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5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该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问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乙→丙B.甲→乙C.丙→丁D.丁→甲2、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太阳日短D.比一个太阳日长3、1969-1972年,美国人登月成功。他们在月球可能上看不到()A.太阳黑子B.流星现象C.夜晚的星星D.彗星的长尾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持地表温度.为生物提供活动能量②促使大气的运动和水循环③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④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主要原因是()A.教育水平B.人口迁移C.医疗水平D.环境质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汽油是重要的自然资源。7、【题文】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现象。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下列地质构造的名称是:甲,乙,丙。(2)在地貌上,甲表现为,其成因是。(3)在地貌上,乙表现为,其成因是。(4)我国山西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应属于图中的处地貌。(甲、乙、丙)(5)若勘探地下水应选择在处;若要计划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最适宜的地点为处(选择甲、乙、丙)。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D表示气压带A是带,B是带,C是带,D是带。(2)E、F表示风带E是带,F是带(北半球)。(3)在D气压带控制下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气候,此气候类型特点为_______________。在C气压带与E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在中纬度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_气候,在E风带控制下会形成_______________气候。10、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措施。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12、板岩是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13、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几乎不变。14、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1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2题,共14分)16、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材料一人民网2011年1月21日电201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其中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亚洲中部以及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现象明显。材料二1.由材料一可知,全球气温较高,由材料二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_____”。(2分)2.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每空1分,共4分)3.按材料二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多选)()(2分)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17、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____。(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乙:(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8、【题文】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13分)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1)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大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请分析之。(4分)

(2)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3分)

(3)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试对此进行分析。(6分)19、【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0、读“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为中心的太阳光照投影图。(2)此图所示日期是___月___日,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3)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_____。(4)图中B点地方时为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5)A在C的______方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处快,用时少;远日点处慢,用时多。选择B项。【解析】【答案】B2、C【分析】解: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对速度加快,所以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短。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太阳日的理解。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本题利用情境材料来考查昼夜更替周期,属基础知识题,同时对能力要求较高。理解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则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短是解题关键。【解析】C3、B【分析】试题分析: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月球空气稀薄,不会产生摩擦现象,故B看不到。考点:天体系统。【解析】【答案】B4、A【分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提供活动能量;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作用。【解析】【答案】A5、B【分析】解: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B。

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我国“城乡倒置”现象主要原因,理解即可。【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汽油不是自然资源。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和经济属性(产生经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源,但是由石油加工获得的汽油就不能称为自然资源。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判断。【解析】【答案】B7、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所以本题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8、略

【分析】试题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甲处的岩层是向上拱,所以是背斜构造,乙是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丙处是岩层之间断裂下沉,是断层构造.(2)从地貌上看,甲处是山谷,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岩层较脆弱,裂隙发育充分,容易遭受外力的侵蚀而成为谷地.(3)从地貌上看,乙处是山岭,因向斜构造,其槽部因受到挤压,岩层变得结实,不易遭受侵蚀,慢慢形成了山岭.(4)我国山西的汾河谷地,就是由于岩层的断层而形成的谷地地貌.(5)地质构造中,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利用向斜可以找到水,若要修建隧道,最适宜是在背斜处,也就是甲处,因为背斜处不会透水,有利于防水渗露.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有关知识.【解析】【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山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3)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4)丙(5)乙、甲9、略

【分析】试题分析:(1)A地位于极地地区形成的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B地位于60°附近地区,有极锋出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地位于南北纬30°附近地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D地位于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2)E在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由低纬向高纬的气压梯度力,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盛行西风带;F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信风带。(3)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多云雨天,终年高温多雨,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在C副热带高压和E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易形成地中海气候;常年受E盛行西风控制地区,温和多雨,位于中纬地区,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考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特点。【解析】【答案】(1)A是极地高气压带,B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是赤道低气压带。(2)E是盛行西风带,F是东北信风带(北半球)。(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故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监测和预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可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故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解析】【答案】A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分析】【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广州的纬度低于北京,故自转线速度较北京大。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解析】【答案】正确12、×【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页岩变质而形成板岩。但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和岩石之间的转化。【解析】【答案】错误13、√【分析】【解析】试题分析:从天文上来看四季的划分,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依据,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解析】【答案】正确14、×【分析】试题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考点:该题考查发展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解析】【答案】错误15、√【分析】试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的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解析】【答案】正确四、材料题(共2题,共14分)1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二全球温度变化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波动上升。2.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海平面上升情况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越早转变能源利用结构,越早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小。对照图表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3.按①状况发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考点: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解析】【答案】1.波动上升(2分)温室效应(2分)2.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分)3.ACE(2分)1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则雪线越低。(2)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反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的治理措施可从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分析。(3)结合图示的因果关系,注意结合能源与环境和新能源的开发问题。(4)结合图示从乙醇汽油的生产大量消耗粮食,加剧了全球的粮食短缺的角度而言,不利于经济发展,且应对粮食不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们为了满足粮食需要,而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都产生不利影响。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解析】【答案】(1)气温降水量(2分)(2)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写对3项即可给3分)(3)甲:CO2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短缺(各1分,共2分)(4)不利:加剧世界粮食紧张,粮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经济、环境各1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看出;候鸟迁移都是沿着陆地南北迁移,说明海陆分布对候鸟迁移影响大;南极洲纬度太高,没有候鸟迁到此地,说明影响候鸟迁移还有食物有关;候鸟一般喜欢食物充足;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

(2)图中鸟的迁徙路线有交叉;说明鸟在迁徙中会有接触,禽流感可以通过鸟的接触;觅食、粪便等传播,所以会蔓延全球。

(3)东南亚的水田是人类破坏雨林改造的;对雨林的破坏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最终造成生态失衡,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最终使人类感染病毒。

考点:本题题组结合热点“禽流感”考查自然灾害中的生物灾害知识.【解析】【答案】

(1)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面积少;南极大陆缺乏候鸟的食物。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能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

(2)正确。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

(3)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