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散文诗二首》课时: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审核学生姓名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2.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3.理解作品的主题,品味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感情。学习过程先行预学: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

《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

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

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樱花赞》等。《金色花》:(1)给加点字注音。匿笑(nì)

花瓣(bàn

)

沐浴(yù)

祷告(dǎo

)

菡苔(dàn

)

徘徊(huái

)鼓斜(qī)

荫蔽(yìn)(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比喻受到润泽。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荫蔽:(枝叶)遮蔽。《荷叶·母亲》1.字音字形。梗(gěng)并蒂(dì)花瑞(ruì)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攲(qī)斜

荫蔽(yīn

bì)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指花带来的好兆头:花瑞(情)多而杂乱:繁杂荷花的别称,课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菡萏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莲蓬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徘徊倾斜,歪斜:攲斜(树叶)遮蔽:荫蔽新知研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想一想,两首散文诗在篇幅、语言特点以及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清新、细腻;在内容上,都是通过物象寄托情感,表达童真、母爱的主题。任务二、朗读诗歌,聚焦情感[朗读句子,比较异同]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比较原文和改文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原文)“我不告诉你,妈妈。”(改文)“我不告诉你。”原文多了对妈妈的称呼,比改文更多几分孩子的淘气、撒娇,读时应读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②(原文)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菖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改文)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落的,今晨开满了,在绿叶中间亭亭立着。原文的“却”字写出了作者乍见红莲菡苔开满的惊喜之情,“亭亭地”前置,强调了莲花亭亭玉立的娇美姿态,语言清新细腻,富有韵味。3.[朗读设计,把握情感]从两首散文诗中分别摘录一处情感强烈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读给同学听,参考下页评价表,完成自评和互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荷叶·母亲》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评价表角度具体要求自评互评读音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节奏有恰当的停顿☆☆☆☆☆☆☆☆☆☆语调语调有升降的变化☆☆☆☆☆☆☆☆☆☆语速语速有快慢的变化☆☆☆☆☆☆☆☆☆☆情感饱含情感,配以恰当的神态☆☆☆☆☆☆☆☆☆☆任务三体会想象,探究手法4.[想象画面,理解形象]课文中金色花、荷叶、红莲等景物,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注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填写下表,完成任务。理解现象课文摘录描写景物的句子景物及其特点发挥想象,描绘画面《金色花》①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②繁密、馨香、温柔③“我”化作的金色花微微晃动花蕊,偷偷笑着让沁人心脾的清香散播在树从,温柔地将妈妈裹起来,让带着香味的清风拂过她微微湿润的发际荷叶·母亲》④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⑤莲花:柔弱大荷叶:慈怜、无私⑥抽打着红莲,花瓣左右欲斜,无依无靠,荷叶缓缓倾侧下来,像是在说“别怕,有我在”。荷叶用宽广的怀抱为莲花遮挡雨水,外面风雨大作荷叶下却有一个安稳的港湾。5.【分析手法,深入理解】结合小贴士,思考金色花与荷叶在课文中各有什么作用。小贴士金色花,在印度被视为圣树,木兰科常绿乔木,开金黄色花朵荷、我国常见的水生植物。荷叶外形比较宽大,像撑开的伞。荷花的颜色有红、粉红、白等。在文学作品中,金色花与荷花往往被用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寓意。金色花在文中代表无比纯真、对母亲充满依恋与亲呢的孩子,课文借金色花表达母子之间伟大、纯真的情感。荷叶在文中代表为儿女遮风避雨、无私奉献的母亲,课文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景,表达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庇护之情。三、迁移拓学仿写诗句,抒发情感6.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请你展开想象与联想,仿照下面的示例,选择合适的自然景物,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与感激。【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阵风,妈妈,我要悄悄地拂过你疲惫的脸庞,看着你工作。当你回家时,我要裹挟着春日的芬芳,伴着孩子的笑语萦绕在你身旁。【示例2】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旅行的途中累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辽阔大地上的栖息地。假如我变成了一抹夕阳,妈妈,我要温柔的洒在。你归家的路上,用那金黄色的余晖为你驱散一天的疲惫。当你抬头望向天边,我要将那片绚烂的天空化作无尽的温暖与感激,映照在你眼中。四、反思结学《荷叶.母亲》作者借赞美荷叶来赞美母亲,赞颂母爱,这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我们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再次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而又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成的。这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一声儿不响”,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形象,最五、达标测学1.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B.《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D.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不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父母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B.为了将爱国情怀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从幼儿园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C.《中国诗词大会》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走近古诗词。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怀着无比喜悦的

心情,为伟大的祖国献上由衷的祝福。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和写作手法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B.以小见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莫怀戚的《散步》借一家四口一起散步的小事件,反映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C.《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泰国诗人、作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D.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是她诗歌的三大主题,其作品宣扬了“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