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2、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及百姓日常生活中对白银的需求空前高涨,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不能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在江南许多市镇流通日广。由此可知,会票的出现和流通A.适应了长途大宗贸易的需要B.削弱了人们对贵金属的渴求C.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发展D.增加了明清政府的财政收人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4、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效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不合理的是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C.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D.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B.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满足少数民族共同富裕的愿望D.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8、俄国一些参加过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的青年军官,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他们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但结果以失败告终。据此可知()A.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得以重构B.俄国有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传统C.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推动俄国独立D.俄国各阶层普遍接受民主思想9、有学者在论及法国1875年宪法时说: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而且他是要向议会负责的。总统任期七年,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工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中办法。这表明,当时的法国A.共和政体得到各派的支持B.制宪过程出现制度性妥协C.广大民众反对实行共和制D.共和派最终接受了君主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________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________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11、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1)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______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______迈进。
(3)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______,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______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12、金元时期,受________、______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13、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___运动。其中,被称为_______或_______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______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_”。14、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________。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________。(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2)对________(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5、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①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1980年国家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A.正确B.错误17、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A.正确B.错误18、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制。其中,太尉为百官之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A.正确B.错误19、身为顽固派的慈禧太后重用洋务派的原因是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A.正确B.错误20、“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完整的“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A.正确B.错误21、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A.正确B.错误2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A.正确B.错误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2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材料三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中的制度始行于哪一朝代。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该制度的进步性。2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的医学一中医一是独具特色的。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负经》《五十二病方》等一批医药著作。成书于战国、托名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在对病原的诊治方面,它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托名神农、成书于汉代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了植物类药252种,动物类药67种,矿物类药46种,凡365种。该书序录所提出的关于药物性质有酸、咸、甘、苦、辛(称为“五味")和寒、热、温、凉(称为“四气”)的说法以及主药与辅药按“君、臣、佐、使”配伍的原则,奠定了我国药物学、方剂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富、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历史上,我国古代名医辈出,医学名著可谓汗牛充栋。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原因。27、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18分)28、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其产生于近代这一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在这一时代喷涌激发、大放异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反对外国侵略;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乐章的主旋律。反抗侵略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中国人民除在武力上进行抵抗以外,还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抗击。他们几乎把生活中各种活动都与反对外国侵略联系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救国思想:“商务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洋务救国、民权救国、革命救国等等。”以“救时、保国、救世”命名的书刊、团体层出不穷。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材料二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传播的性质,这是毫无疑义的。此其原理,实因人类生而有求善之性,智与相爱之情仁。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其中固有自以为善而实不然的,强力推行,反致引起纠纷,甚或酿成大祸,宗教之传布,即其一例。居中国而言中国,欲策将来的进步,自必先了解既往的情形。即以迎受外来的文化而论,亦必有其预备条件。不先明白自己的情形,是无从定其迎距的方针的。
——摘编自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绪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方式,并举例说明。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爱国主义与近代中国文化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时】艾尔热《丁丁历险记蓝莲花》(193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针对该漫画设计提取两历史信息,并分别进行解读。(信息来自材料,史论结合,言之有理)30、铁路改变世界。
材料19-20世纪初铁路交通的发展。
。时间。
事件。
1814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6年后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
19世纪二十年代。
欧美国家相继开始铁路建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在印度的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时期;用以运输当地重要的经济资源—棉花;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等也提出修路建议,但均被清政府拒绝。
1863—1869年。
美国建设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其地势险峻的西段线路主要由华工修建。
1876年。
英国人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清政府将其买下并予以拆毁。
1880年。
中国首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为开平矿务局转运煤炭。
1883年。
比利时人乔治·纳吉麦克创建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的国际列车服务—“东方快车”
1889年。
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铁路之事“为自强要策”,可“毅然兴办”;此后,芦汉;沪宁、粤汉、正太、苏杭甬、津浦等铁路次第开办。
1891—1916年。
俄罗斯修筑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该线路长达9288公里,跨越8个时区。
1911年。
中国共有铁路干线20余条;946.6公里,初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几大干线四面辐射的铁路运输网络。
——整理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根据材料,提据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闸述。(要求:主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8分)31、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是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2、A【分析】【详解】
从材料中的“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不能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等信息反映的会票出现的背景可以看出,会票的出现和流通是为了适应长途大宗贸易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贵金属仍然代表财富,会票的出现没有削弱人们对其的渴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会票出现和流通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会票的出现和流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排除D项。3、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此时的罗马处于共和国早期(罗马共和国BC509—BC27)。此时的罗马属于公民法时期,从而D项不符合史实。进一步可知,AB两项均表述客观,符合《十二铜表法》史实。C项间接点出了《十二铜表法》的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尖锐矛盾,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及其特点4、C【分析】【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可分析出分封制能在当时有效地维护周王统治,但是后世容易形成分封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可分析出郡县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地方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存在利弊。“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可分析出刘绍玢主张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5、A【分析】“君不君,臣不臣”显然是违背了传统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从而导致政权的不稳定,故A正确;材料中是伦理道德破坏,不是宗法制破坏,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故C错误;D与材料信息不符。6、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其经过工业革命后,商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急欲打开中国国门,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并非由前一个“不公正”引起,故C项符合题意。ABD说法均符合史实,故不符合题意,排除。7、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有助于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民主人士,排除A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8、A【分析】【详解】
材料是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描述,因此根据材料“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可知,拿破仑战争后,推动了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使欧洲文化得以重构,A项正确;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反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非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当时俄国本身就处于独立状态,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9、B【分析】【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共和国总统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总统任期七年是共和派与保皇党人折中的产物,可知制宪过程出现制度性妥协,故B项正确;A项中的各派支持与史实不符,其中君主派就是反对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广大民众坚决支持实行共和制,排除C项;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解析】董仲舒儒学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了革命性的重塑;人民解放军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承担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解析】组织架构世界一流军队防空识别区人道主义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解析】女真蒙古1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所以①是理学复兴,②是理学,③是道学,④是程颢,⑤是程颐,⑥是朱熹,⑦是程朱理学。【解析】儒学复兴理学道学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14、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解析】长城明英宗俺答汗藏族藏族奴儿干都司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894年邓世昌林永生威海卫《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洋务运动台湾人民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批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不包括海南,所以题干说法错误。17、A【分析】【详解】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及其自身的局限性,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本题正确。18、B【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的三公九卿中,太尉负责军事,丞相是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故错误。19、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身为顽固派的慈禧太后重用洋务派的原因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题干表述错误。20、B【分析】【详解】
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题干表述错误。2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说明了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题干描述正确。22、B【分析】【详解】
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该说法错误。23、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间接选举产生,故材料中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2分)2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后汉书·百官志注》”“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汉代的察举制。根据材料“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注重德行、才学。
(2)根据材料二“《晋书·段灼传》”“九品访人;唯问中正”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二“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志。
(3)制度:根据材料三“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进步性:根据材料三“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等角度进行分析。【解析】(1)汉代。注重德行;才学。
(2)九品中正制。家世(或门第)。
(3)制度:科举制。进步性: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5、略
【分析】【详解】
第(1)问;由材料信息“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可得出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由材料信息“‘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可以得出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由材料信息“‘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可以得出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
第(2)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最高法院获得宪法最终解释权;美国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保障了宪法的至上权威、完善三权分立制度等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新课标高考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导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对唯物史观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主要包括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D。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E。继承和发展: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F。原因和结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G。现象和本质H。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I。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本题考查的是唯物史观中的继承与发展,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完善。【解析】(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2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托名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托名神农”得出都托名古代先贤;根据“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寒、热、温、凉(称为‘四气’)”得出与自然气候相联系;根据“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五味”得出体现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得出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
(2)根据“收载了植物类药252种”得出以采集为起源的农耕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医学家的努力和历代政府的重视;医学和哲学思想融合;华夏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等角度分析总结。【解析】(1)都托名古代先贤;与自然气候相联系;体现阴阳五行学说;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
(2)以采集为起源的农耕经济的发展;医学家的努力和历代政府的重视;医学和哲学思想融合;华夏族健康发展的需要。27、略
【分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等信息可知其特点是参考西方法典编纂。背景:首先需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国内背景”,根据材料一所提到的时间“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即可,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原因:首先要注意题干限制性条件“直接原因”,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没有实施是由于很快辛亥革命就发生了,它推翻了清朝统治。
(2)原因: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知政治运动的干扰;由“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得出是因为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条件:根据所学1962-1964年的相关史实可知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历程:由材料三中的“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归纳我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由“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归纳为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由“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归纳为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根据上述过程的归纳可以概括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有利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其有利因素,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解析】(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五、论述题(共3题,共18分)28、略
【分析】【详解】
(1)方式;根据材料“中国人民除在武力上进行抵抗以外”可知,武力反抗外国侵略;根据材料“商务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洋务救国、民权救国、革命救国等等”可得出商务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洋务救国、民权救国、革命救国;根据材料“以‘救时、保国、救世’命名的书刊、团体层出不穷”可得出创办爱国书刊,成立爱国团体。说明,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以武力反抗外国列强的示例很多,如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英勇抗敌,壮烈牺牲;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给日本侵略者给予沉重打击;三元里抗英等;实业救国、洋务救国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爱国的表现之一,张謇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等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创办爱国刊物和建立团体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变法,改革救国,创立《时务报》等刊物;孙中山等宣传革命救国,领导辛亥革命等。
(2)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围绕“爱国主义与近代中国文化的关系”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爱国主义丰富和发展了近代中国文化,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又进一步加深爱国主义思想的角度,结合近代中国不同阶层进行的救亡图存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解析】(1)方式:武力反抗外国侵略;商务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洋务救国、民权救国、革命救国;创办爱国书刊;成立爱国团体。
说明: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英勇抗敌;壮烈牺牲;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謇等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等创办近代洋务企业;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变法,改革救国;孙中山等宣传革命救国,领导辛亥革命等。
(2)论点:爱国主义丰富和发展了近代中国文化;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又进一步加深爱国主义思想。
论据: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宋明理学中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部分、顾炎武思想)
近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尚产业办公空间装修协议
- 游泳池装修终止合同
- 化妆品店内部装修合同细则
- 海上夜游航线乘客协议
- 智能园区砂石运输服务合同
- 润滑油国内运输协议
- 2025年度安防设备展览会专业展台搭建合同
- 医疗器械配送服务合同
- 物业小区翻新服务方案
- 外架工劳务合同范例
- (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泉州文旅集团招聘2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行业砂石物资运输方案
- 肿瘤全程管理
- 融资报告范文模板
- 桃李面包盈利能力探析案例11000字
- GB/Z 30966.71-2024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71部分:配置描述语言
- 污泥处置合作合同模板
-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十八大题型)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紫苏市场深度局势分析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