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2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恢复和发展B.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C.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2、“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4、穆罕默德阿里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①创办近代民族工业。
②建立省;区县、乡、村四级行政机构。
③省长由中央任免。
④实行征兵制,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5、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催化”主要是指日本A.中下级武士破产B.天皇不掌握实权C.受到西方殖民侵略D.资本主义基础薄弱6、“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材料:东晋以来,皇权旁落,朝廷不立,士族专横,歧视寒族,与朝分庭抗礼;权贵兼并,人民流离失所,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阶级矛盾,内部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寒门出身的刘裕依靠寒人武士集团登上历史舞台进行改革。他整顿吏治,重用寒人,罢免尸位素餐的士族或皇族官吏,严厉惩罚亲信、功臣中骄纵不法不恤政事者;削弱强藩,集权中央;抑制兼并、整顿赋役制度,清查士族隐藏户口,禁止豪强封锢山泽、滥征租税、徭役,听任百姓樵采捕捞;轻薄赋,发展商业,或省文易税项,“与民和市”;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阻断门阀士族仕进之途;大兴教育,选备儒官,弘振国学,改善社会风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武帝刘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内容的特点及影响。9、材料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皖南地主有奴役”伴当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将部分伴当世仆”开豁为良“;规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开户之例豁免为良“,”至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严禁“。至于其他过去被打入贱民阶层的人,雍正时期也陆续诏令削除其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改业为良民“又令”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将苏州府常熟、昭文两县旧有丐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为编民“。粤东地区有一种名为”户“的”贱民“,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清下令”凡无力之登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良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检查,势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据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的一份臣僚奏疏记录了以下信息:“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圆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闱有一使臣及阁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遏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摘自《宋会要辑稿·刑法》
(1)根据材料;概括南宋小报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小报流行的原因。11、(22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二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4分)
(3)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4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3分)1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依据“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可以看出,“归正”、“慕义”符合北魏笼络汉人的心理,目的是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政治文化,不涉及经济、民族政策,排除AC两项;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2、C【分析】【详解】
“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意思是,秦国人家中如果家庭富裕,那么儿子成年后要(与父母)分家,如果家庭贫困,那么儿子成年后要入赘到别人家。这是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所以这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故选C。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材料与司法制度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并非军事改革,排除D。3、B【分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的说法是符合题意的;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这是康有为的贡献但是却不符合题干当中“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这一要求;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康有为托古改制未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所以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康有为的贡献。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4、C【分析】穆罕默德·阿里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埃及划分为7个省,建立省;区县、乡、村四级行政机构,各省省长都由中央任免。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是发展经济的措施;实行征兵制,训练新式军队是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与题干中的“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5、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外因。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不能起来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只能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领导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来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这里的外部因素是指西方列强的侵略,故答案选C。ABD三项均是内部原因。
点睛: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外因。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6、A【分析】试题分析:联系梭伦所颁布的“解负令”,可知;其影响主要有,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
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以上都是正确的;此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解负令”中“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对贵族任意兼并土地进行限制。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对梭伦改革要能正确的进行评价。
1.历史意义: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大量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能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东晋以来;皇权旁落,朝廷不立,士族专横,歧视寒族,与朝分庭抗礼;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末魏晋以来,庄园经济发展,控制依附农民;皇权旁落,朝廷不立,士族专横,歧视寒族,与朝分庭抗礼,对抗中央;据材料“权贵兼并,人民流离失所,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阶级矛盾,内部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权贵兼并土地,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分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特点:据材料“削弱强藩,集权中央;”可知,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他整顿吏治,重用寒人,罢免尸位素餐的士族或皇族官吏,抑制兼并、整顿赋役制度,清查士族隐藏户口,禁止豪强封锢山泽、滥征租税、徭役,听任百姓樵采捕捞”信息可知,重用寒族,罢免尸位素餐的士族或皇族官吏,清查士族隐藏户口,禁止豪强封锢山泽,听任百姓樵采捕捞,从政、经上打击限制士族;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民生,促进民族融合;影响:据材料“抑制兼并、整顿赋役制度,清查士族隐藏户口,禁止豪强封锢山泽、滥征租税、徭役,听任百姓樵采捕捞”信息可知,改善民生,级和南方社会矛盾,实现南方稳定;据所学可知,东晋是偏安于南半中国的政权,政治中心在南方有利于推动江南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他整顿吏治,重用寒人,罢免尸位素餐的士族或皇族官吏,抑制兼并、整顿赋役制度,清查士族隐藏户口,禁止豪强封锢山泽、滥征租税、徭役,听任百姓樵采捕捞”信息可知,从政、经上打击限制门阀政治,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解析】(1)汉末魏晋以来;庄园经济发展,控制依附农民,对抗中央;士族垄断控制政权,对抗皇权;歧视寒族,逐渐走向腐朽;国家分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特点:复兴中央集权,从政、经上打击限制士族;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民生,促进民族融合;影响:改善民生,级和南方社会矛盾,实现南方稳定;推动江南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打击门阀政治,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9、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据材料“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可知政策涉及范围广泛,仔细阅读第二段材料可知当时改革的对象主要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也说明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而且第二段材料信息还显示当时清政府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说明政策的灵活性。
(2)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政治上讲;雍正、乾隆年间为清初,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从经济上讲,主要是因为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清廷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就必须要改变现状,故进行了相应的社会改革;从社会的角度看,清初满汉矛盾较为突出,有必要通过社会改革来缓解民族矛盾。
意义:意义可从背景的内容推到而出,也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从政治上看,对农奴的释放有力地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巩固了统治;从经济角度看,对农奴的释放使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改革有利于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利于推动满汉融合。【解析】(1)特点:政策涉及范围广;覆盖人群多;主要针对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奴婢的人身自由);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政策实施具有灵活性。
(2)背景: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清廷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缓解满汉矛盾的需要。
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利于推动满汉融合。10、略
【分析】【详解】
(1)特征:从材料中“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知其专业化;“坐获不赀之利”知其商业化,“真伪亦不复辨也”知其自由化,“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知其内容广,政治性强,“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知其多样性,新闻监管不力等等内容,不一而足,概括层次以4到6个为宜。
(2)原因:从材料中“南宋”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解析】(1)特征:专业化;商业行为;信息来源范围广;内容多为政治性新闻;受民间欢迎;发行范围广;真伪掺杂;言论较自由;定期出版;民间自办;官方管理宽松。
(2)原因:南宋政府对社会舆论的控制较宽松;印刷术的进步;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商业的发展与繁荣。11、略
【分析】试题分析:(1)共同原因: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是指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之前与反对势力进行辩论的场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态度: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所以要想改革成功,改革者必须要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变化: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所以由材料二中的“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可以概括出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应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现象出发,找到有关私有制和分家之类的措施即可,如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实质:材料三体现的是“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表面看是汉化,实质上,鲜卑文化代表的是旧文化,而汉文化代表的是封建文化,所以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4)题目要求“分别指出”所以要分别叙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商鞅变法通过移风易俗,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
(5)认识:两者都在讲移风易俗;从移风易俗的实质来讲,实际上是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移风易俗过程比较艰难,所以往往把旧的习俗全部废除,这对传统文化是不利的,所以要做到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解析】(1)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
(2)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2分,共4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2分,共4分)
(3)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2分)
(4)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每点2分,共4分)
(5)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共4分)12、略
【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信息“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概括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门自动开闭系统维修合同3篇
- 英杰电气:2024年半年度报告
- 2025年度石油钻井平台打眼钻孔放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断桥铝窗户安装与节能补贴申请合同3篇
- 2025年个人收入证明标准范本合同编制4篇
- 2025年度个人住房贷款延期还款及利率调整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产业园厂房租赁及研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车位租赁与停车场绿化美化合同4篇
- 玉溪云南玉溪易门县教育体育系统面向2025年毕业生招聘教师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玉溪2025年云南玉溪市江川区审计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5G+教育5G技术在智慧校园教育专网系统的应用
- 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措施
- 大连理工大学信封纸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项目申请书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两段焙烧除砷技术简介 - 文字版(1)(2)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