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_第1页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_第2页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_第3页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_第4页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

前言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附加价值远远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对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原料至成品保质保鲜、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新产品开发、满足加工工艺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成为食品生产企业化、标准化不可或缺的助手。使食品加工场地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由厨房到饭厅拓展到工厂与世界任何角落。兴旺国家约75%的饮食都来源于加工食品,人平均年消耗食品添加剂3.6kg~4.5kg。人类探索和尝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经历也是一个认识和甄别其平安性的过程。一些食品添加剂被自然淘汰,一些已被CCFA从食品添加剂目录中删除。某些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仅一步之遥。随着人类长期使用经验积累,毒理学平安评价和化学分析手段进步,陆续发现局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危害。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多达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接使用的有3000~4000种,间接使用的约10000种,常见的有600~1000种;美国使用的品种最多,美国FDA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大约3000多种,其中受管理的1700多种;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有1967种;欧洲和日本大约为2000种。我国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目前包括香料在内,共1700个品种。每年还会陆续增补。第一局部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编码根本概念?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方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方法?第2条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参加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还明确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参加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也就是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根本概念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3.1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参加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根底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参加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中国、日本、美国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均包括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但JECFA、欧盟不包括食品营养强化剂。欧盟还不包括食品用香料。根本概念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FoodProcessingAid〕:使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或材料,但不包含仪器和用具。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有意使用在原料、食物或其成分的加工中,使在处理和加工过程中到达某些工艺目的。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本身不作为食物成分消费,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它可能引起在最终产品中,非有意的但不可防止的残留物或衍生物的存在。根本概念复合食品添加剂(compositefoodadditive):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其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开展空间。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复合在一起既能功能互补,又能协同增效;降低用量和本钱;方便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缩短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根本概念一般公认为平安的〔GRAS〕。美国FDA规定凡属于GRAS者应符合下述一种或数种范畴: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其在人体内极易代谢〔一般常量范围〕;其化学结构与某平安的物质非常近似者;在广阔范围内证实已有长期平安食用历史〔在某些国家已平安使用30年以上者〕。食品有害添加物〔非法添加物〕: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为到达一定的商业欺诈目的,添加到食品中的一类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的编号与编码编码作用有利于食品上的标示;食品添加剂的统一编号有利于迅速检索,尤其是对于电子计算机检索来说尤为重要;统一编号弥补分类之缺乏和名称不统一等所致的不必要重复和过失。E-numberENo.〔EuropeanUnionInventoryNumber,e-code,E-numbers〕:欧盟在食品添加剂领域最早采用的编号系统。E100至E999﹐采用三位数字。容量有限,对同类物有时会用E×××a~等形式表示〔即在编号的右方以a、b、c、d等括注加以区别〕。收编约296种,其中合成色素约有25种。对改性淀粉单独采用四位的“E14××〞编号。对香料、营养强化剂没有收编。有E-numbers并不意味该添加剂可以使用到任何产品,也不能说明该添加剂在所有场合应用都平安和说明某些特殊添加剂的明确来源〔如天然或人造的〕。INS

在1989年7月CAC第18次会议上通过以E-numbe为根底建立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INS〕。大局部与E编号相同,对E编号中未细分的同类物作了补充。有INS的物质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表示CCFA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INS码包括3或4位数字,INS号的编号是从100号至1521号。例如:姜黄素为100和胆碱盐类为1001。在一些数字后加字母标注,例如,150a表示普通法焦糖色素〔焦糖色素Ⅰ〕,150b表示亚硫酸盐法生产的焦糖色素〔焦糖色素II〕;在数码合/或字母后面再加〔i〕、(ii)、(iii)可细分为亚类,例如141代表叶绿素铜络盐,141〔i〕代表叶绿素铜络合物,141〔ii〕代表叶绿素铜络合物的钠盐和钾盐。中国编码系统〔CNS〕第二局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平安性毒理学评价能否使用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法律制约毒性评价天然并不意味无毒,合成不一定就不平安参加食品添加剂并不表示不平安区别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使用色素、香精和糖精类应该明确一、急性和慢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原因外观与食盐相似,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味微咸涩。易误作食盐、面碱等。将含亚硝酸盐的“工业用盐〞作食盐用;食用含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尤其是不新鲜的叶类蔬菜;投毒;长期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高的苦井水、蒸锅水;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肉制品、泡菜及变质蔬菜。一、急性和慢性中毒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小鼠摄入苯甲酸及钠盐会致体重下降、腹泻、内出血、肝肾肥大、过敏、瘫痪甚至死亡。过量摄入苯甲酸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腹痛、心跳快等病症。持续10周饲以小鼠苯甲酸80mg/kg,导致32%小鼠死亡。喂含3%苯甲酸钠饲料给小鼠或2.4%的量给大鼠时,观察到肝增大和坏死。苯甲酸钠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吸收,并透过细胞膜抑制脂肪酶等酶活性,使ATP合成受阻。影响肝脏酶对脂肪酸氧化能增加啮齿动物肝、肾重量以及蛋白质的血清水平。一、急性和慢性中毒维生素A过量短期大剂量摄入引起急、慢性中毒。成人50万IU/次;小儿>30万IU/次。长期大剂摄入偶尔也引起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病症一般6~8h出现。北极探险家食入北极熊或海豹肝脏〔内含几百万单位的维生素A〕后,数小时内出现倦睡、烦躁、头痛及呕吐、脱皮。儿童颅内压升高、呕吐,甚至死亡,一般可自行康复而不留损害。目前仅有2例死亡的报道。导致红细胞、线粒体、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强、破坏。一、急性和慢性中毒维生素D过量口服维生素D后经胃肠道吸收,在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约50%口服剂量由粪便排出。对钙磷代谢及小儿骨骼生长有重要影响。长期过量摄取会导致钙代谢紊乱,引起高钙血症的一系列病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缓慢。钙沉积于血管壁,肌肉组织供血营养障碍,可致肌无力、萎缩、麻痹;神经肌肉兴奋下降,易致便秘、腹痛以至麻痹性肠梗阻;高血钙促使大量胃泌素分泌,故易致消化性溃疡;钙盐沉积于肾脏可致肾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等。一、急性和慢性中毒B族维生素引起神经中毒。维生素C引起胃痛和肠功能失调,影响红细胞的产生,使人身体虚弱,疲劳。维生素E会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如与雌性激素合用,还会引发血栓性静脉炎。β—胡萝卜素在30~35mg/天时引起皮肤变黄,停止摄取后消退;还可能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使血中LDL和甘油三酯增高。其他维生素过量一、急性和慢性中毒二氧化硫:出现头晕、呕吐、恶心、腹泻、全身乏力,胃黏膜损伤等,严重时会毒害肝、肾脏,引起急性中毒。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具有嗜神经性和麻醉作用。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对肝、肾伤害。芳香醛类,如苦杏仁油〔苯甲醛〕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和眼睛有刺激作用。酒花浸膏:LD50为0.3~0.8g/kg,毒性较高,但由于实际用量较小,使用中一般不会出现急性中毒。无水醋酸钠:动物实验疑有肝及细胞染色体毒性作用。三氯半乳糖蔗糖:引起丘脑腺体、肝、肾增大,肾结石。一、急性和慢性中毒二、蓄积毒性维生素A积蓄在肝脏和脂肪婴儿每日服用2万~6万IU,几周内就出现中毒表现〔骨胳畸形,器官发生病变、生长缓慢、皮肤受损等〕。年长儿童和成人在连续数月每日服用的剂量超过10万IU以后,半年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儿童食品如蛋黄酱、奶粉、饮料等儿童食品中参加维生素A作为强化剂,摄食3~6个月后,总摄入量到达25~84万IU时出现食欲不振、便秘、体重停止增加、失眠、兴奋、肝脏肿大、脱毛、脂溢、脱屑、口唇龟裂、痉挛,甚至出现神经病症,头痛、复视、视神经乳头浮肿,四肢疼痛,步行障碍等一系列慢性中毒病症。食品级矿物烷烃〔MHC〕包括矿物油〔轻油、白油〕、矿物蜡以及凡士林。链长在C15~C80的范围,包括直链〔正链烷烃〕、支链〔非正链烷烃〕或环状〔环烷烃〕。国际石油行业进行了包括90d喂养在内的系列实验。覆盖了从低黏度油到蜡的所有产品。动物多为F344大鼠〔对MHC敏感〕。蓄积程度高的物质表现出较高的毒性,蓄积程度低的物质毒性很小,甚至没有毒性。P100〔H〕油较高剂量时在肝脏蓄积。P70〔H〕油高剂量时在肝、肾和肠系膜淋巴结蓄积,淋巴结中色素增加。其他物质在某一水平之上也会引起蓄积。包括某些部位组织细胞增生、一个或几个器官〔肝、淋巴结、脾、肾〕重量增加,肝脏肉芽肿,血液的轻微变化,长期的炎症反响,轻微肝损伤。鼠摄入0.2%和2%的低熔点蜡或2%的中等熔点蜡引起心脏血管炎症和损伤。二、蓄积毒性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脂溶性,过量摄入在体内蓄积,引起肝肾损伤、行为异常、不孕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Safer等分别以BHT0.2%、0.4%和0.8%三个剂量喂养SD大鼠6、12、18和24周。动物肝重增加,渐进性空泡形成,胞浆溶解,空泡变性,肝细胞坏死,核膜周围染色质浓缩,SER增殖,内胞浆网破碎和RER结块,线粒体固缩和自溶,糖原消耗和脂滴增加。二、蓄积毒性三、“三致〞作用苋菜红〔Amaranth〕赤藓红(Er)饮中食高剂量ER导致雄鼠细胞生长过快,引起甲状腺肿瘤。ER抑制5’—脱碘酶,影响T4向T3转变,T3/T4比率降低,致促甲状腺素(TSH)分泌过多。引起TSH持续增加的非遗传毒性化合物可能促进甲状腺肿瘤生成,TSH本身持续上升也会诱发甲状腺肿瘤。仅1990年对ER进行的遗传毒性试验就超过50次。多数持否认结论(尤其是体内试验);一些试验结果模棱两可。JECFA和SCF得出结论:相对于ER对甲状腺机能的影响,其肿瘤遗传效应是次要的,且与任何遗传毒性活性没有相关性。SCF确定ER的ADI值为0—0.1mg/kg体重·d。其它的合成色素胭脂红具有弱的致癌作用。诱惑红影响生育成功,降低亲代和子代体重,减轻脑重量,降低生存率,也与肿瘤发生有关。褐色FK的初级代谢物具有心脏毒性,长期喂养小鼠引起肝脏结节形成。还能引起细菌突变,也可能是人类的致突变剂/或致癌剂。糖精〔Saccharin〕食用较多时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食欲减退。大量也会使人急性中毒。糖精对雄鼠膀胱的作用可能不是糖精本身,涉及到高浓度钠离子、尿液pH增加、膀胱膨胀、尿的渗透度以及饮食中氧化硅含量等许多重要因素。2000年5月,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正式将糖精排除在致癌物名单外,美国FDA建议糖精摄取量儿童每天不超过500mg,成人不超过1000mg。FAO和WHO于1997年重新公布了糖精的ADI为0~5mg/kg体重。BHA与BHTBHA能致癌和促癌,低剂量对前胃肿瘤有抑制作用。引起前胃癌变。使小鼠、大鼠的前胃发生增生或肿瘤,与摄入BHA的持续时间和剂量有关。人类没有前胃,BHA的不会对人类有致癌危险。促癌作用。对肿瘤的促进机制包括加快细胞繁殖造成细胞损伤。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影响肺、肝、肾和甲状腺的代谢活动,造成血液凝结,促进或抑制致癌作用。长期的致癌/毒性试验说明BHT具有致肝癌作用。短期/长期的试验也说明了BHT对生殖系统的这两种作用存在一个阈值,按照NOEL值为25mg/kg体重,将ADI确定为0~0.3mg/kg体重。美国以将BHA和BHT从GRAS类名单中删除。日本禁止在食品中添加BHA,JECFA肯定BHT无致癌性。SCF在1987年得出:BHA引起啮齿类前胃增生或出现肿瘤的作用与人类无关。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维生素A与β-胡萝卜素维生素类与抗氧化剂NCI支助的β—胡萝卜素和视黄醇效应试验中,共有18314名肺癌高危险的吸烟者和石棉工人,每日给予β-胡萝卜素30mg与维生素A25000IU及抚慰剂。肺癌发生率比抚慰剂组高28%。NCI在20世纪80年代支助对22071名内科医生进行健康研究。实验组每天服用较高剂量β—胡萝卜素〔50mg〕和维生素A,共观察12年,实验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服用这些抗氧化剂者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研究被迫结束后继续观察8年,即使停服β—胡萝卜素多年,肺癌发生率仍比没有服用的高危人群高12%,死亡率高8%。这些抗氧化剂对于女性的危害高于男性。芬兰的研究对29133名男性吸烟者研究发现,补充β—胡萝卜素组的肺癌发生率比抚慰剂组高18%,心脏病死亡增多。维生素类与抗氧化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一肝胆病小组将1990年—2005年10月间国际上发表的68项研究分为低偏差和高偏差的。剔除了高偏差的研究,以涉及人数达180938人的47项质量较高的低偏差研究为分析资料。发现以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治疗的剂量可能增加死亡率,而维生素C和硒对死亡率的潜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死亡率增加了5%。其中,服用维生素E的人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的人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的人死亡率增加16%。没有证据说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硒可能减少死亡率。2005年,另一项关于维生素E的综合分析也得出:人们每日摄入400IU的维生素E可增10%的死亡率〔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维生素类与抗氧化剂别拉科维奇等在2004年10月2日的?柳叶刀?报道,对170000名维生素服用者的14次试验综合分析后发现,服用维生素及抗氧化剂者比不服者患食道癌的风险要大。2021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发现,健康成年人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对身体有害。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不会起到防止罹患心脏病或癌症的作用。一些研究甚至认为过量服用某些维生素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如维生素E被认为与肺癌有关。维生素C复原六价铬能增加染色体断裂和基因突变,这种增加的遗传损伤可能来自于六价铬所致的细胞周期G2期DNA错配修复。维生素C能导致有害DNA复合物的产生,对染色体形成阻隔,这个过程可能诱发癌细胞的形成。其他添加剂的三致作用添加剂的三致作用多重性Claxton等对致癌化学物所进行致突变试验,发现300种致癌物中有90%具有致突变作用。在食品添加剂中,姜黄素、淡红、苋菜红、丽春红4R、赤藓红、褐色FK、亚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BHA和糖精既是致癌剂,又是致诱变剂。Sasaki等研究了6类39种食品添加剂的DNA损伤率较高,涉及多个脏器,其中以合成色素的遗传毒性最强,有些剂量与ADI值非常接近。苋菜红、谷氨酸钠、丁化羟基茴香醚、糖精和阿斯巴甜是致畸物质。四、过敏与不耐受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对食品的分级合成色素防腐剂类亚硫酸盐与二氧化硫风味促进剂和香精香精香料香料中很多物质能引起呼吸道炎症、咳嗽、喉头水肿、支气管哮喘、皮肤瘙痒、皮肤划痕症、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口腔炎等。某些天然植物性精油与皮肤接触产生一定程度刺激甚至致敏。约占所有精油的12.4%,复方精油约占1.8%~3.8%。较为常见的过敏作用包括光刺激过敏、显性香精过敏皮肤炎、隐性香精过敏皮肤炎、接触过敏性皮肤炎。香水和其他化装品中的香味物质会引起过敏性皮炎;香味化学成分与食品香料化学成分根本一致,也有可能造成过敏。在皮肤病学的标准皮肤过敏试验中,一般采用秘鲁香液作为试验物进行试验。秘鲁香液与食品香料或风味物质(如香兰素、丁子香酚、肉桂醛)有30~40种相同的化学成分,经过香液排除饮食后,47%病人得到长期恢复。大局部香精都能在植物中发现很难查明到底是哪种化学物质造成了过敏反响,就难以有效设计饮食以防止过敏。抗氧化剂BHA和BHT引起支气管痉挛、鼻炎和非免疫机制的风疹。对BHA和BHT的不耐受反响率约为8%。BHA与人类的风疹、血管水肿和哮喘有联系。爆发接触性敏感症和慢性风疹丙二醇(PG)香精溶剂食品工业溶剂:使蛋糕具有松软的组织结构。生产者会大量使用,曾经在每千克蛋糕中发现了5g丙二醇。Hannuksela和Forstrom发现38名丙二醇接触性敏感症病人摄入2~15g丙二醇后,其中15名病人发生了大范围皮疹(皮肤发红),食用3-16h后出现大范围皮疹〔皮肤发红〕不进行治疗,24-48h后病症可自行消退。其中1名病人出现严重的皮疹,需要药物治疗。用于化装品,造成接触性过敏症。动植物源性提取物肉质嫩化剂——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致敏原,可能是某些肉制品引起过敏的原因,在评估牛肉和猪肉的致敏性时应考虑木瓜蛋白酶这一因素。生产工作场所还能通过呼吸道吸入木瓜蛋白酶。胭脂虫红〔carmine〕是南美或金丝雀岛的一种干昆虫提取物,已确定引起过敏症。特点:IgE介导型过敏反响。其他糖精引起皮肤瘙痒症、日光性过敏性皮炎(以脱屑性红斑及浮肿性丘疹为主)。阿斯巴甜能有诱发风疹和血管水肿。维生素A使抗体增加、细胞介导和巨噬细胞免疫反响增强,维生素A能加剧已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五、引起儿童多动症五、引起儿童多动症1964年,Feingold发现低分子量食用合成色素对敏感个体能产生行为紊乱,柠檬黄能引起儿童多动症。包括Feingold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宣称从儿童饮食中去除这些人造成分后,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行为明显改善。也有一些研究与Feingold的结果相抵触。发现只有非常年幼孩子对合成食物添加剂产生不良反响。五、引起儿童多动症五、引起儿童多动症受英国食品标准局委托,南安普敦大学2004-2007年对合成色素影响儿童行为进行进一步研究。对象为筛选的153名3岁及144名8-9岁儿童研究。试验饮料含苯甲酸钠和1到2种合成色素混合物〔A或B〕或抚慰剂混合物。结果说明,2个年龄组饮用“混合物A〞后的指标有微弱的统计学意义。“混合物B〞组在8~9岁组有微小的作用,但对3岁组没有影响,这些儿童个体反响差异很大。南安普顿的研究者没有证明食品添加剂引发临床定义的ADHD。六、干扰机体正常代谢蔗糖脂肪酸酯〔Olestra〕由蔗糖与C8~C22等食用脂肪酸合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简称蔗糖酯。美国FDA1996年批准使用于休闲食品。蔗糖酯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外表活性剂,热量的脂肪的替代产品。已成为仅次于单甘油酯、山梨醇酯和丙二醇酯的第四大食品乳化剂品种。通过肠胃道时不被胰脂肪酶水解,在人体消化系统不能吸收,被直接排出体外。进入体内后能以胶束的形式将血液中的胆固醇带出体外。蔗糖酯也会阻碍脂溶性维生素A、D、E的吸收,敏感个体还会发生腹胀及痉挛等。饱和脂肪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反式不饱和脂肪酸饱和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2个氢原子结合)以單鍵連接。不饱和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1个氢原子结合)以双键连接,”顺式“结构。不饱和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1个氢原子结合)以双键连接,”反式“结构。脂肪酸由4到24个碳原子组成的链。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室温下是固态。当链中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顺式〔cis〕键看起来象U型,反式〔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多,仅有少部份动物性油脂中少量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植物油加氢可将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占8%~70%。人造奶油常用于面包店松饼、爽脆的饼干、微波炉爆米花和快餐店的油炸薯条,可替代牛油、猪油和椰油等。主要危害:增加罹患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氢化油对心脏的危害是饱和脂肪的两倍,是潜在的动脉硬化原因之一。增加人体血液的粘稠度和凝聚力,易导致血栓的形成;糖尿病机率增加,肥胖症机率增加。通过胎盘或乳汁,胎儿或婴儿被动地摄入反式脂肪酸,胎儿和新生儿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婴儿体重缺乏。哺乳期妇女母乳质量不佳。男性睾丸酮分泌减少,精液制造异常,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响。食盐钠是维持生命的一种必需成分,一般每日钠的摄入不要超过1500mg〔餐桌上的食盐实际上含有40%钠和60%氯化物〕。老年人摄入钠应更少,以抵消血压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增高的倾向。超过50岁的人应该尽量控制在1300mg,超过70岁的人控制目标应该是1200mg。消费者食物中四分之三的钠并非来自厨房制作的三餐饮食,而是来源于加工的预包装食品以及局部含盐的未加工食物。当摄入超过身体所需的食盐,造成机体水钠潴留,增加血液的容量,促使心脏搏动负荷更大;同时会使静脉和动脉变得狭窄,会使血压升高。高果糖浆高果糖浆是以蔗糖或淀粉为原料制取果葡糖浆,经精制、异构化、离子交换、浓缩,得高果糖浆。与传统甜味剂相比,甜味来得快且更容易与其它食物成分相混合。高果糖广泛用于冷冻食品,也用于全麦面包、汉堡包和松饼,使面包具有诱人的深褐色并且质感松软,还可以加进啤酒、熏肉、意式面条调味酱、软饮料,甚至西红柿酱中。可能会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危险;高果糖浆的化学结构能刺激食欲,可能会使肝脏输出更多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和危害心脏;抑制贮藏在体内的铬,三价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维持胆固醇、胰岛素和血糖的正常水平方面起重要作用。食用酸世界上每年生产60多万吨柠檬酸。食品业柠檬酸使食品或饮料更具清爽口味,同时也用它来保鲜。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份调查说明,近年来患牙病越来越多,与柠檬酸等酸味剂大量使用有关。儿童每天大量进食含有柠檬酸的食品和饮料,使食用者的牙齿受到腐蚀的风险较高。动物试验也证实柠檬酸对牙齿具有腐蚀作用。汽水、可乐类食品所含的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碳酸饮料大量喝碳酸饮料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更高。喝无糖碳酸饮料者患心脏病风险并不亚于喝普通碳酸饮料者,两者患新陈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相同。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小组追踪调查了居住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弗雷明汉镇的9000名中年男女,2007年7月23日在美国医学杂志?循环?网站发表了研究报告。在接受调查者中,每天至少喝一瓶碳酸饮料者与不经常喝碳酸饮料者相比,患新陈代谢综合征的人多48%。这些患上新陈代谢综合征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更高,更易腰围增大,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升高。目前还没患有新陈代谢综合征的人,如果一直保持每天至少喝一瓶碳酸饮料的习惯,4年后患上这种病的风险要比不经常喝碳酸饮料者高44%。

其他报道赤藓红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而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高剂量姜黄素喂猪时增加了猪甲状腺重量和导致严重的甲状腺损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酸性和腐蚀性较强,胃酸过多者和儿童,不宜食用。山梨醇和甘露醇可使肠道功能紊乱。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影响肺、肝、肾和甲状腺的代谢活动,造成血液凝结,促进或抑制致癌作用。七、食品添加剂联合作用目前,对某些添加剂同时使用时是否产生危害还不清楚,一个人一餐饮食所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就可能12~60种,是否产生联合作用,人体所需要承受的损害累积和危害物质量的累积值得关注;生产企业复配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几乎都没有进行过毒理学试验,单一“平安〞的物质,复配后可能产生联合作用,某些成分也可能与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其他品种重叠而导致单一品种平安限量下移。将苋菜红、海棠素〔Hypericine〕和吐温-60三种物质单独给予小鼠时,没有任何毒性反响。但三种同时使用时一周内受试小鼠全部死亡。七、食品添加剂联合作用采用四种主要添加剂混合物〔山梨醇、谷氨酸钠、苯甲酸、丙二醇〕或6种典型合成色素混合物〔赤藓红、诱惑红、胭脂红、亮蓝、柠檬黄和坚牢绿〕处理原代鼠肝细胞,显示出色素混合物本身在体外就对细胞有毒性,减少了细胞的生存能力,减低了糖原和尿素合成能力。混合色素增加了Trp-P-1对细胞的毒性。1993年,Gardner和Lawrence发现软饮料中的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能反响生成苯。许多食物和饮料中都可能同时存在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欧洲调查发现,英法两国一些软饮料中的苯含量已经大大高于其规定的饮水苯含量的标准。研究了亮蓝与L-谷氨酸,喹啉黄与阿斯巴甜的联合作用。在添加剂存在的环境,采用小鼠NB2a成神经细胞瘤细胞分化。观察到亮蓝与L-谷氨酸,喹啉黄与阿斯巴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这些资料提示个别地和在组合摄取对于通常化学的实体的细胞效果的含意。维生素C存在可增强六价铬的诱变性和DNA损伤。山梨酸与食物中含铁氧化物或添加物结合成可能致癌物。第三局部中国的法规与标准我国唯一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使用过程中有关卫生和平安问题做出规定的国家法律。有二十余项条款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要求及其监督管理有关。九个条款直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有关法律规定。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卫生〞中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方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方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经营、使用。第四十四和四十五条还对违反?食品卫生法?中有关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以及标签标示要求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行政处分条款。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方法明确规定需要申报的添加剂范围以及申报资料的要求;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并实施卫生许可证制度;明确提出对食品添加剂经营者的卫生要求;调整了对复合添加剂的管理方式和要求;进一步提出对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和说明书的要求;增加了对标准的重审和修订条款;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和卫生管理提出要求;对新开发的食品添加剂,取消三年的行政保护内容;对食品卫生检验单位进行食品添加剂检验进行了明确要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四项重要原那么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质量缺陷;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等需要行政许可的事项作出了规定。有关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T14156-1993〕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1994〕食品平安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2003〕

GB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标准的框架结构

附录A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附录A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附录A2:食品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附录A3: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附录A4: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附录B-附录D附录B食品用香料名单附录B1: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附录B2:食品用天然等同香料名单附录B3:食品用人造香料名单附录C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附录C1: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附录C2: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附录D胶姆糖中胶基物质及其配料名单附录E、附录F

资料性附录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范围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那么、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该标准适用于所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者。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参加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香料、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在到达食品添加剂预期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残留量食品添加剂及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使用原那么使用目的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份;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带入原那么除了直接添加外,在以下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带入食品中: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配料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功能类别(略〕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胶姆糖根底剂等22类食品分类系统的根本内容食品分类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添加剂使用范围,对食品类别采用标准化表示方法,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是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的定位方法。食品分类系统适用于所有食品,包括那些不允许使用添加剂的食品。1、分层级的系统,四级分类17个一级类,96个二级类,164个三级类,99个四级类2、基于食品在市场上的产品表述名称3、将残留原那么考虑在内不需对混合食品进行特别表述分类系统在GB2760中的应用每一食品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使用量。上一层级食品类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量,同样适用于下一层级的食品。尤其便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品进行检索。关于使用条件的附录从食品添加剂品种出发,规定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270种〕从食品类别出发,规定各类食品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17大类〕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68种〕规定了不适用表3所列添加剂的食品类别专门列出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04种〕、酶制剂〔44种〕、胶姆糖根底剂〔55种〕如何使用GB2760-2007GB2760-2007提供了两种检索途径:一是根据添加剂品种检索;二是根据食品类别检索,比1996版更便于用户使用。按添加剂检索查询附录A1查询附录A4是否附录A3中物质按附录A1的条件用于确定的食品〔包括分类系统下一级的所有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除附录A1和A4外的其它食品结果1否是结果2确定使用条件按食品检索是否附录A4中食品查询附录A2确定许可品种及使用条件按附录A2的条件使用确定的品种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附录A3的品种结果2是否结果1按食品检索〔查询表2〕第一步:定位食品在分类表中的位置第二步:查阅附录A2相关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及使用条件;第三步:查阅上一级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及使用条件,直至分类系统第一级;第四步:汇总第三步中的查询结果。GB14880-19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列出了我国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品种包括GB14880-1994、GB2760-1996以及卫生部每年公告名单中规定的营养强化剂品种。已从GB2760-2007中独立出,更新GB14880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系列〕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是保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卫生平安的前提。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近2000种,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500多种我国仅制定发布了240种质量标准,包括GB以及HG、QB、LY、SB和SC等行业标准。约60%被批准使用多年的食品添加剂至今仍未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国标或行业标准〕。质量指标内容外观含量纯度微生物指标毒物指标铅、砷、重金属及铬、铜、镉、贡、锌等有害金属指标各种指标的测定方法枯燥失重、灼烧残渣、不溶物、残存溶剂等指标。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仅发布了90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尚不到我国批准直接使用品种的19%;48项是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检测方法标准42项涉及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以外其他类别的食品添加剂。考虑到每项检测方法标准只能用于局部食品基质,那么现有的检测方法标准所能覆盖的食品类别及食品添加剂品种更少。考虑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工品事件,我国现有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相关检测标准的数量更是有限。GB7718-2004预报装食品标签通那么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的产品名称或种类名称标示。如蔗糖脂肪酸酯在食品标签上可以标示为乳化剂,也可以标示为蔗糖脂肪酸酯。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对这三类添加剂进行重点标识管理。一种食品添加2种或2种以上着色剂时,可标示类别名称:着色剂,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GB/T12493规定的代码。如某食品添加了姜黄、菊花黄浸膏可以标示为:“着色剂(102、113)〞,另一食品添加了诱惑红、玫瑰茄红,可以标示为:“着色剂(012、125)〞。新品种和需要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品种的审批〔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请表;〔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3〕名称及其来源;〔4〕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和理化特性〔来源于动植物的,假设无以上资料应提供主要成分〕;〔5〕使用范围及使用量;〔6〕生产工艺;〔7〕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及编制说明;〔8〕标签〔含说明书〕样稿;〔9〕国内外有关平安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10〕食品中该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1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平安性评价报告、三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卫生学检验报告;〔12〕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13〕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平安性评价资料;〔14〕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另附食品添加剂样品30克。提交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8份。申报新品种提交资料申报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1〕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申请表;〔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3〕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4〕生产工艺;〔5〕标签〔含说明书〕样稿;〔6〕国内外有关平安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7〕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8〕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9〕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提交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8份。申请进口新品种和

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

提交资料:1、2所需要提供的资料生产国〔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每个产品一份证明文件原件。无法提供证明文件原件的,须由文件出具单位确认,或由我国驻产品生产国使〔领〕馆确认;应载明文件出具单位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和出具文件的日期;应是产品生产国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出具,并有出具单位印章或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名;所载明的产品生产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应与所申报的内容完全一致;凡载明有效期的,申报产品的时间应在有效期内;证明文件中文译文应有中国公证机关的公证。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申请进口新品种和

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

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要求〕每个产品一份委托书原件;应载明出具单位名称、受委托单位名称、委托申报产品名称、委托事项和委托书出具日期;应有出具单位印章或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名;载明的出具单位应与申报产品生产企业完全一致;载明的受委托单位应与申报单位完全一致;载明的产品名称应与申报产品名称完全一致;凡载明有效期的,申报产品的时间应在有效期内;受委托单位再次委托其他单位申报产品时,应出具产品生产企业的认可文件;委托书中文译文应有中国公证机关的公证。

食品添加剂生产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生产企业申请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时,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资料:申请表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名单生产条件、设备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或标准连续三批产品的卫生学检验报告标签〔含说明书〕食品添加剂生产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与产品类型、数量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设施,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企业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制度。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将没有同一个使用范围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用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不得使用超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非食用物质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应当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不得销售。食品添加剂产品标识、说明书要求1、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2、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3、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平安本卷须知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4、复合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按〔2〕、〔3〕规定标识外,还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5、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不得有扩大使用范围或夸大使用效果的宣传内容。食品添加剂经营经营者必须有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和营业场所。销售和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经营者购入食品添加剂时,应当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与标识使用食品添加剂原那么使用食品添加剂原那么加工助剂在到达一定加工目的后,最好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被破坏或排除;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以参加食品营养强化剂外,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食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参加。不得参加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等。应注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假设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变化。须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商店购置。购置时应向食品添加剂的供货商索取卫生许可证和检验报告单,应注意许可工程和发证日期。不得使用非定点厂、无生产许可证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销售和使用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应含有其他有毒杂质。使用的复合食品添加剂中的各单项物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各有关规定。是复合添加剂时应在许可证上必须有标明;使用新的食品添加剂,应事先提出卫生学评价资料和实际使用的依据,经逐级审批后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局批准,按规定执行。使用食品添加剂原那么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品种和质量标准,并按我国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出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进口国规定或国际标准。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根据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A规定,在表A.1和A.2中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如:同色泽的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标准中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以防腐剂为例,两种防腐剂:2-苯基苯酚钠盐用A表示(经查询标准,其最大使用量0.95g/kg)、2,4-二氯苯氧乙酸用B表示(最大使用量0.01g/kg),在混合使用时A/0.95+B/0.01≤1。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平安、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在国际上有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称呼。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具体限制,需要执行特定标准,如NY/T392-2000?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那么?。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方法?的规定使用;符合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购置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检验检疫机构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有适用禁忌与平安本卷须知的,应有警示性标示。复合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使用范围、使用量进行;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配备有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照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并制定“三专一管〞即专人管理、专人领用、专人使用和统一管理的原那么。每次使用须有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予以保存。JECFA、CAC

与食品添加剂标准

FAO/WHOFAO/WHOCCFA的职权范围CCFA制定标准的8步程序第1步:根据“确定工作重点的准那么〞,CAC大会决定制定某食品添加剂标准后,委托CCFA承担此项工作;第2步:秘书处安排该标准建议稿的起草工作。通常由CCFA成立的标准起草小组完成;第3步:送发该标准草案建议稿至各成员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征求意见;第4步:秘书处将收集的讨论意见交CCFA,以便进行修改工作;第5步:秘书处将标准草案建议稿提交大会或执委会,大会或执委会将“标准草案建议稿〞采纳为“标准草案〞;第6步:秘书处将标准草案送交成员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以便对其进行讨论;第7步:秘书处将收集的讨论意见再次送交CCFA,CCFA考虑这些意见并修改标准草案;第8步:秘书处将标准草案连同各成员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对标准草案的书面意见提交给大会,在第8步加以修改后采纳为法典标准或退回第7步。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

〔GSFA〕1992年的CCFAC第24次会议上由丹麦和荷兰提出制定GSFA〕,以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GSFA汇总了法典各产品标准中涉及的添加剂条款,将这些条款按照新的格式要求列入GSFA。GSFA在2007年公布了最新的?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第八版〔CXS-192〕。GSFA的7个组成局部序言附件A(导那么)附件B(食品分类系统)附件C(食品添加剂索引)表1(以添加剂类别为序,在某类食品或个别食物中的最大使用量)表2(以食品类别为序,某类或某种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及其使用的特殊规定)表3(可在各类食品中依照GMP使用的添加剂)GSFA的特点包括添加剂使用总原那么、进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残留物说明、食品分类系统释义、标准的重审和修订等内容,对添加剂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标准作用。在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类别标准化编码处理的根底上,建立了两套编排格式,规定了不同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及使用量以及不同食品品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量。纵向和横向的查询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了最大可能的准确和便捷。表1按照食品添加剂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排序,限定了每一种或一组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食品以及允许的最大用量,并在每种添加剂的名称后标注国际代码编号(INS编号)和功能类别;表2与表l的资料内容相同,按照食品类别排序,便于查找。表3列出了“未规定ADI〞的添加剂,当这些添加剂按照该标准前言中的良好生产标准(GMP)适量使用时,原那么上允许在所有食品中使用。表3的附录列出了该表所不能适用的食品类别或个别食品,这些食品类别的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表1和表2中的规定。FAO和WHO在为JECFA选择成员的专业方面是互补的。FAO侧重选择为食品添加剂质量和纯度制定规格、评估食品中兽药残留方面的专家。WHO选择的成员侧重考虑毒理学评估专业领域。FAO和WHO均可邀请评估摄入的专家参与。JECFA将评议结果中的毒理学评价局部〔ADI值〕在WHO,FoodAdditivesSeries报告中报道,由WHO出版发行,对添加剂的规格标准及分析方法等在WHO,FoodandNutritionPaper〔FNP〕报告上公布,由FAO出版发行。JECFA效劳对象每次会议只涉及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天然毒素或②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中的一个。1956年召开第一次会议至2007年底,JECFA已召开68次会议,评议结果不定期公布。CCFA制定的食品添加剂法典是在JECFA评价推荐的根底上进行审议和认可的。JECFA的规定虽然没有法规的作用,但其数据具有权威性。CCFA对JECFA所通过的各种食品添加剂标准、试验方法、平安性评价等进行审议和认可,再提交CAC复审后公布,以期在广泛的国际贸易中,制定统一的实验方法和评价等,克服由于各国法规不同造成贸易上的障碍。作为科学建议机构为FAO/WHO及其成员国政府和CAC效劳。早期,JECFA会议根本上每年召开一次。现在JECFA每年召开两次会议JECFA的工作程序JECFA对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和天然毒物的工作程序①详细阐述评估平安的原那么;②进行毒理学评价,制定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s)或耐受摄入量;③准备食品添加剂纯度的规格;④评估摄入。JECFA对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工作程序①详细阐述评估平安的原那么;②制定ADIs和建议的最大残留量(MRLs);③决定检测和/或定量食品中残留量的适当分析方法的标准。JECFA以纯科学的立场评估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物质的平安性,并制定了通用的标准供各国参考。评估内容JECFA建议将食品添加剂分四类管理第一类〔GRAS),即一般认为是平安的物质,按正常需要使用,不需建立ADI值第二类〔A类〕A1类毒理学性质已经清楚,可使用并有正式的ADI值A2类毒理学资料不完善,已暂订ADI,暂允许用于食品第三类(B类),毒理学资料缺乏,未建立ADI值第四类(C类),原那么上为禁止使用的添加剂C1类,认为是不平安的C2类,只限于某些特殊用途的食品。JECFA近几年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各国允许使用品种接近。CCFA和JECFA的关系第四局部美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与规定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

第201款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加工、处理、包装、运输、贮藏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进入食品并成为食品一局部的任何物质,包括:直接食品添加剂。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直接参加食品中的物质;间接食品添加剂。指由于包装、贮存或其他加工处理过程,在合理的预期下,痕量水平转移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配料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局部,这是美国与大多数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不同之处。定义与范围根本法-联邦食品、药品和化装品法〔FD&C〕FD&C食品添加剂补充法案FD&C着色剂补充法案联邦法规第21主题“食品和药品〞:70-74;80-82:着色剂具体规定170-186:食品添加剂FEMA:食用香料充分日第21主题170.3定义这一章列出了相关定义和食品分类。第一,食品添加剂,是指包括所有未被本法规201款豁免的,具有明确的或有理由认为合理的预期用途的,直接或间接地,或者成为食品的一种成分,或者会影响食品特征的所有物质。用于生产食品容器和包装物的材料必须符合如下定义:有理由认为它会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被包装在容器中的食品的成分,或影响其特征的所有物质。“影响食品特征〞不包括物理性影响,如保护包装的内容物,维护形状和防止水分损失。如包装物的成分没有从包装物迁移到食品中,它不会成为食品的成分,那么不属食品添加剂。某种不会成为食品成分的物质,但在食品加工中应用了,例如,在制备某一种食品配料时,能赋予食品不同香气、组织或其他食品特征者,可能属于食品添加剂。第二,无需列入法规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指凡与食品接触的物品〔即食品的包装和食品的加工设备〕中所用的物质,如其迁移至或有理由认为可能迁移至食品中的量是微缺乏道的,那么可根据170.39条的规定,无需列入食品添加剂法规中。美国规定,食品中公认为可平安使用的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但对这类物质的使用也实行严格管理。FDA已推行一项新的公认平安物质的通报系统,即由生产企业向FDA提交其产品,根据其用途属于公认平安物质的报告,FDA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80天〕,向申请人发信确认或否认申请的物质的公认平安性。参加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分类主要的食品平安监管部门联邦食品、药品和化装品法〔FFDCA〕是美国食品平安方面最主要的法律之一。赋予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管理食品、食品成分的权利。联邦法规(CFR)第二十一主题“食品和药品〞中的70~74,80~82局部是关于色素的具体法规规定,170~186局部是有关其他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包括一般性条款(包括通那么、包装和标识、平安性评估等)、申请、品种名单、认证等内容。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美国以每个添加剂品种为一小节,包括对其规格标准、使用规定以及标签标识要求。FD&C食品添加剂补充法案,分别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贯彻实施。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最大允许用量和标签表示方法。FDA负责食品添加剂上市前的审批。规定出售食品添加剂之前需经毒理学试验,要求生产者证实其使用平安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平安和效果的责任由制造商承担,但对已列入GRAS者例外,凡新的食品添加剂在得到FDA批准之前,绝对不能生产和使用。该补充法案豁免了两类物质的审批程序。立法与标准概况第一类物质是指所有1958年之前经FDA或美国农业部〔USDA〕确定为平安的物质,即前批准物质,例如午餐肉中使用的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第二类物质是通常认为平安的物质〔GRAS〕。GRAS物质是根据1958年以前食品中广泛使用的历史或发表的科学文献依据,专家组认定其使用的平安性的物质,如糖、盐、谷氨酸钠和其它数百种物质一起被划分为GRAS物质。1958年以来,FDA和USDA根据最新的科学信息对所有前批准物质和GRAS物质进行连续监测。一旦有证据说明可能存在平安问题,联邦当局就会禁止其使用或要求进行进一步研究。〔三〕FD&C色素补充法案1960年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色素管理的法案――FD&C色素补充法案,将色素从食品添加剂中划分出来单独管理,并将色素分为有证及无证两种,前者是人造色素,后者是天然色素,两者的生产者均要向FDA证实其纯度及平安性。要求用于食品、药品、化装品和某些医疗设备的色素在上市前必须通过FDA批准。与其他食品添加剂相比,只有经过进一步测试证实其平安性之后才可以继续使用法案公布之前使用的色素。原来使用的200种色素中有90余种被认为是平安的,其余的或者由FDA禁止使用或者被食品工业所废弃。FDA要求国内和国外生产商提交每批货物的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确认每批色素符合相应的规格标准。美国联邦法典〔CFR〕第21主题有关食品添加剂目录21CFR70〔着色剂〕21CFR71〔着色剂申请〕21CFR73〔免除产品证书的着色剂〕21CFR74〔需要产品证书的着色剂〕21CFR80〔着色剂产品证书〕21CFR81〔暂时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的规格和说明〕21CFR82〔暂时允许使用的颜色和定义〕21CFR108.2521CFR108.3521CFR170〔食品添加剂〕21CFR171(食品添加剂的申请〕21CFR172〔直接使用的添加剂〕美国联邦法典〔CFR〕第21主题有关食品添加剂目录21CFR173〔辅助性食品添加剂〕21CFR174〔间接使用的:总论〕21CFR175〔间接使用的:黏合剂和涂料〕21CFR176〔间接使用的:纸〕21CFR177〔间接使用的:聚合物〕21CFR178〔间接使用的:辅料、消毒剂〕21CFR179〔辐照〕21CFR180〔临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21CFR181〔过去批准的配料〕21CFR182〔GRAS〕21CFR184〔可直接参加的GRAS〕21CFR186〔间接参加的GRAS〕FDA可疑食品行政扣留最终法规说明美国除每年4月1日全面公布更新的联邦法规CFR。新食品添加剂〔色素〕上市前申请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容许量凡起相似或相关机理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将被视为同一个类别,没有相反证据如添加剂的毒理作用的被视为相关的食品添加剂。相关的食品添加剂的容许量计算:可按其中存在的一个普通成分来限量按所具有的生理活性〔如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来限量按所具有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总量来限量。某一食品中或外表存在两种以上同一类食品添加剂,该类添加剂总容许用量按这一类食品添加剂中具有最低容许用量的那个品种来定量,例外:有方法测出所存在的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容许量,有证据说明拟使用的组合添加剂对所需实现的物理或工艺效果采用较高容许量是合理、平安。某种食品残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添加剂,并有有效的方法可测出每一种残留物的量,那么可按下述方式来确定各残留物的总量是否在容许量之内:〔1〕测定每一种残留物的量。〔2〕将添加剂使用容许量除以每个残存量,再乘上100,以确定残留成分的百分率。〔3〕将各百分率相加,即可得所有残留物的百分率。各百分率之和不应超过100%。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现一些食品添加剂使用了标签上没有标明的活性成分或标注与实际含量不符。FDA〔2007年7月〕宣布,今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必须检验并标明产品中的所有成分。据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报道,新规定涉及质量管理程序、生产地点的设计和建造以及对成分的检验等,适用于生产、包装和标注销往美国市场的食品添加剂的国内外公司,目的是确保这类产品中不会出现维生素含量不符合要求或掺入错误成分。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相信他们购置的商品包含标签所标注的成分。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食品用化学品法典〔第五版〕内容关于美国境内食品化学品的质量与纯度方面的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GRAS物质、以及任何其他食品原材料方面的信息;915种食品化学品的标准专论。适用范围FCC收录的规格与标准只针对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通过GMP认证的、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物质。全书结构〔五大局部〕关于FCC规格、检验与化验的总条款与要求专论〔MONOGRAPHS〕,包括保存的915个化学专论和增加了52个新的专论。香料化学品〔FLAVORCHEMICALS〕;物质的红外光谱〔INFRAREDSPECTRA〕;检验与化验(GENERALTESTSANDASSAYS)。第五局部

欧盟的标准与规定管理的三个层次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1、未加工食品2、所有瓶装或包装水3、乳、半脱脂乳和脱脂乳,巴氏杀菌法的或灭菌的〔包括UHT灭菌〕4、巧克力乳5、发酵乳〔未调味的〕6、保鲜乳7、酪乳〔未调味的〕8、稀奶油和稀奶油粉〔未调味的〕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25、Korn/Kornbrand〔传统上产自德国或以德语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地区并不参加任何添加剂的粮谷白酒〕、水果烈性酒饮料、水果烈性酒、茴香利口酒〔Ouzo,一种希腊产的无色不甜的烈性酒〕、意大利果渣白兰地〔Grappa〕、克利特葡萄渣蒸馏酒〔TsikoudiafromCrete〕、马其顿齐普罗酒〔TsipourofromMacedonia〕、塞萨利齐普罗酒〔TsipourofromThessaly〕、泰西利齐普罗酒〔TsipourofromTyrnavos〕、卢森堡果渣白兰地〔EaudeviedemarcMarquenationaleluxembourgeoise〕、卢森堡黑麦白兰地〔EaudeviedeseigleMarquenationaleluxembourgeoise〕、伦敦金酒26、萨姆布卡酒、樱桃利乔酒和意大利茴香利口酒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27、桑格里厄汽酒、西班牙甜葡萄酒和Zurra〔在桑格利亚酒和西班牙甜葡萄酒中参加白兰地或葡萄蒸馏酒所获得的饮料〕28、葡萄酒醋29、婴儿和儿童食品30、蜂蜜31、麦芽和麦芽制品32、熟化和未熟化的干酪〔未调味的〕33、来自绵羊和山羊乳的黄油欧盟法规与标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供食品中使用的甜味剂指令94/35/EC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供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指令94/36/EC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供食品中使用的除着色剂和甜味剂以外的其它食品添加剂指令95/2/EC使用框架指令89/107/EEC〔框架〕协调成员国有关人类消费用食品的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趋于一致。该框架标准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纲领性文件,在该标准的指引下,形成了着色剂、甜味剂以及两者以外的物质的使用范围指令。指令要求逐步建立准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清单及其使用的通用标准。大多数食品添加剂使用时都有一定的使用限量,没有规定使用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良好生产标准GMP。附件1列出了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录附件2列出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使用特定指令94/36/EC〔着色剂〕规定着色剂是指给食品添加或恢复颜色的物质。包括①食品的天然成分以及源自天然但通常不作为食品着色成分消费,也不作为食品特征成分的物质。②从食品和其他天然物质中萃取得到的制品。着色剂不包括在食品加工中由于变色作用生成或复合食品加工中形成的物质。该指令分别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清单,包括:许可使用的清单不得含有食品着色剂的清单可以使用某些着色剂的似乎品清单仅可以用于某些用途的着色剂清单可按适量原那么用于食品的着色剂清单使用特定指令94/35/EC〔甜味剂〕规定了食品甜味剂许可使用的清单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定义了“不加糖〞、“降能〞的定义。“不加糖〞指没有添加任何的单糖或双糖或其他利用甜味特性而使用的食品;“降能〞指与原始的食品或相似的产品相比,能量值至少减少30%。规定了食品使用了甜味剂的标签信息警示要求。使用特定指令纯度标准指令欧盟食品标签法令管理日本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定义与范围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参加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包括在一般食品添加剂中。将食品加工、制造、保存过程中,

以添加、混合、浸润或其它方式使用的成份定义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料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管理执行机构农林水产省水产厅负责水产品的经营、加工与流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渔业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等,侧重于行业生产管理。消费平安局负责产品标识、价格对策、水产品质量平安、水产养殖用药、水产品生产过程风险管理和风险通报等,侧重于消费者利益保护。食品平安危机管理小组〔2003年9月1日在消费平安局下设立〕:制定并指导实施重大食品平安事件对策。依据农林标准法〔JAS〕负责相关的食品风险管理工作,主要领域包括进口食品质量标签和有机食品等问题。厚生劳动省〔健康、劳动与福利部,MHLW〕食品平安法食品平安根本法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实施条例列出指定食品添加剂清单。2006年5月16日,日本食品卫生法实施条例列出的指定食品添加剂共360种。列出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使用目的、允许使用的食品、在食物中使用最大限量。截止2021年4月,已制定出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31类284种添加剂的使用规格和限量;对另外的294种添加剂的功能加以明确界定,但还未制定相应的使用规格和限量。对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要求、审批过程、进口申报、产品检验等做出了详细规定。101号临时措施法案食品添加剂来源分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复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响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分类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分类日本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达1555种〔截止2004年4月〕指定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合成添剂,344种。已有使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尚未制定使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即存添加剂〔现用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历史长,被认为是平安的天然添加剂。492种。

1996年4月日本厚生省公布了一批即存食品添加剂名单。名单内的品种不受食品卫生法的约束,因此继续允许这些食品添加剂的经销、制造、进口等营销活动。不包括应用化学反响原理获得的物质或用化学手段合成的化合物,大多为天然植物提取物。

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分类天然香料:指那些从动物或植物,或动植物混合物中提取的用于食品调味的物质。615种。天然调味剂应该用来源物质名称或其同义词进行申明,并须在产品标签上附有“调味剂〞的字样。通常既作为食品也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有104种。包括甘草粉、红米色素、姜黄等物质。还对以提取物形式制备的添加剂所用的溶剂做出了明确的使用品种和残留量规定。如甲醇的残留量不能超过50μg/g,丙酮不超过30μg/g,正己烷不超过25μg。食品添加剂产品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的申请与审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要求标注物质名称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应按食品卫生法实施条例中表2中列出的物质名称或同义词来标注,也可按厚生省环境健康局的公告中给出的缩略语来标明。如果和其他同样功能的食品添加剂一起使用,应按照该公告中的例如用简化的方式来标明。现有的食品添加剂按现有的食品添加剂清单中列出的物质名称来标明也可以按照公告所附的No.1号附件中涉及的商品〔包括商品细目〕名称、同义词、缩略语或分类词来标明。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要求天然风味调节剂应按公告所附的No.2号附件中给出的来源物质名称、同义词来标明附件中未提及的食品添加剂应用可鉴别的学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