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题型训练之人物心理揣摩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小说题型训练之人物心理揣摩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小说题型训练之人物心理揣摩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小说题型训练之人物心理揣摩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小说题型训练之人物心理揣摩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题型训练之人物心理揣摩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人物心理的重要性1.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人物心理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决策,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比如在悬疑小说中,主角对神秘事件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不断探索真相,每一次新的心理变化,都可能带来情节的转折和推进。像经典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对案件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由此产生的怀疑、推测等心理活动,引领着整个故事从谜团初现到真相大白的发展过程。2.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意义人物心理是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关键因素。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想法、情感波动,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例如,一个在面对困难时总是充满乐观、积极思考解决办法的人物,其心理活动体现出他坚强、勇敢且富有智慧的性格特征。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在咸亨酒店里的种种心理活动,如既想维护读书人的体面又因穷困潦倒而自卑、窘迫,深刻地塑造出一个迂腐、落魄又可怜的旧知识分子形象。3.对主题表达的深化作用人物心理有助于深化小说的主题。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心理挣扎、成长蜕变等,能够反映出社会现实、人性的复杂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以《骆驼祥子》为例,祥子从最初充满希望、努力奋斗买车,到后来在黑暗社会的重重打击下逐渐堕落,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压迫和摧残,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发人深省。二、人物心理的表现形式1.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是作者直接叙述人物的内心想法、感受和情绪。通常会使用“他想”“她觉得”“内心独白”等方式呈现。例如在《简·爱》中,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内心痛苦挣扎,书中直接描写她的心理:“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直接心理描写,强烈地展现了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内心世界。2.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以及环境描写等方式来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1)语言暗示心理:人物的话语往往能透露其内心想法。一个说话吞吞吐吐的人,可能心里有所隐瞒;而一个说话慷慨激昂的人,可能正处于激动、愤怒或充满激情的心理状态。比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嘴里不停地说“噫!好!我中了!”,简单的话语充分表现出他中举后的狂喜和不敢置信的心理。(2)动作反映心理:人物的动作是其心理的外在表现。紧张时会不自觉地搓手、踱步;高兴时可能会手舞足蹈。在《故乡》中,闰土见到鲁迅时,“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闰土这些动作变化,反映出他内心从见到儿时伙伴的欢喜,到因身份差距而产生的自卑、拘谨和无奈的心理。(3)神态展现心理:人物的面部表情能直观地展现其心理状态。脸色苍白可能表示恐惧、紧张;眼神闪烁可能意味着心虚。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随着对狗主人身份判断的变化,他的脸色、眼神不断改变,生动地表现出他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恶心理。(4)细节暗示心理:一些细微的细节描写可以暗示人物的心理。比如一个人反复整理自己的衣服,可能是因为他内心紧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情绪。在《项链》中,玛蒂尔德在借项链时,对珠宝店老板展示的每一串项链都仔细端详、犹豫不决,这些细节体现出她既渴望拥有漂亮项链参加舞会,又担心项链不合适或太贵的矛盾心理。(5)环境烘托心理: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和心理状态。阴沉的天气常常用来烘托人物的压抑、悲伤;明媚的阳光则可以表现人物的喜悦、轻松。在《祝福》中,祥林嫂在新年祭祀时死亡,小说中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热闹的新年氛围与祥林嫂的悲惨死亡形成鲜明对比,更烘托出她孤独、凄凉、绝望的心理。三、揣摩人物心理的方法1.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人物心理不能脱离具体的上下文。要仔细阅读前后文,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情况。例如在小说中,人物突然做出一个奇怪的举动,只有结合前文提到的他所遭遇的事情,以及后文其他人对此的反应,才能准确揣摩出他当时的心理。比如在一篇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一个士兵突然冲向敌人的阵地,单独看这个行为很难理解,但如果前文提到他的战友在阵地上受伤,后文又描述他对战友的深厚情谊,就能明白他是出于对战友的保护和救人心切的心理才做出这样的举动。2.关注人物的身份和经历人物的身份和经历会影响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不同身份、经历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和一个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心理状态会截然不同。以《红楼梦》为例,贾宝玉生活在富贵奢华的贾府,他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追求自由、平等的情感和生活,这与他的贵族身份和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刘姥姥出身贫寒,来到贾府后,她的心理更多的是惊叹、敬畏和为了家人能改善生活而努力讨好的复杂心理。3.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其心理活动。亲人、朋友、敌人等不同的关系,会使人物在面对彼此时产生不同的心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表面上与刘备谈笑风生,实则对刘备心存疑虑,想通过言语试探他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刘备深知曹操的心思,内心惊恐万分,但又不得不故作镇定,巧妙应对,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源于他们之间既相互猜忌又暂时相互利用的微妙关系。4.留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意图作者在创作时会通过一些细节和描写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同时也有一定的写作意图。理解这些有助于更准确地揣摩人物心理。比如在一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对某些人物的丑恶行为进行细致描写,流露出批判和讽刺的情感,那么这些人物的心理往往是自私、贪婪、虚伪的。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作者通过对他吝啬行为的大量描写,表达了对他的批判,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揣摩出葛朗台内心对金钱的极度贪婪和对亲情、人性的漠视。四、揣摩人物心理题的答题规范1.明确答题要求看清题目是要求分析人物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心理,还是概括人物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果是分析特定时刻的心理,要准确找出相关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细致分析;如果是概括心理变化,要梳理事件发展的脉络,找出关键节点,总结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2.答题思路(1)点明心理状态:首先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人物的心理状态,如“紧张”“喜悦”“矛盾”等。(2)结合文本分析:然后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依据,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或者相关的环境描写等,来支撑所点明的心理状态。例如,“从文中‘他的手不停地颤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这一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此时内心非常紧张”。(3)阐述原因或影响:最后可以适当阐述人物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或者这种心理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比如“他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即将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这场考试对他的未来至关重要。这种紧张心理不仅表现出他对考试的重视,也为下文他在考场上的失误埋下了伏笔”。3.答题语言规范使用简洁、准确、通顺的语言答题,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生僻的词汇。尽量运用文学术语,如“心理描写”“烘托”“暗示”等,使答案更具专业性。同时,注意答案的条理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五、巩固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芦叶划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的芦花,哪儿是尽头?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不是孩子了,他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问题:请分析杜小康在暴风雨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答案:(1)暴风雨来临时,杜小康内心充满恐惧。从“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这些环境描写,以及他在黑暗、狂风暴雨中独自追赶鸭子的行为,可以看出他面对恶劣天气时的害怕心理。(2)追赶鸭子过程中,他表现出坚定和执着。尽管脸被芦苇叶割破、脚钻心地疼痛,他依然“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这体现出他为了找回鸭子,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3)迷路后,他起初感到迷茫和无助。“一样的芦苇,一样的芦花,哪儿是尽头?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这些描写展现出他在茫茫芦荡中迷失方向,找不到父亲时的迷茫和无助。(4)最后,他变得成熟和坚强。“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不是孩子了,他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直接表明他在经历这场暴风雨后,心理上发生了转变,不再是那个依赖父亲的孩子,而是变得成熟、坚强,能够独自面对困难。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无穷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熏蒸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着古色古香的壁挂,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问题:请分析文段中“她”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她具有强烈的虚荣心。从“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