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B.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D.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2、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B.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D.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3、甲;乙、丙及a-萘乙酸(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最可能依次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B.甲与乙、丙之间都具有拮抗作用C.“无子”果实形成的原因是NAA或丙激素抑制了种子的发育D.用NAA形成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4、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B.由于该疫苗是活疫苗,因此“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C.B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5、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③④⑤⑥C.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一次、两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导6、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下列关于树突状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直接与B细胞表面受体相互接触B.与巨噬细胞、T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发特异性免疫D.能特异性识别并摄取某种抗原并对其加工处理7、下图为人体第一次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后;检测体内病毒及其RNA和两类抗体(IgG和IgM)的水平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3~9天,活病毒被清除的过程只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B.第7天,体内开始产生IgM抗体,说明B细胞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这一过程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C.第14天,体内新增产生IgC抗体,说明记忆细胞受病毒RNA刺激,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IgM和IgG两种抗体先后出现,说明同一种浆细胞先分泌IgM后分泌IgG8、随着对免疫系统的研究逐步深入,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疫苗不是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唯一途径B.接种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控功能C.可根据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检测病原体D.器官移植的患者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排异反应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如图表示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同种病原体的情况下;机体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两点对应的时刻分别是初次和再次感染的时间B.CD段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DE段记忆细胞数目增多C.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D.研发该病原体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体用于成分研究,做出相应疫苗10、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蛙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褪黑色素可使这种蛙体色变亮C.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D.蛙体色的变化只受激素的调节11、某同学利用国庆假期,去农村的亲戚家里体验了一下收割玉米的劳动,先用镰刀将玉米一棵棵地割倒,再一穗穗地去皮,该同学尽管戴了手套,手还是很快就磨出了水泡,而且又渴又累,特别是腿酸的都要站不住了,深感劳动的辛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中的高,对水泡不做任何处理也会自行消失C.该同学没有及时喝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了下丘脑产生渴感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破坏了内环境的pH所致12、宋代著作《种艺必用》有如下记载:“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枝条则根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又晒又浸,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的含量较少B.“泥封枝条则根生”说明小便中含有某物质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C.“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越多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D.尿液中含生长素很少,因为大部分生长素在人体内被蛋白酶催化分解1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将两个微电流计分别放在B;D两处。电刺激甲,B、D两处均有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中,丙是效应器B.若电刺激丙,D处有电位变化、B处没有电位变化C.若电刺激A,检测到B处有电位变化、甲有反应,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若电刺激C,检测到B处没有电位变化,D处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4、兴奋—收缩耦联指的是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兴奋过程和肌细胞收缩的机械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如图),其主要步骤是:电兴奋通过T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将信息传递至L管,Ca2+释放通道释放Ca2+,引起收缩蛋白收缩。释放的Ca2+借助L管上的钙泵(Ca2+依赖式ATP酶)进行回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三联管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B.神经—肌接头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C.兴奋时,肌细胞膜内侧的电位表现为正电位D.静息状态时,L管外侧的Ca2+浓度低于内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______等植物激素。

赤霉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作用:促进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_______。

脱落酸:(1)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等。(2)主要作用:抑制_______促进______(3)分布:将要_______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细胞分裂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2)主要作用______。

乙烯:(1)合成部位:植物体_______,(2)主要作用_______。16、轴突呈纤维状,外面套有一层髓鞘,构成____________。许多神经纤维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膜,构成__________。17、情绪。

它们都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是短暂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这种情绪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_________。18、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由来及优点:植物激素在_________合成,但因为含量________,且提取困难,很难在实践中应用。由_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__________;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_________;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3).应用事例。

①生产啤酒时,赤霉素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________水果成熟、但口感较差,______长时间储存。

③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的____可能有副作用。

(4).应用及负面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作物______、改善产品______都有很好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延长或______种子、芽及______的休眠,调节花的________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_______,控制植物高度、形状等。还以减轻_____________。但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19、人脑除了对外界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6分)20、主动免疫接种的是抗体,被动免疫接种的是抗原;通过注射抗血清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式属于主动免疫。______A.正确B.错误21、反射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______A.正确B.错误22、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3、近年研究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在怀孕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子代健康会受长期影响,且该现象可能与PGC-1α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为探究怀孕前患糖尿病对子代的影响及影响是否与PGC-1α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研究小组拟用大鼠进行以下实验:①取雌鼠12只,随机均分为甲、乙2组,各加入等量的雄鼠致使雌鼠怀孕;②雌鼠怀孕1周后,对甲组雌鼠注入高糖高脂饮食,使其持续呈现糖尿病症状,乙组一直饲喂等量常规饮食;③得到甲、乙两组的子代大鼠;④测定子代大鼠8周时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PGC-1α基因mRNA表达量和甲基化指数。组别空腹血糖(mmol/L)胰岛素水平(mu/L)mRNA表达量甲基化指数甲组14.51±1.5861.60±3.310.89±0.180.73±0.16乙组8.15±0.6529.00±2.471.57±0.470.23±0.56

(1)题中实验组为____________组,研究小组发现实验组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请帮忙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实验组后,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推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子代可能患有____________,患该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3)据表中数据推测大鼠子代健康与子代基因表观遗传修饰____________,(选“相关”或“不相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4)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子代的不健康状态是否还能继续遗传到下一代不得而知,请设计实验进行追踪研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24、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25、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丙为生长素.

【详解】

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均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激素甲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而激素乙能抑制种子休眠和促进生长,说明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的作用,生长素具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来培育无子果实。分析图示可知: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D正确.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A【分析】【分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

A;血浆的葡萄糖被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被线粒体氧化分解,A错误;

B;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B正确;

C;肝脏细胞可以合成肝糖原;也可以分解肝糖原,从而影响血糖浓度,所以血液流经肝脏,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C正确;

D、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1-;D正确。

故选A。3、C【分析】【分析】

1;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

2;分析题图可知;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

【详解】

A;根据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可知;甲、乙、丙最可能依次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甲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的作用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植物生长,丙能促进生长,甲乙之间、甲丙之间属于拮抗关系,B正确;

C;无子”果实形成的原因是:NAA(生长素类似物)和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C错误;

D;NAA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C。4、D【分析】【分析】

“糖丸”其实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疫苗,即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减活的疫苗既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也能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详解】

A;“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即减活的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A正确;

B;“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原因是高温能够杀死减活的病毒,B正确;

C;B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C正确;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因为免疫缺陷的原因;吃“糖丸”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反应,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错误。

故选D。5、A【分析】【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详解】

A;在突触处;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电信号)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电信号)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故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刺激图甲中②处;产生兴奋向左向右双向传导,向左传导到①处,经中间的轴突末梢传到③④所在的神经元,经③④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能传到⑤⑥所在的神经元;②处的兴奋向右传导也能传到⑤⑥所在的神经元,故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错误;

C、刺激图乙中b,产生兴奋向左向右双向传导,向左先传到a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当兴奋向右传导到d点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再偏转一次,共偏转两次;刺激图乙中c,产生兴奋向左向右双向传导,向左不能传到ab点;向右能传到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则会抑制ATP的形成,会影响Na+—K+泵的功能;也会影响神经递质的胞吐,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影响兴奋的传导,D错误。

故选A。6、C【分析】【分析】

体液免疫: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

A;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再与B细胞表面受体接触,A错误;

B;抗原呈递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

C;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树突状细胞摄取某种抗原并对其加工处理的过程不存在特异性;D错误。

故选C。7、B【分析】【分析】

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

【详解】

A;第3~9天;活病毒被清除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A错误;

B;由图可知;第7天,体内开始产生IgM抗体,说明B细胞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

C;IgC抗体是人体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不是记忆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C错误;

D;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IgM和IgG两种抗体先后出现,说明新冠病毒不同的成分刺激B细胞分化为不同的浆细胞,D错误。

故选B。8、B【分析】【分析】

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

【详解】

A;免疫学的应用有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A正确;

B;接种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错误;

C;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C正确;

D;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可用免疫抑制疗法,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A:B:D【分析】【分析】

1.在初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在再次免疫中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

2.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4.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因此疫苗的本质是失活或减毒的病毒。

【详解】

A;初次和再次感染的时间应该分别对应B、D两点对应的时刻;A错误;

B;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可知;BC段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DE段二次免疫反应阶段,记忆细胞数目增多,B错误;

C;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实现抗体的分泌过程,C正确;

D;研发该病原体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原用于研究;做出相应疫苗,D错误。

故选ABD。

【点睛】10、B:D【分析】【分析】

在明亮处;给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说明褪黑色素能使青蛙体色变暗,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详解】

A;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褪黑色素只能使青蛙体色变暗,B错误;

C;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C正确;

D;在明亮处;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可见蛙体色的变化受激素调节,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可见蛙体色的变化还受神经的调节,D错误。

故选BD。11、B:C:D【分析】【分析】

1;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体内失水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

3;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4;内环境中存在的缓冲物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详解】

A;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相互渗透,所以组织液的形成主要是血浆中的水渗出所致,A正确;

B;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中的低,B错误;

C;如果没有及时喝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并使其产生兴奋,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而产生渴感,C错误;

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但因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不会破坏内环境的pH,D错误。

故选BCD。12、C:D【分析】【分析】

1;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

A;“又晒又浸;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的含量较少,需要多次浸之,积累总量,以达到适宜浓度,A正确;

B;“泥封枝条则根生”说明小便中含有生长素;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B正确;

C;又晒又浸;凡十余次,需要多次浸之,积累该物质总量,以达到适宜浓度,而不是说该物质越多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C错误;

D;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有机小分子物质,不会被蛋白酶催化分解,D错误。

故选CD。

【点睛】13、A:D【分析】【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

A;电刺激甲;B、D两处均有电位变化,说明甲是感受器、乙是神经中枢、丙是效应器,A正确;

B;丙是效应器;若电刺激丙,D、B处均没有电位变化,B错误;

C;甲是感受器;电刺激A,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到B、甲处,但甲处没反应,C错误;

D;电刺激C;由于兴奋在乙处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B处没有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AD。14、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的神经—肌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将神经元的兴奋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肌细胞,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电兴奋通过T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将信息传递至L管,使Ca2+释放通道释放Ca2+,Ca2+引起收缩蛋白收缩;该过程是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兴奋过程和肌细胞收缩的机械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详解】

AB;由图可知;图中的T管是部分肌细胞膜内陷至肌细胞深处形成的结构,T管与其两侧的L管共同构成三联管结构;图中的神经—肌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可将神经元的兴奋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肌细胞,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即神经—肌接头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B错误;

C;兴奋时;肌细胞膜内侧的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即表现为正电位,C正确;

D、由题意“释放的Ca2+借助L管上的钙泵(Ca2+依赖式ATP酶)进行回收”可知,Ca2+是以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的方式被L管回收,即L管外侧的Ca2+浓度低于L管内侧的Ca2+浓度。静息状态时,Ca2+释放通道不会向外L管外释放Ca2+,故L管外侧的Ca2+浓度低于内侧;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解析】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②.未成熟的种子③.幼根④.幼芽⑤.细胞伸长⑥.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⑦.根冠⑧.萎蔫的叶片⑨.细胞分裂⑩.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⑪.脱落⑫.根尖⑬.促进细胞分裂⑭.各个部位⑮.促进果实成熟16、略

【分析】【详解】

轴突呈纤维状,外面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膜,构成神经。【解析】①.神经纤维②.神经17、略

【分析】【详解】

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是短暂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这种情绪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解析】①.抑郁②.抑郁③.抑郁症18、略

【分析】【详解】

(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具有微量;高效的有机物;提取困难,很难在实践中应用;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的优点。

(2)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乙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3)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生产啤酒时,赤霉素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膨大剂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但口感较差,不宜长时间储存。

(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都有很好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物高度、形状等。还以减轻人工劳动。但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解析】①.植物体内②.非常少③.人工合成④.调节作用⑤.原料广泛⑥.容易合成⑦.效果稳定⑧.吲哚丁酸⑨.完全不同⑩.α­淀粉酶⑪.膨大剂⑫.加快⑬.不宜⑭.产量⑮.品质⑯.终止⑰.块茎⑱.雌雄⑲.脱落⑳.人工劳动19、略

【分析】【详解】

人的大脑皮层,包含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四、判断题(共3题,共6分)20、B【分析】【详解】

机体人工获取特异性免疫的方法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通过向机体注射抗原;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特异性抗体。

故错误。21、A【分析】【详解】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22、A【分析】【详解】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属于非条件反射,正确。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3、略

【分析】【分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1)

由实验处理可知;甲组雌鼠注入高糖高脂饮食,使其持续呈现糖尿病症状,乙组一直饲喂等量常规饮食,说明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怀孕前患糖尿病对子代的影响及影响是否与PGC-1α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而实验组甲组雌鼠在怀孕后注入高糖高脂饮食,不符合怀孕前已患糖尿病的实验要求。

(2)

对子代小鼠数据分析可知;甲组小鼠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患有糖尿病,但胰岛素水平确高于乙组,说明其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子代可能患有Ⅱ型糖尿病,原因在于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3)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组小鼠患有糖尿病,甲组子代PGC-1α基因甲基化指数明显高于乙组子代,mRNA表达量低于子代乙组,说明大鼠子代健康与子代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相关。

(4)

若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子代的不健康状态能遗传给下一代;说明其与环境因素无关,与基因有关,为了继续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子代的不健康状态是否还能继续遗传到下一代,可将甲组子代与乙组子代分开设组得到A组;B组(1分)(各组均含有雌性与雄性),均饲喂常规饮食;A、B各组内雌雄大鼠相互交配得到子代,测定该子代8周时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若A组子代的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均高于B组子代,说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子代的不健康状态能传递给子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