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1/00/wKhkGWelbTuAXGwCAAFIYl2y8Ak262.jpg)
![2024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1/00/wKhkGWelbTuAXGwCAAFIYl2y8Ak2622.jpg)
![2024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1/00/wKhkGWelbTuAXGwCAAFIYl2y8Ak2623.jpg)
![2024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1/00/wKhkGWelbTuAXGwCAAFIYl2y8Ak2624.jpg)
![2024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1/00/wKhkGWelbTuAXGwCAAFIYl2y8Ak2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2讲文化常识
目录
《子蹈、a®.冉育、公西华信坐》
《宜人之于国也》
《劝学》
|敕材回归
《过室论》
《哂》
文化常识
《丽》
4,姓氏称谓
艺官职科举
考点解读卜3地理常识
•礼俗常识
法
及翘剖析
历年文言文阅读试卷都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们2023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预计依然会考传记性文章。
在第2道选择题中一改往年单纯考查文化常识,加入了对重点实词或虚词的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语
句题,几是必考题。
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
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题。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是为文言翻译这个重头戏做准备的。
九州、八荒、六合】
山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川
关内、关外、江东、江左life,
'官
五岳、三秦、城舞
也
理
官
山南水北调之阳,山北水南狎之阴J一
署
真称姓名一
称对方的字、号、斋名、滋号、官名、籍贯、为它之地
称呼
称对方为"公”•君”“存子。
习惯严事](覆蓝黑禁学政
称对方为"W
加“令”“仁”“贤”字
「
寡人、朕、孤代文t贡举'察举,制n器中;廉、秀才
仆、不才,不便,国、都人,敝人造称-酊
文举
加“家一舍”字J「院试、乡试,会试、盟试
化一4科举II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陛下、皇上、大王]称〔解元、会元、状元
帝号、庙号破称常
包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
公、君、足下、丈,大人,识
加"先"字,加“从”字.表各年龄段的固定称呼「年学纪年法
纪年法干支乳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
布衣、船首」I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乾隆丁亥冬
按序数表示
七庙:天子七庙]按四季纪月。如:孟春、仲秋
太子、建储、屏号、滋号、庙号、迫隐(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六月初九)
宗法
太牢、少牢、郊祭、社口
「纪口法I按初、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口
九族、姻亲,天,特定称谓纪日,“朔”“里”“睥”
文
北面、南面、东向、方纪时法—F二个时辰、五更、鼓
坐、跪、跟、箕法
礼俗〕
婚礼、丧葬、祭礼节日、节气I上元、七夕,重九,二十四芍气
加冠、及笄,天文一星辰名称、圭表、阴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
卒72人,称一乘。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5.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
这一级。
《寡人之于国也》
L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胜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陛,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靖函,靖山和函谷关。靖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
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
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L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票: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
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
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
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5.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
6.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祝福》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
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颍、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
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窦娥冤》
L缥细: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细,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
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
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l)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
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辛弃疾词两首》
L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
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
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
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
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
(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
(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噪《诗品序》:“此皆
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
心。,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1何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
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
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考点解读
考-V八占、、*
1.直称姓名域名)
⑴用于自称。例如:庐陵X不存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且则声构恶于前,要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当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4)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枣,尔何如?(《论语》)
(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电也?(《论语》)
2.称字、号、斋名、谥号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琳字。例如:东阳马生考•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2麻号。例如:五人者,盖当攀训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3麻谥号。例如:乡先辈左用攀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4麻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意先生”,梁启超为“绿多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
(1麻官名。例如:可甘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与妻书》)
(2麻爵名。例如:宇用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例如:今申率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称郡望
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茸攀,世人遂称其为“韩茸黎”。
6.几项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
在姓氏后加上行第域再加名号、官爵)。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配籍为水部员外郎,在兄
弟辈中排行十八)
8.特殊称谓
(1)职业+人名。例如:回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2魅+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烟书或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3茂寸地+人名。例如:画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一、姓氏称谓
1.谦称
⑴壬侯自称。
⑴王侯自称
【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例
如:吠为始皇帝。(《史记》)
【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后用作皇帝的谦称,译为“我”。例如:塞人闻赵王好音。(《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
之战》)
【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例如:黑苕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
【不毅领)、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译为“我”。例如:齐侯曰:“岂不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
毂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朕为始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左传•僖公四年》)
(2)一般人自称。
【仆】谦称,译为“我”。例如: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例如:尊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摹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小人】谦称,译为“我”。例如:个△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
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
深感焉。(《报刘一丈书》)
【不肖】即“不才”、“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
后。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不佞(亩期)】同“不才”。例如:不像寝疾,不能趋走。(《战国策赵策》)
【贱子】谦称自己。例如:蝮于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无家别》)
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
(3)女子自称:
女子自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例如:率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曲序)》]
【贱妾】女子自称。例如:蝮季留空房。[《孔雀东南飞曲序)》]
【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例如:若晋君朝以入,则娉于夕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
(4)自称家人
【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谦辞。两人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字)
【拙荆】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寒人家妇女的穿着,故以此代称。又
作“山荆"、“荆室”。
【贱息】古人对自己子女的谦称。例如:老臣蝮昼舒祺,最少。(《触龙说赵太后》)
【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例如:同为:于,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鹏鸽天为老母寿》)
又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例如:吾虎女安肯嫁为:于乎?(《三国演义》)
【弱息】称自己的子女,犹言“小儿”、“小女”。也可专指女儿。
【息女】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女儿。例如:臣有后玄,愿为箕帚妾。(《汉书高帝纪》)
【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例如:贫贱有个女。(《宋史》)
2.敬称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例如: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
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例如:古者天
子南苫,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史通称谓》)
【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汉代
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太子、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以后只称皇太子、皇
太后、皇后为殿下,侯王不称。
(2麻臣子
【麾下】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麾”是古时军中将帅指挥用的旌旗,为将帅指挥权力的象征,故以此称之。
例如:愿摩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二国志吴志》)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例如: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
侍是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执事】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热事。(《烛之武退秦师》)
【阁下】尊称,译为“您”。例如:侧闻图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与于襄阳书》)
【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息有。(《廉颇蔺相如列传》)
也用作称呼对方的客气语。例如: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至兵(《报任安书》)
【君】尊称,译为“您”。例如:今有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冯谖客孟尝君》)
(1)称君王。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
始皇本纪》)
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
(2)称臣子。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谦称,可译为“我”。例如:张良曰:“秦时与里游,项伯杀人,
里活之。”(《鸿门宴》)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例如:老医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策》)
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国志•吴志》)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与于襄阳书》)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任安书》)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冯谖客孟尝君》)
(3林师、长
【夫子】尊称,译为“老师”或“您”。例如:
①本于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②愿本干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译为“您”。例如:至江上,欲涉,遇一丈人。(《吕
氏春秋》)
【老】对老年人的尊称。如张老、谢老等。
【父(fij周代贵族取字时,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示排行,而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别,后多用“父”
或“甫”作为男子的美称。另用“父”作为对老年男子之尊称或称呼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如渔父、田父等。
另读f山父亲或男性长辈的统称。如祖父、伯父、舅父等。
【亚父】亚,仅次一等的。古代侯王往往称自己尊敬的贤臣为“亚父”。意为仅次于父亲的人。例如:V冬南
向坐,一V名者,范增也。(《鸿门宴》)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女性长辈。周代贵族女子取字时,字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仲叔季
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别,如姬原母、孟姜女等。另泛指女性长辈,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
【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往往用于书面语。例如: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孝经治经》)
【爷】旧称父亲或尊贵者。例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高堂】古称父母为高堂。
【泰山】旧时呼妻父为泰山。
【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
【先妣(bi】对已故母亲的敬称。
(4麻朋友、同辈的人
【先生】尊称,译为“您”或不译。例如: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史记平原君列传》)
【卿】尊称,译为“您”。例如:唧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世说新语德行》)
【子】尊称,译为“您”。例如:子路曰:“愿闻丁之志。”(《论语公冶长》)
【公】尊称,译为“您”。例如: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热,译为“您”。例如:寡君闻哥干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
3.年龄称谓
1)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齿龊、韶觥(tidochen)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3)总角、垂髯、总髯指幼年儿童。
4)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5)笄(jl)年指女子十五岁。
6)总发、束发、成童借指男童、少年。
7)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8)而立之年三十岁。
9)不惑之年四十岁。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11)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耄(m&o)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14)期(jl)颐一百岁。
4.谥号、庙号、年号
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的、批判性的、同情的。
2)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习惯上,唐朝
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
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纪年的名称,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亦称“改元”。
5.名、字、号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古人通常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
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
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
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止匕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
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
二、官职科举
1.中央官职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下设九卿,合称“三公九卿”。隋唐时期又演变为三省六部
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
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
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开I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
屯田水利等事。一般来说,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2.地方官职秦、汉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地方上主要行政机
构是州,州官称刺史。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除在直隶州设知州外,
还在地方设知府。宋代全国大约分二十个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
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3.任职授官、爵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史记•蒙恬列传》)
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
除臣洗马。(《陈情表》)
拜亮为丞相。(《二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上善其言,征拜为郎。(《论衡•命禄》)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荀)或荐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秦策二》)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北史•魏收传》)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陈涉日)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孔丛子•答问》)
4.提升职务
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谭嗣同传》)
5.调动职务
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史记•淮阴侯列传》)
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千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宋史•理宗纪》)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6.兼职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羊舌船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7.降级免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维、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8.科举考试相关知识
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
考场府、县省城贡院京城贡院皇宫
主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皇帝
参加者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
中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日期三年之内两次子、卯、午、酉年八月乡试后次年三月会试后同年四月
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9.与教育样关的内容
⑴古代学校有“庠(xidng)”“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3)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d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
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三、地理常识
1.江指长江
2.河指黄河。
3.靖指靖山
4.函指函谷关
5.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7.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8.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9.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10.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
11.山东指靖山以东的地区,又名“关东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12.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四、礼俗常识
1.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2.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一头。
3.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4.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去世。
5.薨(hong)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五、历法
1.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
(2)帝王年号纪年法。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3)王公年次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和干支兼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
2.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禅山记》)
(2)时节纪月法。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3)地支纪月法。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3.纪日法
(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
(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
(3)特定称谓纪日法。
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
②望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望”的第二天叫“既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⑷传统节日纪日法。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
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③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
日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
【方法指导】
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主要指依靠平时教材知识、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等直接判定正误。
1.分类串记法
①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
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
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②雅号记忆法。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
“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等。
③文体记忆法。
教材所选的古文,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论语》,语录体,
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49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
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侯
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夕卜,其他均为“断代史”。
④基数记忆法。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
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
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
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例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一迁、擢、拔一调、转、徙一罢、贬、左迁
授官职分提升官职一调动官职一免除官职或降职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3.分清易混法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要分清,例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常见“号”的区别:
①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冻干树莓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丙烯酸汽车修补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搭口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洞推杆练习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印刷机械用气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冷冻灌装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报纸新闻的文化新闻深度报道分析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复古风墨水瓶套装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抗皱紧致面霜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电影放映电源系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医美注射类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2届“一本、二本临界生”动员大会(2023.5)
-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二)课件
- 好书推荐《西游记》共33张幻灯片
- 聚焦: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化工仪表自动化【第四章】自动控制仪表
- 2019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2)
- 韩语服装常用单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