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5/2E/wKhkGWehnrCAETPNAAF6hoYLeOQ066.jpg)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5/2E/wKhkGWehnrCAETPNAAF6hoYLeOQ0662.jpg)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5/2E/wKhkGWehnrCAETPNAAF6hoYLeOQ0663.jpg)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5/2E/wKhkGWehnrCAETPNAAF6hoYLeOQ0664.jpg)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5/2E/wKhkGWehnrCAETPNAAF6hoYLeOQ0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有几种阴离子的信息如下:。阴离子M中心元素化合价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和的价电子总数相同B.M的化学式为C.中氯原子的杂化类型都为D.M的空间结构为V形2、C的衰变反应为C→X+e,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与X互为同位素B.C与X的中子数相同C.C和C的价层电子数相差2D.某考古样品中C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3、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错误的是A.Na+的轨道表示式: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缺电子化合物是指电子数不符合路易斯结构(一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使其价层电子数达到8,氢原子达到2所形成的稳定分子结构)要求的一类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缺电子化合物B.的键角大于的键角C.与反应时,提供空轨道,提供孤对电子D.可以通过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的结构5、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由组成的磁性超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失去3d和4s轨道电子B.Se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C.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6、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CsCl、KCl、NaClB.SiCl4、SiF4、SiH4C.H2Se、H2S、H2OD.晶体硅、碳化硅、金刚石7、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C.仅由A的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盐B.HCl、NaOH和CO分别属于强酸、强碱和酸性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9、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钾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的,故钾的金属性强于钠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对于同一种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123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下列各组粒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的是A.SO2、CO2B.H3O+、C.D.BeCl2和CH41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C1s22s22p2B.O2-1s22s22p6C.Cr1s22s22p63s23p63d44s2D.Al3+1s22s22p63s23p112、(砒霜)是两性氧化物(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与盐酸反应能生成和反应的产物之一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B.为共价化合物C.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D.分子的键角小于13、将金属钠投入足量水中,关于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破坏了金属键B.破坏了极性共价键C.生成了离子键D.生成了非极性共价键14、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已知多晶硅第三代工业制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Z分别为H2、Cl2B.制取粗硅过程可能发生反应:SiO2+3CSiC+2CO↑C.提纯SiHCl3可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D.SiHCl3和SiCl4形成的晶体均为共价晶体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熔沸点的高低顺序是:晶体硅>氯化钠>冰>氖气B.微粒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H+>Li+>H-C.溶液中结合H+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H3COO->>D.CO2、HClO、CF4、PCl3四种物质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1)某元素最高化合价为+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半径是同族中最小的,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价电子构型为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属__________区元素。
(2)Cr电子排布式从3d54s1→3d6是__________能量(填“吸收”或“放出”);Co3+核外电子有_____个未成对电子数,Zn2+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V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3)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基态A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有____________种;电子占据的最高电子层符号为____________,该电子层含有的能级数为____________,该电子层含有____________个原子轨道。17、铅是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酸腐蚀;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之用,还可做体育运动器材铅球等。
(1)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IVA。IVA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的原子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其次外层的电子云有___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2)与铅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气态氢化物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把系数以及相关物质(写化学式)填写在空格上,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PbO2+___MnSO4+___HNO3→___HMnO4+___Pb(NO3)2+___PbSO4↓+________
(4)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出其中的Pb2+的浓度为0.6mol·L-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个。
(5)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二氧化铅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
A.PbO2+4HCl→PbCl4+2H2OB.PbO2+4HCl→PbCl2+Cl2↑+2H2O
C.PbO2+2HCl+2H+→PbCl2+2H2OD.PbO2+4HCl→PbCl2+2OH-18、在下列分子中,①H2,②CO2,③H2O2;④HCN(填序号)
分子中只有σ键的是_________,分子中含有π键的是_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___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针对表中的①~⑧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
⑤
①
②
③
④
⑧
(1)元素④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原子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单质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4)元素⑥;⑦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高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5)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
(6)元素⑤最简单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
(7)写出元素③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20、图1-1示出了一种结构有趣的“糖葫芦”分子。其中A、B、C和D四种元素位于同一族的相邻周期,B的电负性大于D.C可分别与A、B、D形成二元化合物,C和E可形成易挥发的化合物CE3,CE3在工业上可用于漂白和杀菌。A和E可形成化合物AE3(bp,76°C),AE3的完全水解产物之一X是塑料件镀金属的常用还原剂。A、C和E可形成含有六元坏的化合物A3C3E6.在氯仿中,D和E可结合两个甲基形成化合物DE3Me2
(1)写出A、B、C、D和E代表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糖葫芦”分子中A和C的杂化轨道________。
(3)画出处于最高氧化态的A与元素E形成的分子结构图,写出该分子的对称元素(具体类型)______。
(4)画出DE3Me2的所有可能的立体异构体__________。
(5)指出X属于______元酸,写出弱酸介质中硫酸镍被其还原的反应方程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1、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工业流程题(共3题,共27分)22、Be被主要用于原子能反应堆材料、宇航工程材料等,有“超级金属、尖端金属、空间金属”之称。硫酸法是现代工业用绿柱石(主要成分为还含有铁等杂质)生产氧化铍的方法之一,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几种金属阳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时pH1.53.36.55.2沉淀完全时pH3.75.09.7—
(1)步骤②中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反应速率___________(除粉碎外;任写一点)。
(2)滤渣1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步骤④不宜使用溶液来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已知则沉淀完全时,溶液中___________(通常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为沉淀完全)。
(5)绿柱石因含有不同杂质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各种绿柱石中最名贵的是祖母绿;这是由铬;钒元素的存在造成的。
①基态的最高能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②重铬酸铵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的结构如图。中键数目为___________
23、磷酸亚铁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治金工艺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正极片(主要成分:LiFePO4;石墨、铝箔等);其流程如下:
已知:Li2CO3为无色晶体;熔点618℃,溶于硫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的空间构型为_____。
(2)“碱浸”时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为加快浸出速率,除可以适当加热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氧化浸出”时,当其他条件相同,选用不同的氧化剂,测得滤液b中Li+含量如下:。氧化剂NaClO3H2O2NaClOO2Li+含量(g/L)9.558.928.757.05
实际工业生产中氧化剂选用的是H2O2,请分析不能选用NaClO3的理由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回答),该步操作加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
(4)“滤液b”中主要含有Li+、Fe3+、及Cl-等,在一定条件下,溶液pH与FePO4沉降率关系如图所示,综合考虑Fe、P两种元素沉降率,“沉降除杂”时选择的最佳pH为_____(从1.5;2.0、2.5及3.0中选择)。
(5)最后一步“一系列操作”包括_____、洗涤、干燥。24、实验室用氨法浸出氧化锌烟尘制备活性ZnO;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1)浸出。用一定浓度的氨水和NH4HCO3配成的混合液浸取氧化锌烟尘,得到锌氨[Zn(NH3)4CO3]浸出液。
①烟尘中的主要成分Z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锌元素的浸出率随浸出液初始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浸出液初始pH大于10时,浸出率随pH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2)除杂。Cu2+、Pb2+等杂质也与氨水形成配合物存在于浸出后的滤液中,加入Zn粉可将它们置换除去。写出Zn粉和铜氨配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蒸氨。加热时溶液中过量的氨和铵被蒸出,锌氨配合物最终以2ZnCO3·3Zn(OH)2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该过程需保持恒温80℃,可采取的加热方式为______。
(4)焙解。已知Zn(OH)2和ZnCO3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25℃、300℃。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锌[2ZnCO3·3Zn(OH)2]时测得的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275℃时,碱式碳酸锌分解产生的气态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经焙解得到的活性Zn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Zn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
(5)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是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Zn2+
5.9
8.9
Fe2+
5.8
8.8
Fe3+
1.1
3.2
设计以锌灰(主要成分为Zn和ZnO,杂质为Fe及其氧化物)为原料制备活性ZnO的实验方案:______。(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1.0mol/LHNO3、1.0mol/LH2SO4、1.0mol/LNaOH、20%H2O2)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5、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实验探究锡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经查阅资料知:Sn的熔点为231°C;SnCl2易被氧化,且易水解;Sn(OH)2常温下易分解;SnCl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33°C,沸点为114°C,易水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用以下流程制备SnSO4晶体:
①Sn为50号元素,请写出Sn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流程中,加入锡粉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操作Ⅰ为沉淀的洗涤,请简述如何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________;操作Ⅱ中,实验操作包括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
(2)用熔融的锡与干燥的氯气制备SnCl4;实验装置如下:
①SnCl4是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②装置Ⅲ中盛装药品Sn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装置Ⅵ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
(3)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取锡粉1.226g溶于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再用0.1000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含有Fe2+的溶液,消耗K2Cr2O7溶液32.00mL。已知①Sn+H+→H2↑+Sn2+;②Sn2++Fe3+→Sn4++Fe2+;③+Fe2+→Cr3++Fe3+(方程式均未配平)。则锡粉的质量分数为(杂质不参与反应)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6、碘酸钾(KIO3)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用Cl2氧化I2制取HIO3,再用KOH中和HIO3制取KIO3。其中,制取碘酸(HIO3)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和有关资料如下:
HIO3①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②Ka=0.169mol/LKIO3①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②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反应:
ClO-+IO3-=IO4-+C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I2和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CCl4中的溶解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IO3晶体中,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IO3-中心原子I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
(4)HIO3分子中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27、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在肌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铬缺乏会造成葡萄糖耐量受损,可能伴随高血糖;尿糖等。而在工业中铬及其化合物在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均有着重要作用。
Ⅰ.工业上以铬铁矿为原料生产铬酸钠实际操作是将铬铁矿和纯碱置于坩埚中,在空气中加热,得到
Ⅱ.市售的为深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可用甲醇在酸性条件下还原制备(装置如图A所示):
①将一定量铬酸钠、甲醇与水的混合物加入三颈烧瓶中;②升温至120℃时,缓慢滴加足量浓盐酸,保持100℃反应3h;③冷却,用NaOH溶液调节pH为6.5~7.5,得到沉淀;④洗净沉淀后,加入过量盐酸溶解,通过结晶法得到晶体。
已知:易溶于水;乙醇;易水解。
Ⅲ.重铬酸钾俗称红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向溶液中加酸,使转化为再向溶液中加入KCl,升高温度,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可获得晶体。已知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B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是配位化合物,由于内界配体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呈深绿色的晶体为该配合物的配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Ⅱ中制备晶体时,步骤④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装置图A中,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已知步骤Ⅱ中有产生,则三颈烧瓶中甲醇还原铬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往溶液中加入KCl,升高温度能获得获得晶体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趁热过滤、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步骤选用的洗涤剂为丙酮,其原因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A.和的价电子总数分别为7+3×6+1=26;4+3×6+2=24;不相同,A错误;
B.M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杂化轨道类型是因此M的化学式为B正确;
C.中价层电子对数是=4,中价层电子对数是=4,因此氯原子的杂化类型都为C正确;
D.M中价层电子对数是=4;含有2对孤对电子,所以空间结构为V形,D正确;
答案选A。2、D【分析】【分析】
根据C的衰变反应为C→X+e可知,z=7,所以核素X为据此结合原子结构分析解答。
【详解】
A.C与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不能互为同位素,A错误;
B.C的中子数为14-6=8,的中子数为14-7=7;两者的中子数不同,B错误;
C.C和C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价层电子数相同,C错误;
D.根据半衰期的定义,某考古样品中C的量应为其5730年前的为5730×2=11460年前的D正确;
故选D。3、A【分析】【详解】
A.Na+的轨道表示式:违背了泡利原理,应该为故A错误;
B.Cl有17个质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氧原子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6,氧原子符号为:故C正确;
D.硫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其离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4、D【分析】【详解】
A.NH3的电子式为:三角锥形,分子中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H原子达到2,符合路易斯结构;BF3的电子式为:是平面正三角形结构,B原子分别与3个F原子各共用1对电子,所有F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而B原子只有6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属于缺电子分子;BeCl2的电子式为:是直线形,Cl原子周围各有3对孤对电子,而Be原子只有4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属于缺电子分子,故A错误;
B.NH3是三角锥形,键角107°;BF3是平面正三角形结构,键角120°;所以NH3的键角小于BF3的键角;故B错误;
C.NH3的电子式为:存在孤对电子;BF3的电子式为:存在空轨道;所以BF3与NH3反应时,NH3提供孤对电子,BF3提供空轨道;故C错误;
D.通过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NH3、BF3的分子结构;故D正确;
故选:D。5、C【分析】【分析】
【详解】
A.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4s轨道上电子的能量最高,所以时只失去4s轨道上的2个电子;A不正确;
B.Se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B不正确;
C.的中心A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则发生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正确;
D.空间运动状态是指电子所占据的轨道;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的轨道有1s;2s、2p,所以有3种空间运动状态,D不正确;
故选C。6、B【分析】【详解】
A.这几种物质都是离子晶体;阴离子相同,阳离子所带电荷相同,阳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熔点依次升高,A错误;
B.这几种物质都属于分子晶体且都不含氢键;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则熔点依次降低,B正确;
C.水中含有氢键熔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H2Se>H2S,分子间作用力H2Se更强,所以熔点高低顺序是H2O>H2Se>H2S;C错误;
D.这几种物质都是原子晶体,键长C-C<金刚石;D错误;
故选B。7、C【分析】【详解】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键;C-O键、O-H键三种不同的化学键,故A错误;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峰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B错误;
C.核磁共振氢谱中只能确定H原子种类;不能确定氢原子总数,故C正确;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该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所以其吸收峰个数应该是1,与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答案为C。8、B【分析】【分析】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酸式盐是指在发生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除了有金属离子或者铵根离子以外,还有氢离子的生成,并且所生成的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碱式盐是指在发生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之外,还生成了氢氧根离子,并且所生成的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盐;正盐就是在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中,只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由此分析。
【详解】
A.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中酸和碱的定义可知;HCl属于酸,它的酸性较强,HCl属于强酸;NaOH属于碱,它的碱性较强,NaOH属于强碱;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者都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和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9、B【分析】【详解】
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高能越来越小,金属性越来越强,A项正确;
B;同周期的ⅡA族与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出现了反常,故B不正确;
C、价电子排布式为(若只有K层时为)的原子为稀有气体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故C正确;
D、同一种元素原子的电离能D项正确;
答案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BC【分析】【分析】
可依据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判断杂化类型,价层电子对数对应杂化方式为:4对—sp3、3对—sp2、2对—sp,ABX型粒子中心价层电子对数=σ电子对+孤电子对=x+(a—中心原子价电子数,b—配原子达稳定结构所需的电子数)。
【详解】
A.SO2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2,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A不符合题意;
B.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3,的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3;B符合题意;
C.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3,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3;C符合题意;
D.BeCl2的中心原子Be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CH4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sp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C。11、CD【分析】【详解】
A.C是6号元素,根据能级构造原理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A正确;
B.O是8号元素,故O2-核外有10个电子,根据能级构造原理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B正确;
C.Cr是24号元素,根据能级构造原理结合洪特规则,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C错误;
D.Al是13号元素,故Al3+核外有10个电子,根据能级构造原理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D错误;
故答案为:CD。12、AD【分析】【详解】
A.由的分子结构可知,与3个O形成三角键形结构,中心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和3个成键电子对,则原子的杂化方式为A正确;
B.是由和构成的离子化合物;B错误;
C.中含1对孤电子对和3个成键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错误;
D.中含有1对孤电子对和3个成键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键形,键角小于109°28′,D正确;
故选AD。13、C【分析】【分析】
【详解】
A.将金属钠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金属钠的金属键被破坏,A正确;
B.将金属钠投入足量水中;破坏了水分子中的极性共价键,B正确;
C.将金属钠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并没生成离子键,故C错误;
D.将金属钠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含非极性共价键,形成了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答案选C。14、CD【分析】【分析】
饱和食盐水电解生成氯化钠、氢气和氯气,焦炭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与一氧化碳,硅和氢气、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作用得SiHCl3;再用氢气还原得到多晶硅,以此解答。
【详解】
A.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其中H2在Cl2中燃烧,而Y具有还原性,所以Y、Z分别为H2、Cl2;故A正确;
B.制取粗硅的过程中焦炭与石英会发生副反应生成碳化硅,在该副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方程式为:SiO2+3CSiC+2CO↑;故B正确;
C.SiHCl3遇水剧烈反应;不能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SiHCl3和SiCl4的分子结构与CHCl3和CCl4类似;属于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CD。15、AC【分析】【详解】
A.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晶体硅是原子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冰和氖气是分子晶体,冰是固体,氖气是气体,所以物质熔;沸点的高低顺序是:晶体硅>氯化钠>冰>氖气,故A正确;
B.电子层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Li+>H+;故B错误;
C.酸性的强弱:硫酸>磷酸>醋酸>碳酸,酸根离子对应酸的酸性越强,则其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弱,所以弱到强的顺序是:<<CH3COO-<故C正确;
D.CO2的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分别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CF4中碳原子和氟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PCl3中磷原子与三个磷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剩余一对孤对电子,CO2、CF4、PCl3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HClO分子中的氢是两电子稳定结构,而不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错误;
答案选A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详解】
(1)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最高正化合价却为5,说明该元素是副族元素。依据同族中半径最小,即为第四周期元素:1s22s22p63s23p63d34s2,价电子构型为3d34s2,为2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ⅤB族元素,属d区元素;
(2)Cr电子排布式从3d54s1→3d6是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吸收能量;Co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核外电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数,Z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V原子的质子数是2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原子为C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即核外有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基态C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2个电子层,电子占据的最高电子层为L层,L层含有s、p两个能级,能级数为2;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所以L电子层共有4个原子轨道。【解析】①.1s22s22p63s23p63d34s2②.3d34s2③.第四周期ⅤB族④.d⑤.吸收⑥.4⑦.⑧.⑨.6⑩.L⑪.2⑫.417、略
【分析】【分析】
(1)IVA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的原子为C,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碳原子有1s;2s和3p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的次外层为s轨道,为球形对称结构;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同一主族元素中,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沸点越高;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然后利用单线桥表示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根据n=c·V计算出铅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计算出硫酸铅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合价变化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
(5)根据(3)可知二氧化铅的氧化性大于氯气;二氧化铅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铅;氯气和水,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1)IVA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为C,C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碳原子有1s;2s和3p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的次外层为1s轨道,为球形对称结构,只存在1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2)IVA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C,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该物质为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IVA族元素中,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其沸点最低;
(3)PbO2中Pb的化合价从+4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2价;MnSO4中锰元素化合价从+2变为+7,化合价升高5价,则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二氧化铅的系数为5,硫酸锰的稀释为2,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未知物为H2O,配平后的反应为:5PbO2+2MnSO4+6HNO3=2HMnO4+3Pb(NO3)2+2PbSO4↓+2H2O,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出其中的Pb2+的浓度为0.6mol/L,则反应生成铅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Pb2+)=c·V=0.6mol/L×1L=0.6mol,硫酸铅中铅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0.4)mol×(4-2)=2mol,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5)根据(3)可知氧化性:PbO2>HMnO4,而HMnO4能够氧化Cl-,所以PbO2能够氧化Cl-,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4HCl→PbCl2+Cl2↑+2H2O;故合理选项是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其综合应用,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掌握配平原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能够利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解析】①.3②.1③.H2CO3④.CH4⑤.5⑥.2⑦.6⑧.2⑨.3⑩.2⑪.2H2O⑫.⑬.2NA⑭.B18、略
【分析】【分析】
单键中只有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s电子时,两个原子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σ键;氢原子含1个原子,最外层电子为s电子;同原子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形成极性键,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分子中只有σ键;说明分子中只含有单键,则①③符合;
②④中分别含有C=O键;C≡N键;则含有π键;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应排除氢化物,题中②符合;
分子中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只有①符合;
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则应含有H原子与其它原子形成的共价键,③④符合;
③中含O-H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故答案为:①③;②④;②;①;③④;③。【解析】①.①③②.②④③.②④.①⑤.③④⑥.③19、略
【分析】【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a,②为Mg,③为Al,④为Si,⑤为N,⑥为O,⑦为S,⑧为Ar;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回答;
【详解】
(1)元素④为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
(2)在这些元素原子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氧,则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O;
(3)八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中存在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该元素是元素②为Mg,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元素⑥为O、⑦为S,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高的是或因为或分子间存在氢键;
(5)元素①为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
(6)元素⑤为N,最简单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氨气和硝酸,相互反应的产物是或硝酸铵;
(7)元素③为Al,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点睛】
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周期律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第三周期ⅣA族O或离子键、共价键或硝酸铵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此题推断可以从氧化态出发,A和C均能与E形成XY3型化合物,且AE3的水解产物之一具有还原性,可以推断A、B、C和D都是第VA族元素。C可分别与A、B、D形成二元化合物,所以C是N元素。根据且AE3和CE3的性质可以推断A是P元素,E是Cl元素。由于B的电负性大于D,所以B、D分别是As、Sb元素。【解析】PAsNSbClA为sp2杂化,C为sp3杂化(4个镜面,1个C3轴,3个C2轴)X是H3PO3,二元酸NiSO4+H2O+H3PO3→Ni+H3PO4+H2SO4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1、B【分析】【分析】
【详解】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错误;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3杂化;错误;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正确;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一定为直线形,错误;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正确;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3杂化的结果且没有孤电子对;错误;
(8)sp3杂化轨道是由中心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错误;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正确;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或平面三角形;错误;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正确;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正确;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不矛盾;错误;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正确;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一个原子提供,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错误。五、工业流程题(共3题,共27分)22、略
【分析】【分析】
绿柱石经石灰石熔炼后再粉碎、硫酸酸浸,得到滤渣H2SiO3和滤液(含有),加入H2O2后Fe2+被氧化为Fe3+,用氨水调节pH,Fe3+、Al3+生成沉淀,Be2+留在滤液,继续加氨水调节pH可使Be2+生成Be(OH)2沉淀;灼烧后生成BeO。
【详解】
(1)步骤②中还可以采取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搅拌、适当升高温度等措施提高反应速率。
(2)滤渣1成分的化学式为H2SiO3
(3)步骤③中加入的目的是将氧化为
(4)能与强碱发生反应:难以控制强碱的用量使恰好完全沉淀,故不宜使用溶液来沉淀沉淀完全时,c(Be2+)=由c(Be2+)c2(OH-)=Ksp[Be(OH)2],可得c(OH-)=mol/L。
(5)基态的最高能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3,其中成对电子数为8,未成对电子数为3,故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之比为8:3。1mol中,阳离子含有8mol键,阴离子含有8mol键,故1mol中含有16mol键。【解析】(1)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搅拌、适当升高温度等(2分;除粉碎外,任写一点,合理即可)
(2)
(3)将氧化为
(4)能与强碱发生反应:难以控制强碱的用量使恰好完全沉淀
(5)8:31623、略
【分析】【分析】
正极片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主要发生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过滤,将滤渣加入盐酸和氧化剂,过滤得到滤液b中主要含Li+、Fe3+、及Cl-等;在加入碱液沉降除杂,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在95℃时沉锂,再趁热过滤得到碳酸锂晶体。
【详解】
(1)价层电子对数为则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
(2)“碱浸”时主要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为加快浸出速率,除可以适当加热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电池正极片粉碎;反应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或适当提高NaOH溶液浓度;故氨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将电池正极片粉碎;反应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或适当提高NaOH溶液浓度。
(3)实际工业生产中氧化剂选用的是H2O2,由于还加入了盐酸,因此不能选用NaClO3,主要是盐酸和氯酸钠反应会生成有氯气生成,会污染环境,其离子方程式为5Cl-++6H+=3Cl2↑+3H2O,由于盐酸易挥发,双氧水受热易分解,因此该步操作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主要是防止盐酸挥发和双氧水受热分解;故答案为:5Cl-++6H+=3Cl2↑+3H2O;防止盐酸挥发和双氧水受热分解。
(4)根据图中信息和综合考虑Fe;P两种元素沉降率;从图中得出“沉降除杂”时选择的最佳pH为2.5;故答案为:2.5。
(5)根据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95℃时已经生成Li2CO3沉淀,因此最后一步“一系列操作”包括趁热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趁热过滤。【解析】正四面体形2Al+2NaOH+2H2O=2NaAlO2+3H2↑将电池正极片粉碎;反应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或适当提高NaOH溶液浓度(任写其中两个)5Cl-++6H+=3Cl2↑+3H2O防止盐酸挥发和双氧水受热分解2.5趁热过滤24、略
【分析】【分析】
ZnO烟尘用氨水和NH4HCO3溶液浸取,得到锌氨浸出液[Zn(NH3)4CO3],杂质[Cu(NH3)4]2+等可以用锌粉置换除去。然后加热,溶液中过量的氨和铵被蒸出,锌氨配合物最终以2ZnCO3·3Zn(OH)2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最后焙烧得到ZnO。
【详解】
(1)①用一定浓度的氨水和NH4HCO3配成的混合液浸取氧化锌烟尘,得到锌氨[Zn(NH3)4CO3]浸出液,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除了生成Zn(NH3)4CO3外,还有水生成,化学方程式为:ZnO+3NH3·H2O+NH4HCO3=Zn(NH3)4CO3+4H2O或ZnO+3NH3+NH4HCO3=Zn(NH3)4CO3+H2O。
②当浸出液初始pH大于10时,溶液中OH-浓度增大,生成了Zn(OH)2沉淀;导致浸出率随pH增大而减小。
(2)Cu2+与氨水形成的配离子为[Cu(NH3)4]2+,和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Zn(NH3)4]2+,离子方程式为:Zn+[Cu(NH3)4]2+=[Zn(NH3)4]2++Cu。
(3)保持恒温80℃;可采取水浴加热方式,既能受热均匀,还便于控制温度。
(4)①Zn(OH)2和ZnCO3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25℃、300℃。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锌[2ZnCO3·3Zn(OH)2]至275℃时,碱式碳酸锌部分分解为ZnO、H2O和CO2,所得气态物质为H2O和CO2。
②根据ZnO的晶胞结构可知;Zn原子的配位数为4。
(5)锌灰的主要成分为Zn和ZnO,含有杂质Fe及其氧化物,结合提供的试剂,需要将固体用稀硫酸溶解(不用稀硝酸的原因是硝酸和金属反应会生成NO,污染空气),得到Zn2+和Fe2+,也可能含有Fe3+,需要除去铁杂质,根据给出的几种离子沉淀的pH,可以调节溶液的pH,使Fe3+形成沉淀而除去,所以需要先将Fe2+用双氧水氧化为Fe3+。除去Fe3+后的滤液还需要调节pH使Zn2+沉淀,形成Zn(OH)2,最后在125℃时下加热使Zn(OH)2分解为ZnO。故实验方案为:在搅拌下将锌灰加入1.0mol/LH2SO4,待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20%H2O2;再加入1.0mol/LNaOH调节溶液的pH在3.2~5.9之间,静置后过滤;向滤液中再加入1.0mol/LNaOH调节溶液的pH在8.9~11之间,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在125℃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解析】ZnO+3NH3·H2O+NH4HCO3=Zn(NH3)4CO3+4H2O或ZnO+3NH3+NH4HCO3=Zn(NH3)4CO3+H2O碱性过强时,溶液中OH-浓度增大,生成了Zn(OH)2沉淀Zn+[Cu(NH3)4]2+=[Zn(NH3)4]2++Cu水浴加热CO2和H2O4在搅拌下将锌灰加入1.0mol/LH2SO4,待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20%H2O2;再加入1.0mol/LNaOH调节溶液的pH在3.2~5.9之间,静置后过滤;向滤液中再加入1.0mol/LNaOH调节溶液的pH在8.9~11之间,静置后过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7-T 4410-2021 自然资源应用系统接入规范
- 服务员工作流程及服务标准
- 乡镇收购电机合同范例
- 农村土地开发补偿合同范本
- 放射性金属矿的应急指挥与调度考核试卷
- 全款买房购房合同范例
- 信贷公司借款合同范本
- 企业对外合作合同范本
- 农资配送合同范本
- 企业实习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馆场地租赁与文物保护合作协议3篇
- 岛津气相色谱培训
- 2024年03月四川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信息科技部2024年校园招考300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睡眠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10-1电势能和电势练习含答案
-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级事业单位选聘15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演出经纪人培训
- 盖房四邻签字协议书范文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数学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