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B/12/wKhkGWefHKiAJuUnAAFTogLgN-o184.jpg)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B/12/wKhkGWefHKiAJuUnAAFTogLgN-o1842.jpg)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B/12/wKhkGWefHKiAJuUnAAFTogLgN-o1843.jpg)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B/12/wKhkGWefHKiAJuUnAAFTogLgN-o1844.jpg)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B/12/wKhkGWefHKiAJuUnAAFTogLgN-o1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并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考验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治理黄河C.白渠D.郑国渠2、刘知汉同学因为自己姓刘;平常对汉朝的历史关注比较多。但因为粗心大意,却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弄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设立西域都护②开辟丝绸之路③张骞出使西域。A.①③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3、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②灾荒连年。
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
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马坝人5、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6、东汉中后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东汉的南阳太守______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______,这项技术比欧洲早一千多年。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赋。”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哪里?是今天的何处?
(2)材料二中的“苏湖”是指何处?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
(3)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10、“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是______向汉文帝提的建议,汉武帝采纳其建议实行的措施是______。11、一些重要人物为隋唐盛世做出贡献:
(1)他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开创繁荣局面:______。
(2)他先后进谏了200多次;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______。
(3)他和宋璟一起辅佐唐玄宗开创唐朝最繁盛的时代:______。
(4)唐太宗时她远嫁吐蕃,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______。1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赶走了荷兰殖民者。______(判断对错)13、随着城市的繁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勾栏”。改正: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______;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宗。()16、判断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刘邦。()17、道教兴起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18、公元前207年,项羽率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牧野之战。______(判断对错)19、夏桀、商纣和周厉王都是历史上的暴君。______(判断对错)20、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就是黄帝。______(判断对错)2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______(判断对错)22、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创了科举的先河。。A.AB.B23、主持修建赵州桥的是李冰。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4题,共36分)24、(10分)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吴越争霸项羽纸上谈兵巨鹿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城濮之战赵括破釜沉舟商鞅变法晋文公立木为信长平之战秦孝公25、对应题:请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0.5×8=4分)()孙武①温故而知新()屈原②无为而治()孔子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孟子⑥兼爱、非攻()韩非⑦世界文化名人()庄子⑧具有辩证法思想26、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2)解放军好战士——(3)党的好干部——27、连线题:著名战役典故桂陵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牧野之战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临阵倒戈
思想流派代表人物言论观点儒家孟子以法治国,君主专制道家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法家老子“民为贵,社稷次子,君为轻”墨家韩非“祸兮,夫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4题,共16分)28、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写出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人物?
材料三如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4)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海上活动性质有何不同。
材料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来自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5日电。
(6)依据材料五和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29、改革与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与其时代主题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来治理?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材料四】(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4)材料四中记载的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意义?30、在宋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宋代的商业繁荣起来,甚至超过了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壮大,而且还促进了娱乐性行业的发展。请回答:(1)南宋时期,手工业中出现了什么一个重要行业?该行业的出现使此时人们的衣料出现了怎样变化?(2)以制瓷业而闻名于世的地方是哪里?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哪两个代表的城市?(3)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走进两宋时代,要求你“入乡随俗”,仅在“衣”(衣料)与“行”(工具)两方面,两宋时代能够提供给你怎样的选择?31、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27分)32、材料论述题:材料:像唐太宗这样有才能的人,自西汉以来,只此一人罢了。他任用有才能的人,手下的将相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人的,恭谨俭约节省费用,治理天下几乎到了置刑法而不用的地步。自从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没有见过能和他相匹敌的。——摘自苏辙《唐太宗论》(译文)唐太宗用他的高度智慧,小心而殷勤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代。——柏杨《中国人史纲》(1)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33、(5分)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1)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2)商鞅最后惨遭五马分尸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334、假如你是一名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西汉王朝采访汉武帝的记者,你可以向汉武帝提四个问题来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你会问哪三个问题?请你设计出三个问题,并试着分析出汉武可能做出的回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并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考验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A.
本题考查都江堰.
要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用.【解析】【答案】A2、B【分析】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出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西域都护和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解析】B3、D【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很多农民都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加上灾荒连年,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末农民起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解析】D4、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选D。半坡居民距今约约6000多年,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考点: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解析】【答案】A5、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的“咸阳”是当时秦国的国都,时间是公元前340年,此时秦国已经落实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如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因此,富商李有为要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必须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解析】【答案】C6、D【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解析】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效果.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故答案为:
杜诗;冶铁.
本题考查的是水排.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水排的发明时间与人物.【解析】杜诗;冶铁8、略
【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答案为:
夏朝.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的相关知识.【解析】夏朝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都城。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赋。”根据所学可以判断这里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河南开封。(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苏湖”是指的是今天的苏州和湖州,即太湖流域。当时南方主要盛产水稻。(3)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意思是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说明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解析】(1)东京,开封。(2)太湖流域,水稻。(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10、略
【分析】“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意思是对不是儒家思想的学说,要进行排斥和抑制.为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本题以汉武帝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能正确解读材料的意思.【解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略
【分析】(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2)唐太宗注重的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
(3)武则天在位时期;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如姚崇宋璟等,劝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很大提高,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4)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基础。
故答案为:
(1)隋文帝。
(2)魏征。
(3)姚崇。
(4)文成公主。
(1)本题以“北周建立隋朝”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的建立。
(2)本题以“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为切入点;考查唐太宗重视纳谏的史实。
(3)本题以“辅佐唐玄宗开创唐朝最繁盛的时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相关知识。
(4)本题以“唐朝增进汉藏之间友好关系”的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
识记隋文帝、魏征、姚崇和文成公主的相关知识。【解析】隋文帝;魏征;姚崇;文成公主12、略
【分析】根据“倭倭”“戚爷”可知;这是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郑成功.
故答案为:×.
本题以历史歌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
本题以歌谣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史实.【解析】×13、略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瓦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本题错误的,将“勾栏”改为“瓦子”。【解析】×将“勾栏”改为“瓦子”。14、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
故答案为:
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唐玄宗是唐朝的开朝皇帝,不是唐太宗。【点评】本题考察的是唐朝的建立。16、×【分析】【分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本句话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正确表述应该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教的相关知识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对我国的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19、√【分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因残暴统治被商汤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因残暴统治被周武王灭亡,周厉王是西周著名的暴君,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西周衰落。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夏桀;商纣和周厉王都是历史上的暴君为切入点;考查夏商西周灭亡。
本题以夏商西周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20、×【分析】炎帝作为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他的出现以后,结束了一个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神农氏政权的第八任帝,即是传说中的炎帝。与黄帝共同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氏,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是农业、医药、商业、建筑业等多个关系到人类社会生计的行业的鼻祖。
故答案为:
×。
本小题考查的是炎帝神农氏。炎帝作为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他的出现以后,结束了一个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解析】×21、×【分析】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其中,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上的一次革命,而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在西周时期广泛使用。所以,题干中,“青铜器”应改为“铁器”。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引发巨大社会变革的农具。
注意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析】×22、√【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创立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家世门第,不太注重才学,有很大的弊端。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所以本题表述正确,故选A。【解析】A23、×【分析】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赵州桥。隋唐时期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赵州桥的建造者。【解析】×四、连线题(共4题,共36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古代成语相关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文公信守诺言,退避三舍,最终大败楚军。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军将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赵军全军覆没。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数万与30万秦军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最终大败秦军。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商鞅变法,商鞅立木为信,树立了威信,取得了改革的成功。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城濮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长平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吴越争霸;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巨鹿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解析】【答案】2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思想的认识,该题中分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屈原和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思想家和思想对应起来填在相应的位置即可。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解析】【答案】(⑤)孙武①温故而知新(⑦)屈原②无为而治(①)孔子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⑧)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⑥)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孟子⑥兼爱、非攻(④)韩非⑦世界文化名人(②)庄子⑧具有辩证法思想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的主要事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4月,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王进喜以吃大苦、耐大劳、公而忘私、忘我拼搏的劳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人们称他是“铁人”。故填写:王进喜。(2)本题考查的是雷锋的主要事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故填写:雷锋。(3)本题考查的是焦裕禄的主要事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制定了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规划,大力提倡在兰考种植泡桐,锁住黄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故填写:焦裕禄。【解析】(1)王进喜(2)雷锋(3)焦裕禄27、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来历。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阵前倒戈"发生在牧野之战时,牧野之战是中国商朝和周朝交替时,周朝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2)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观点为“民为贵,社稷次子,君为轻”。墨家:墨子非攻《墨子》其思想主张为:兼爱,非攻,沿、尚贤,尚同,节用等。道家:老子《老子》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其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法家:韩非子《韩非子》韩非子,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解析】(1)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牧野之战————临阵倒戈(2)儒家——孟子——民为贵,社稷次子,君为轻”;道家——老子——“祸兮,夫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君主专制;墨家——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五、材料题(共4题,共16分)28、略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解析】(1)(1)据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广受欢迎、赞誉(或:欧洲上层社会竞相购藏).
(2)据所学和;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是玄奘.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观察材料三地图可知;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4)材料三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材料四反映的是英国近代的海上活动.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是和平友谊之旅;英国近代的海上活动是殖民侵略和称霸.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带一路”是通天下,利天下;共商共建共享,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等;有利于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或者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地位:广受欢迎;赞誉(或:欧洲上层社会竞相购藏).
(2)玄奘.
(3)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是和平友谊之旅;英国近代的海上活动是殖民侵略和称霸.
(5)通天下,利天下;共商共建共享,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等;有利于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或者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学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9、略
【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主要措施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奖励生产、实行县制等。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但由于变法严重损害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商鞅遭到了旧贵族的嫉恨和诬蔑,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材料一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商鞅虽死,新法仍继续推行,从“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可以看出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2)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管理制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指的是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通过分封制,西周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西周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诸侯可以管理封国内的土地和人民,有很强的独立性。周王室衰微后,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和兼并,天下大乱,战乱纷扰不断。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有鉴于此,废除了分封制,分天下为郡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直辖于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本题考查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相关知识。“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说明西汉的诸侯国势力膨胀。为此,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和封地外,可将自己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归郡统辖。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集权。(4)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北魏孝文帝时,顺应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实行了改革,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学习汉族的官制、律令、礼法等。材料四反映的正是孝文帝改革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1)商鞅变法;秦的国势日趋强盛。(2)分封制;郡县制。(3)推恩令。(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0、略
【分析】(1)本题考查了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由此分析,南宋时期,手工业中出现的一个重要行业是棉纺织业;该行业的出现使此时人们的衣料出现了由麻向棉转变。(2)本题考查了宋代瓷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所以以制瓷业而闻名于世的地方是景德镇;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大商港。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两个代表的城市是广州、泉州。(3)本题考查了宋代衣食住行等习俗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当时人们的衣料主要是麻布,后来,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所以麻布衣服是首选,也可能有棉布衣服供选择;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骡、驴。所以两宋时代工具方面能够提供的选择是轿子或马车,牛车或驴车。【解析】(1)棉纺织业。由麻向棉转变。
(2)景德镇。广州;泉州。
(3)衣:麻布衣服是首选,也可能有棉布衣服供选择。行:轿子或马车。牛车或驴车。或骑马、骡、驴。船。31、(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北方边境生活的强大少数民族是匈奴族,不断骚扰边境,与秦汉王朝战争不断;为了抗击匈奴族,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以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葡萄、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证与西部贸易的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机构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因此,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西域都护。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及所学知识可知,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因此,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改革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改革的名称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措施有:迁都都洛阳;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与匈奴的战争,使人民的生命财产;社会生活遭到了极大破坏;丝绸之路的开辟,昭君出塞,孝文帝改革等,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是民族之间的战争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故答案为:
(1)民族:匈奴族。措施: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2)事件:丝绸之路的开辟(或张骞通西域)。机构:西域都护。
(3)民族:鲜卑族。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
(4)联系: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少数民族关系与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少数民族关系与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小题1】(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北方边境生活的强大少数民族是匈奴族,不断骚扰边境,与秦汉王朝战争不断;为了抗击匈奴族,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以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葡萄、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证与西部贸易的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机构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因此,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西域都护。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及所学知识可知,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因此,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改革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改革的名称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措施有:迁都都洛阳;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与匈奴的战争,使人民的生命财产;社会生活遭到了极大破坏;丝绸之路的开辟,昭君出塞,孝文帝改革等,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是民族之间的战争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故答案为:
(1)民族:匈奴族。措施: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港口货物装卸燃油保障合同
- 2025年度公司销售员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施工合同电子化管理与信息共享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技术劳务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文化艺术中心垫资装修建设合同
- 2025年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合同
- 2025年度基质原料种植与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业信用贷款抵押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年度智慧农业项目工程款支付与在建工程抵押管理服务合同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践项目化教程 教案全套 第1-14周 虚拟化与云计算导论-腾讯云服务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