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热点链接】地形图是地理学重要的图表类型。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详细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肯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地形图有哪些类型?地形图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提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景观地形图等。等高线、等深线、海拔等均用数字表示。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野外视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通过地理资料,说出地形图的类型及其主要区分。水平2:依据图表资料,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要特征,推断地形图中主要地貌类型。水平3:依据图表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水平4:依据图表资料,探讨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领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区域认知:地貌的分布。地理实践力:视察地貌。一相识等高线地形图1.缓坡与陡坡(1)缓坡:等高线分布eq\o(□,\s\up3(01))稀疏。(2)陡坡:等高线分布eq\o(□,\s\up3(02))密集。2.山脊与山谷(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eq\o(□,\s\up3(03))高。(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eq\o(□,\s\up3(04))低。3.鞍部与悬崖(1)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数值相等。(2)eq\o(□,\s\up3(05))悬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1.推断正误。(1)等高线图中,海拔越高,等高线越密集。(×)(2)等高线图中,鞍部连接山谷和山脊。(√)2.地形与等高线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A.山峰—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C.凹地—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D.山谷—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答案A解析山峰—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山谷—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凹地—等高线闭合—内低外高;山脊—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3.如何计算悬崖的相对高度?提示(n-1)d≤h<(n+1)d(n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1.沙丘地貌下图中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表明沙丘区域比较eq\o(□,\s\up3(01))平坦;M侧等值线比N处稀疏,坡度比N处缓,是eq\o(□,\s\up3(02))迎风坡,N处是eq\o(□,\s\up3(03))背风坡。1.推断正误。(1)沙丘相对高度较小。(√)(2)冲积扇上等高线较为稀疏。(√)2.甲处的地貌名称是()2.冲积扇地貌:冲积扇的等高线分布eq\o(□,\s\up3(04))稀疏,与四周山地相比,扇体地表起伏和缓,地势比较eq\o(□,\s\up3(05))平坦,有利于人类活动。3.峡谷地貌:两侧等高线密集,地势eq\o(□,\s\up3(06))陡峭,谷地海拔最eq\o(□,\s\up3(07))低,向两侧急剧上升,并对称分布。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答案B解析图中甲处位于山前,地貌名称是冲积扇。3.等高线地形图中,风蚀蘑菇的等高线特征是什么?提示等高线完全闭合,有若干等高线重叠,个别海拔高的等高线范围大于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1.判读地面喀斯特地貌类型图中,eq\o(□,\s\up3(01))A是孤峰,eq\o(□,\s\up3(02))B是峰林,eq\o(□,\s\up3(03))C是峰丛。2.判别山岭与谷地依据高程表颜色判别图中海拔凹凸。3.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平坦的高原平面叫eq\o(□,\s\up3(04))塬。塬被分割成长条状,称为eq\o(□,\s\up3(05))墚。墚再被沟谷切割,形成馒头状的山丘,称为峁。1.推断正误。(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表示的海拔不同。(√)(2)用不同灰度可表示海拔凹凸。(√)2.能够直观而精确地表示地貌类型的地图是()A.等高线地形图 B.平面图C.分层设色地形图 D.手绘地图答案C解析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灰度表示地貌,最为直观而精确。3.什么是地形剖面图,有什么作用?提示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始终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主题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能否相交?(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对应的小地形是什么?(3)安排把河流的水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途,选择哪条路途比较合理,为什么?(4)假如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成果展示](1)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悬崖处,等高线可以相交(重叠)。(2)①盆地;②悬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3)选择AC路途较合理。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自流,且A处水源足够。(4)乙处。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势低,且靠近河流,浇灌便利。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样。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受图幅范围限制,等高线往往不能全部呈现闭合状态。(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状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能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匀称坡。(6)两对等高线凸侧相互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地形表示方法等高线图/示意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凹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中学部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悬崖)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1)两点或悬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悬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悬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②两点的相对高度:A.确定两点的海拔范围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如下图A、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h/s。(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内部高度推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A点的海拔0~10米,B点的海拔20~30米。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3)题。(1)图中甲处地形的相对高度最不行能是()A.100米B.120米C.160米D.200米(2)图示虚线的含义最可能是()A.山谷B.山脊C.河流D.马路(3)图中四处坡度最陡的是()A.①B.②C.③D.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类题透析思路点拨相对高度依据公式“eq\o(□,\s\up3(01))(n-1)d≤h<(n+1)d”计算悬崖的相对高度。n为eq\o(□,\s\up3(02))3,d为eq\o(□,\s\up3(03))50,相对高度为“eq\o(□,\s\up3(04))100≤h<200”。地形部位等高线弯曲处的地形部位为eq\o(□,\s\up3(05))山谷或山脊。图示虚线处等高线向eq\o(□,\s\up3(06))低处凸出,为eq\o(□,\s\up3(07))山脊。坡度等高线密集,坡度eq\o(□,\s\up3(08))陡。图示eq\o(□,\s\up3(09))①处等高线最密集。[答案](1)D(2)B(3)A主题探究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材料一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爱护区内的沙脊规模大、形态典型。探讨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为滦河入海泥沙。左图为黄金海岸位置图,右图为沙脊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材料二探讨者对沙脊中典型沙丘的发展改变进行了深化探讨,发觉探讨区海岸线自2004年至2007年向陆蚀退,沙丘向内陆迁移,海滩宽度减小,沙丘发育转入衰亡阶段。沙丘高度改变图(单位:m)沙丘坡度改变表(单位:°)向海坡背海坡2004年10月18.2827.92005年5月12.0126.362006年10月11.8526.292007年5月11.0226.262007年10月9.7425.98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从形态、高度和物质组成等角度描述该地区沙脊地貌景观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说出该沙丘进入衰亡阶段的表现,对衰亡的缘由提出假设并加以分析。[成果展示](1)东坡较缓、西坡较陡,高度在5~30米之间,由沙粒组成。(2)表现:高度降低、坡度减小。假设及分析:上游水库建设和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滦河入海泥沙削减,使得形成沙丘的沙源削减,导致沙丘发展进入衰亡阶段。几种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名称地貌景观等高线图火山口风蚀蘑菇岱崮地貌梯田新月形沙丘山前冲积扇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 B.冲积扇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图示地貌可能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地貌的判读方法类题透析思路点拨类型依据等高线数值及eq\o(□,\s\up3(01))形态推断。等高线在山麓地带呈eq\o(□,\s\up3(02))扇形分布,地貌类型为eq\o(□,\s\up3(03))冲积扇。分布据区域eq\o(□,\s\up3(04))海拔、其他重要信息推断。海拔在eq\o(□,\s\up3(05))2_100米左右,有季节性河流,可能分布在eq\o(□,\s\up3(06))塔里木盆地。[答案](1)B(2)C主题探究利用地形图判读地貌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成果展示](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2)自西向东(A→B)颗粒渐渐变小,自西向东(A→B)沉积厚度渐渐变小。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以下图为例,描述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假如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相互通视。特殊留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不行通视。如下图:读我国某地形区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图示地貌类型为()A.冲积平原 B.冲积扇C.三角洲 D.峡谷(2)该地形剖面图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C.长江上游 D.珠江中游(3)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改变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地貌的推断方法类题透析思路点拨类型依据海拔、河湖分析。地势eq\o(□,\s\up3(01))低平,为eq\o(□,\s\up3(02))冲积平原。分布据地貌特征推断。海拔eq\o(□,\s\up3(03))低,河湖众多,且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位于eq\o(□,\s\up3(04))长江中游地区。成因据地貌类型推断。为eq\o(□,\s\up3(05))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答案](1)A(2)B(3)D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82页问题]思路点拨图示地貌为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依据等高线疏密、海拔及其改变等探究地貌特征。[教材第87页活动]思路点拨1.塬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墚主要分布在西北;峁主要分布在西部。2.塬一般分布在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小的区域;墚主要分布在两条河流分水岭之间的区域;峁主要分布在几条河流发源地旁边的区域。地形起伏大、植被稀有的区域是水土流失最严峻的区域。核心素养速提升素养提升1综合思维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不行见。据此回答1~3题。1.图示地貌可能是()A.风蚀蘑菇 B.沙丘C.山前冲积扇 D.三角洲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图示地区为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读图可知,图示等高线中虚线是隐含的,是被其上部的景象遮拦住了的风蚀蘑菇的颈部;沙丘等高线闭合,没有重叠部分;冲积扇等高线是扇状;三角洲等高线海拔低、积累体呈三角状。2.该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积累B.风力积累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C解析该地貌为风蚀蘑菇,成因是风力侵蚀。3.图中Q等值线的数值为()A.711米B.712米C.713米D.714米答案D解析图示等高距1米,故P处数值应是713米。Q处比P处高出一个等高距,则Q的数值为714米。素养提升2区域认知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很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据此回答1~2题。1.甲组队员打算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开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相宜宿营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山洪主要发生在山谷地形区,依据等高线形态,四地中,①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最不相宜宿营的地点是①处,A项正确。②处等高线密集,是陡坡,③处有等高线重合,是悬崖,无山洪灾难,解除B、C两项;④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无山洪灾难,解除D项。2.在山顶处,游客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在山顶处,游客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①④,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坡面对下凹陷,坡度表现为上陡下缓),没有地形阻挡视线;②下部等高线密集,有凸坡阻挡视线(坡面对上凸起,坡度表现为上缓下陡);③处位于悬崖下方,有悬崖阻挡视线。素养提升3地理实践力1.选择某旅游景区,视察该景区的地貌类型及分布。2.利用中国地形图,视察中国地貌分布。3.视察学校旁边地貌,绘制地貌景观剖面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2,3,4,13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5,6,7,8,9,14利用地形图判读地貌10,11,12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3题。1.(区域认知)图示A、B、C、E四地的地形依次为()A.山脊、山峰、鞍部、悬崖B.鞍部、悬崖、山峰、山脊C.山峰、山脊、鞍部、悬崖D.山峰、鞍部、山脊、悬崖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A地所在的区域的外围等高线的数值比A小,A地为山峰;B地所在区域等值线统一向低值方向凸出,B所在地形为山脊;C地所在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两座山峰,C所在的地形区为鞍部;E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且该处标有悬崖图例,E处为悬崖。2.(综合思维)D地的地貌类型为()A.峡谷B.山地C.盆地D.冲积扇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D地的地貌类型为峡谷。3.(地理实践力)甲、乙、丙、丁为四段考察路途,难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乙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考察难度最大。徐霞客把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土山”。据此完成4~6题。4.(区域认知)等高线图中虚线的东西两侧为不同地貌,分析正确的是()A.东部是“土山”B.西部是孤峰、残丘、落水洞C.东部农田地块小D.西部是典型的塬、墚、峁答案C解析虚线以东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农田地面积小。5.(综合思维)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水土流失程度不同 B.岩石岩层性质不同C.肯定高度不同 D.生产建设强度不同答案B解析图中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东部形成喀斯特地貌是因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而形成,故岩石岩层性质不同是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6.(人地协调观)我国南北方都有“梯田”,山西省大寨曾以修建“梯田”成为农业典型。“梯田”相宜建设在()A.坡度较大的“土山”上B.坡度较大的“石山”上C.坡度较小的“石山”上D.坡度较小的“土山”上答案D解析梯田相宜建设在坡度小于25°的“土山”上,可减缓水土流失;坡度大的地方修建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下图为火星上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及火星车“新奇”号拍摄的该地北和西两个方向的照片。据此回答7~8题。7.(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信息推断,火星车所在位置为()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据右图照片显示状况,其北面有两个小山头,高差在一个等高距(300米)以内,西边有一个7千米宽的峡谷口,以此可知应在甲地,故A项正确。8.(区域认知)火星上常见地貌有四种:火山、撞击坑、峡谷—河床、风积沙丘,从图中可以推断该地有哪几种地形()A.火山、撞击坑 B.火山、峡谷—河床C.风积沙丘、撞击坑 D.撞击坑、峡谷—河床答案D解析据左图中等高线反映的凹凸状况,在数值-1200闭合等高线内有一个撞击坑,在甲与丙之间,有一列峡谷—河床,故D项正确。读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9~10题。9.(区域认知)c~d之间的地面,地形最平缓的地段是()A.a~d之间B.e~f之间C.f~c之间D.b~e之间答案B解析地形坡度为垂直距离/水平距离,由图可知e~f段水平距离为200米,垂直距离小于100米,坡度为最小,所以最平缓。10.(地理实践力)a点相对于f点的相对高度大约是()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答案C解析a点的海拔约为400米,f点的海拔约为10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约为300米。下图为徐霞客51~55岁旅行路途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区域认知)下图为某一地段的地形剖面图,该剖面图的位置是()A.贵阳—昆明B.宜良—武宣C.杭州—南昌D.长沙—南宁答案B解析该剖面线经过高原与平原地区,高差较大,该线地貌斜坡地带应位于我国其次、三级阶梯交界处。该剖面线沿线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广,该高原应为云贵高原,该平原应处于广西境内。12.(综合思维)对该剖面所示地貌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答案A解析在石灰岩分布区,流水侵蚀作用剧烈,形成喀斯特地貌。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5月5日,阳光绚丽,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旅游。下图为“媚尼风景区”略图。(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________。(填数码)(2分)(2)乘船巡游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理由是什么?(6分)(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依据所学的地理学问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a和媚河上游b河段“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6分)(4)C处的地形是________,该处的海拔为________。(4分)(5)在图中D处拟建一水坝,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________。(2分)(6)尼湖风光、媚河漂流探险、古寺探幽、山顶观日出等媚尼风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中,有可能效果不佳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答案(1)①(2)从A到B快。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3)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b河段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些,漂流时速度慢一些。(4)山顶900~1000米(5)②(6)山顶观日出该地区的最高山顶不足1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