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F/22/wKhkGWehY9GAJOA_AAKjXbViTE0049.jpg)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F/22/wKhkGWehY9GAJOA_AAKjXbViTE00492.jpg)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F/22/wKhkGWehY9GAJOA_AAKjXbViTE00493.jpg)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F/22/wKhkGWehY9GAJOA_AAKjXbViTE00494.jpg)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F/22/wKhkGWehY9GAJOA_AAKjXbViTE00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考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
张;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解读】
一、百家争鸣
1.社会背景:(认识: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周王室
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
想文化: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
2.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
人物时期观点备注
①思想核心:“仁”。(仁就是爱人,“己主张恢复周礼,
所不欲,勿施与人”)实质是维护奴隶
②民本思想: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社会制度,体现
和刑杀。了思想保守的方
孔子春秋
③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具有面;但追求统一
至圣末期
保守性)安定、和谐有序
④教育方面: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的社会局面,有
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积极意义。
⑤著作方面:整理了六经。
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民本思想:“民
战国
亚圣贵君轻”;③伦理观:“性本善”。
荀子战国①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②民本外儒内法
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本恶”。
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春秋
老子③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是运动的,矛盾
末期
双方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朴素辩
证主义)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
1.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
(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②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学说;
③在道德标准方面,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
治秩序。
(3)代表作:《春秋繁露》
2.汉武帝的崇儒措施
(1)思想上: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政治上: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
人才的标准。
(3)教育上:
①将儒家经典定为教科书。规定五经和博士,教育为儒家垄断。
②中央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
儒学的地位。
③在各郡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独尊地位。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程朱理学
1.特点: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人物及观点:
人物时观点
间
①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核心
思想)
程颍北
②道德观: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
程颐宋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
①世界观: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
最[W]境界。
朱熹
南②道德观:人性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
集大
宋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成者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
科学之真。
3.评价: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
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4)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5)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
子学”学派。
五、陆王心学
人物时观点
间
南①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本原;
陆九渊
宋②认识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
明①世界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集大成
朝②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者
六、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L产生的条件:①经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②政治:
封建制度的腐朽,社会危机的加深。③思想:思想专制,三纲五常扼杀
人的天性。
2.主要思想与评价
人物思想评价
①自称异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
李贽一定程度上反映
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离经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
叛道)时期的要求。
欲。
黄宗羲抨击了君主专制
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
(反对制度,对以后反专
之大害;
君主专制斗争起了积极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制)的作用。
顾炎武崇实致用的学风
①倡导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②
(倡导和锲而不舍的学
实地考察,撰写了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术实践,开一代朴
③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
用)实学风的先河。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王夫之的唯物思
王夫之
是有规律的;②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想启示了近代人
(唯物
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③静止是相对们的思维方法,具
思想)
的,运动是绝对的。有划时代的意义。
3.影响:①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②启迪后世;③中国早期
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④没形成主流,影响
有限。
【单元盘点】
一、儒家思想在各历史时期的地位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产生。
2.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等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受打击。
4.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面临着佛教和道教的挑战。隋唐时期三教
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6.宋朝时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程朱理学”。
7.明清时期,批判继承(并非全盘否定)传统儒学,重焕生机。
注:思想只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才会有生命力。
二.中西16—19世纪情况对比
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重农抑商、出现资本
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
封建君主专
中国主义萌芽、自然经济
制,闭关政策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占主导
建立资本主义重商主义、工业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西方制度、殖民扩命、资本主义经济占
张主导启蒙运动
三、列举古代民本思想
①孔子的“为政以德”;②孟子的“民贵君轻”;③荀子的“君
舟民水";
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
祸于他;
⑤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之处
①对世界本原和途径的认识: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
调格物致知。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
心的修养。
②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五、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观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
“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经世致用。④批判继承宋明
理学。
六、关于明清之际思想的注意点:
①并非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批判继承。反对君主专制,但并非反对
封建制度,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
②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次。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高考考点】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
价值的阐述。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
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三、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考点解读】
一.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①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
峰;③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2.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
4.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5.思想主张: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
由。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
一律。
6.评价: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成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易导致社
会道德败坏和暴民政治。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请结合选修四内容复习)
(一)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
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张: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使人认识自己内在的美德。
3.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
注: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但智
者学派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
识”。
(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贤人
统治国家,武士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意义:鼓舞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三.文艺复兴
1.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②阶级:新
兴资产阶级的形成;③文化:意大利人能接触到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遗存和典籍。
2.概况:①时间:14—17世纪;②核心:人文主义;③旗号:复兴古
代希腊罗马文化;④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⑤具体
内容: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和抨击教会的腐败;追求自由、幸福、
享受、致富、冒险;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成就:
领代表人代表作特点
域物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宣传平等和个性文
文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学
学彼特拉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
《歌集》
克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杰
《蒙娜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
达.芬奇
艺莎》由发挥
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
拉斐尔圣母像
感。
4.文艺复兴的影响:
(1)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2)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3)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四.宗教改革
1.原因: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②思想: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的解
放;③社会: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④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
兜售赎罪券。
2.序幕: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信仰得救、因信
称义);②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③简化了宗教仪
式;④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⑤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实质: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
播和发展。
五.启蒙运动
1.背景原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封建专制制度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2.主要主张: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
自由和平等。
3.斗争矛头:封建专制统治及天主教会。
4.核心:理性。(具体含义P30)
5.追求目标: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社会(理性王国)。
6.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7.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人物国代表作思想主张备注
别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
伏尔《哲学通
法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泰信》、《路易
国提倡“天赋人权”;法律
领袖十四时代》
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意义:否定了封建专
孟德法《论法的立宪制;提出了“三权分制制度的合理性,奠
斯鸠国精神》立”学说;提出国家的法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
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
法《社会契“社会契约论”;认为人
卢梭
国约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的
私有。
德《纯粹理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总结了启蒙思想,提
康德
性批判》性判断;主权在民,自由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志和平等是天赋人权;人要
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
范围内
8.影响:
(1)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对欧洲|:a.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b.推
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3)对世界: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启蒙
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单元盘点】
1.启蒙运动中的主要学说: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
2.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起源一一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
发展一一14世纪到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成熟一一17世纪到18世纪,启蒙运动。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
(2)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3)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民主科学的资本主义
社会。
4.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背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影响:促进了人们的
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③性质:都是资产阶级
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不同点
比较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历史背景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在17T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
芽
兴起发展兴起于意大利,扩展到源于英国,法国中心,波及
西欧世界
斗争对象天主教会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斗争领域文学、艺术思想、政治
斗争形式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外衣公开挑战
与科学关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在自然科学发展下产生
系
对未来描无有(民主、科学、法治等)
述
遍及欧美和亚洲1,推动了资
影响局限在西欧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
动。
5.中国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区别
区别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封建专制;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自
条件思想专制然科学
内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工商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追
不同皆本;提倡经世致用;但求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要求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影响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
不同基础革命和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考考点】
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
的基本特征。
三、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
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四、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解读】
一、四大发明(外传: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大发概况贝献
明
西汉已有纸。105年,蔡伦改进,用
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
造纸术
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展
料的伟大革命。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
印刷术印刷术的黄金时期。北宋毕升发明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
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放和社会进步。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
火药宋朝广泛用于军事。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
指南针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
用于航海。现的时代。
二、文学成就
1.春秋: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经孔子整
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战国:屈原《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开创诗歌新体裁:楚辞。
3.汉赋:①特点:半诗半文,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
代恢弘的气度;②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
张衡《二京赋》。
4.唐诗:(繁荣的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初唐王勃、陈子昂
边塞诗IWJ适、岑参
盛唐
山水诗孟浩然、王维
浪漫主义诗李白“诗仙”
现实主义诗杜甫“诗史”、“诗圣”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中唐白居易
作”,创作了大量讽喻诗。
晚唐杜牧、李商隐
5.宋词:
(1)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2)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
(3)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6.元曲:散曲和元杂剧的总称。以关汉卿、马致远的创作成就最高。
7.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①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怪小说;②唐代以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③宋代
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
(2)明清小说繁荣原因:政治上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
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代表作: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
游记》;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三、汉字与书画
1.汉字和书法
(1)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总趋势:由繁到简。
(4)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
阶段。
(5)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6)楷书:结构形体严整,具有不可比拟的实用功能。魏晋楷书具
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7)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功能。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
怀素都是草书大家。
(8)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
用价值。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
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慎、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受世人喜
爱。
2.绘画
(1)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鹳鸟石斧图》是杰
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
从萌芽走向成熟。
(3)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4)魏晋时期,总结出的绘画理论有力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
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
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5)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风
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
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
时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点:集文学、
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
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兀代王冕的《墨梅图》、明
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
精品。
注:(1)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2)风俗画: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的人物画。
(3)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四、曲
1.京剧产生的原因:(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2)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环境。(3)广
大艺人的努力和徽剧、汉剧的融合。
2.形成: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
汉合流”的局面。
3.成熟:同治、道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
光十三绝”。
4.发展:民国时期走向世界。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高考考点】
一、病理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经典力学的地位;相
对论;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
二、生物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三、两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科技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
四、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
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点解读】
一、物理学
1.经典力学
(1)背景: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2)伽利略(意大利,经典力学的奠基者):①通过实验证实外力
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③开创了以实验事
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英国,经典力学的建立者):
①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
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②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标志着近代科学
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
2.相对论
(1)背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面临挑战。
(2)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①质量、空间
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②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也取决
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
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③发展了牛顿力学,
将其概况在内,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
(1)基础: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
(2)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他认为辐射是由量
子来实现的。
(3)发展: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进一步推
动了量子论发展。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理论。20世纪30
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①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
进步。相对论与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②相对论和量子
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③开阔了人
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二、生物进化论
L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1)背景:
①思想: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冲击,面向世界、重视
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②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资本主
义制度相继在欧美确立。③经济: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展。④理论基础:细胞学说确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
(2)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3)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4)影响: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地位的
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②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
顿”。③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补充: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
想武器;
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①政治: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
清了障碍。②经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技: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发现和发明。
(2)过程: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研制成功单动式蒸汽机,
80年代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
美被广泛采用。
(3)意义: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③形成
了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
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电气革命的出现
(1)过程:①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
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开始带动
机器。③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成熟,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2)意义: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改变了
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③生产和资本的
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④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
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①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
技术的基础。②1969年,在美国诞生了互联网。③20世纪90年代后,互
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意义:①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
步伐。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④给青少年带来了一定
的负面影响。
【知识链接】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比较内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容
开始时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间
完成时19世纪末20世纪
19世纪中期正在进行
间初
主要标蒸汽机发明及使原子能、计算机,航
电力的广泛应用
志用天、生物等技术
理论基
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础
领先国
英国美、德美国
家
开创时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代
交通工汽船(轮船)、火
电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
具车
石油、化工、汽车信息产业、核工业、
新兴部
棉纺织业制造、电力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
门
飞机制造工业
发电机和电动机
动力能改良的蒸汽机(蒸
(电力)、内燃机核能
源汽、煤炭)
(石油)
科学和技术尚未科学和技术紧密结科学和技术紧密结
真正结合;主要在合,几个国家同时合。科学技术转化为
特点
英国,其他国家缓发生,领先的是美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慢。国和德国。加快。
与世界世界市场基本形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
市场关成
系
政治:英国发资本主义加紧侵带来了经济全球
动鸦片战争,中国略瓜分中国(如甲化,为我国参与国际
沦为半殖民地半午战争、八国联军竞争提供了机遇,也
封建社会。侵华战争),中国是严峻的挑战。
经济:使中国的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中国积极融入全
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半封建社会。球化的举措:①20
的影响体,中国逐渐陷入民族资产阶级由世纪70年代实行改
资本主义市场。向西方学习技术转革开放;②20世纪
思想:萌发了向为制度,如资产阶90年代,实行社会主
西方学习的新思级维新派和革命义市场经济体制;③
潮。如魏源、洋务派。2001年加入世贸组
派。织。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考点】
一、“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二、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
历史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点解读】
一、师夷长技一一学器物
1.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1)时代背景:
①欧美:(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工业革命;(外交)对外
侵略。
②清朝:(政治)封建社会晚期;(经济)自然经济;(外交)闭关
锁国。
③鸦片战争中,有识之士开始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a.活动: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b.评价:开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a.活动:编写《海国图志》;b.主张:师夷长技
以制夷;
c.作用:对解放思想有启迪作用.
注:①《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②《海国图
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③这里的“长技”主要是
西方的军事技术,并没有付诸实践。
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挽救封建统治;
(3)实践:洋务运动;
(4)结果:中日甲午版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5)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注:①“中体西用”的含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采用西方近代
先进科技挽救清王朝。②洋务派除了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提
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指导思想,洋务派将魏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
的思想付诸实践。
二、康梁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一一学制度
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④阶级:资产阶级队伍
进一步壮大。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
①《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的理论基础;
②《孔子改制考》,宣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③评价:否定君主专制统治,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他的思想被称
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
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思想的作用:(1)推动了戊戌变法。(2)起到思想启蒙的
作用,是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注:①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
合。
②有人形容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一方面说明他敢于向封建传
统思想挑战,要求变革,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资本主义
发展不够充分所决定的维新派的软弱性。
③康梁维新派的共同观点: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
资本主义等。
④促进思想启蒙是维新变法起到的最主要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一一学思想
1.背景:①政治: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
③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直接:袁世凯掀起尊孔
复古的逆流。
2.概况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任北大校
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4)口号:民主和科学。
(5)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1918年后,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6)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7)意义: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解放。②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
造条件。
【延伸拓展】
①新文化运动既是思想革命,又是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文学
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③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新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新成果:主要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解放。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3.发展:①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
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出现研究马
克思主义的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劳动界》《劳动者》《劳动
音》等刊物。
4.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
【单元盘点】
近代向西方学习知识结构
代表阶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代表人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陈独秀
孙中山
物魏源曾国藩超、严复李大钊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师夷长
思想主中学为体君主立宪三民主义
技以制民主与科学
张西学为用发展资本主发展资本主
夷
义义
社会实
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践
推翻封建帝
迈出中国动摇了封建
主要功思想启制,建立了资
近代化的思想解放思想的统治
绩迪产阶级民主
第一步地位
共和国
学习层
技术(器物)制度思想
次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考点】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作用;新三民主义内
容及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
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代化中
国的深远影响。
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
指导意义。
【考点解读】
一、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①民族危机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
②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
失败;
展;
背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旦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
乐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
台;
助;
④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转向革
④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命。
1905年,组建同盟会,《民报•发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
提
刊词》上阐发为“民族、民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出
民生”。大政策。
①民族主义:”驱除勒虏,恢复中①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
华二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封建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各民
统治;族一律平等。
内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②民权主义:民权为平民所共
容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资本,“耕者有其田”。
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②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
实①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约法》
践②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评(1)积极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1)进步性:与中共民主革命
价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纲领有着相同的革命目标,即
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
(2)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
发展。基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美行业战略合作合同范本
- 软件开发用工劳动合同范本
-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监管协议书
- 品牌推广与宣传实战作业指导书
- 亲子图书馆装修设计合同
- 手房买卖合同按揭付款
- 冷藏库租赁合同书
- 厂区绿化养护协议书
- 产品一件代发合作协议
- 民间借贷合同书
- 胸腔积液护理查房-范本模板
- 水土保持方案中沉沙池的布设技术
-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5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DB50-T 867.25-2021
- 现代企业管理 (全套完整课件)
- 走进本土项目化设计-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有感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课件希沃的课件
- 高端公寓住宅项目营销策划方案(项目定位 发展建议)
- 执业兽医师聘用协议(合同)书
- 第1本书出体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2022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