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zhù)

婆娑(suō)

深恶痛疾(wù)B.丘壑(hè)

要塞(sài)

正襟危坐(jīn)C.秀颀(xīn)

穷匮(kuì)

摩肩接踵(zhǒng)D.遏制(è)

辟邪(bi)

惟妙惟肖(xiāo)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堪称中华文化集大成的节日,是中国人情感最温暖最真挚的_________。中国人的春节风景蔚为大观,凝聚亿万中国人的家国情怀,_________中国人和合共生的高妙智慧,寄寓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春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明这一文化符号的普遍价值获得国际社会认同,表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_________。A.平台

体现

举案齐眉 B.载体

体现

举案齐眉C.载体

诠释

心心相印 D.平台

诠释

心心相印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人活着,总要有梦想!②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使人们耽于享乐而放弃了未来。③战天斗地的剪影,在蒙尘的书册间渐渐发黄;乘风破浪的英姿,于唏嘘感叹后更显渺茫。④有一种日子你要不停地走,有一种时候你要不断地奋斗!A.① B.② C.③ D.④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日,读到作家莫小米的一篇小文《天生辽阔》,当作家困惑大西北的村民为何不将居室弄得宽敞一些□那位见多识广的旅人直言不讳□他们稀罕什么宽敞□在辽阔无边的地方,人和人紧挨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温暖、亲密、安全,不是吗□A.?

:“

?” B.?

:“

”?C.,

:“

”? D.,

:“

?”5.下面对《雁门太守行》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四节气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歌中所唱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②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③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惊蛰节气,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春耕季节。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农谚云:“谷而前后,种瓜种豆。”④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会根据节气准备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动。例如:立春时,人们会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清明时,人们会到郊外踏青、祭扫。⑤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说文解字》对“满”的解释是“盈溢”,一种丰盈到能够溢出来的状态。小满这个节气的名字,在“满”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按通常规律,有小则有大,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它告诉我们: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智慧。⑥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世界对二十四节气价值的认同。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对此都是耳熟能详。B.古人能根据节气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体现出古人的智慧。C.不同节气有不同的饮食和活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D.中国人的处世智慧也间接影响了二十四节气的命名。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列数字)B.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引资料)C.例如:立春时,人们会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举例子)D.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打比方)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二十四节气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②段中加点词“特有”说明二十四节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C.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以时间顺序重点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各方面的影响。D.第③段中加点词“大部分”体现出说明语言的严谨性,因为纬度高的地区可能还要稍晚才能进入春耕季节。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力平险

毕:尽、全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C.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D.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惧其不已也 D.帝感其诚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B.文章有意在人物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C.愚公之妻要献疑,智叟笑而止之,由此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D.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2.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2),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4),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5)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就提出了观点:“,。”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有士人名曰逸才,少而颖悟,好学不倦。家贫无以自给,常借书于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或问其故,逸才笑曰:“吾闻书中有黄金屋,虽未得见,然心向往之。且学海无涯,吾欲探其奥秘。”众人闻之,皆叹其志。后逸才果成大器,名扬四海,为时人所敬仰。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家贫无以自给

给:②手不释卷

释: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逸才果成大器,名扬四海,为时人所敬仰。15.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分析一下逸才“成大器,名扬四海”的原因。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扎根高自发①种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你把一粒种子埋到土里,给它施肥、浇水,过些时日,它就回报你一株绿意盎然的植物。从一粒种子长成一株植物,最重要的环节是扎根。扎根是种子成长的第一步,也是最考验种子的一个环节,因为扎根时的种子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②置身黑暗的土壤里,种子别无他想,萌发才有重见光明的机会,否则迎接它的只有死亡。种子必须有坚定向上的决心,还须有历练向下的功夫。种子默默地用力扎下一条根,根像锐利的钻头,无论土壤多么坚硬,它都能深深地钻进去。根上又生须,根须紧抱土壤里的颗粒或碎石。就这样,种子的根不断地在黑暗里探索,直至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它向上托举的不是杠铃,而是自己。世上没有谁能把自己举起来,种子却可以。种子把柔嫩的生命之芽举过头顶,嫩芽钻出地面,长出第一片叶子,开出第一朵花。种子最终获得了阳光和自由,它在地上树起一杆迎风摇曳的胜利旗帜。这杆旗帜,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矮小的灌木,甚至只是一株小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种子战胜了黑暗和孤独。对于一粒种子来说,越是耐得住扎根时的寂寞,就越能享受开花时的张扬。其实,即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种子仍然在默默地扎根,它贪婪地汲取营养,源源不断地向上输送,它在地下经营的规模甚至比地面的植株还要庞大。④不单是种子,人也会扎根。每当在学习或事业上遇到瓶颈时,与愚蠢的人垂头丧气不同,优秀的人往往会选择沉默。这种沉默既不是颓废,也不是躺平,更不是投降,而是扎根。他们一头扎进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养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寻求向上突破的灵感和动力。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是寂寞的,如同黑暗隧道里的摸索,抑或是土壤里的匍匐,他们必须向种子学习,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受得了黑暗与寒冷。也许只有在黑暗中,他们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一点一滴地积攒力量,为再一次创造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⑤每个人都难免面临至暗时刻,聪明人会选择向下扎根;愚蠢的人却只会茫然四顾。和种子一样,人的扎根,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他贪婪地吸取知识,反思教训,积累经验,因而变得更强大更睿智。人只有耐得住扎根时的寂寞,才能获得向上突破的精神力量。人在此时,就是一粒有志向的种子,朝着生命的最深处扎根萌发便成为孤寂和苦难给子种子的最高奖赏。16.从一粒种子到开出第一朵花,它要经历哪些磨炼?请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种子()()()()长叶17.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种子默默地用力扎下一条根,根像锐利的钻头,无论土壤多么坚硬,它都能深深地钻进去,根上又生须,根须紧抱土壤里的颗粒或碎石。18.结合全文,说说如何理解“不单是种子,人也会扎根”这句话。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扎根”为标题,全文紧紧围绕“扎根”来写,脉络清晰。B.日常生活中,从种子到植物看起来极为寻常的一事,在作者看来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C.种子从始至终都在黑暗中忍受孤独与寂寞,比张扬的花朵和果实都要伟大。D.在作者看来,人要变得更强大更睿智,就要躲在黑暗里沉默。E.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写人生的感悟。七、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某校开展“我的互联网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材料一】全校学生上网调查【材料二】网络沉迷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沉浸在网络空间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因为青少年的大脑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更加容易对网络游戏、短视频等网络流行产物所带来的视觉、感官震撼感到兴奋,难以控制自己想继续上网冲浪的心情,继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精神不振、体能下降等问题。【材料三】开启“清朗·2023年署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严厉整治各类有害内容和违法犯罪;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对于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加强功能安全风险评估,禁止出现各类不良内容,不得诱导充值消费。筑牢青少年保护防线,让其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20.从【材料一】中,你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

21.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主要信息?

八、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22.2024年10月,迎来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班级围绕《红星照耀中国》开展“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长征精神”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任务一:对话经典】(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任务二:走进长征】(2)为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班长搜集了以下材料,从中你发现红军长征时期经历了哪些困难?请写出其中的三点。长征的统计数字(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十五个整天的大决战▲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二百三十五天的白天行军▲十八天夜间行军▲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深入几十年来中国军队从没到过的地方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3.作文。半学期下来,小淮同学感慨道:郦道元遇见三峡,看到“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美景;鲁迅遇见藤野先生,“忽又良心发现,倍加勇气”;斯诺遇见毛主席,顿觉红星照耀中国……在生命的成长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遇见,只要用心品味,总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好。他决定以“遇见,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请你和小淮同学一起,以“遇见,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及简析这份试卷涵盖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和写作等题型,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具体答案及简析如下:1.答案:B简析:A选项“踌躇”的“躇”应读“chú”;C选项“秀颀”的“颀”读“qí”;D选项“辟邪”的“辟”读“bì”,“惟妙惟肖”的“肖”读“xiào”。B选项注音全部正确。2.答案:C简析:“载体”更强调承载事物的性质,春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用“载体”合适;“诠释”侧重于解释、阐述,春节能阐述中国人的智慧,“体现”侧重于某种性质的表现,“诠释”更恰当;“心心相印”形容彼此思想感情一致,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情感的表达,“举案齐眉”用于形容夫妻关系。所以选C。3.答案:B简析:B句中“在……中”和“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去“在……中”或“使”即可。4.答案:D简析:第一处,句子未说完,用逗号;第二处,引出旅人话语,用冒号和双引号;第三处,“他们稀罕什么宽敞”是感叹语气,用感叹号;第四处,“不是吗”是反问句,问号在引号内。所以选D。5.答案:C简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的是战争的惨烈场景,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C选项理解错误。6.答案:D简析:原文是二十四节气影响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如小满节气体现的智慧,而不是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影响节气命名,D选项不符合原文。7.答案:D简析:“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打比方是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帮助理解,此句无这种表述。8.答案:C简析:本文是“总—分—总”结构,且是逻辑顺序,不是时间顺序,C选项错误。9.答案:B简析:“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箕畚”,B选项解释错误。10.答案:B简析:A、C、D选项中“其”都是代词,指代愚公;B选项中“其”在“如……何”句式中,加强反问语气,用法不同。11.答案:C简析:愚公妻子只是对移山提出疑问,并非坚决反对,智叟才是坚决反对,C选项分析错误。12.答案长歌怀采薇几处早莺争暖树悠然见南山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简析:注意“薇”“莺”“悠”“雾”等字的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13.答案①供给、供养②放下简析:结合语境,“家贫无以自给”是说家里穷没办法养活自己,“给”就是供给、供养;“手不释卷”是手里的书不放下,“释”即放下。14.答案:后来,逸才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名声传遍天下,成为当时人们所敬仰的人物。简析:翻译时,“果”是果然,“成大器”指成就大事业,“名扬四海”即名声传得很广,“为……所”表被动,要准确翻译。15.答案:原因:①逸才从少时就聪慧过人、才华横溢;②虽家贫但一直勤奋好学、刻苦;③有远大的志向。简析:从“少而颖悟”可知他聪慧;“家贫……手不释卷”体现其勤奋好学;“吾闻……探其奥秘”表明他有远大志向。16.答案:扎根;根上生须;把嫩芽举过头顶;破土而出简析:根据文章内容,种子成长依次经历扎根,然后根上生须,接着把嫩芽举过头顶,最后破土而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