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题文】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连续发动革命斗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维护《临时约法》B.维护民主共和政体C.在中国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D.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意大利画家伏尔泰亨,有个不雅的诨名叫“穿裤头的画家”,这与他修改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有关。他修改的那幅画,原作者费时四年,“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该画被公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术作品之一。可是新教皇却认为该画的裸体形象不适用教堂,于是让伏尔泰亨为裸体者下身添画了裤子。因此得了这一诨名。他修改的名画()A.《创世纪》B.《雅典学院》C.《哀悼基督》D.《西斯廷圣母》3、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4、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洋务企业中适应该情况变化需要的是A.福州船政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开平煤矿5、1962年底,美国开始限制日本输往美国的38种棉织品,1963年增为40种。这一现象表明了A.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D.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6、【题文】“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提出这些主张最有可能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7、二战后,欧洲各国要求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其原因是()A.欧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似B.欧洲各国的矿产资源互补C.文化遗产和文化心理相同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压力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有人把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是()A.1840-1860年B.1860-1894年C.1895-1920年D.1921一1927年9、北宋至明朝中期,理学不断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物皆有理,格物致知B.纲常伦纪,即为天理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B.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C.国王统而不治D.首相对议会负责11、阅读下表;分析这些国家重视科教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1)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完善美国的教育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要求。

(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西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号召成员国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微电子学、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日本采纳并使用“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中国1986年提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促进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异B.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C.促使贫富分化加剧D.使各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12、1992年春,88岁高龄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谈话。这些谈话()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进一步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决心C.极大破除了“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D.没有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题文】外国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4、【题文】1956年,我国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人民公社,走集体化道路,标志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5、秦汉时期由于“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这促使统治者逐渐放宽抑商政策,商业环境相对宽松。____(判断对错)16、“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是源自希腊先哲对人生的体味。依据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忧心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人”的危机。在他去世10年之后,苏格拉底诞生。

(1)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例;简述面对“人”的危机,东西方两位哲人的主张中有哪些相似之处?

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①;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②,康德的“自我立法作为自由③”这个思想直接来自卢梭。对卢梭来说,既然人生而自由④,符合人性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人自己统治自己,使每个人服从自己参与共同制定的法律,这就是“公意”;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⑤.从卢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⑥改成自由是来自个人自我立法的自律⑦的过程。

摘引自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2)理解材料中的划线句子,其中涉及到卢梭对自由的论述的是____(写出序号;要求完整准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进步性。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须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3)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17、不同经济政策思想适应不同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据《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据《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二者主张的差异。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思想的调整。

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苏联共产党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2)依据材料二;与20世纪40年代末相比,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思想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

(3)在某中学举行的“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四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请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位(示例不选)拟定提纲。

示例:美国胡佛总统。

①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②应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或“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③结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回答:美国总统(除胡佛外任选一位):

①危机--____

②应对--____

③结果--____。18、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C.增强民族认同感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19、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____(判断对错)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一个华侨世家。从勤俭中累集资金,除经营米业以外,还开辟黄梨园数百顷,创办黄梨厂以制成品外销欧美各国。他接手父亲产业时,早已衰败,父亲欠下不少外国人的钱款,经济拮据。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____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

材料二1910年春,陈嘉庚____向往进步;与胞弟陈敬贤双双剪掉发辫,发誓签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有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处罚。”

陈嘉庚____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

--录自《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陈嘉庚为代表的中国人创办实业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嘉庚致富后的行为。21、“九二共识”的实质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22、朝代的政制特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代有更迭,时有创新,帝王居间,厥功甚伟。

请将下列不同朝代的政制特征与相应的帝王进行匹配。(用序号表示)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4题,共4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2: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人历史》材料4: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2)据材料2,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3分)24、(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建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1)材料一邮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4分)材料二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2)材料二中“克里米亚的会晤”指的是哪次主要会议?其主要意义是什么?(6分)25、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材料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26、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材料二材料三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材料四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3分)(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解析】一般来说,分析历史事件的目的时,要区分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要抓住事件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一切革命斗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解析】【答案】C2、A【分析】【分析】根据“西斯廷拱顶画”;“作者费时四年”和世界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就可以判断出该画是《创世纪》;作者米开朗基罗。故选A。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3、C【分析】本题考查对20世纪初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认识;旨在考查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中树枝旁标有两字“立宪”,树枝很小;树根根部标着“专制”,树根很大,这就决定了树枝不可能很好地嫁接上去,这说明立宪制度与君主制度在中国无法相容,C正确;ABD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故选C。

【解析】【答案】C4、C【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运河漕运被迫中断”;“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可知材料主要说的是水上运输,A项是军舰生产基地、B项是军事工业生产机构、D项是采煤企业,均不是从事水上运输,排除ABD;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与材料信息相符,故选C。

【解析】【答案】C5、C【分析】试题分析:A项材料未说明,无法体现;B项错误,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D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ABD均排除;美国这样做是因为日本崛起,对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冲击,故能说明C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答案】C6、B【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B7、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考查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依据题干“二战后”;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欧洲国家一方面受美国的控制,一方面面临苏联的威胁,因此强烈希望联合保卫自己的安全,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

其余三项没有突出时间“二战后”;应排除.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C【分析】【分析】本题考点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意在考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解析】【解答】“西方文化主导时期”;意思是在某段历史时期西方文化成为中国众多思想中的主要部分.

A;1840~1860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只有“师夷长技”的主张;不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故A项错误;

B;1860~1894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只有洋务思想、早起的维新思想;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故B项错误;

C;1895~1920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符合题干的意思,故C项正确;

D;1921~1927年受外来思想影响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C.9、B|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材料强调的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理学,都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和纲常伦理即是天理,故B正确.

A仅是程朱理学的主张;CD两项是陆王心学的特点.故排除ACD.

故选B.10、A|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比较、运用能力.【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最大的不同是德国君主掌握实权而英王没有实权,处于虚君地位,即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故AB两项正确.

CD两项是英国的特点;应排除.

故选AB.11、B|D【分析】【分析】本题以国家重视科教为考查背景,考查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析】【解答】A;材料题干中的提问指的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而不是对科技成就的影响,排除;

B;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第一二产业的科技水平,推进其发展,正确;

C;贫富分化不属于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排除;

D;材料中充分体现了科技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各国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力度,正确;

故选BD.12、B|C【分析】【分析】本题以小平南方谈话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南方谈话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解析】【解答】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

B;南方谈话提出了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正确;

C;南方谈话确立了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了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正确;

D;直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体制问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除;

故选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外国商品和资本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经济侵略下兴起,该题说法正确。

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②民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④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解析】【答案】A14、略

【分析】【解析】1956年我国在农村实行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是人民公社,所以该题错误。【解析】【答案】错1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解析】【解答】统治者并未放宽抑商政策;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选B.16、③④⑤⑥【分析】【分析】(1)考查对孔子思想与苏格拉底思想相同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2)考查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3)考查对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两位哲学家都关注人的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主张教育对美德同样的重要,两位哲学家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2)卢梭自由的思想是人生而自由;自我立法作为自由,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法律,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因此③④⑤⑥;

启蒙思想的进步性:结合课本知识;从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倡导科学、理性、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思想解放运动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3)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8世纪美国争取独立的史实包括:发表《独立宣言》;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制定1787年宪法,依据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新型共和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公民若干自由权;

故答案为:

(1)关注人的问题;重视道德修养;重视知识与教育.

(2)③④⑤⑥;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倡导理性;科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继承和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具有更彻底更鲜明的政治色彩;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人类生活创造宝贵精神财富.

(3)发表《独立宣言》,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制定1787年宪法,依据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新型共和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公民若干自由权.17、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信心.【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比较商鞅黄宗羲二者主张的异同.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思想的调整,并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任选一位美国总统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解析】【解答】(1)由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二者主张的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

(2)依据“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得出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到“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可以得出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全面的现代化.原因应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苏联的教训,二是中国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建设经验的总结.

(3)此题是情景模拟试题;并且材料已经给了相关的例证,只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所给的例证进行分析即可.即可以选择里根时期,也可以选择克林顿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要从危机;应对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或者如何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

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

(2)调整:①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全面的现代化.

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导致中国发展困难重重;

②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和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的转变(或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探索;国情的深刻认识.

⑤国际环境的缓和.

(3)罗斯福总统。

危机--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应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结果--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信心.

里根总统。

危机--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局面.

应对--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结果--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但也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克林顿总统。

危机--美国经济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应对--“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结果--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18、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认同感,C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排除A;并不是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排除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解析】C19、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掌握中国各个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的状况,解题的关键对中国各个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的状况的识记.【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20、12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陈嘉庚的事迹.考查以陈嘉庚为代表的中国人创办实业的特征;对陈嘉庚致富后的行为的评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对陈嘉庚事迹相关知识的掌握.【解析】【解答】(1)本小问的特征;依据材料一“从勤俭中累集资金”;“除经营米业以外,还开辟黄梨园数百顷,创办黄梨厂以制成品外销欧美各国”、“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其特征是无资本原始积累,创业资金来自勤俭积累;以轻工业为主;在半殖半封的旧中国夹缝中生存,艰难开辟海外市场;诚信经营.

(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二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陈嘉庚致富后的行为代表中国近代化进步的历史趋势;追求民主政治;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故答案为:

(1)无资本原始积累;创业资金来自勤俭积累;以轻工业为主;在半殖半封的旧中国夹缝中生存,艰难开辟海外市场;诚信经营.

(2)代表中国近代化进步的历史趋势;追求民主政治;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21、√【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九二共识”的实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的交流会达成的一种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22、略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朝代的政治特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①周公是周朝时期,此时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分封制;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③汉武帝设立了内外朝和刺史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④唐太宗时期推行三省六部,科举取士;⑤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建立文官体制;⑥元世祖是元朝时期建立行省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⑦明成祖是明朝时期,设内阁,权分六部。据以上分析,正确的对应顺序是:①周公:____、②秦始皇:____、③汉武帝:____、④唐太宗:____、⑤宋太祖:____、____⑥元世祖:____、____⑦明成祖:____。【解析】①周公:____②秦始皇:____③汉武帝:____④唐太宗:____⑤宋太祖:____⑥元世祖:____⑦明成祖:____五、材料题(共4题,共40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1)问,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论中国政治制度”,结合秦汉、唐朝的历史围绕政治“大变动”归纳,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于完善,可以结合具体的制度归纳亦可。第(2)问,考查阅读材料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可以得出原因为相权的削弱、人才的缺乏等。第(3)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即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明清的历史即可归纳出。第(4)问,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所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从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归纳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解析】【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4分)(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2分)(3)明朝废丞相、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