工期。如果给定一个完工概率p=p(z),那么可以通过查正态分布表得到系数z,用下式计算工期:应用范例11-2已经有一项目的网络图如图11-13所示,各作业的工期如表11-3,计算: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项目在28天完工的概率;(2)项目按期完工的概率为95%,则工期应定为多少比较合适?1324567895533671047729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作业最乐观时间A最可能时间M最悲观时间B平均时间t(i,j)21—31--43--54—5(虚作业)64--64--75--77—86—88--96--923234579351535356791047274747891111593935356791047271/94/91/94/94/94/94/91/91/94/91/94/9表11-3项目网络参数的统计单位:天应用范例11-2根据图11-13和表11-3可以计算各节点的时间参数,如图11-14。根据图11-14,可以知道关键路线是1-3-5-7-8-9。总工期T为26天。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324567895533671047720055311310101010172020924242626应用范例11-2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项目在28天完工的概率。先计算项目工期的方差:=1.1055查正态分布表,得:概率为0.965,即项目在28天完工的概率约是96.5%。应用范例11-2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计算项目按期完工概率为95%的工期。已知p(z)=0.9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

得,z=1.65,则:即:按照完工概率95%计算的话,项目的工期应该约是27.82天比较合适=26+1.651.105=27.82(天)三、网络计划的优化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的优化有三种形式:网络时间优化、时间-费用优化、时间-资源优化。本书重点介绍有关时间-费用优化。(一)网络时间优化(二)时间-费用优化(三)时间-资源优化下面重点介绍前面两种优化问题网络时间优化(一)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把串行的作业改为并行或平行交叉的作业。(2)缩短关键作业的时间。1)从技术上,采用新的工艺、新技术。2)从资源上,合理调整资源的利用。3)从组织上,对关键作业的人员采取更大的奖励与惩罚措施,或为关键作业选拔

能力更强的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时间-费用优化(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直接费用作业时间费用Cmtmt0C0图11-15直接费用与作业时间的关系时间-费用优化(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2.间接费用项目的间接费用是与整个项目进度有关的,但是不能分摊在每个作业上的费用,如项目经理的薪金、日常行政管理费用、资金的利息、拖期罚款等。间接费用与总工期成正比关系,即:时间-费用优化(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图11-16项目的费用变化曲线工期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总费用T*时间-费用优化(二)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3.时间-费用优化的步骤(1)(2)(3)从关键路线入手,寻找直接费用变化率最小的作业,采用试探方法压缩其作业时间,并保证压缩后的作业必须仍然在关键路线上。计算压缩后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总费用变化量;确定新的关键路线,如果压缩后的总费不再减少,则停止,否则回到步骤1。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应用范例11-3已知某项目的网络图如图11-17所示,有关各作业的正常时间、正常费用、赶工时间、赶工费用如表11-4所示。该项目每天的间接费用为400元,求最佳工期。1324567A(4)B(3)E(10)C(6)D(3)F(4)G(8)H(7)I(5)J(8)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应用范例11-3求解步骤如下:(1)计算各作业的直接费用变化率,结果填于表11-4的最后一列。(2)确定关键路线、正常工期与费用。从图11-117,确定关键路线为C-H-J,总工期为21天。总费用等于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直接费用为11200元,间接费用为8400元(21400)。总费用为19600元。(3)从关键路线入手,选择直接费用变化率最小的作业进行压缩。第1次压缩作业C(压缩2天),得到工期19。总成本19000。第2次压缩作业E,J(分别压缩2天),工期为17。总成本为18933.4.

第3次压缩作业E,H(分别压缩1天),工期为16。总成本为18950。由于第三次压缩以后,项目的成本变大了,因此可以认为第2次压缩的结果为最佳结果。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应用范例11-3作业代号节点作业时间直接费用直接费用变化率正常时间赶工时间正常费用赶工费用ABCDEFGHIJ1—21—41—33—42—52—44—73—65—76—743631048758214273853610008001200600200012001600150050080015001800140080025001600160020009001200250500100200166.74000250200200表11-4项目费用统计表时间单位:天,费用单位:元工期21天19天17天√16天赶工作业无C(压缩2)C(压缩2)E,J(各压缩2)C(压缩2)E,J(各压缩2)E,H(各压缩1)(+)0200166.7*2+200*2+200=933.4166.7+250+933.4=1350(-)0-800-800-800=-1600-400-1600=-2000

0-600-666.6-650总费用196001900018933.418950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直接费用变化间接费用变化总费用变化表11-5项目网络计划时间-费用优化计算过程最佳的网络计划工期是17天,优化的结果图11-20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11324567A(4)B(3)E(8)C(4)D(3)F(4)G(8)H(7)I(5)J(6)图11-19第2次压缩以后的网络图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图11-20第三次压缩后的网络图11324567A(4)B(3)E(7)C(4)D(3)F(4)G(8)H(6)I(5)J(6)讨论案例:某灯具公司的新产品导入项目进度计划阅读教材案例材料,回答如下问题1、根据上面的信息画出该项目的网络计划图,确定关键路径,计算项目工期。如果按照原来计划18周相比,该计划工期是否能按期完成?,完工的概率是多少?2、该公司为了压缩工期,仔细观察行动计划表,可以看到B11这项平均时间明显比其它任务要长,这项是因为部分物料(例如ICU1)的交货期很长,要14周。所以项目团队在采购部的努力下,在现货市场找到了这个IC,使得所有物料采购的平均时间从7降到了6。请在这样的调整下,重新确定项目关键路径与工期.如果要按照18周计划,这样调整能完成计划吗?,完工概率是多少?3、还有什么办法压缩项目工期?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有关网络计划方法的基本概念及网络计划的有关原理,包括网络图的绘制、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与网络计划的优化。其中重点是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和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图的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时间优化、时间-成本优化、时间-资源优化。本章重点介绍了时间与成本的优化方法。第11章:项目网络计划方法(第5版)一、学习目标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1、掌握系统可靠性的衡量2、掌握设备维护改进策略3、了解全员生产维护二、内容提要1、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地位2、设备可靠性原理3、零件磨损与设备故障规律4、基本设备维护决策5、设备维修制度本章知识结构图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在制造与服务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设备可靠性原理可靠性定义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零件磨损设备故障规律零件磨损规律设备故障曲线基本设备维护决策维修组织形式决策备件库存决策设备更换决策设备维修制度设备维修的发展全员生产维护制度设备综合效率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引导案例:打牢生产基础:首钢通钢推进全员生产维护阅读本章引导案例材料,思考如下问题:1.首钢通钢推进全员生产维护的目的是什么?2.首钢推进全员生产维护过程中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一、设备管理在制造与服务系统中的地位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与服务顺利进行的前提3.设备管理是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基础工作2.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保证二、设备可靠性原理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1.可靠性的定义可靠性指在一定条件下设备或产品正常运行一定时间的概率,记为R(%)。可靠性测量的基本单位是产品故障率(FR,productfailurerate)。故障率是指在所有测试的产品中出现故障的产品比率,记为FR(%);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故障的次数,记为FR(N),如公式12-1和12-2所示。(12-1)(12-2)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1.可靠性的定义从FR(%)的计算公式可以容易地推出可靠性的计算公式,即(12-3)衡量设备可靠性应用最多的方法是计算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s),它是FR(N)的倒数,即

(12-4)应用范例12-1假设某设备的运行周期为200小时,在此期间,共发生了5次故障,如图12-1所示。设备的运行时间为180小时。求该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期。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

应用范例12-2假设30台某设备在实验厂进行了100小时的测试、其中2台出现故障,一台在设备运行50小时后,另一台在设备运行60小时后。求该设备的可靠性、平均故障间隔期及一个生产周期(200小时)的故障率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

应用范例12-3某系统由4个部分串联组成,每个部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分别是0.95、0.90、0.98、和0.96,那么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是多少?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2.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现在我们来看看串联机件故障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图12-2为n个机件串联配置图,此时测量系统可靠性(Rs)的方法比较简单,公式如下:

(12-5)式中:R1是机件1的可靠性R2是机件2的可靠性;R1R2R3Rn-1RnRS系统图12-2串联配置

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2.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2)并联系统要提高系统可靠性,就要增加冗余(redundancy)。冗余的意思就是备份,比如火箭点火线路设计中,为了增加点火可靠性,通过采用增加一备份连接线的办法,当正的连接线路故障不能点火时,备份连接线就启动点火,保证点火正常。增加备份就是并联更多相同的机件,这就是并联系统。图12-3是n个机件关联配置图,并联系统的可靠性为:R1R2R3RnRS系统图12-3并联配置

应用范例12-4某系统由4个部分并联组成,每个部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分别是0.95、0.90、0.98和0.96,那么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是多少?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解答:根据公式(12—6)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R1=0.95R2=0.90R3=0.98R4=0.96Rs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2.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3)串并联综合系统如果系统中同时存在串联和并联的机件,如图12-4所示,那么该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组成系统的每一级中至少还有一个机件能工作的概率,计算公式如下:R1R2R3RnRS系统RS系统第1阶段R1,1R1,2R1,3R1,nR2,2R2,3R2,nRk,2Rk,3Rk,nR2,1Rk,1第2阶段第k阶段图12-4

k级串联,第i级有ni个并联机件的综合配置应用范例12-5某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需要经过三名员工,每名员工的可靠性分别是0.90、0.80和0.85;银行决定对可靠性最差的员工提供冗余措施,增加一名可靠性为0.80的员工。那么目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是多少?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

解:原来的系统由三名员工构成一个串联系统,可靠性为=0.9*0.8*0.85=0.612。对可靠性最差的员工,

就是中间员工,增加一名员工,系统变成串并联系统。增加一名中间员工的可靠性变成,用公式12-7得0.9*((1-(1-0.8)^2)*0.85=0.73440.90.80.85原来的系统0.90.80.85增加一名员工的系统三、零件磨损与设备故障规律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可靠性高的设备不容易坏损,工作性能稳定性好,对于生产或者服务系统的运行有好处。但是任何设备都会出现坏损,因此零件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发生磨损和故障。了解零件和设备的磨损和故障规律,对于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有帮助。下面介绍零件磨损规律和设备故障曲线。1.零件磨损规律2.设备故障曲线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1.零件磨损规律(1)初期磨损期:零件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一般会存在一个“磨合”

或“跑合”的阶段。(2)正常磨损期:经过初期磨损期,如果设备工作条件正常,它应该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正常运转,故障率很低,这个阶段就是正常磨损期。(3)急剧磨损期:当设备使用一定时期,机器故障增加。这个时期的

零件磨损叫急剧磨损期。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剧增磨损阶段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2.设备故障曲线设备的故障率随使用时间的推移有明显的变化,其形状如图12-6所示。由于典型的故障曲线的形状与浴盆相似,故又称为浴盆曲线。图12-6设备故障曲线

一、维修组织决策二、备件决策四、基本设备维护决策设备维护管理涉及很多的决策问题,比如,维护组织形式的决策,维护计划决策、备件库存决策、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维修人员的管理决策等。三、设备更新决策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维修组织决策(一)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1)集中维修(2)分散维修(3)委托维修与自行维修在企业中设立一个专门的维修部分,集中负责整个企业的设备维修任务。在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建立相应的维修组织,负责本生产单位的设备维修工作。通过外包的方式由别的企业来承担维修任务。备件决策(二)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价值分析法通过备件的购置成本、库存成本、库存缺货成本等因素作为备件储备的价值分析依据。

Vs=(Co+Cn)/Cs(12-8)式中,Cs:备件的储备价值;Co:备件的购置成本;Cn:备件的库存成本;Cs:设备故障时,因无此备件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如果Vs<1,则该备件就应该作为备件进行储备;如果Vs>=1,则该备件不必作为备件储备。设备更新决策(三)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故障发生的概率增加,这个时候应该考虑更换新设备。年平均设备费用可以表示为:TC=*n/2+T0/n(12-9)

为了使总费用最小,对式(12-9)求导,得到最佳的更新年份:

(一)设备维修的发展历程(二)全员生产维护制度五、设备维修制度(三)设备综合效率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的发展历程(一)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可划分为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全员生产维修五个阶段。(1)事后修理(BM,BreakdownMaintenance)(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Maintenance)(3)生产维修(PM,ProductiveMaintenance)(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Prevention)(5)综合设备管理(6)智能维护全员生产维护制度(二)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全员生产维护TPM(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是日本企业在综合设备工程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制度。1.TPM的基本思想(三个全)(1)全效益全效益就是要求设备一生的寿命周期的费用最小、输出最大,即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及六大损失最小。(2)全系统全系统就是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改造到更新的设备一生的管理,因此,有时又称全过程管理。(3)全员参加全员参加就是凡是和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有关的部门和有关人员都参加到设备管理的行列中来。所以,TPM是全员参加的、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的、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度。全员生产维护制度(二)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2.TPM的基本特征(五大支柱)(2)(3)(4)(5)(1)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总系统;设备的计划、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都参加;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成员参加;加强生产维修保养思想教育,开展班组自主活动,推广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护制度(二)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3.TPM的主要内容全员生产维护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改善性维修(2)(3)(4)(5)(6)(7)(1)开展5S活动,TPM教育日常点检定期检查计划维修故障维修维修记录分析全员生产维护制度(二)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4.TPM的推进过程推行TPM要从三大要素上下功夫,这三大要素是:(1)提高工作技能:不管是操作工,还是设备工程师,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没有好

的工作技能,全员参与将是一句空话。(2)改进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好,才能形成好的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3)改善操作环境:通过5S等活动,使操作环境良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兴趣及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设备事故。现场整洁,物料、工具等分门别类摆放,

也可使设置调整时间缩短。全员生产维护制度(二)第12章:生产维护与设备管理4.TPM的推进过程四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作用是:(1)准备阶段:引进TPM计划,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