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6/wKhkGWefHxOAMmDSAAFsLfoPo5k173.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6/wKhkGWefHxOAMmDSAAFsLfoPo5k1732.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6/wKhkGWefHxOAMmDSAAFsLfoPo5k1733.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6/wKhkGWefHxOAMmDSAAFsLfoPo5k1734.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6/wKhkGWefHxOAMmDSAAFsLfoPo5k17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2、有“西风送雨”现象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3、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生物的呼吸作用C.动物的新陈代谢作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的大板块的数量为A.4B.6C.7D.85、地质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各块大陆曾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如下图),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发生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从而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在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
A.金属矿产大量形成B.裸子植物空前繁盛C.海洋生物进军陆地D.全球气候冷暖交替6、一般来说,两极地区冰川积雪厚度大,对当地气温产生的影响是A.冰川积雪的反射作用强,加剧寒冷程度B.冰川积雪的反射作用强,缓解寒冷程度C.冰川积雪的长波辐射强,加剧寒冷程度D.冰川积雪的长波辐射弱,缓解寒冷程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2月初抵达中山站;并对南极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科学考察。
(1)科考队抵达中山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3①~④时段中的_________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科考期间,南极地区有利于科考活动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多选)。A.风力相对较小B.气温相对较高C.降水丰沛D.白昼时间较长(3)中山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方向。两站所在地;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站。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3中甲位置时,日期为___日前后,此时我国三个考察站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无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站。8、地震构造:
图中C为____、B为____、BC为____、AB为____。弧线DE为____。9、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并说明产生水循环的原因____。
(2)一般降水强度____(大、小),时间____(长、短),地面坡度____(大、小),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净流量年内波动____(变大/变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____?10、我国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近地面温度高的地点是________(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A、B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地________,B地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4)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________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1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编年,这就是________。12、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呈__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课题: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准备: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
探究过程:
(1)结合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____。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如图甲。
探究结论:
(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试在图乙中M处画出该洋流的表层洋流流动方向。14、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2)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3)A气压形成时;地中海沿岸受_____________(填气压带或者风带名称)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个月后;图中C盛行___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5)图示月份,D地盛行风向为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A.正确B.错误16、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17、沿海国在领海范围内享有关闭领海的权利。(_____)A.正确B.错误18、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9、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0、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的特性,己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界面。C代表______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__千米,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F面是__________界面。
(4)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___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G层叫__________。岩石圈的范围是__________。22、泥石流。
(1)定义:泥石流是山区____中由____或____等激发的,含有大量____、____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3)危害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台风远距离暴雨指降水发生在台风范围之外,但降水与台风存在着内在物理联系。左图为2020年8月4~5日,陕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累积降水量的分布,右图为2020年8月5日08时亚太局部地区的低空环流配置。气象专家称,陕北此次暴雨受4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的台风“黑格比”影响,使副高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移动,雨带向西北地区扩展所致。
(1)分析偏南气流A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形成过程。
(3)描述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特点。
(4)暴雨来临前,陕西省气象台还发布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请从下垫面角度解释这一预警的科学性。24、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度变化数据并绘制了左图;右图(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材料二图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左图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
因。
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描述,“云气西行”是水汽输送,“水泉东流”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2、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详解】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AC错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是赤道低压影响形成的降水,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D正确。
【点睛】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3、D【分析】【分析】
【详解】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D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不是有机界、无机界联系的关键,A、B、C错。4、B【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详解】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B正确。故选B。5、C【分析】【详解】
联合古陆形成与演变的历程是:形成于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开始解体,最终解体于新生代。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故C正确,B错误。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故D错误。金属矿产大量形成于中生代,故A错误。所以选C。6、A【分析】【分析】
【详解】
冰雪的反射率较高,冰雪厚度大,则太阳辐射被反射的较多,地面吸收少,进一步导致地面升温少,地面辐射弱,则大气能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则气温较低,故一般来说,两极地区冰川积雪厚度大,冰川积雪的反射作用强,加剧寒冷程度,A对,BCD排除。答案选A。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详解】
(1)如图示:
科考队抵达中山站时是12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图①~④时段中的③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南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故C可排除。科考期间,南极地区出现极昼,且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与周围的气压差降低,风力相对更小,故南极地区有利于科考活动的自然条件有ABD。
(3)如图示:同在南半球;中山站(76°E,69°S)比昆仑站(77°E,80°S)离南极点更远,故在北边;从东西方向看东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小,故中山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中山站的纬度更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中山站。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其中三地纬度离南回归线由近及远的顺序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故我国三个考察站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长城站在南极圈外,无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解析】③南ABD西北中山12月22(冬至)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长城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分类;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读图可知;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因此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
H垂直向下由地表进入地下;代表水的下渗。一般降水越多,强度越小,历时越长,就越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坡度小,地表径流流速慢,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利于水的下渗;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越大。
(3)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解析】(1)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受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影响。
(2)小长小高。
(3)变大植被破坏了,会导致蒸腾减弱,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10、略
【分析】【分析】
本小题以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相关内容,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注重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1)
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根据图中高空等压面判断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A为近地面低压,故A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
读图1可知,D点海拔高4000米,而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可知D地由于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则少,所以D气温低于B地。
(3)
图1中高空等压面判断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图1中近地面近地面A地气温高,气流上升,A地出现阴雨天气,日较差小;B地气温高,气流下沉,B地出晴朗天气,日较差大。
(4)
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大气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顺时针方向完成环流,如图;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②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再次污染市区。【解析】(1)AB>A>C>D地面冷热不均(或A;B两地冷热不均)
(2)低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阴雨晴B
(4)
②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宙代纪地质年代表12、略
【分析】【分析】
考查太阳系天体结构;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
【详解】
(1)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判断,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
(2)八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动;除同向性外,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还具有共面性与近圆性的特征。
(3)H是海王星;距太阳最远的行星,表面温度很低,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会变为寒冷的“冰球”,A对。B错。有质量和体积,可能吸引住一定大气,C错。地球上的水变成冰,体积不会减小,可能增大,D错。
(4)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此图反映出的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1)地球火星类地。
(2)自西向东逆时针共面性近圆性。
(3)A
(4)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当中。
(5)日地距离适中13、略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距离海洋越远,水温越高。
(2该地区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气压带赤道低压,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二者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3)根据距离海岸越近,水温越低等条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寒流。乙图M处洋流为寒流,流向赤道。【解析】(1)越高。(2)赤道低副热带高东南风。
(3)寒流洋流方向如右上图。14、略
【分析】【详解】
(1)图中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此图表示的是1月等压线分布图。
(2)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
(3)A气压形成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沿岸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候特征为温和多雨。
(4)6个月后即北半球的夏季;图中C位于东亚,盛行东南风,D点位于南亚,盛行西南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5)图示月份,D地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盛行西风带温和多雨东南西南高温多雨东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水资源紧张状况的理解程度。
【详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数量小,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规模不大,需水量不大,水资源紧张程度比华北地区小。因此题中叙述不正确。
【点睛】
水资源紧张程度(缺水程度)取决于水资源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对比关系。16、√【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领海范围内其他国家有无害通航权;不得随意关闭。所以本题答案为错误。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0、√【分析】【详解】
在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石油和煤作为能源能源使用;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太阳能能量大,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因此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点睛】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四、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详解】
(1)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横波,由图可知A波波速小于B波,故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根据图中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可知在D处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且D层接近地表故可判断D应为地壳与地幔交界处的莫霍面,而C位于莫霍面以上则为地壳,由地壳定义可知其平均厚度为17km,主要由岩石组成。
(3)比较F处两侧地震波速度可知向深处波速减慢;而由小题(1)可知A为横波;根据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而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的特点即可判断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由图可知在F面的横波不能穿过且纵波速变慢,由古登堡面定义即可判断F为古登堡面。
(4)由前面的判断可知E层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故可判断E为地幔层。其上部存在的是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G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H层以上故应为外地核;根据定义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即上地幔顶部和地壳部分。【解析】横波纵波莫霍面地壳17岩石减慢固古登堡面软流层外地核上地幔顶部和地壳部分(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沟谷暴雨冰雪消融泥沙石块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暴雨灾害的形成过程及影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结合右图信息可知;偏南气流A是由南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所以受南部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北部的气流辐散,向北流出,区域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偏南气流A。
(2)根据右图信息可知;陕北地区存在切变线,切变线附近有很强的气流辐合,常有降水天气产生。受黑格比台风的影响,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偏南和偏东极速气流在陕北地区相遇,形成切变线,从而使得气流急剧辐合上升,水汽凝结形成暴雨。
(3)根据材料和左图信息可知;左图示意8月4日至5日两天内陕北地区的暴雨天气累计降水量的分布,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短时间内降雨的累积量大,最大地区超过2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陕北的中部地区,以清涧附近最大。其次,整体而言,此次暴雨在陕北地区空间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的中部,陕北南北两侧暴雨量相对较少。
(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暴雨冲刷。同时,陕北地区地势起伏大,暴雨易形成冲沟,快速流水侵蚀易导致疏松的土壤崩塌滑坡,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1)副高北部气流(辐散)向北流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偏南气流A
(2)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偏南和偏东急速气流;在陕北相遇,气流急剧辐合上升,(高空气流辐散),形成暴雨。
(3)短时间内累积量大;最大值超过200mm;空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集中分布在陕北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茶树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农业现代化项目间农业贷款合同范本(二零二五年度)
- 2025年度建筑工地安全防护设施采购合同
- 员工晋升申请书
- 2025年度城市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借款保证金合同
- 中国硅烷交联电缆料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度承包土地入股合作协议示范文本参考4篇
- 孩子改姓氏申请书
- 2025年中国高级塑胶产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电商与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传统运动疗法易筋经教案5
- GB/T 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
- GB/T 3860-2009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 股票基础知识(入市必读)-PPT
- 雅思阅读题型与技巧课件
- 招商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 公文与公文写作课件
- 车削成形面和表面修饰加工课件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word版)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