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E/06/wKhkGWeivV2APhUmAAGAG6CS9wI640.jpg)
![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E/06/wKhkGWeivV2APhUmAAGAG6CS9wI6402.jpg)
![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E/06/wKhkGWeivV2APhUmAAGAG6CS9wI6403.jpg)
![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E/06/wKhkGWeivV2APhUmAAGAG6CS9wI6404.jpg)
![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E/06/wKhkGWeivV2APhUmAAGAG6CS9wI6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化工产品中,不属于石油加工产品的是()A.汽油B.石蜡C.煤油D.煤焦油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g与足量O2反应,测得反应后气体质量比原来增加了4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是()A.1gB.3gC.5gD.7g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4、2017年安徽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B.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C.用霉变油菜籽生成食用油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铁、氯酸钾、自来水B.铜、氧化镁、牛奶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D.水、二氧化碳、空气6、给液体药品加热时,下列操作及注意事项正确的是rm{left({??}right)}rm{{垄脵}}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rm{dfrac{1}{2}}rm{{垄脷}}试管口向上、试管与桌面约成rm{45^{{?}}}rm{{垄脹}}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rm{dfrac{1}{3}}rm{{垄脺}}试管口随便选择rm{{垄脻}}加热时,先使试管在外焰上来回移动rm{{垄脼}}用酒精灯内焰加热rm{{垄脽}}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都可装液体加热.A.rm{{垄脵垄脷垄脼垄脽}}B.rm{{垄脷垄脹垄脻垄脽}}C.rm{{垄脵垄脷垄脹垄脻垄脼}}D.rm{{垄脷垄脹垄脼垄脽}}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9、将一定量的丙醇rm{(C_{3}H_{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rm{X}反应前质量rm{/g}rm{6.0}rm{12.8}rm{0}rm{0}rm{0}反应后质量rm{/g}rm{0}rm{0}rm{7.2}rm{8.8}rm{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rm{(}rm{)}A.表中rm{a}的值为rm{2.8}B.rm{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rm{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rm{14.4g}则无rm{X}生成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1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rm{(}rm{)}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rm{dfrac{1}{5}}12、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rm{(}rm{)}A.用托盘天平称取rm{11.7}克氯化钠粉末B.用rm{10}毫升量筒量取rm{5.25}毫升盐酸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rm{25.7隆忙}D.以上数据都不合理13、向10mLpH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蒸馏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pH为4的溶液。
D.稀硫酸。
14、科学家最近制造出了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的新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原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ll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l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是碳12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碳12质量之比为277:12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____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视线要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16、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则镉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rm{.}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rm{.}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rm{(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______.
rm{(2)}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______.
rm{(3)}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18、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rm{+}水rm{隆煤}淀粉rm{+}氧气,则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19、小明想用学过的知识弄清“酒精的主要成分”;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用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一些小液滴。
由此小明认为酒精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之一是认为烧杯内壁附着的小液滴是______。20、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____
(3)氯酸钾受热分解____.21、图示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冰、小城、小美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后,想用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来表示两种反应的关系,请你分析比较:____同学的关系最合理,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
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2、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rm{.}则:甲的单质是______;乙元素是______;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丁的离子符号为______.23、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
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______
rm{(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______
rm{(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______.24、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来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①______;②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4)得到的蒸馏水在______中。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2题,共12分)25、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rm{(CaO_{2})}室温下稳定,在rm{300隆忙}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猜想与验证】rm{(1)}小明依据____,提出猜想Ⅰ。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rm{垄脵}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rm{垄脷}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rm{垄脹}收集满一瓶气体。rm{垄脺}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rm{垄脻}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___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rm{(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rm{垄脵}检验装置气密性。rm{垄脷}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分析与反思】rm{(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rm{(2)}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的合理建议是____。26、图rm{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rm{.(}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rm{)}.
rm{(1)}实验原理:rm{垄脵}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rm{垄脷}密闭的装置内;由于______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该装置内气体压强______.
rm{(2)}实验探究:
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rm{dfrac{1}{5}}.
rm{(3)}实验结论:rm{垄脵}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rm{垄脷}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性质?______rm{(}写一点rm{)}
rm{(4)}反思与评价:rm{垄脵}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rm{dfrac{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rm{.(}写一点rm{)}
rm{垄脷}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rm{(}如图rm{B}所示rm{)}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
rm{(5)}拓展迁移: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rm{(}固体rm{)}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理由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3题,共30分)27、A、rm{B}rm{C}rm{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rm{A}和rm{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rm{B}和rm{D}是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rm{(}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rm{)}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__________。rm{(2)A}转化为rm{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rm{(3)}写出由物质rm{C}转化为物质rm{D}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已知rm{A}rm{B}rm{C}rm{D}rm{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rm{A}为单质,rm{B}和rm{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rm{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rm{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rm{(}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rm{)}请回答:rm{(1)D}的化学式为____。rm{(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B隆煤E}____;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rm{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rm{(3)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物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___。2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煤气是一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一种物质,主要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让人欢喜的是它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热能;让人忧的是如果人们在便用煤气时不小心,可能会造成如下两大严重后果:一是如果煤气泄漏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极易引燃而发生爆炸;二是如果煤气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将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根据上面这段文章,回答下列问题。rm{(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一氧化碳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rm{(4)}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解答】解: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石蜡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炉气均属于煤加工的产品.
煤焦油不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
故选D.
【分析】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根据石油分馏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B【分析】【解答】解:由于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反应;而一氧化碳能,所以气体的增加值即为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2CO+O22CO2
5632
x4g
解之得x=7g;
则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7g=3g;
故选B.
【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气体的质量比原来增加了4g,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就可求出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3、B【分析】【解答】解;A;发展低碳经济;是研究一些含碳少的一些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A错误;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是地理研究的内容;与化学无关,故B正确;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也属于研究新物质制取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C错误;
D;药物保健品的研制也属于研究新物质制取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4、B【分析】解:rm{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代替食盐使用,故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无毒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使面松软多孔,所以正确.
C.霉变花生具有毒性很大的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来压榨食用油,故错误;
D.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亚硝酸盐有毒来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判断.
C.根据霉变食品的危害考虑;
D.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要熟记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解析】rm{B}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根据单质、氧化物及混合物的概念分析。【解答】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物质:A.铁是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钾元素和氧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故是混合物,故A错误;
B.铜是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氧化镁是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牛奶中含有不同种物质故是混合物,故B正确;
C.臭氧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二氧化硫是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都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都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故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解析】rm{B}6、B【分析】略【解析】rm{B}7、A【分析】试题分析:rm{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rm{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解析】rm{A}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D【分析】
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解析】【答案】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9、A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表格中物质的质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化学反应,明确元素的质量的计算及元素守恒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所以rm{a=6.0+12.8+0+0+0-0-0-7.2-8.8=2.8}故A选项正确;
B.因表中rm{X}的质量原来为rm{0}反应后的质量为rm{2.8g}质量增加rm{X}为生成物;故B选项错误;
C.因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rm{6.0g隆脕dfrac{1隆脕8}{12隆脕3+1隆脕8+16}隆脕100拢楼=0.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rm{7.2g隆脕dfrac{1隆脕2}{1隆脕2+16}隆脕100拢楼=0.8g}则rm{6.0g隆脕
dfrac{1隆脕8}{12隆脕3+1隆脕8+16}隆脕100拢楼=0.8g}中没有氢元素;故C选项错误;
D.rm{7.2g隆脕
dfrac{1隆脕2}{1隆脕2+16}隆脕100拢楼=0.8g}克丙醇rm{X}设rm{6.0}克丙醇rm{(C}rm{6.0}rm{(C}rm{{,!}_{3}}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rm{H}
rm{2{C}_{3}{H}_{8}O+9{O}_{2}overset{碌茫脠录}{=}6C{O}_{2}+8{H}_{2}O}
rm{H}rm{{,!}_{8}}
rm{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rm{x}rm{O)}
rm{dfrac{120}{288}=dfrac{6.0g}{x}}
rm{x}克,故D正确。
rm{2{C}_{3}{H}_{8}O+9{O}_{2}
overset{碌茫脠录}{=}6C{O}_{2}+8{H}_{2}O}rm{2{C}_{3}{H}_{8}O+9{O}_{2}
overset{碌茫脠录}{=}6C{O}_{2}+8{H}_{2}O}【解析】rm{AD}10、BC【分析】【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描述正确;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B描述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C描述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描述正确。故选BC。【解析】rm{BC}11、AD【分析】解:rm{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rm{A}错;
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B正确.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C正确;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rm{dfrac{1}{5}}rm{D}错;
故选AD
分析实验原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注射器里的空气的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为了全部消耗掉氧气;铜粉的量必须是足量的;空气中除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剩余的气体还是混合物;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
本题考查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在科学实验中要经常需要进行定量研究,实验前要围绕实验的目的进行思考:运用什么原理?需要测定的数据,怎样来测定这些数据,有哪些方法,测定中有哪些因素的干扰,怎样避免干扰等rm{.}通过设计一些定量实验探究,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学生会对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综合应用.【解析】rm{AD}12、BD【分析】解:rm{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rm{0.1g}能用托盘天平称取rm{11.7}克氯化钠粉末;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rm{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rm{0.1mL}不能用rm{10}毫升量筒量取rm{5.25}毫升盐酸;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C、温度计能准确到rm{0.1隆忙}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可以为rm{25.7隆忙}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由于rm{AC}数据合理;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D}.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rm{0.1g}.
B、根据rm{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rm{0.1mL}进行分析判断.
C、温度计能准确到rm{0.1隆忙}.
D、根据rm{ABC}的数据是否合理;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解析】rm{BD}13、AB【分析】
A;向10mLpH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时;由于蒸馏水的pH为7,故溶液的pH肯定增大,此项正确.
B;向10mLpH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pH一定升高,此项正确.
C;向10mLpH为4的溶液中加入pH为4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此项错误.
D;向10mLpH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稀硫酸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此项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14、BD【分析】
A;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277-112=165;故A错误;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为112;结合A选项,故B正确;
C、D选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进行分析,即:227=可判断C错误;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量筒|放平|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分析】【解答】解: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故答为:量筒;放平,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填空.16、略
【分析】解: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同时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分析可知: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则镉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48;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64=112;
故答案为:48;112.
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分析解答.
此题是有关原子结构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规律.【解析】48;11217、略
【分析】解:rm{(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破裂;
rm{(2)}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细口瓶的标签朝外会造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rm{(3)}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胶头被腐蚀;
故答案为:rm{(1)}造成试管破裂;rm{(2)}标签可能被流出的液体腐蚀;rm{(3)}胶头被腐蚀.
rm{(1)}根据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rm{(2)}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rm{(3)}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造成试管破裂;标签可能被流出的液体腐蚀;胶头被腐蚀18、略
【分析】解:假设淀粉用rm{R}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rm{H_{2}O+CO_{2}隆煤R+O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方程式没有配平的情况下,rm{R}中一定含有rm{H}和rm{C}元素;也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rm{C}和rm{H}rm{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rm{(}反应物rm{)}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rm{.}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rm{.}据此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rm{C}和rm{H}rm{O}19、碳、氢水【分析】解:根据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用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一些小液滴,说明有水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故答案为:碳;氢;水。
根据酒精燃烧的现象;①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②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小烧杯内壁附着一些小液滴,有水生成,证明生成了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及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析】碳、氢水20、略
【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该变化中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因此属于化合反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因此属于分解反应.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该变化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气.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因此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2)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答案】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21、略
【分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反应,有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如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1)小城;(2)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反应,有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则小美的图示错误,有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则小冰的图示错误.
【解析】【答案】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四、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2、略
【分析】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则甲为氮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则乙元素为铝元素;
丙元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铝,化学式为rm{Al_{2}O_{3}}
丁为rm{H}原子,丁离子的符号为rm{H+}
故答案为:rm{N_{2}(}或氮气rm{)}rm{Al(}或铝rm{)}rm{Al_{2}O_{3}(}或氧化铝rm{)}rm{H^{+}}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rm{78%}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高到低顺序为:rm{O}rm{Si}rm{Al}rm{Fe}其中后两种为金属元素;人体中rm{60%}以上的是水,水中氧元素含量又近rm{90%}所以人体中氧元素含量rm{50%}以上为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即核内只有rm{1}个质子,为rm{H}原子;
此题是对元素之最的考查,主要是以识记的知识为主,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解析】rm{N_{2}(}或氮气rm{)}rm{Al(}或铝rm{)}rm{Al_{2}O_{3}(}或氧化铝rm{)}rm{H^{+}}23、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分析】解: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rm{(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也放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rm{(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故答案为: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根据木炭;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的事项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解析】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24、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低进高出蒸馏烧瓶冷凝管沸石防止暴沸锥形瓶【分析】解:(1)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
故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低进高出;
(2)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时用到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A仪器的名称是蒸馏烧瓶,B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
(3)烧瓶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加沸石,故答案为:沸石(或碎瓷片);
(4)得到的蒸馏水在锥形瓶中。
故答案:(1)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上方;水流应是下进上出;
(2)蒸馏烧瓶;冷凝管;
(3)沸石;
(4)锥形瓶。
(1)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时用到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
(2)根据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作答;
(3)根据烧瓶中的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沸解答;
(4)根据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蒸馏水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实验操作要点,学习中注意正确操作方法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解析】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低进高出蒸馏烧瓶冷凝管沸石防止暴沸锥形瓶五、探究题(共2题,共12分)25、【猜想与验证】(1)过氧化钙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①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④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分析与反思】(1)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2)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分析】【分析】此类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具有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猜想验证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解答】rm{(1)}因为过氧化钙rm{(CaO_{2})}室温下稳定,在rm{300隆忙}时分解成氧气,所以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rm{垄脵}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rm{垄脺}根据用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根据用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rm{垄脺}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rm{垄脻}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rm{垄脻}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该反应缓慢,不适合在实验室制氧气,但农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分析与反思】rm{(1)}rm{(2)}根据过氧化钙rm{(CaO}室温下稳定,在rm{(CaO}时分解成氧气,由此可知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有可能会使反应加快,因此实验的改进方法有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rm{{,!}_{2}}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rm{)}室温下稳定,在rm{300隆忙}时分解成氧气,由此可知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有可能会使反应加快,因此实验的改进方法有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rm{(}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rm{)}rm{)}【猜想与验证】rm{300隆忙}过氧化钙在rm{(}时分解生成氧气;rm{)}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先将导管移出水面;rm{(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分析与反思】rm{300隆忙}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rm{垄脵}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rm{垄脺}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rm{垄脻}rm{(1)}【解析】【猜想与验证】rm{(1)}过氧化钙在rm{(1)}时分解生成氧气rm{300隆忙}导管口有气泡冒出rm{垄脵}先将导管移出水面rm{垄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rm{垄脻}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分析与反思】rm{(1)}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rm{(1)}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rm{(2)}rm{(}26、略
【分析】解:rm{(1)垄脵}红磷燃烧的方程式为红磷rm{+}氧气rm{xrightarrow{{碌茫脠录}}}五氧化二磷;rm{垄脷}该装置中磷的燃烧会消掉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导致容器内压强会变小;
rm{(3)垄脵}根据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rm{dfrac{1}{5}.}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rm{dfrac{1}{5}}
rm{垄脷}该实验能够证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反应后的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所以可以体现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rm{(4)垄脵}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rm{dfrac{1}{5}}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原因;
rm{垄脷}改进后的装置直接通过聚太阳光而引燃磷;避免了再次打开瓶塞而保持装置始终密封,减少了操作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可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rm{(5)}该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因是镁除去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氮气反应,这样会导致水面上升超过rm{dfrac{1}{5}}不能确定氧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rm{(1)垄脵}红磷rm{+}氧气rm{xrightarrow{{碌茫脠录}}}五氧化二磷;rm{垄脷}氧气;变小;
rm{(3)dfrac{1}{5}}
rm{垄脷}助燃;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rm{(4)垄脵}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rm{垄脷}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rm{(5)}不能;镁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氮气反应,这样会导致水面上升超过rm{dfrac{1}{5}}不能确定氧气的含量.
rm{(1)}依据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条件书写即可;根据磷的燃烧消耗氧气导致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分析解答即可;
rm{(3)}根据实验的现象判断该实验能够说明的问题;
rm{(4)}根据实验中容易出现的情况以及导致的误差分析解答即可;
rm{(5)}依据镁的性质以及该实验的原理分析解答即可;
本考点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中要注意装置的严密性、所用药品的量、生成物的状态、氧气不足rm{dfrac{1}{5}}的误差分析、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谨的实验态度.【解析】红磷rm{+}氧气rm{xrightarrow{{碌茫脠录}}}五氧化二磷;氧气;变小;rm{dfrac{1}{5}}助燃;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不能;镁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氮气反应,这样会导致水面上升超过rm{dfrac{1}{5}}不能确定氧气的含量六、推断题(共3题,共30分)27、(1)H2O2
(2)分解反应
(3)【分析】【分析】A、rm{B}rm{C}rm{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rm{A}和rm{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且rm{A隆煤B+C}rm{B}为无色气体,则rm{A}为rm{H_{2}O_{2}}rm{B}为rm{O_{2}}rm{C}为rm{H_{2}O}无色气体rm{D}与rm{H_{2}O}能相互转化,rm{H_{2}O}电解生成rm{H_{2}}和rm{O_{2}}rm{H_{2}}在rm{O_{2}}中燃烧生成rm{H_{2}O}rm{H_{2}}和rm{O_{2}}都能与rm{H_{2}O}相互转化,而rm{B}为rm{O_{2}}所以rm{D}为rm{H_{2}}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解答】A、rm{B}rm{C}rm{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rm{A}和rm{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且rm{A隆煤B+C}rm{B}为无色气体,则rm{A}为rm{H_{2}O_{2}}rm{B}为rm{O_{2}}rm{C}为rm{H_{2}O}和rm{A}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且rm{C}rm{A隆煤B+C}为无色气体,则rm{B}为rm{A}rm{H_{2}O_{2}}为rm{B}rm{O_{2}}为rm{C};rm{H_{2}O}与无色气体rm{D}与能相互转化,rm{D}电解生成rm{H_{2}O}和rm{H_{2}O}rm{H_{2}}在rm{O_{2}}中燃烧生成rm{H_{2}}rm{O_{2}}和rm{H_{2}O}都能与rm{H_{2}}相互转化,而rm{O_{2}}为rm{H_{2}O}所以rm{B}为rm{O_{2}}代入框图验证,符合图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rm{D}由以上推断可知,rm{H_{2}}是rm{(1)}故填:rm{A}rm{H_{2}O_{2}}由以上推断可知,rm{H_{2}O_{2}}转化为rm{(2)}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所以rm{A}转化为rm{B}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下土地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个人间借款合同(2篇)
- 2025年代理服装合同(2篇)
- 专题01 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的切线问题(典型题型归类训练) 解析版
- 2025年产业基金战略合作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五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模版(二篇)
- 2025年二手车转让协议不过户(2篇)
- 2025年临时工安全生产协议(三篇)
- 快递驿站装修合同协议书
- 儿童乐园石膏吊顶装修协议
- 机械加工生产计划排程表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生殖系统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 江苏省2023年对口单招英语试卷及答案
-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填写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法)参考范本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长方形的面积》-完整版课件
- 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
- 工业企业现场监测工况核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