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其次节地质灾难学问点一地震1.世界上约80%的地震分布在()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东非火山带C.环太平洋地震带D.大西洋海底火山带2.下列词语能精确表达地震对山区地表形态变更的是()A.水滴石穿B.沧海桑田C.积土成山D.山崩地裂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A.震源深浅B.释放能量多少C.破坏程度大小D.震中距远近4.2018年3月29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4.8级地震,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观测,最大震度为4级。材料中的“4.8级”和“震度”分别指的是()A.震级、烈度B.烈度、震级C.震级、震级D.烈度、烈度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读“等震线图”,回答6~7题。6.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震源B.是震中C.烈度最小D.震级最大7.若甲地为震中,则()A.震级a>b>c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肯定比①③处大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D.甲地为地震烈度最高区学问点二滑坡和泥石流下图为2024年“十一”假期,平谷某校地理爱好小组在平谷“朱大路”拍摄的景观照片。读图,回答第8题。8.图中工程措施主要预防的自然灾难是()A.地震B.洪涝灾难C.滑坡灾难D.泥石流灾难读下列某地灾难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9~10题。9.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坎坷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更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裂,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该地防卫此类地质灾难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下图示意某中学学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难现场”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11.图示的灾难类型最可能是()A.干旱B.泥石流C.滑坡D.地面沉降12.该类型灾难()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2019年7月28日9时至29日15时,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普降暴雨,强降雨致甘洛县部分区域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难,交通、通讯、电力中断。下图为“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A.湖南B.四川C.青海D.黑龙江14.在易发生上述灾难的地区修建道路时,设计者应留意()A.驱散乌云,削减暴雨洪水的发生B.大量开挖坡脚,增加道路宽度C.放射卫星刚好检测危害,进行卫星导航D.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关键实力综合练进阶训练其次层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5级以上地震发生100余次,猛烈地震约每3年1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据此完成1~2题。1.日本地震常见的主要缘由是()A.为群岛国家B.位于板块交界处C.受洋流影响D.喀斯特地貌广布2.地震灾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难有()A.台风B.寒潮C.滑坡D.火灾地震灾难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难。我们无法阻挡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下图为地质灾难链发示意图。据此回答第3题。3.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A.泥石流、滑坡、地质、倒塌B.地震、泥石流、滑坡、倒塌C.地震、倒塌、泥石流、滑坡D.倒塌、滑坡、泥石流、地质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持续40多分钟,雨量达97毫米,引发特大泥石流。据此完成4~5题。4.此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有()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B.地势起伏大,多暴雨,降水集中C.地质基础稳定,断层较少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5.可有效削减泥石流灾难发生的措施有()A.将居民迁移到平安的平原地带B.完全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D.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线。据此完成6~7题。6.地震发生后,救援力气投入较多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7.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缘由是()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②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难频发④邻近断裂带,余震威逼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2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状况见下表。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甲8月6日16:306.5级12km高山峡谷稀疏大乙10月17日21:496.6级5km丘陵为主茂密小(1)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该地区多地震的缘由。(2)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泥石流灾难,此灾难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真实情境—学术情境)易贡湖位于西藏东南易贡藏布河下游,湖面海拔2200米,它是在1990年一场特大泥石流堵塞易贡藏布河谷形成的。2000年4月9日当地发生了一个重大地理事务。该事务后的几个月内,易贡湖水位经验了明显波动后最终趋于平稳。下图为“易贡湖遥感图”。据此完成1~2题。1.形成易贡湖的重大地理事务最有可能是()A.地震B.火山C.泥石流D.雪崩2.在此次事务中,易贡湖水位的变更过程是()A.始终上升B.先上升,后趋于平稳C.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稳天山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多集在春夏季,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3500米,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25%~40%。下图示意天山北坡自然灾难类型分布。据此完成3~5题。3.对天山北坡自然灾难类型分布叙述正确的是()①海拔约2500米以下,以塌方、暴雨型泥石流和冬季雪崩为主②海拔约2500~35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③海拔约3500米以上,以夏季雪崩为主④天山北坡洪灾主要分布在2000米以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4.影响天山北坡2500米以下、2500~3500米自然灾难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B.地形气温C.降水气温D.气温降水5.推想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炙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的现象。火山喷发物质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一是气体产物,火山喷出的气体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此外还有CO2、CO、HCl、NH3等。二是液体产物,即熔岩。一般温度介于摄氏700度至1200度之间,可流到数里以外后才冷却成为火山岩。三是固体产物,有拳头般大小到几吨的火山弹,也有细小的火山碎屑火山灰。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火山喷发。当日造成5人死亡,20多人失踪。(1)说出新西兰多火山的缘由。(2)简述怀特岛火山喷发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3)试述对火山灾难应当实行哪些防卫措施。地质灾难必备学问基础练1.解析:地球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其中8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C正确。故选C。答案:C2.解析:A、B、C项分别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变更,D项属于地震对山区地表形态的变更。故选D。答案:D3.解析: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B正确。故选B。答案:B4.解析:材料中的“4.8级”指的是震级,“震度”指的是破坏程度,即烈度,A正确。故选A。答案:A5.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有若干个,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反之就越小。故选D。答案:D6.解析:图中a、b、c为等震线,据三条线的形态和位置可知,甲地为震中,烈度应当较大。震源在地面以下,而甲地位置无法推断。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故选B。答案:B7.解析:若甲地为震中,则烈度a>b>c,A错误;图中①处受到的破坏程度大于②③两处,B错误;①处距离震中近,应当比②处更早感觉到地震,C错误;甲处位于震中,且位于等震线的中心,为烈度最高的地区,D正确。故选D。答案:D8.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工程措施为护坡工程,对坡面起到加固作用,是为了避开斜坡上的土体滑落,主要预防的是滑坡灾难。故选C。答案:C9.解析: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说明该地地形坎坷,地表岩石破裂,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确;该地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少,②错误;地表基岩广布与滑坡、泥石流多发无关,③错误。故选D。答案:D10.解析:防治泥石流和滑坡应当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修建护坡工程,①③正确;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涝灾难的措施,②④错误。故选D。答案:D11.解析:读图可看出,该灾难是山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整体滑落,堵塞了道路,该灾难类型应为滑坡。故选C。答案:C12.解析:滑坡多发生在山区,A错误;多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夏季,冬季发生很少,B错误;成因与人们破坏山坡植被、不合理活动损坏山体结构有关,C错误;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D正确。故选D。答案:D13.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藏。故选B。答案:B14.解析:在易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修建道路时,设计者应留意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D正确。故选D。答案:D关键实力综合练1.解析:日本多地震的主要缘由是其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B正确。故选B。答案:B2.解析:台风、寒潮、火灾不是地质灾难,地震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C正确。故选C。答案:C3.解析:地震导致倒塌与滑坡,暴雨也会诱发倒塌与滑坡,倒塌和滑坡形成的松散物质在暴雨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倒塌、泥石流、滑坡形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综上所述,甲乙丙丁依次为地震、倒塌、泥石流、滑坡,C正确。故选C。答案:C4.解析:泥石流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A错误;舟曲特大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有地势起伏大,多暴雨,降水集中,B正确;泥石流发生地区地质基础不稳定,断层较多,岩石破裂,松散积累物多,C错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不属于自然缘由,D错误。故选B。答案:B5.解析:将居民迁移到平安的平原地带可削减泥石流造成的损失,但不能削减泥石流灾难,A错误;完全禁止采矿是不现实的,会阻碍经济发展,B错误;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可有效削减泥石流灾难发生,C正确;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可削减地震灾难造成的损失,对削减泥石流灾难不起作用,D错误。故选C。答案:C6.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地震发生后,救援力气最多的地区应为地震灾难最严峻的地区,而在一场地震中,破坏性最猛烈处往往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震中是一场地震中人员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地区,因此投入救援的力气最多。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距离震中最近,等震线数值较大,比丙处居民点多,因此投入救援的力气最多。故选A。答案:A7.解析: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丙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交通最为困难;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震过后,该地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难;同时,由图中推断,丙地位于断裂带旁边,发生余震的可能性很大,将面临余震的威逼。丙地与其他几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上,都面临高寒缺氧的问题。据此分析,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D。答案:D8.解析:第(1)题,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中南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难。第(2)题,甲地位于高山峡谷,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从滑坡及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析:从地形看,甲地位于高山峡谷区,坡度大,岩体不稳定;从植被条件看,该地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易导致滑落;从降水条件看,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正值雨季,降水较多,易发生泥石流。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猛烈。(2)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袒露,简单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2000年4月9日,易贡地区发生特大倒塌型泥石流形成堰塞坝,C正确。故选C。答案:C2.解析:下滑的岩石土体阻挡了河水向前流淌,形成堰塞湖。一起先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当湖水满了之后,就冲垮了岩体土体形成的大坝,大量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流两岸造成严峻的损失,湖泊也消逝了。故选D。答案:D3.解析:读图可知,海拔约2500米以下,以暴雨型洪灾、塌方、暴雨型泥石流为主,①错误;海拔约2500~35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②正确;海拔约3500米以上,以夏季雪崩为主,③正确;天山北坡洪灾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下,④错误。故选C。答案:C4.解析:读图可知,海拔约2500米以下,以暴雨型洪灾、塌方、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主要受降水影响;海拔约2500~35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主要受气温影响,C正确。故选C。答案:C5.解析:天山北坡的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引发暴雨型泥石流;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