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9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气温异常升高C.为地球提供光和热D.山体发生滑坡2、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I到阶段Ⅲ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环境污染加剧C.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2.下列关于阶段Ⅲ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B.开始出现逆城市化C.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D.城市沿河流延伸3、【题文】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读下图,回答问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4、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5、下列四幅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下列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因素的是()A.就业机会多B.文化设施齐全C.交通便捷D.城市人口增长快7、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D.政府的决策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题文】影响南亚一带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团和锋面C.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D.气旋9、如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①B.②C.③D.④10、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的有()A.印度低压B.亚速尔高压C.冰岛低压D.夏威夷高压11、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B.地球上还有许多未开发的资源及未探知的领域,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全球环境人口容量还是有限的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双重性,即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12、下表是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回答第题。农业土地利用弃耕地鱼塘果园杂粮地园艺业用地水稻田1980年5%2%3%16%20%54%1990年20%8%4%5%28%35%2000年40%20%3%0%37%0%2010年43%30%5%0%22%0%影响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B.市场变化C.城市化D.科技1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B.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C.冰川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D.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题文】从天文意义来看,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图为以_____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__(节气)。(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时A点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时,此日A地的昼长为_____________小时,C点夜长为_____________小时。(4)比较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其中B地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5)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时。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1)一艘满载牛肉的轮船于当地时间2014年11月8日12时整,由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11天17小时,到达英国伦敦港时伦敦时间为11月日时,船员一路感受到日出时间是越越(早或晚)。(2)伦敦的气候类型为,成因是。(3)航线①段附近洋流对航行的影响表现在、。17、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图13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2)图13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前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向其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3)图13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4中的_______位置(填序号),此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___(方向)移动。(4)太阳直射点从①向②位置移动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_______。(5)太阳直射点从③向④位置移动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__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_____。18、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填表题(共2题,共10分)19、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每空2分,共16分)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B.日地距离适中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E.适宜的温度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G.体积和质量适中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20、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每空2分,共16分)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B.日地距离适中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E.适宜的温度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G.体积和质量适中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2分)A.____C.____(2)在图中把缺少的水循环环节画出来,并标注名称。(3分)(3)水循环的类型有三种,它们是____、、。(3分)(4)人类可以通过、等措施来改变地表径流即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试题分析:11、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是耀斑引发的磁暴现象,A对。气温异常升高,是太阳辐射的影响,B错。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影响,C错。山体发生滑坡是地质灾害,D错。考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析】【答案】A2、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显示可知:阶段Ⅰ是城市发展的初期,人口主要集中于市中心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内部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到了阶段Ⅱ,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最高值也不在市中心,而是出现在郊区,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阶段Ⅲ,两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B、C是正确的;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错误的是C。2.到了阶段Ⅲ,两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正确答案选D。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解析】【答案】1.C2.D3、B【分析】【解析】甲是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稀土储量大,但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乙位于河套平原,引黄灌溉,是主要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柑橘是亚热带水果,不适合在播放种植。丁段河流经过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但水质好。【解析】【答案】B4、A【分析】【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是有由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这是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我国南方的季风区,高温多雨,正是因为高温多雨,地表才会是红壤(红壤是由于土壤中三价铁以及锌丰富,越高温多雨的地方,土壤越红),正是由于高温多雨,才会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植被冬季不落叶,要求较高的温度,又是阔叶,则最热的时候不怕蒸发量过大,应该是多雨),降水丰富才会水网密布。可见,表现出来的自然环境是有一定联系的,且相互配合,所以体现陆地环境的整体性。5、C【分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图中只有③符合,C对。考点: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解析】【答案】C6、D【分析】试题分析:大城市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文化教育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的迁入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发展的动力。【解析】【答案】D7、C【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故选C。【解析】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C【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季风气候。南亚夏季西南风的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冬季东北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形成的差异。故选AC【解析】【答案】AC9、AD【分析】试题分析: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对岸堆积。从图中可看出,左图为北半球向右偏,顺河流流向,②地位于河流的右岸受侵蚀,①岸堆积,小岛与①相连接。右图为南半球向左偏,顺河流流向,③地位于河流的左岸,受侵蚀,④地位于河流右岸堆积与小岛相连接;A、D正确。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解析】【答案】AD10、ABD【分析】试题分析:7月为北半球的夏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考点:季风环流。【解析】【答案】ABD11、C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100亿左右,故A错;按照目前人口迅速增长的现状,未来人口数量可能出现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危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不对,这种说法太过于乐观,忽视了环境承载力,故B错;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故C描述正确;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双重性,即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正确,这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对应知识。【解析】【答案】CD12、B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随着该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逐渐侵占农业用地,导致其耕地逐渐减少,城市用地增加。再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也增加。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对园艺、花卉、水果等需求高,种植业转化为收益高的园艺、花卉、鱼塘等。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解析】【答案】BC13、AB【分析】解:西北内陆地区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河流少,多为内流河;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而流水作用较弱,故选AB项.

故选:AB.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题以地理环境整体性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析】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略

【分析】【解析】从天文上看;四季的划分是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划分的,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文四季划分的基本依据。【解析】【答案】正确15、略

【分析】试题分析:(1)读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可知该中心点为南极点;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由上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度为23°26′S,读图可知0°经线为0时,则180°经线为12时,为直射点,故直射点坐标为(23°26′S180°)。(3)0°经线为0时,A点位于0°经线以东45°,且每15°相差1小时,故A点时间为3点。(4)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南回归线最大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B>C>A。(5)此时0°经线为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0时+(8-0)*1h=8时。考点:地球运动及相关计算。【解析】【答案】(1)南,冬至(2)23°26′S,180(3)3点,18h,12h(4)BCA,90°(5)8点16、略

【分析】试题分析:(1)读图,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西4区,伦敦位于0时区,11月8日12时出发时,伦敦时间是11月8日16时.航行11天17小时,到达英国伦敦港时伦敦时间为11月20日9时。1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船员一路感受到日出时间是越越晚。(2)根据伦敦的纬度判断,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3)航线①段附近洋流是巴西暖流,对航行的影响表现在使航速减慢,能耗增加。考点:区时计算,昼长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洋流的分布及影响。【解析】【答案】(1)(4分)20日9时晚(2)(4分)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3)(4分)航速减慢(费时)能耗增加(耗能)1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阳光始终垂直于晨昏线。(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④位置。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运动。(4)图示从①向②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于直射点向北移,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5)太阳直射点从③向④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故日出越来越晚,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故正午人影不断变长。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解析】【答案】(1)图略(1分)(2)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夜平分。(3)④,北。(4)极昼,扩大。(5)晚,长。18、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分析】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内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地震等.

故答案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