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5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货币是历史上留存至今数量最丰富、内容最多的实物资料.B.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视野.C.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D.在目前干旱天气的影响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作物严重欠收.2、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的收藏.3、读课文《出师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联(mèi)落(zhuó)梁(jí)断壁残(yuán)B.职(chènɡ)解(pōu)围(fēn)毛自荐(suì)C.淡(bó)狭(ài)本(zhé)买还珠(dú)D.笨(zhuō)许(yǔn)强(jué)刚正不(ē)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②信“地”和“物”,还是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它的不可靠.

③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A.公平实在依靠欣赏B.公正实在依靠鉴赏C.公平切实依赖鉴赏D.公正切实依赖欣赏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炽热脍炙麻痹裨益纷至沓来杳无音讯B.拮据诘责剽窃飘渺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嘈杂粗糙木讷呐喊果实累累罪行累累D.叱咤诧异同僚瞭望卷帙浩繁鳞次栉比7、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是()A.吟____(诗人的马鞭)____之属也(忠心)矢____不移(发誓)不言而____(明白)B.汗____(特指史书)燕然未____(刻)____(忽然,极快地)无动于____(内心)C.____背(湿透)日光下____(穿过,透____然(流泪的样子)不____思考(凭借,通过)D.间____(偏僻的小路)____碑森立(高)____妆(洗,洗涤)____轻怕重(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8、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9、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蓬蒿(hāo)骈进(pián)媚上欺下(méi)B.鄙夷(bǐ)胚芽(péi)恪尽职守(kè)C.愕然(è)玄虚(xuán)面面相觑(jiàn)D.汲取(jí)庖官(páo)根深蒂固(dì)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耳根的清静。

王开玲①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古人真有耳福啊!【A】

③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④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

⑤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罢。

⑥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B】

⑦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⑧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⑨耳塞?地下室?把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⑩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C】

⑪不是吗?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⑫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甚至连冷遇都不算,是折磨,是羞辱。做一只现代耳朵真的太不幸了,古人枉造了“悦耳”一词,实在对不住。我们更多的是“虐耳”。【D】

⑬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一一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一一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⑭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⑮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选自《古典之殇一一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有删节。)(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从前人类的耳朵里住着的房客是①____,而现在人们的耳朵里却住着②____,作者对此用一个拟人、比喻句③____;以表达痛惜;愤慨之情。(①②填文中词语,③填文中句子。)

(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

(4)“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样房客呢?”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一个句子,请选择它在文中的准确位置。

A.【A】处B.【B】处C.【C】处D.【D】处。

(5)结合全文,谈淡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耳根的清净。11、①《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沁园春”是____,“雪”是____。

②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12、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上面这段话出自____,表达了“我”对孩子的____.13、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写在句后的编辑框上.

①王熙凤是《红楼梦》总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____

②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____.14、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空缺部分。

①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是《____》,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是《____》。

②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名著《____》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主人公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小说的童话色彩,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____才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评卷人得分三、翻译(共9题,共18分)15、翻译下列句子。(1);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译文:____(2);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2)、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3)、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4)、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17、翻译下列句子。(1)、呼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乡为身死而不受。18、翻译下列句子。(1)、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3)、驴不胜怒,蹄之。(4)、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9、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____(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___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____20、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2、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23、参照课文《鱼我所欲也》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12分)24、阅读《星星变奏曲》回答,作者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你认为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B、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分析它的妙处答:____

尼摩船长向我招手,我跟着他走。不久,脚下的土壤变了性质。接连细沙平原的是一片胶粘的泥地,单独由硅土或石灰贝壳构成,美国人管它叫“乌兹”。接着我们跑过一段海藻地,它们是未经海水冲走的海产植物,繁殖力很强。这种纤维紧密的草坪,踩在脚下软绵绵的,可以和人工织出的最柔软的地毯媲美。但是,不只我们脚下是绿草如茵,连我们头上也是一片翠绿。(3)选段出自____(作者名)的____(作品名称),由于其作品是____巧妙结合的成果,所以很动人,他也因此被公认为是“____”。26、迎燕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这两句诗。评卷人得分五、写作题(共2题,共16分)27、那一刻,我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8、“一句话的事儿,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能坏事儿,一句话能产生一个和谐的社会。”(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的台词)。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有几句曾经深深触动过你的话语,请选择其中的一句,以《那句话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要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析】【解答】A.语序不当;改为“我国古代货币是至今历史上留存数量最丰富”;

B.动宾搭配不当;“锻炼”和“视野”不搭配,改为“开阔了人们发现美的视野”;

C.正确;

D.缺少主语;去掉“使”.

故选:C.2、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A、结构混乱,两种不同句式杂糅。去掉“都有光荣”:学校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B、主谓搭配不当,“舞姿”不能萦绕在“耳畔”,可改为: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C、动宾搭配不当,“开通了”与后面的“栏目”不搭配,应改为“开设了小栏目”。故选D。【解析】【答案】D3、B【分析】【分析】B处表达的是对先帝无限感激之情。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4、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解析】【解答】A.“脊梁”的“脊”应读“jǐ”;

B.“称职”的“称”应读“chèn”;“毛遂自荐”的“遂”应读“suí”;

C.“折本”的“折”应读“shé”;

D.正确.

故选:D.5、D【分析】【分析】正确理解近义词的意义,区分出近义词间细微的差别.一定要准确把握语境,找到语感,注意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从而做出正确选择.【解析】【解答】公平: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公正: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根据句意,①选“公正”.

实在:真实;不虚假;指真实的情形,确实存在.切实:指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切实”不能当形容词“实在”可以.②第一空填实在.

依赖: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靠:凭借;可以依靠的人或东西.依赖比依靠表达的程度要深;更加无法独立生存.根据句意,句②第二空填“依赖”.

欣赏:则是对一个人的人品或者才能很是满意和赞同;也可以是对某一事物的满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鉴赏一般是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句③填“欣赏”.

故选:D.6、C【分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析】【解答】A.chì/zhìbì/bìtà/yǎo

B.jié/jiépiáo/piāoqián/qián

C.cáo/cāonè/nàléi/lěi

D.zhà/chàliáo/liàozhì/zhì

故选:C.7、A【分析】略【解析】【答案】A8、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表现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及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对题目各项一一分析对错,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本题ABD项表述都正确;C项中的“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句子错误,因为本诗歌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既是点明主旨的句子,也是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了羁旅在外的游子,因思乡而断肠的痛苦之情,本项表述错误,故选C。【解析】【答案】C9、D【分析】A;有误;“媚上欺下”的准确读音“mèishàngqīxià”。

B;有误;“胚芽”的读音是“pēiyá”。

C;有误;“面面相觑”的准确读音“miànmiànxiāngqù”。

D;准确;注意“疱官”的读音。

故选:D。

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注意检查声母、声调。【解析】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寂静喧嚣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分析】【分析】这篇文章描述了人类耳朵随时代的变迁,遗失了宝贵的“寂静”,表达作者对破坏宁静自然和清净环境的痛惜与愤慨,对原生态自然的怀念.警醒人们要保护宜居环境,期盼人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的生活.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描述从前人类耳朵里住着“寂静”,它也是耳朵的唯一爱情;第二部分(④~⑫),通过对比,描述现在人类的耳朵里住着的只有“喧嚣”;第三部分(⑬~⑮),表达耳朵对“喧嚣”的抗拒,点明文章的中心.【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根据题目的提示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作答.第①段可以看出,从前人类的耳朵里住着的房客是“寂静”;根据第⑦段内容可以找到现在人们的耳朵里住着的是“喧嚣”;作者表达表达痛惜;愤慨之情的拟人、比喻句是结尾第⑬段中的句子:“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

(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再次点明现代社会的喧闹;“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惨叫”一词,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破坏宁静自然和清净环境行为的痛惜与愤慨,表现作者对自然纯真生活的期盼.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这个句子则可以从写法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以及拟人的修辞,来写出童年时夜晚的寂静,与下文写如今无比喧闹的现实形成对比,为下文作铺垫.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句子的衔接.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内容判断句子应处的位置.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句子是:“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样房客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过渡句,应在介绍完过去耳朵里的房客后出现,在现在房客出现之前出现,而现在房客是在文章第⑦段出现的,故应选B.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完成阅读感悟表达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从本文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耳朵”对“清静”的爱情,表现人类要有节制发展,要善待环境,善待自我.

答案:

(1)①寂静②喧嚣③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或: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2)含义:作者用对比手法表现出对破坏宁静自然和清净环境的痛惜与愤慨;对原生态自然的怀念.警醒人们要保护宜居环境,期盼人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的生活.

(3)用了以动衬静和拟人手法(或用想象的笔法);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童年时夜晚的寂静,表达作者对那种宁静的怀念,也为下文写如今无比喧闹的现实作了反衬和铺垫.

(4)B

(5)示例:人类要有节制发展,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的舒适及忍耐限度为代价,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我.11、毛泽东词牌名题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分析】【分析】①属于文学常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②诗句的理解。承上启下的句子在中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点明主旨的句子一般在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2、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内容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解析】【解答】由“克利斯朵夫”“亲爱的孩子”等字眼明确这是出自傅雷的《傅雷家书》;这段话表达了傅雷对孩子的爱.

答案:《傅雷家书》;爱(或:牵挂、真挚的爱.意对即可)1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熟语).首先要理解句中熟语的意思,再写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解析】【解答】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热情;却在暗地里使奸.有时也比喻为达目的;用尽手段玩弄心机.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又喻很难观点一致.

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答案:

①笑里藏刀②各执己见14、野草雪格列弗游记讽刺【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常识及名著常识.【解析】【解答】①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凭借平时的积累,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了解作答.

②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格列佛游记》的常识内容;平时读书要记住这些基本的常识.

答案:①《野草》《雪》

②《格列弗游记》讽刺三、翻译(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1)要注意“思念存想”的解释;句(2)注意“虚”“实”的解释。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①不是人死后的精神产生出来的,都是人们过度思念想象而引起的一种幻觉。

2、①这都是由于过度思虑而产生的一种假象,不会真有那样的事实。

16、略

【分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皆:都。七窍:眼;耳、口、鼻七个孔。②日:每天。窍:孔。③几矣:差不多了。已:已经④异:别的。反:通“返”。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2、(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3、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4、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跑了。17、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注意三通假字;“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解析】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18、略

【分析】【分析】将关键字解释清楚:“以为”是一个短语;意为“把当作”;“稍”为“渐渐”;“狎”意为“戏弄”;“胜”意为“忍受”;“蹄”为动词“踢”;“阚”意为“吼叫”,“尽”为动词“吃尽”,“去”意为“离开”。

【点评】翻译句子,要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解析】1、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2、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3、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4、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19、略

【分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得兼:同时得到。②弗得:得不到。③何不用也:什么不可以用呢。④非独:不仅。⑤向为:过去。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①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①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3、①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

4、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5、①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接受它。

20、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刺;期的意思。

【点评】翻译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说法,注意特殊词语的意思。【解析】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1、①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②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③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④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⑤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分析】【分析】根据原文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关键字的意义,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掌握翻译方法,多加练习。【解析】1、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4、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5、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22、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1)要注意“如何”的正确翻译是“把怎么样”;句(2)要注意“固”和“彻”的翻译。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解析】1、①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铲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石头和泥土放到哪儿去呢?

2、①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2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兼”是同时得到;“如使”是如何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解析】1、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2、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12分)24、都有数目众多、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引人注目之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能力。“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解析】都有数目众多、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引人注目之感。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和对诗中内容的理解。答题时结合诗句,理解意思,逐项分析即可。B项“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理解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名句的能力。​赏析的角度:词语运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主观情感等。联系写作背景,从字面意思理解深层蕴含。“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和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就能轻松应对试题。选段出自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作品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作者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之父”。【解析】(1)B(2)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和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3)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现代科学幻想之父26、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名句的能力。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阅读本诗可知:天上下着小雨,翅膀被轻微打湿了;花落在地上,泥土散发着阵阵清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一片繁忙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燕子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解析】天上下着小雨,翅膀被轻微打湿了;花落在地上,泥土散发着阵阵清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一片繁忙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燕子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五、写作题(共2题,共16分)27、略

【分析】试题分析:1、以“我”为中心,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2、“那一刻”是本文构思的难点,“那一刻”,是时间上的限制,即时间是短暂的、瞬间发生的,文章中你可以写一天甚至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