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9/06/wKhkGWegSy6AS-UsAAD7edy0W5Q946.jp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9/06/wKhkGWegSy6AS-UsAAD7edy0W5Q9462.jp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9/06/wKhkGWegSy6AS-UsAAD7edy0W5Q9463.jp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9/06/wKhkGWegSy6AS-UsAAD7edy0W5Q9464.jp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9/06/wKhkGWegSy6AS-UsAAD7edy0W5Q9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1~3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理解并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句大意。3.理解并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画面美,借助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领会诗句内容,感悟诗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互相交流。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2.学生自由读诗。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3.(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4.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你还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指名读、齐读。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4.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5.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边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四、背诵全诗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2.生自由背。3.集体配乐吟诵。【板书设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第2课时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检查朗读。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说一说诗句的意思。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1)说柳树的颜色。(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2.写春天的柳树。(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六、课后作业,拓展延伸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碧玉妆成垂下绿丝绦裁出似剪刀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第一单元2.找春天教学内容教科书P4~5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能够从孩子们找到的春天里感受到春天景物的美好。教学难点能够流畅、清楚地将自己所发现的春天的样子描述出来,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自由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第2课时一、朗读课文,感悟春天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1.重点指导难写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1.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板书设计】找春天脱掉、冲出、奔向(心情急迫)教学反思上完了这一课,感觉已经按既定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较活跃。需要改进的是在“说”的环节,如果能为学生提供句式,降低说话的难度,会让他们容易产生成就感,对说话会更加不畏惧。第一单元3.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内容教科书P6~8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5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啊”,正确读写有关词语。2.学会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3.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人物语言的特点。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并会认15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啊”,正确读写有关词语。2.学习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教学难点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人物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里有花,有小路,有鼹鼠,有长颈鹿……大家想听吗?(出示课件)(播放音乐:长脖子的长颈鹿)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小动物们有哪些?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注音领读。重点认读。猜谜语。开火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来!)2.原来,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长颈鹿送礼物给鼹鼠,鼹鼠很开心。)3.鼹鼠先生赶紧骑着摩托车,到邮局去领包裹。他回家后打开包裹,看见一堆小颗粒,可认不出是什么东西。(真好奇啊!包裹里面会是什么呢?)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要有礼貌地读出请教别人的语气哦!)5.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怎样的心情是懊丧呢?你能不能读出来呢?)6.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好美的小路啊!好开心啊!)7.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家,正巧,刺猬太太走出门。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是谁做的这件事情呢?)8.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是谁做的这件事情呢?谁也不知道。)9.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门前。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蝟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大家玩得好开心啊!)10.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原来是这样!多美好的礼物啊!)1.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2.小组里讨论一下你觉得文中的谁最可爱,分享一下理由。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学生临习生字。第2课时一、出示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假如你每天都要坐车经过这样的一条路来上学(出示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路边开满了这样美丽的鮮花,(出示图片)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有这样的一条路,从光秃秃的小路變成了开满鮮花的小路,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吧。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老币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学习第1~5自然段。(1)长颈鹿大叔给鼴鼠寄来了什么?(一个包裹。)(2)包裹里面有什么?(一堆小颗粒,鼴鼠也不认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3)鼴鼠把包裹拿给松鼠太太看的路上发生了什么?(包裹破了,花籽漏在路上了。)(4)从哪里知道的?鼹鼠的心情怎样?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的心情“很懊丧”。)“懊丧”是什么意思?(伤心失意,形容震惊失色)指导朗读:重读“空空的、没有、破了、不见了、漏”,读出花籽漏在路上的过程,更要读出鼴鼠的“懊丧”之情。2.学习6~12自然段。(1)第二年春天,在鼹鼠家到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鮮花的小路。)这条开满鮮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朵簇簇)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鮮花。仿写:房子旁边0(2)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门前的小路上开满这么美的花,分别是怎么说鼹鼠又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刺猬太太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狐狸太太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指导朗读: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刺蝟太太、狐狸太太的赞叹之情,读出铺满鮮花(3)请你猜一猜,这花是谁种的?(这些鮮花是鼴鼠不经意间种下的。)(4)去年,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什么礼物?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一包花籽)出示: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分角色朗读指导: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好6~12自然段,读出花路的美丽、多彩。1.你喜欢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吗?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怎样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2.说说你想为我们的学校做些什么?学生发言。鲜花不仅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和谐。老师相信有了你们这群爱美的天使,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也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板书设计】开满鲜花的小路花籽一堆颗粒撒落在路上开满鲜花带来美好、快乐、和谐教学反思《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和春天有关的童话故事,温馨富有满满的爱,孩子们很喜欢。课后出现了“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要给孩子搭建适宜的阶梯,从今天这节课的说写训练中,我得到了以前所忽略的重要的教学策略。第一单元4.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2.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3.板书课题,师领读课题,请学生说说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字,不认识的字记一记。4.指名说出识记“邓、植”两字的方法,师归纳小结识记方法。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1.出示生字,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记方法识记。小组交流后汇报。(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2)“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2.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同桌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知道1987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二、读文感悟1.出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全班汇报交流。师:你认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做贡献的精神。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3.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的情感,三、拓展活动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2.全班交流。布置课后植树活动。四、巩固练习的笑容五、总结课文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板书设计】邓小平爷爷植树令人难忘爷爷植树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教学反思本堂课学生很会听、会讲,显得很出彩,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我对学生的评价也很及时到位。在学生朗读上,运用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总的来说,本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第二单元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认识人物,导入新课1.出示雷锋照片及毛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介绍雷锋事迹。2.交流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3.谈谈你对雷锋叔叔有什么印象?4.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1.自由读课文,想象文章写了关于雷锋叔叔的哪些事?画出本课的生字。2.出示生词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4.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5.认为能够把课文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其他同学或老师听。指名读课文。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分组学习——全班交流)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2.范写,重点指导:冒。(冒:上半部分要宽些,下边目要窄些。)3.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展示,交流评价。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几个生字。2.谈一谈,通过昨天回家熟读课文,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二、读议悟情1.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体现出来。指名读课文,学生评2.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学生边读边画句子)3.你能寻找一个合作伙伴,用问答的方式来完成这道题的回答吗?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分组读,比一比哪一组问得好,哪一组答得好。4.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5.读读最后一节: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畅谈:要点是雷锋叔叔在我们心中,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三、指导背诵1.观察诗歌规律,你发现了什么?2.练习背诵:能够背诵的同学试着合上书背诵课文。1.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说一说身边的好人好事。2.想一想:你以后要怎么做?3.由各小组发出倡议,写倡议书。例如:倡议全校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组织互助小组、帮助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倡议父母一齐加入学校的互助小组中,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1.调查一下在同学中以及你的亲戚中都有哪些像雷锋一样乐于助2.把你做的好事写在日记里。【板书设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学雷锋,做好事教学反思要雷锋精神在自己身上继续发扬也很难想到。因此需要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第二单元6.千人糕教学内容教科书P19~21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2.用普通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4.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教学重点用普通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今天小明过生日,爸爸请了好多小朋友来给他过生日。爸爸还给他买了千人糕来给小明庆祝生日。咦,千人糕。什么是千人糕呢?这可把小朋友们高兴坏了,他们一起围着这些千人糕,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有的说:“这就是千人糕呀?好像没有什么不同的呀?”有的说:“千人糕的味道怎么样呢?真想尝尝。”有的说:“这为什么叫千人糕呢?”这可难坏了爸爸,因为他也不知道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如果你还没有圈出生字,请你圈出生字。(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新词。(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2.孩子们自读课文。3.生字宝宝我来学:(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2)通过加一加、減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3)通过组词的方法学习生字。交流汇报。4.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宝宝。1.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本课的词语。先开火车读一读。3.说说文中的句子,但要尽量用上这些词语。看谁说得多?(1)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师:一定是什么意思呢?那这糕真的一定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生:没有。师:那孩子为什么说它一定特别大呢?生:因为它叫千人糕。师: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千人糕吗?请孩子们找出你认为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的原因,并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读一读。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读后讨论交流。学生汇报交流。3.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给孩子买米糕说是千人糕。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2.说说千人糕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小组合作,任务:(1)找出千人糕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分角色读一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4)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做出来的?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2.分小组讨论。请小组成员汇报。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米糕要做、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却更复杂。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师: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样做呢?生:种稻子需要种子、肥料、工具、水……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种子、阳光、水、肥料……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师:是啊!做一个米糕,需要这么多材料,需要这么多工序,需要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们由衷的发出感叹: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师:孩子(1)师:请孩子们看看这句赞美中的“千人糕”与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样吗?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观察入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号吗?2.文前的千人糕。(1)请孩子们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线画出来。(2)读一读,说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汇报:A.“需要很多很多人也许比桌子还大吧?(4)师:从“一定”一词看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5)生汇报。师: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普通的米糕。(1)师:那文末加引号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说一说。(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生2:是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3)师小结。文前没加引号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号的千人糕是指经过很多很多人制作出来的千人糕。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成果。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举例说一说。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你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板书设计】大米千人糕米糕糖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也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的设计应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要把握好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教第二单元7.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内容教科书P22~24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体会童心世界的纯真与感人。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导入:让我们看看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4)看看这篇课(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②开火车。③抢答。教师拿出(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②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2)“一匹出色的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根柳枝)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在书上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导。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视指导。4.实物投影出示,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师生评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坚强的小妹,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第2课时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这匹马其实是一根柳条,这节课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1.读课文想想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哪些自然段是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同桌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1.哪些自然段是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哪些美景?谁愿意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1)写一家人散步,我是从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中读到的。(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①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②“碧绿碧绿”就是()的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我们一边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一边 2.哪些自然段是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1)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回答①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兀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柳枝)(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看谁读得好。师生读。男女生读。3.学习第7自然段。(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子长大了,变得坚强、乐观了。)(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预设: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是一种看通过妹妹前后变化的比较,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学会独立、坚强和自信地面对眼前的一切。【板书设计】一匹出色的马之前的妹妹:要人抱抱之后的妹妹:高兴地第一个跑到家教学反思本课篇幅不大,内容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我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桌交流,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0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3.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1.指导学生会写字,理解并会认字。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了解祖国的国情。【教学过程】第1课时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今天,我们二、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风光图。图片中,你认识什么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这些风景的特点吗?(学生试说: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你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2)出示:(课件出示)(不带拼音)自由练读,同桌轮读,指名读。3.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评价读。(1)用田字格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2)教师指导书写。(3)认真书写,描一个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4)展评学生的书写。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课件出示)(1)各民族人民()努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梦。(2)祖国各(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2.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2.(课件出示)复习词语。(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2)开火车认读词语。3.齐读或背诵儿歌。继续学习《识字1》。(板书:神州谣)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2.(课件出示)出示课文: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1.探究第一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个总起句。)(2)指导朗读: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2.探究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3.探究第三小节: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从哪里看出?(台湾是我国领土,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与大陆,是一家。)(2)指导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4.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民族团结景象)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5.指导朗读全文:(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3)男女生赛读,齐读。1.(课件出示)词语: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世界大同民族团结奋发图强繁荣昌盛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3.各种方式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板书设计】神州谣总说祖国山河壮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具体说几种代表性的景物祖国壮美,民族团结民族要团结,统一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识字教学,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课堂上,我通过图片、课件展示、多形式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三单元2.传统节日教学内容教科书P31~32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识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2.用普通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教学重点能正确识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间习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评价。1.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认读生字,读准字音。2.(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拍手、齐读儿歌。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课件出示)(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2)开火车读、齐读。(3)正音。(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1.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帶拼音词语)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币把它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第2课时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二、初步看图,学习课文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春节贴春联、放鞭炮。)(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师介绍“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赛龙舟,端午节。)师介绍“端午节”。(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2)师介绍“乞巧”:汉族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师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2)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板书设计】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形式多样、寓意美好)中秋节重阳节教学反思本课图文结合,在谈论交流中轻轻松松认识了中国传统节日,熟悉了传统节日里人们的庆祝活动。这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朗读起来也十分有感情。在教学中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交流也十分顺畅。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4内容。1.理解并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漂”。2.用普通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教学难点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2)说说自己喜欢哪种贝壳,为什么。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教师随机纠正读音(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同桌互读。同桌读时,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3.(课件出示)识记生字。(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2)开火车读、齐读。(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4.指导写字:(课件出示)(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同桌互读互听。分小节展示朗读、评价。2.课件出示练读。(1)自由模仿练读。(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3)自由练读,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了汉字与“贝”有关的故事。)我国的汉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本课生字词。(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再读课文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指名说每个自然段的2.精读理解,重点突破。A.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1)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贝殼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殼的B.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是作为饰品。)(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贝殼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古人还把贝殼当作钱币。)(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学生查字典回答)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贝壳可以随身携帶,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板书设计】“贝”的故事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用途:当作钱币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教师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讨论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课文。第三单元4.中国美食教学内容教科书P35~36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炸”。2.能正确、流利地读菜名,知道一些食物的制作方法。3.初步了解中华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知道一些食物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美食的兴趣,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1.出示11道美食图片。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1)出示:(带拼音)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2)出示:(不带拼音)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3.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4.指导书写生字。(1)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2)认真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3)展评学生的书写。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看看谁摘的多?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2.(课件出示)复习词语。(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2)开火车认读词语。3.齐读词串。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中国美食)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做示范。指导重点:(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干燥的热空气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分蒸发,凝成一层脆皮,原料内部水分不能继续蒸发,因(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这两种美食用到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姜焓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4)第四行: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插图)这里有3.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4.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5.当堂背诵。学生诵读课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能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法吗?(本文共介绍了10种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2.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板书设计】中国美食凉拌、香煎、红烧、烤、煮、爆、炖、蒸、炸、炒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通过展示大量关于美食的图片,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了学习的识字能力和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第四单元8.彩色的梦教学内容教科书P42~44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4.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突显个性,力求创新。教学难点感受梦的色彩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完成以下要求:(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3)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4)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教教他。(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思考。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1)学生再读课文。(2)请学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3)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我”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2.同学们互相提醒。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彩色的梦》里面的生字新词。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再读课文2.说说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1)第一小节讲了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2)第二、三小节主要讲了“我”编织的彩色的梦境。(3)第四小节主要讲了“我”的彩色铅笔编织的彩色梦境。(1)请第一小组的同学领读第一小节,其他小组的同学跟读。(2)想象一下:“我(3)学生汇报: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4)长的可能是什么?圆的可能是什么?硬的呢?(5)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們可能是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的。(6)生汇报: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二是从“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象出来吗?(8)学生汇报。2.学习第二小节。(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学生汇报。(2)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藍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3)学生仿照着说一说。如:天上的云朵,白了。(4)出示句子“蓝—得—透—明!”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指导学生读一读。3.学习第三小节。(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2)雪松们拉手,烟囪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读出惊讶的语气。(3)“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6)“烟囪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囪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8)“又大——又红!”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美景。除了第三小节讲的雪松拉手和烟囱上结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呢?(3)请同学汇报。(4)我的彩色梦境是什么样的?(5)还有紫葡萄的叮咛,紫葡萄叮咛了些什么?联系上下文让孩子们说一说紫葡萄说了些什么?(6)请同学们汇报。(7)说一说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仿照课文的第2小节和第3小节写一写。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美丽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板书设计】彩色的梦草绿、花红、天蓝(色彩鲜艳)彩色的铅笔(大森林的精灵)雪松、小鸟、小屋、太阳(和谐美好)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由谈话导入,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美妙多彩的梦境,畅想彩色铅笔的神奇。在教学诗歌时采用分片段教学法,让学生层层感悟。最后,让学生进行仿编,并且朗诵仿编内容,共同感受了诗歌的意境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四单元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默读课文。3.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教学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默读课文。教学难点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直接导入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枫树上的喜鹊》。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各自拼读,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给生字口头组词。(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①开火车读,再读。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整体感知内容。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这个童话,作者具体介绍了喜鹊妈妈教孩子的哪些事情?(学汉语拼音和看日出。)本文以什么为感情主线?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加一加。(2)减一减。(3)猜谜语。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3.指导写字。(1)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生字。(2)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小朋友们,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写喜鹊的古诗。(课件出示)第2课时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喜鹊一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事,看看喜鹊妈妈是怎样教自己的孩子学习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学习第1自然段。(1)生读。(2)故事发生在哪里?(3)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枝叶茂盛)(4)再读第一段,了解“我”喜欢什么?(喜鹊和枫树)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出示:“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2.学习2~8段。把喜欢枫树、喜鹊的句子画出来。交流。(1)“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是我的喜鹊阿姨。”生读,哪个词读出“我”特别喜欢阿姨。师范读,听出什么不同?生再读。(2)还有这样有意思的句子,出示:“我还像童话书本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3)交流其他喜欢的句子。(4)把童话变成一首小诗,出示3句变成诗形的句子,配乐读。(5)师当阿姨,生当弟弟配合读。强调标点:“!”和“,”可能学得怎么样?再学3.学习9~13段。喜鹊一家不仅会拼音,还会看日出呢?师画太阳。出示课文内容。全班合作,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出示: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们:“鹊!鹊鹊鹊?”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我懂得,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1.跟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2.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1)借助插图创设新情境,自由创编,鼓励选用“?”“!”或者“……”。(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展示。2.童话是多么神奇而美好,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吧,把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尽情歌颂,尽情赞美,我们也能成为了不起的小诗人、小作家!【板书设计】枫树上的喜鹊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汉语拼音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看日出爱护小动物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充分创设了趣味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模拟喜鹊对话等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巧妙融入到课文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了他对喜鹊的喜爱之情。第四单元10.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内容教科书P48~50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多音字“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3.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4.增进学生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人物对话的不教学难点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全班交流。指导书写。三、再读课文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读懂了什么。四、作业设计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第2课时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二、理解课文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在沙滩上筑城堡,我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这里”指沙滩,我们经常去那里做有趣的活动,所以是我们的快乐的地方。)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读出你的喜欢。3.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沙滩上垒城堡)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4.学习第三自然段。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惡、(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3)“妈妈微笑着望着我们”说明什么?他的话又说明什么?(妈妈已认可了我们欢呼着。”都叫喊、欢呼些什么呢?仿照4~5自然段人物的语言发挥想象说说。练习三、总结全文回到课题,我们本课的童话指什么?(小朋友玩耍时想象的一个故事;小朋友做的有趣味的游戏;孩子们的生活也可以如童话一样有趣、美好。)有人说,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童年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童年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彩画……你们的童年有什么有趣儿的事呢?(学生自由说。)四、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板书设计】沙滩上的童话快乐天地垒筑城堡童真童趣编织童话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童趣。课文的语言很符合孩子的特点,就连孩子们跳跃和零散的思维也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节课我感觉上得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第四单元11.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51~52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泡”。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得真灵巧,四面没门窗。(谜底是:“蚕2.大蜻蜓绿眼睛,萤火虫提灯笼,小蚱蜢穿绿袄。若是变成一只小虫子,那该多有趣……(出示图片:萤火虫等)齐读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呢?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注音领读。重点认读。猜谜语。开火车读准字音。(有点不乐意呢,你可以读出这种感觉吗?)孩子们都觉得毛茸茸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不情愿做一3.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我觉得还不错,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4.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我很享受成为小虫子的生活。)5.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我很享受作为虫子的生活。)6.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郎撞伤,因为他们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螳螂很贪吃,总想把我吃掉,但真幸运,他不会像我一样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她总是想顶我一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朋友很有趣啊?)7.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会使劲叫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我喜欢做一只小虫子,要读出我的心声哦!)结合情景,读好课文。第2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出示词语,大家抢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3.复习生字,大家进行开火车。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出示图片,导入新课。二、课文赏析(一)品读第1~2自然段。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哪些信息呢?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2.用一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交流思考:做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3.苍耳有刺,碰到就会痛。虫子身体很小,所以会被小狗的尿淹了。小鸟会把虫子(二)品读第3~6自然段。1.第3自然段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不过”这个词语表示转折,承接上文的同时引起下文。我的朋友有谁?摇摇晃式词语。我很享受成为小虫子的生活,我在打扮自己呢!第5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4.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引起下文对我的朋友们的描写。5.屎壳郎有趣在哪里?螳螂有趣在哪里?天牛有趣在哪里?(三)交流分享。1.如果你变成一只小虫子,你想變成什么呢?2.我到底喜不喜欢这些小虫子呢?谈一谈你的看法,体会幽默的语言。(四)品读7自然段。1.我想当一只小虫子吗?为什么呀?2.你知道“我”是一只什么虫子吗?为什么呢?(五)交流分享。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小虫子有谁?它有什么特点呢?三、中心点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小虫子的喜爱,同时告诉我们把这堂课的收获讲给小伙伴听吧!【板书设计】我是一只小虫子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我的小伙伴教学反思本课趣味性很强,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寓教于乐,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引导他们抓关键词句读品结合、读中想象,从而实现与语言文字的深度对话。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9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地复述故事,知道“亡羊补牢”和“揠3.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4.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地复述故事,知道“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1)指名读生字。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羊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2)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心理辅导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 现代平面设计与文化传承的交融
- 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角色与价值
- 班级文化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 Unit 6 Lesson 3 Story A happy family(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Winter in canada Lesson 13 Seasons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生物科技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系
- 班级团建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全流程解析
- 生产成本控制与员工培训的结合
- 环境问题与绿色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 《祛痘产品祛痘产品》课件
- 江苏省南京鼓楼区2024年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人轮状病毒感染
-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二)
- 《石油产品分析》课件-车用汽油
- 15篇文章包含英语四级所有词汇
- 王阳明心学完整版本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保洁班长演讲稿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范例及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
- 牙髓炎中牙髓干细胞与神经支配的相互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