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患过麻疹以后不再患该病是因为()。A.吞噬细胞可随时吞噬麻疹病毒 B.麻疹病毒不会再感染人体C.麻疹病毒可长期存在于人体内 D.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2、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D.环割果树﹣﹣控制营养物质的运输3、图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关系,据此判断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是()A.低温、无氧 B.低温、低氧 C.高温、无氧 D.高温、低氧4、下列有关静脉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的血液B、血液颜色呈暗红色的血液C、静脉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D、从右心室射出的血液属于静脉血5、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C.叶绿体内的有机物含量,C点时大于B点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6、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以下是洋洋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B.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要用碘液染色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刮→三涂→四染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可见红细胞在最小血管中呈单行通过7、下列哪种植物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满江红8、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B.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染色体片段C.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D.生物性状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9、肉食性动物与草食性动物相比它们特有的牙齿特点是()A.臼齿发达B.门齿发达C.犬齿退化D.犬齿发达10、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D.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11、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12、脆肉鲩,原产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江水库,又称长江脆肉鲩.是利用水库的矿泉水,喂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育成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下列关于脆肉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脆肉鲩体表被覆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属于鱼类B.脆肉鲩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行的动力C.仔细观察会发现,脆肉鲩的口和鳃盖后缘在交替张合,这与它的呼吸有关D.在较多藻类的池塘中,黎明时,可以看到脆肉鲩有浮头的现象,这与它的觅食有关13、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主要是由呼吸作用维持的B.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C.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D.过度密植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的叶片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4、下列有关动物社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

D.职能上基本上都是相同的15、对基因的正确叙述是()A.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基因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16、某老师最近患了咽炎.医生使用抗生素在其臀部肌肉注射治疗,药物在作用于咽部之前,最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17、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黏膜,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 B.乙是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C.甲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乙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8、水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19、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20、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C.科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古猿D.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21、下列关于小肠特征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B.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小肠绒毛壁及其内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2、蝌蚪的呼吸器官是()A.始终为内鳃 B.始终为外鳃C.外鳃,外鳃消失后用内鳃 D.肺,皮肤形成后再用皮肤23、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24、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D.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25、蚕豆在自然环境中萌发时,首先要吸足水分,同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轴、胚芽,然后胚根、胚轴、胚芽依次发育成幼苗的各部分。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多C.先减少后增多D.先增多后减少26、如图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称为_____,被导入的人乳铁蛋白基因叫做_____基因。(2)图中的A过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_____。(3)根据图中情况,丙牛产下的“牛牛”的毛色性状表现应该为_____,其基因组成是_____。(4)“牛牛”长大后,其经济价值与亲本甲牛的最大区别是_____。(5)该研究成果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控制的。27、请回答下列我呢提:(1)甲、乙两同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以下动物进行了简单分类,如表所示:甲类别动物名称1燕子、野兔2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乙类别动物名称1燕子、青蛙、野兔、鱼2蜜蜂、蚯蚓、蜘蛛那么,乙表的分类标准是______。(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一般占据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某一环节,需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并把代谢废物等释放到环境中,所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在维持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______。(3)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见下表)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外来物种17%12%其它原因20%8%①根据一张数据分析鸟类、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是_____和_____;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②假如哺乳动物和鸟类全部灭绝,你认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③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A.迁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克隆

D.法制管理28、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人们通常认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的“专利”,然而,最近科学家有了令人惊奇的发现,他们把绿色的成年绿叶海天牛(一种以藻类为食的海洋软体动物)从野外移到实验室中,发现它们在有光条件下,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即使不提供食物,也存活了十个多月。并在它们的肠细胞中观察到了叶绿体,这些叶绿体来源于被啃食的藻类。通常,独立的叶绿体会在几天内迅速丧失光合作用能力,这是因为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有一部分位于藻类细胞的细胞核内。为什么绿叶海天牛没有藻类细胞核,却能维持叶绿体功能长达十个多月呢?科学家们研究推测,这很可能与藻类和绿叶海天牛之间存在基因转移有关,即藻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核基因转移到了绿叶海天牛的细胞核中。基因转移可以分成垂直基因转移与水平基因转移两类。垂直基因转移是指生物个体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行为。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差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这里所说的差异生物个体,可以是完全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甚至种类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学家们选择处于图某发育阶段的绿叶海天牛,对其染色体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绿叶海天牛的染色体上,的确检测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藻类核基因。这一结果证明,藻类核基因确实转移到了绿叶海天牛的细胞核中,并且能够通过卵遗传给下一代。成年绿叶海天牛长时间不进食却可以存活,是因为在有光条件下,它们能够吸收______(气体),在体内的叶绿体制造______供自身利用。绿叶海天牛体内的叶绿体来源于______。绿叶海天牛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藻类核基因整合到自己染色体上的行为,属于______(垂直/水平)基因转移。在检测藻类核基因是否真的转移到绿叶海天牛的细胞核内时,为避免进食后肠道内藻类对结果的影响,可选择图1中______(填字母)发育阶段的绿叶海天牛进行检测。绿叶海天牛的一些近亲,必须依靠持续的啃食藻类来更新体内消耗的叶绿体,以维持光合作用。推测这些“近亲”的染色体上______(存在/不存在)光合作用有关基因。29、请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2019年初,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分析了美国航天局“特拉”号卫星和“阿卡”号卫星的观测据后发现,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的国家排名如下表。排名12345678国家植被覆盖面积(百万KM2)俄罗斯16.04美国8.91加拿大8.47巴西8.31澳大利亚7.50中国7.19欧盟4.22印度2.94国土绿化比例(%)印度69.0中国65.6欧盟51.4加拿大41.6俄罗斯38.0美国33.3墨西哥28.4巴西25.6资料二:研究人员测观到地球绿化面积增加后,最初以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收获区域和可用耕地面积,得到下图结果.自2000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粮食产量增加了3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化肥使用和地表水或地下水灌溉促进了多次种植,收获面积增加。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这将的人口大国,需要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因而更强调在有限耕地面积上实现人类对土地最大化的利用,即集约化农业相对发达。资料三:2000年以来,中国绿化覆盖率从29.8%增长至71.2%。在中国,人为管理的森林的面积增速比自然生长的森林面积增速要大29%。中国的绿化面积42%来自森林、32%来自农田;但印度82%来自农田,森林仅占4.4%。2000至2017年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和印度在陆地植被面积只占全球总量的9%的情况下,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约1/3,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绿化增量的1/4,令人赞叹。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上述三段资料讨论的话题是_______。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可知,项目研究人员待别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原因是:①____②两国均是人口众多,对上地农产品产出需求量大。资料二中提到,研究人员对全球绿化面积增加原因的最初推断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比较中国和印度得到的数据并不支持研究人员最初的推断,理由是:_____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限理念。资料三可知,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增加绿化面积的主要措施是____。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是维持_____平衡。30、根据资料,回答问题:昆明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流域是保护淡水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后来由于凤眼莲生物入侵和富营养化的双重作用,原来生活在湖泊中的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同时导致滇池金线鲃、昆明裂腹鱼等土著鱼类、云南闭壳龟、滇池蝾螈、背角无齿蚌等特有物种的灭绝和濒危。资料体现了滇池中的生物____多样性遭到了破坏。主要原因和资料中提到的____密切相关。随着生物物种的灭绝和濒危,滇池淡水生态系统的能力将大大降低,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滇池中水生动物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31、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金丝燕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调查发现,由于过度采集燕窝,金丝燕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请据资料回答问题: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根据金丝燕的结构特征,它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从阳光、温度和盐度中三选一)。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环境。金丝燕的灭绝将会对________多样性造成影响。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解答:解:得过麻疹的人,体内已经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并且这种抗体等人病好后仍然会存留在人体内,当麻疹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原先已有的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就会将其消灭,因此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因为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故选D2、A【解析】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主要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详解】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A错误。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B正确。C.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所以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C正确。D.环割,目的是将韧皮部中的筛管切断,防止营养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产量,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松土的意义,筛管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B【解析】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详解】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特征,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一般情况下,温度高,呼吸作用强;水分越大,代谢越旺盛,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原料需要氧气,氧浓度大,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反而会抑制呼吸作用,可知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是低温、低氧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延长果蔬储存时间。故选B。【点睛】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中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常常会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考查,解答时可以从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来切入。4、C【解析】试题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右心室射出的血液属于静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考点: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5、D【解析】

植物鲜重量增加的主要是水分,不能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在C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说明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C段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C点和B点三碳化合物维持动态平衡。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详解】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是植物干重的增加量,A错误;据图可知,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错误;从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等于B点,C错误;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可能会增加,曲线有可能为EG,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和识图能力。6、C【解析】

考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方法.【详解】A.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所以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也证明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A正确;B.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要用碘液染色,B正确;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擦拭玻片→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涂抹→盖片→染色→吸取→观察,C错误;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A【解析】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详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点睛】关键是掌握苔藓植物的意义。8、C【解析】生物的性状一般由基因决定,但有的还与环境有关,A错误;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B错误;

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非常稳定但是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C正确;

生物的变异既有可遗传的变异,也有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生物的变异不一定都是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9、D【解析】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10、D【解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详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A错误。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B错误;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D正确。【点睛】关键: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1、B【解析】因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说明是近视,配戴凹透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是远视,配戴凸透镜。12、D【解析】脆肉鲩体表被覆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属于鱼类,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行的动力,脆肉鲩的口和鳃盖后缘在交替张合,这与它的呼吸有关。在无光的条件下,藻类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池塘中有较多的藻类,故消耗了较多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鱼类跳出水面是为了呼吸新鲜的氧气,与它的觅食无关。选项D符合题意。点睛: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13、C【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释放到大气中,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因此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错误。B.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而温度越低,呼吸作用也越弱。因此干燥和低温可以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C正确。D.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而过度密植,植物的下部分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却非常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得产量降低,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4、B【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详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哺乳动物的社群中的首领个体形态最强壮,最占优势。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动物通讯是群体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的前提。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如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故B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15、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概念。点评: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DNA片断。16、C【解析】试题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在臀部肌肉注射抗生素时,药物被臀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毛细血管(患处).因此“药物在作用于咽部之前”,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17、B【解析】甲图表示黏膜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乙图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甲图所示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A正确;乙图所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不是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B错误;甲图所示粘膜上的纤毛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乙图所示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18、D【解析】

植物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详解】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不符合题意;液泡内含细胞液,可以使果实表现不同的颜色和味道,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中含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19、A【解析】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20、B【解析】

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②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详解】A.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普遍支持这一学说,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C.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D正确。故选:B。【点睛】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21、A【解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大多数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中。【详解】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与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理解掌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小肠有着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结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C【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的外鳃退化再长出内鳃,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相差很大,为变态发育.可见,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故选C23、A【解析】

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血管甲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血管乙为毛细血管;血管丙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详解】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错误。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正确。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及毛细血管的特点。24、B【解析】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A错误;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C错误;

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D错误。点睛: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25、C【解析】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种子体内的有机物,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种子体内的有机物会减少,随后长出了叶,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随后有机物增多。26、转基因技术外源受精作用黑花Dd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基因【解析】(1)从图中看出,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中,导入了人乳铁蛋白基因,因此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转基因技术,被导入的人乳铁蛋白基因叫做外源基因。(2)图中A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是在体外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受精,因此图中A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受精作用,图中B过程将发育的胚胎植入雌牛的子宫内叫胚胎移植。(3)黄色丙牛为代孕母牛,发育成牛牛的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来自来自黑花甲牛和白花乙牛,黑花甲牛的基因型是DD,白花乙牛的基因型是dd,因此“牛牛”的基因型是Dd,“牛牛”的毛色性状表现型应该和亲本甲相似,为黑花毛色。(4)“牛牛”长大成熟后,其经济价值与亲本甲牛的最根本区别是:牛牛体内含有控制人乳铁蛋白的基因,它分泌的乳汁就含有人乳铁蛋白。(5)这项成果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7、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生态平衡物质循环人类偷猎栖息地丧失栖息地的丧失生态平衡失调,人类的生存受到的威胁B【解析】(1)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如甲,燕子、野兔属于恒温动物,蜜蜂、青蛙、蚯蚓、鱼属于变温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如乙,燕子、青蛙、野兔、鱼的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蜜蜂、蚯蚓、蜘蛛的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环境中摄取营养,并把代谢废物等释放到环境中。所以,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植物是生产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3)①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鸟类、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②假如哺乳动物和鸟类全部灭绝,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生态平衡失调,人类的生存受到的威胁。

③为保护濒危生物,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故选B。28、二氧化碳有机物被啃食的藻类水平A、B不存在【解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1)成年绿叶海天牛长时间不进食却可以存活,是因为在有光条件下,它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体内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供自身利用。根据文中描述,绿叶海天牛体内的叶绿体来源于被啃食的藻类。(2)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差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这里所说的差异生物个体,可以是完全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甚至种类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因此绿叶海天牛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藻类核基因整合到自己染色体上的行为,属于水平基因转移。(3)在检测藻类核基因是否真的转移到绿叶海天牛的细胞核内时,为避免进食后肠道内藻类对结果的影响,可选择图中A无叶绿体的卵或B未进食无色幼体发育阶段的绿叶海天牛进行检测。(4)绿叶海天牛的一些近亲,必须依靠持续的啃食藻类来更新体内消耗的叶绿体,以维持光合作用。推测这些“近亲”的染色体上不存在光合作用有关基因,如果存在的话,就不必持续啃食藻类植物了。【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29、全球绿化现状及中国贡献(合理给分)国土绿化比例位居前两位2000年以来,两国可用耕地面积不变,甚至中国的还有所下降,但中国收获面积呈上升趋势,印度则明显波动;气候变暖的趋势并非如此(合理给分)植树造林碳氧【解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详解】(1)材料展示了全球绿化的现状,同时分析了中国的绿化情况,因此话题应该包含全球绿化现状与中国的关系,如:全球绿化现状及中国贡献。(2)中国和印度,国土绿化比例位居前两位,两国均是人口众多,对上地农产品产出需求量大。这都是中国和印度相似的地方。(3)2000年以来,两国可用耕地面积不变,甚至中国的还有所下降,但中国收获面积呈上升趋势,印度则明显波动;但气候变暖的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