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A/11/wKhkGWeiwVKALQavAAGsNkuGqQ8743.jpg)
![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A/11/wKhkGWeiwVKALQavAAGsNkuGqQ87432.jpg)
![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A/11/wKhkGWeiwVKALQavAAGsNkuGqQ87433.jpg)
![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A/11/wKhkGWeiwVKALQavAAGsNkuGqQ87434.jpg)
![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A/11/wKhkGWeiwVKALQavAAGsNkuGqQ87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它开始从古代拾回希腊、罗马时代体现人体美的柱式的基本形制,采用以圆拱代替尖拱的技术手段,强调秩序和比例,遵循所谓“黄金分割律”。它是指A.圣母玛利亚大教堂B.科隆大教堂C.西斯廷小教堂D.圣彼得大教堂2、西斯廷小教堂壁画艺术的特点有。
①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②画面场面宏伟③形象生动。
④宗教题材为主⑤反映人文主义思想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3、如图是某一建筑的局部结构图;下列有关此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首次出现B.该建筑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C.该建筑的大圆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D.大圆顶内部用肋条进行加固,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4、下列四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品中,出自米开朗基罗的是A.B.C.D.5、戈雷岛先后经过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控制;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殖民者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
②戈雷岛的几次易主体现了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
③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至关重要。
④戈雷岛面积巨大、环境优美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金字塔的来源从根本上讲它的决定因素是A.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的重大发展B.政治基础:古埃及国王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C.文化基础: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D.古埃及文化传统7、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唐朝到清朝,大量汉族工匠进藏帮助修建布达拉宫,因此其建筑特色具有汉文化的印记,下列能印证这个说法最有力的史实是A.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B.宫墙用花岗岩砌成,开着黑边方窗C.红宫的灵塔殿和佛堂D.殿内的斗拱和藻井形式8、秦兵马俑作为秦国军队的缩影,更多显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宏大的美、力量的美。秦俑大型群塑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享受。下列项中关于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按照秦军将卒的真实形象塑造B.生动再现秦军威武雄壮的军阵C.兵器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了中国铁制兵器的最高水平D.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及科技等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9、北京故宫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故宫的相应史实,说法正确的是A.洪武年间在文渊阁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为了显得殿面宽阔,太和殿的设计使用了减柱法C.从清康熙皇帝开始,皇帝都在养心殿居住和理政D.畅音阁与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同属清代三大戏楼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诞生了一大批富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著名建筑。阅读材料。
材料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①
②
材料二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緬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亘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
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己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
——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建筑的名称和圆顶的设计者,说明其保持圆顶牢固的具体方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决定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是谁?其修建目的是什么?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11、长城是探究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大一统”实践在疆城、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使“中国”的范围得到扩大,可谓首次实现了“大一统”。--马平安《政治家与古代国家治理》材料二:秦始皇“大一统”实践的局限,集中表现在,他主持筑长城,已成为区分“内外”“华夷”的界标。华夷思想并没有因秦始皇的一统渐趋消泯,而是随着长城的筑建而明确、加深,相沿两千余年。--据郭志坤《秦始皇大传》等整理材料三:秦汉长城的建置,是战国期间诸侯国筑长城以拒匈奴的继续,汉王朝对匈奴的方针在战、守、和中选择。以长城为界,古代中国形成了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社会模式。秦、汉以来在这两个区域及两个社会之间,必然有某种贸易的存在,以体现其根本的经济共生关系。特别是明代,“经济上的需要将游牧的蒙古人和农业的汉人结合在一个帝国禁令不能完全割断的贸易体系中”。长城文化带发展并发挥过渡功能,将中原文化过渡到塞北。儒家的经典、佛教的教义都传入蒙古。--摘编自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一统”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修建长城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两个社会模式”的含义,并说明汉朝对匈奴“战、守、和”的体现;并分析这种“经济共生关系”的影响。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居q丛谈》材料二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就开始走下坡路。
材料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在自身继承;发展和生存上,昆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昆曲后来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13、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4分)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6分)14、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清康熙十八年(1679)下诏:“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朕万几余暇,思得博通之仕,用资典学。其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勿论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举所知,朕将亲试焉。”诏下发后,各地共推荐了188人应试。实际应试152人,录取了50人,其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录取的50人集中在江浙。其中江苏23人,浙江13人。俱授为翰林院官,入史馆,纂修《明史》。——《清代的两次博学鸿词科考》材料三: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对爱情的渴望而死,又因对爱情的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当时有艺人唱到伤心处,竟伤心肠断,死在舞台上。清朝时,《牡丹亭》场景出现在杨柳青年画之中,使其更加脍炙人口。1959年初,叶剑英元帅观看上海戏曲学院昆曲班的学生表演《牡丹亭》的一折《游园惊梦》。学生们的精彩演出,深深地吸引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应叶帅的要求,学生们又加演了一折《拾画》。当代著名剧作家白先勇先生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的前提下,对《牡丹亭》进行了全新改编之作,内容更加精简而富有趣味,故事起伏跌宕,用现代的方式再次演绎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空前的成功。——摘编自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黄宗羲坚持此说的社会背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针对传统文化,学界常有“守正”及“创新”两种论调,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根据材料三概括创新在昆曲《牡丹亭》数百年长盛不衰中的作用,并指出《牡丹亭》在昆曲中的重要地位。②对传统礼制的遵循,是平遥古城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之。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5、(加试题)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塊宝,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的时期。新剧作不断涌现,深受观众喜爱。然嘉庆三年(1798),苏州官府设立《钦奉谕旨给示》碑,碑文中有“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的文字。
——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二白先勇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何为昆曲新美学?即古典美与现代感的结合。业内多数人也认为昆曲最基本的曲牌、声腔、程式是不能变的,融入现代舞台的声光电技术,则是允许的。此外,回到历史去把捉昆曲流脉,也是戏曲理论界一直在做的事情。昆曲讲究活体传承,必须“活”在人身上。据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指的新剧作并概括昆曲受到挑战的原因。
(2)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要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元素。第二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结合所学,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康照到宣统年间,雷氏家族连续八代主持或参与设计皇家建筑。雷家工匠先做烫样(建筑模型)御览钦准后再绘制施工图。立体可折卸的烫样展示了建筑内部梁结构;平面的图档绘制出建筑环境,大小比例等;有些还细化到室内装修、家具和陈设这些精准描绘的烫样和图档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真实地位。2007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类型图像备注烫样模型
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立体模型,原建筑已毁于战火;总样总设计图
《清西陵全图》,图中所有陵寝配合山川形势,因地制宜,“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立样立体设计图样
圆明园“方壶胜境”铜龙陈设立样,描绘了铜龙及石座尺寸及细节平格样二维平面上的三维信息图样
按比例绘制格网,在交点处标注高程数据,与西方“数字高程模型”的技术核心原理一致。——据《国家宝藏》(第二季)解说词整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的“记忆”,都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
请围绕“中国记忆”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采用以圆拱代替尖拱的技术手段,强调秩序和比例,遵循所谓“黄金分割律”,故选A;科隆大教堂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采用尖拱,排除B;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不能体现“黄金分割律”,排除C;圣彼得大教堂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不能体现“黄金分割律”,排除D。
【点睛】2、C【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斯廷小教堂壁画,由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画面场面宏伟、形象生动,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思想。①②③④⑤均属于其特点,故选C;ABD与题干不符,故排除。3、B【分析】【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建筑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该建筑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故答案为B项。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不是第一个圆顶,排除A项;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圆顶由著名设计师布鲁内列斯奇设计,排除C项;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最高建筑,排除D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带金莺的圣母》,意大利拉斐尔·桑西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春》是画家波提切利的蛋彩画作品,故B项错误;C项《巴尔达萨雷伯爵像》是拉斐尔·桑西在1516年创作的画布油画,故C项错误;D项《哀悼基督》是公元1498年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故D项正确。5、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雷岛殖民者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戈雷岛的几次易主体现了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至关重要,但是面积较小,故④错误,因此ABD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6、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字塔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应由经济基础决定,即奴隶制经济的重大发展,故A正确;政治基础并不是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文化基础和文化传统都不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故CD错误。故选A。7、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唐朝到清朝,大量汉族工匠进藏帮助修建布达拉宫,因此其建筑特色具有汉文化的印记。结合所学可知,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常见于汉族宫殿。斗拱和藻井都是汉代建筑的表现形式,最能体现汉文化的印记,D项正确;“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无法体现汉文化的印记,排除A项;“宫墙用花岗岩砌成,开着黑边方窗”是大昭寺的建筑特点,排除B项;“红宫的灵塔殿和佛堂”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不能体现汉文化的印记,排除C项。故选D项。8、C【分析】【分析】
【详解】
秦兵马俑是陶俑;不能反映中国铁制兵器制作水平,C项符合题意,故选C;秦兵俑按照秦军将卒的真实形象塑造,秦兵马俑生动再现秦军威武雄壮的军阵,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及科技等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AB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9、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有三大戏楼颇具声名,它们是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故宫博物院内畅音阁大戏楼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清音阁大戏楼,因此D正确;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设置的,A错误;故宫太和殿梁架采用减柱法,并非是整个太和殿,B错误;从清雍正皇帝开始,皇帝都在养心殿居住和理政,C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①建筑的名称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设计者是布鲁内列斯奇。方法:结合所学可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圆顶采用像倒立的鸡蛋那样的椭圆形,采用的建筑材料较轻,用肋支撑,肋骨之间用铁链加固。
(2)教皇:结合所学可知;朱理二世决定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目的:根据“立志建造亘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得出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权威;难题:根据“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并结合所学可知,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
解决:结合所学可知,米开朗基罗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柱进行加固,解决了穹顶的技术难题。【解析】(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布鲁内列斯奇。
方法:①圆顶采用像倒立的鸡蛋那样的椭圆形;②采用的建筑材料较轻;③建成空心的内外两层;④用肋支撑;肋骨之间用铁链加固;
(2)教皇:朱理二世;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权威;难题: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
解决: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柱进行加固。11、略
【分析】【详解】
(1)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一统”实践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如在政治制度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2)根据“华夷思想并没有因秦始皇的一统渐趋消泯;而是随着长城的筑建而明确;加深,相沿两千余年”可知消极影响主要是形成“华夷”观念,容易造成古代自大而封闭的民族心理;同时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暴政引发秦朝灭亡。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含义上,匈奴的的社会模式是游牧社会,汉族的社会模式是农耕社会。汉朝对匈奴的战主要是汉武帝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占领河西走廊;守主要是汉武帝招募内地人移居朔方;还命令北部边郡的驻军实行屯田;和主要是汉初嫁公主给匈奴单于,并连年奉送大批丝绸和粮食;开展互市。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促进边疆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解析】(1)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2)消极影响:形成“华夷”观念;容易造成古代自大而封闭的民族心理;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暴政引发秦朝灭亡。
(3)①含义:游牧社会,农耕社会。汉朝:(战)汉武帝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占领河西走廊;(守)汉武帝招募内地人移居朔方;还命令北部边郡的驻军实行屯田;(和)汉初嫁公主给匈奴单于,并连年奉送大批丝绸和粮食;开展互市。影响:促进边疆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可以得出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清楚;根据材料“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可以得出净角采用阔口堂音;根据材料“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可以得出京剧大家都擅长昆曲。
(2)根据材料“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可以得出昆曲变得日益文雅、繁难;根据材料“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可以得出地方戏曲的兴起,使得戏曲的发展开始由贵族向大众化过渡。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唱词艰深回答。【解析】(1)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清楚;净角采用阔口堂音;京剧大家都擅长昆曲。
(2)昆曲变得日益文雅;繁难;地方戏曲的兴起;使得戏曲的发展开始由贵族向大众化过渡。
(3)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唱词艰深1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等信息来概括特点。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研究历史文物对于现今的作用,本题可以从二号铜车马反映的手工业;研究军事信息以及秦代的交通和生活等信息去提供历史价值。
考点: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二号铜车马。【解析】(1)使用铸造技术:所有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的;技术精细灵活;令人称奇;讲究细节;零部件设计精细入微;缨络铜丝细如发丝。(4分)
(2)能够反映秦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可以为研究当时的军事状况提供参考;也是研究秦代交通和生活状况的依据。(6分)14、略
【分析】【详解】
(1)观点:根据“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得出正风俗;根据“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得出工商皆本。黄宗羲坚持此说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会馆与商帮,江南市镇兴起和出现近代银行雏形等方面进行总结。
(2)表现:根据“诏下发后;各地共推荐了188人应试。实际应试152人,录取了50人”得出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向孔庙三跪九叩,亲书万世师表等。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快满足文化发展步伐的角度进行总结。
(3)本题可任选其中一观点进行论述。若选观点一,可从昆曲的传统形式、内容变革等方面进行论述;若选观点二,可从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蕴含的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解析】(1)正风俗;工商皆本。
背景:大城市出现会馆;商帮势力强大,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江南市镇兴起,出现近代银行雏形票号。
(2)表现:向孔庙三跪九叩;亲书万世师表,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意义: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快满足文化发展步伐。
(3)选择观点一:借助年画等大众艺术形式加以传播;开发出折子戏;白先勇等艺术家对《牡丹亭》与时俱进的改编。地位:昆曲之母。
选择观点二:建筑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体现人神共治、三教合一,建筑主次分明、井井有条。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由材料“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得出受到乱弹(花部)的挑战,乱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观众;由所学知识得出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
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任选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如主张昆曲要不断创新的观点,需要从昆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舞台表演艺术;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即保存昆曲婉转悠扬的声腔特点,又不损失其文学性和戏剧性,才会让广大观众接受等角度阐述。如果主张昆曲不应创新的观点,则要从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是“近代百戏之祖”;传统剧目的传承、保留昆曲的原生态形式,也是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的需要等角度阐释。
【点睛】
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解析】(1)作品:《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任答两个)
原因:受到乱弹(花部)的挑战;乱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观众;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2)主张第一种观点:昆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舞台表演艺术;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即保存昆曲婉转悠扬的声腔特点,又不损失其文学性和戏剧性,才会让广大观众接受。
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演员广告代言合同
- 2025年度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委托代购合同
- 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 养老院合同协议书
- 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及实践
- 简易买卖合同
- 云计算在企业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 三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方案
-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作业指导书
- 建房劳务人工的合同
- 中国哲学史(新)课件
- 考古绘图绪论课件
- 小耳畸形课件
- 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
-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模板
- 哗啦啦库存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 小学生读书卡模板
- 8.3 摩擦力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 《现代汉语词汇》PPT课件(完整版)
- 生理学教学大纲
- 环保铁1215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