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别学问点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类物质,可用于纺织工业,可造纸;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刺激胃肠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等。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自然产物是棉花,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很多商品纤维素都是由自然纤维素制得的。2.纤维素酶(1)组分: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纤维素能为微生物的生长供应养分。(2)试验验证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图)试验一:试验二:现象:试验一中的滤纸条被分解,比照组试验二中的滤纸条基本无改变。结论:纤维素酶能加快纤维素的分解。(1)纤维素无还原性,而纤维素酶的产物或化学催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具有还原性。(2)除自然环境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外,在草食动物牛、马、羊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而人没有分解纤维素的实力。【典题精练1】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答案】B【解析】通过鉴别培育基上是否形成透亮圈来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初步筛选,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须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试验,并且进行纤维素酶的测定,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解题归纳做该题要明确: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C1酶和Cx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通过鉴别培育基上是否形成透亮圈来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典题精练2】下列关于分别纤维素分解菌的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选择培育后将样品干脆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育基上B.选择培育这一步可省略,但培育出的纤维素分解菌较少C.加入刚果红可以在倒平板时和长出菌落后进行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答案】A【解析】经选择培育后须要进行梯度稀释才可将稀释液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育基上,A错误;选择培育这一步可以省略,但培育出的纤维素分解菌较少,B正确;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育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正确;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D正确。学问点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筛选原理(2)eq\b\lc\\rc\}(\a\vs4\al\co1(刚果红,纤维素))→红色复合物红色消逝、出现透亮圈即:可依据是否产生透亮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方法一中加入NaCl溶液的作用:洗去未和纤维素结合的刚果红染液,留下大大小小的透亮圈(大的透亮圈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实力强)。【典题精练3】分别纤维素分解菌的试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经选择培育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育基上B.富集培育这一步可省略,但培育的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稀释培育后,用刚果红染色D.比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育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育基上【答案】A【解析】经选择培育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育基上;富集培育可省略;经稀释培育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比照能证明经富集培育的确得到了欲分别的微生物。解题归纳做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育基为液体培育基,因培育基中无凝固剂,利用液体培育基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选择培育”是否须要,应依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典题精练4】在加入刚果红的培育基中会出现如下图所示透亮圈,产生的透亮圈是()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由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答案】D【解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能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育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亮圈。学问点三分别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试验设计与评价1.试验流程2.结果分析与评价(1)如何推断培育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何推断选择培育基是否筛选出菌落?比照的培育基在培育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育基制作合格。假如视察到产生透亮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2)分别的结果是否一样?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不仅有细菌,还有霉菌、放线菌等。这些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各不相同,分解纤维素的实力也不相同,所以形成的菌落大小、形态以及透亮圈的大小并不相同。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简单分别得到的是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也可能得到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别结果。对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流程的说明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育基为液体培育基,因为培育基中无凝固剂。利用液体选择培育基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2.为确定得到的细菌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试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3.流程中的“选择培育”是否须要,应依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4.本试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有肯定的区分。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干脆涂布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育基上,分别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育,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繁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育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样。【典题精练5】某试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芽孢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样与培育:称量1g土样置于刚配制的液体培育基中,30℃振荡培育B.接种:为避开培育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经过系列稀释后接种C.选择:所用的固体培育基,作为唯一碳源的是淀粉D.筛选: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到平板中的菌落四周,出现透亮圈的说明此种菌能分解淀粉【答案】A【解析】为了确保分别出的目的菌是从土壤中分别的,所用培育液和仪器等都要严格消毒,所以刚配制的培育基必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才能运用。【典题精练6】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2)在含纤维素的培育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育基培育纤维素分解菌时,培育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别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育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育基甲++++-++培育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推断,培育基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别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别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纤维二糖葡萄糖(2)红透亮圈(3)不能液体培育基不能用于分别单菌落不能培育基中没有纤维素,不能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别和鉴别试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实力、理解实力和试验分析实力。(1)纤维素酶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C1酶、Cx酶催化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CR能与培育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CR-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育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亮圈。(3)培育基甲中未添加琼脂,为液体培育基,液体培育基上不能形成单菌落,故不能用于分别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育基乙中未添加纤维素,不能和CR形成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一、选择题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是(A)A.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B.刚果红可以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C.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酶形成红色复合物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分解菌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解析: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刚果红也不与纤维素酶或者与纤维素分解菌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2.在分别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试验中,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选取深层的土壤作为样品B.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C.可选取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作为样品D.可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天左右,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因此采样时可选择B、C两项所述的环境,或者将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天左右,再从已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绝大多数细菌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而不行选取深层土壤作样品,否则细菌数目很少。3.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育时用液体培育基的目的是(A)A.用液体培育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相宜在液体培育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育基可以使菌体充分利用培育基中的养分物质D.用液体培育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解析:运用液体选择培育基培育纤维素分解菌,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另一方面便于稀释涂布平板。4.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别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D)A.分别尿素分解菌须要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B.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C.两个过程中都须要梯度稀释D.刚果红染色法也可以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解析:分别尿素分解菌的培育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A正确。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分别产生脲酶和纤维素酶,B正确。由于样品中目的菌的浓度较大,所以都要进行梯度稀释,C正确。刚果红染色法仅能用于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D错误。5.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别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A.分别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可把纤维素作为唯一氮源B.该试验中选择培育基与鉴别培育基均为液体培育基C.选择培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别得到所须要的微生物D.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运用到的培育基属于选择培育基解析:分别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可把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A错误;该试验中鉴别培育基为固体培育基,B错误;选择培育基可以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其他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在该试验中,选择培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正确;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运用到的培育基属于鉴别培育基,D错误。6.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可先培育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此时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B.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此时须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四周出现红色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育,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亮圈解析:先培育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须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A、B错误。在含有纤维素的培育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育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育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亮圈,C错误。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若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育后刚果红有可能被此类微生物分解形成透亮圈,D正确。二、非选择题7.分析下面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育基的配方,回答问题:CMC­Na (5~10)g酵母膏 1gKH2PO4 0.25g琼脂 15g土豆汁 100mL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1)此培育基配方中为微生物供应碳源的是CMC­Na、酵母膏、土豆汁。(2)此配方为固体培育基。(依据物理状态)(3)若用此培育基进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还应加入刚果红染料。(4)纤维素分解菌能否在不含纤维素但富含其他有机质的环境中生存?可以。(5)若通过试验测定该培育基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pH,仅凭一次试验能否精确测出?不能。缘由是所限制的pH不是连续的,试验存在误差。解析:(1)培育基中能够供应碳元素的物质称为碳源,该培育基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CMC­Na、酵母膏、土豆汁。(2)该培育基含有凝固剂成分,因此从物理状态上分属于固体培育基。(3)该培育基含有CMC,可以与刚果红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若培育基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则会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透亮圈。(4)由于纤维素分解菌是异养型生物,也可生活在其他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只是数量不如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多。(5)用于微生物试验的步骤一般是固定的,即配制培育基→调pH→灭菌→接种→视察。在不知道微生物生长的酸碱环境时,要把pH调为酸、中、碱类型。由于所限制的pH不是连续的,试验中也可能存在误差等因素,因此仅凭一次试验是不能精确测出其最适pH的。8.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探讨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育基胜利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试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培育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来自培育基中的化合物A。试验须要振荡培育,由此推想“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培育若干天后,应选择培育瓶中化合物A含量削减的培育液,接入新的培育液中连续培育,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4)转为固体培育时,常采纳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接着筛选。(5)试验结束后,运用过的培育基应当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解析:要分别出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微生物,必需依据该微生物的特点,采纳选择培育分别的方法,在培育基中加入有机化合物A,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经过肯定时间培育后使该菌在群落中的数量上升,转为固体培育时,常采纳平板划线法接种,依据培育基配方和培育方法知该微生物为异养需氧型生物,因此,随着微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有机化合物A不断消耗而削减。试验结束后,运用过的培育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以免造成污染。【旁栏思索题】点拨(教材P28)1.本试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的区分如下: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干脆涂布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育基上,干脆分别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育,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鉴别培育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样。2.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地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一般环境。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事实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相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的腐殖土壤中。【旁栏思索题】点拨(教材P29)1.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亮圈较为模糊,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亮圈相区分,因为培育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实力,它们在长时间培育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亮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2.在选择培育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养分条件的微生物得到快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养分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1.提示:探讨开发以纤维素、石油、CO2、H2等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工业微生物,解决工业发酵用粮与人们日常用粮的冲突。2.答:流程图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育(此步是否须要,应依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育基上→选择单菌落→发酵培育专题整合与评估[学问建网][要语必背]1.试验室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运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等。2.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长期保存菌种可以采纳甘油管藏法。3.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活菌数目低。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可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育基分别该细菌。5.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育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依据是否变红进行推断。6.纤维素酶的作用是:纤维素eq\o(→,\s\up17(C1酶),\s\do15(和Cx酶))纤维二糖eq\o(→,\s\up17(葡萄糖),\s\do15(苷酶))葡萄糖。7.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育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亮圈。[学问整合促贯穿]一、微生物的培育与分别技术微生物的养分及功能、培育基的配制原则和类型、无菌操作技术等是进行微生物培育与分别必不行少的学问。通过牛肉膏蛋白胨培育基的制备,以及尝试进行微生物的分别与培育,为学习微生物的菌种选育、生长规律、环境因素及发酵工程打下坚实基础。1.培育基制备: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2.无菌技术:主要指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试验室中常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剂消毒,如培育室的紫外线杀菌及用酒精擦拭双手消毒。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针对培育器具、接种器具和培育基灭菌的方法。另外还需留意操作过程中无菌环境的营造,一是可以在灭菌的接种箱中进行,二是在酒精灯火焰旁边所形成的无菌区进行。3.倒平板:严格依据教材操作步骤进行,倒平板时需培育基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旁边无菌区进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这样处理可防止水分冷却后在皿盖上形成水珠落在培育基上,造成污染。4.平板划线操作: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育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育基的表面,可得单个分别的菌落。5.稀释涂布平板: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育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6.选择培育基用来分别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在选择培育基配制过程中要留意起选择作用的成分。如分解尿素的细菌选择培育基中的特定成分是尿素,而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育基中的特定成分为纤维素。【典题精练1】下列关于配制培育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作固体培育基必需加入琼脂B.pH调至6.5~7.5的培育基可培育放线菌C.培育自生固氮菌的培育基中不需添加氮源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育基或液体培育基【答案】C【解析】在配制固体培育基时,可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但琼脂并不是唯一的凝固剂;放线菌相宜的pH为7.5~8.5,细菌相宜的pH为6.5~7.5;发酵工程应用于生产实践一般用液体发酵,可以连续培育,提高产量;自生固氮菌或共生固氮菌能够将空气中的N2还原为NH3作为氮源,因此培育基中不需添加氮源。【典题精练2】富集培育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限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当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简单地从自然界中分别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依据所需分别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压强、光照、氧气、养分等。下图描述了采纳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别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试验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本试验所需培育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③重复培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能降解________的微生物。(5)⑥为__________组,⑦为__________组,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⑤→⑥采纳________法。将单菌落接种到⑥的培育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留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择培育基对羟基苯甲酸(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育基,经富集培育,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4)对羟基苯甲酸(5)比照试验说明通过富集培育的确得到了欲分别的目的微生物(6)单菌落挑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冷却,同时将培育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解析】本题通过从土壤中分别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过程,模拟教材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别过程,其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操作留意事项都和分别纤维素分解菌类似。本试验所用培育基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育基,培育的微生物是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经过①②③的重复培育,增大了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最终通过设置比照及单菌落挑取法将培育基上的单菌落分别接种到含有对羟基苯甲酸及不含有该物质的培育基上,验证是否得到了目的微生物。接种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留意进行一系列的无菌操作。二、微生物的分别与鉴定微生物的分别方法有很多种,本专题中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的选择培育等。针对不同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目的微生物进行筛选。以下是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别与鉴定比较。尿素分解菌的分别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分别选择条件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鉴定方法培育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变红色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育基上,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出现透亮圈鉴定原理细菌等微生物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NH3,使pH上升,加入酚红变红色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或葡萄糖,使纤维素—刚果红复合物降解而出现透亮圈步骤土壤取样→制备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